民國時期的字典大有來頭

2020-12-22 華寶國際拍賣

說起新華字典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是民國時期的字典你們有見到過麼?讓我們來一睹民國新字典的風採!

這一本新字典大有來頭是陸爾奎主編。蔡元培作序,是王朝制結束後的第一部字典,1912年商務印書館初版,1929年再版。一部小型漢語字典。系將《辭源》的字頭部分輯出成書。共收9000餘字,其中不少關於天文、地質、生理、博物、理化等百科新字。所收單字按部首編排,共分214部。每字用反切注音,並加注韻部。書前刊有《總目》和《檢字表》,供查檢。書後附《拾遺》,收錄生僻字。附錄有:中外度量衡幣表;中國歷代紀元表。這本書字義解說簡明,頗切實用。

陸爾奎

生於1862年,江蘇武進人,是晚清舉人。曾在天津北洋學堂、上海南洋公學、廣州府中學堂任教。1906年,陸爾奎44歲。年富力強的他由蔣維喬介紹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1897年創立,是我國現代出版業的始祖。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想要學習、品鑑中國書法首先要能識文斷字。從古至今中華文字文化幾千年,字形類別繁多,形象字千變萬化,而如今演變成現在的簡體漢字。民國年間的字體設計藝術,在圖書裝幀設計中有著顯著表現,並在書刊封面、報紙刊頭、宣傳標語、店鋪招牌、商品廣告等傳播媒介中發揚光大。民國時期的字典別具一格,字形釋義帶有圖文註解。學習漢字離不開字典,民國時期字典是讀者擁有不一般的文化情結、文化記憶和文化留戀。這一本雖有少數書頁殘缺,卻是一部很有歷史意義的收藏佳品。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上海的糕點在民國時期有哪些種類?
    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 民國時期的「太太」,有幾個意思?
    如果從古代語義學角度分析「太太」,「太」字和「大」字原本是一個字,後來兩個字就有了分工,「太」要比「大」字更大一些,凡形容比大還要大的就稱之為「太」。「太太」雖然源於「太」字,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因為「太」字還有多重含義,有獨一無二、至高無上、德高望重、還有安寧祥和之意。如果綜合以上的意境,就有「尊貴、高達、安詳」之意。
  • 邛崍「平地而起」一座民國公館,位於鬧市中心,究竟是什麼來頭?
    為了維護老城的生命力,當地在南街鬧市中心「平地而起」一座民國公館,路過的人都很詫異,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來頭。這個公館準確的位置是在文脈巷,打造的正門位置對著南街,與有美巷子相臨。現在文脈片區正在進行打造,被圈起來了,公館裡面看不全,只能在南街外面看到一棟公館的輪廓,上面寫著「段公館」三個字。
  • 《新華字典》:小字典映射大時代
    58年來,它通過原版和十幾個修訂版始終跟隨著新中國前進的腳步,適應著各個時期讀者語文生活的實際需求,成為廣大群眾最可信賴的辭書之一。它以小字典、大文化的盛名走向世界,使中華文化連結世界。」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研究員程榮說,長期致力於辭書編撰研究,作為《新華字典》第10版主要主持人、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程榮感慨萬千。
  • 民國時期香菸廣告排行,哈德門尺度有點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文憑在民國時期也很重要,很多名人都是假文憑,就連老蔣都作假
    科技剛剛起步的時候,有很多人鑽空子,什麼東西好像都能造假,買不起真手機,那就拿個假的裝樣子,念不起書的,那就乾脆做個假文憑混著。隨著時代的變化,文憑越來越重要,可是造假的代價卻越來越大,很容易就被人發現了。不過這種假文憑曾經也有用過一段時間。
  • 民國時期最佳課本,小朋友暑假就學這個
    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  民國時期一代大師們,都在學什麼?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它是教材,又是小學常用字字典,還是枕邊百科全書。  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胡適  我童年所用的啟蒙教材是由我母親為我選定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回憶童年生活,它帶給我知識和快樂。
  • 民國時期20大國立高校今何在
    民國時期有許多大學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當時歐美國家的世界大學評估中,國立中央大學遠超日本東京大學,位列亞洲第一!
  • 《新華字典》才是不折不扣的大IP
    這本找不到編者的字典背後,是葉聖陶、魏建功、周祖謨、王力等一代大家的心血。《新華字典》原來也不叫《新華字典》,而叫《伍記小字典》。這個名字聽著和美國的《韋氏大詞典》、德國的《朗氏詞典》《杜登詞典》,或者民國時期的《王雲五大辭典》一樣,帶有濃濃的個人印記。這個「伍記」不是一個姓伍的人家,而代表這本字典的五位元老:魏建功、金克木、吳曉鈴、張建木、周祖謨。
  • 民國時期的吉林四平老照片
    民國時期的吉林四平,圖為公主嶺附近的農事試驗場,一群綿羊正在吃草。當時的滿鐵集團為了開發東北的農業、畜牧業,利用鐵道旁的遼闊土地養殖綿羊。民國時期的吉林四平,位於滿鐵公主嶺農事試驗場內的綿羊,在斜陽下悠然地吃著青草。
  • 民國時期十三大頂級學府
    民國時期,學術氛圍濃厚,大學強調學術自由、兼容並蓄。進步學生求學孜孜不倦、一絲不苟。再加上民國時代,四面帝國主義環伺,正值國難當頭的日子,熱血青年們自然同仇敵愾,奮力進步。而正因為全民奮進,力爭上遊,所以民國時期,中國也擁有諸多享譽世界的名校,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盤點一下民國時代的中國頂級學府。當然不包括抗戰特殊時期諸多高校共組的西南聯大,只表述單一大學。
  • 解讀民國時期服飾特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時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徵。儘管有大量的有識之士的反對和統治者的禁止,卻難以制止纏足之風。民國初建,妄想更新,社會上興起一種改良社會風俗熱潮,其中就有禁止纏足。由於地理文化因素,民國年間,纏足現象農村多以城市,小城爭多於大中城市,內地多以沿海。這也大致是民國社會風氣轉變的基本格局,20世紀40年代,隨著社會風俗的進一步轉變,纏足觀念逐漸退出社會風俗,加上政府的嚴禁,到解放以後,纏足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書法教育
    鋼筆、鉛筆的使用範圍基本局限在學校,社會生活的書寫還是毛筆的天下,民國時期的公文、書信等完全可以證明這種現象。因此,人們在感嘆書法衰落的同時,對學校書法教育的批評日漸增多。   民國書法衰頹論是民國時期廣大學者的一個普遍共識,他們認為學校書法教育擔負著傳承與復興書法的歷史責任,所以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書法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書法界人士所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
  • 盤點民國時期的十大名校
    從1912年算起,在抗戰全面爆發前,短短20來年,民國就已經構建了世界一流大學的群體雛形,有的學校還接近世界優秀的教育水準,雖然說一些學校建於民國之前,但其蓬勃發展時期卻是在民國。如此短的時間內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在世界教育歷史上都是奇蹟。下面簡單的考證了一下民國時期的十所著名大學。1 國立中央大學追溯學脈源自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5月16日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而來,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遷回。
  • 民國時期是怎樣高考的?在民國上大學是怎樣的感受?
    說起民國時期的文人騷客,可以說是非常的多,民國時期雖然是亂世,但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魯迅、胡適、老舍、冰心、林徽因都活躍在那個時代,既然出了這麼多的人才,那麼民國時期的教育想必也是非常的強大的,那麼民國時期也像我們現在一樣,需要高考才能上大學嗎?
  • 民國時期——保定的老字號
    以下展示的民國時期西大街部分行業和部分字號,均選自《保定商會檔案》;顯示的民國年代是「同業公會會員名冊」登記的年代,該字號成立或設立的年代應等於或早於該年代。民國二十九年,鐵業四家,有環盛號、毓長茂合記、義生泰、同盛德;民國二十九年,茶葉業六家,有恆泰、德昌、西德記、西太和祥、鴻記、義和昶;
  • 民國時期的泉州商人
    但該時期政權更迭頻繁,1912 年 3 月-1928年 6 月屬北洋軍閥政權時期;1928 年 6 月-1949 年底屬國民政府時期,中間又經歷了 1937 年 7 月-1945 年 8 月的抗日戰爭時期和 1945 年 8 月-1949 年 10 月的國內戰爭時期。
  • 民國時期的關中講學活動
    民國時期關學傳人的講學活動貫穿民國三十八年始終。由於民國存在時間相對短暫,這一時期講學的主力基本全部來自清末。
  • 民國時期的小物件有多精緻?
    那段時間陳數看了很多的老電影,她說印象很深的就是《小城之春》,裡面的那個女演員演的很好、很有魅力。陳數還仔細琢磨過影片中的很多細節,包括那個女演員拿的手絹,怎麼在把玩那個手絹,她說通過這些動作可以看出演員當時內心的湧動。她還仔細看那個演員一回手的時候,手怎麼轉等等。
  • 民國時期的漢語拼音,您還認識嗎?
    隨著我國語文教材的又一次更新,許多國人對早先漢字的注音方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今天小編特摘選臺灣地區有關人士對漢語注音符號的歷史與沿革給予的一次專業性極強全面解讀,幫助大家了解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讀懂這套漢字注音符號,我們大家也可以明白為什麼日本和韓國的文字與我國的文字的如此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