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報導
一個是深受國內媽媽青睞的澳洲網紅奶粉品牌貝拉米,另一個是自稱其工廠有百年歷史的澳洲奶粉生產商維愛佳,近日兩個品牌的「聯名」產品,通過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註冊認證。
國外奶粉在國內銷售需要通過配方註冊審批。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這一操作是深度依賴中國市場的貝拉米,在配方長期無法通過審批的背景下,使用維愛佳的註冊配方生產奶粉再貼上自家標籤銷售。開此先河意味著配方註冊資質的受讓將公開化,甚至可能滋生審批資質的地下交易。目前法律法規對這種操作尚無監管。
另據報導,維愛佳對外宣傳為澳洲百年企業,但實際控制人卻是中國人李大健,產品專供中國市場。
無法通過註冊審批
國外奶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道準入門檻,是進入中國市場認證許可。去年1月1日起,國內實施奶粉新政,又增加了第二道門檻——國內外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成分配方還需要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註冊,通過審批後可獲得註冊證書。無法獲得註冊證書的產品,將被勒令退出中國市場。
註冊時,廠商應當提交配方研發報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材料。澳洲有機奶粉品牌、「海淘」爆品貝拉米的奶粉配方,至今沒有獲批。
奶粉新政中申請註冊證書的最基本要求是,品牌和企業要擁有達到條件的認證工廠。自2016年10月到新政正式實施前,政府為各企業留出了一年多的過渡期。
貝拉米自身沒有生產工廠,上遊加工長期依賴其他企業的代工。但在2017年2月,其代加工廠被美贊臣收購,這導致貝拉米失去了獲得註冊證書的資格。
4個月後轉機出現。貝拉米宣布,將收購一家墨爾本工廠90%的股權,預計2017年7月完成,以便滿足註冊制度的必要條件。但這家工廠隨後被暫停在華註冊資格,有關部門給出的理由是收到投訴,涉及該工廠設備的某些質量問題。
直到今年1月10日,貝拉米才再次宣布上述工廠最終獲得在華延期註冊資質,但中文標籤奶粉的配方註冊仍在進行中。
奶粉註冊審批遲遲未能通過,貝拉米離中國市場越來越遠,導致新政實施之後其在華收入直接歸零。貝拉米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其營收、淨利相比前一年都有所下滑。財報中中文標籤奶粉產品去年同期收入為1810萬新元,今年收入則為零。沒有取得配方註冊證書對貝拉米的營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貝拉米無法通過註冊審批,讓手握證書的維愛佳奇貨可居。
據媒體此前報導,雖然維愛佳對外宣傳為「在澳洲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但實際控制人卻是中國人李大健。
根據澳大利亞諮詢公司GHD官方主頁顯示,居住在墨爾本的中國投資者李大健尋求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個奶粉廠,並建立了ViPlus Dairy Pty Ltd(ViPlus)項目,GHD負責項目開發階段提供支持。ViPlus就是維愛佳的英文名。
另有報導顯示,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南部的一家閒置的牛奶廠,被李大健以8000多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陝西遠景進出口有限公司是維愛佳大中華區的總代理,也是VIPLUS和維愛佳中文商標的所有人。在2016年4月27日公司信息變更之前,李大健是公司的法人。
或開行業先例
4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示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決定領取信息》,這是此前獲得了配方註冊證書的產品,申請更改配方註冊信息並最終獲批的名單,涉及維愛佳的6個配方。
名單公布的第二天,即4月24日,貝拉米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新品牌系列下的3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獲得了配方註冊證書,產品名為貝拉米維愛佳,生產工廠是位於澳大利亞圖拉地區的ViPlus工廠。
維愛佳緊隨其後,4月25日在其官微宣布,已經與貝拉米達成品牌戰略合作,共同推出嬰幼兒配方奶粉,並獲得了配方註冊證書。其在官網上公布的工廠地址也是圖拉地區的ViPlus工廠。
雙方均證實了合作的真實性。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布的具體信息顯示,維愛佳更改的註冊信息不涉及產品配方。其變更情況包括:產品商品名稱由「維愛佳」變更為「貝拉米維愛佳」,產品英文名稱由「ViPlus」變更為「BELLAMY'S ViPlus」;標籤主要展示版面註冊商標由「ViPlus」變更為「BELLAMY'S」「貝拉米」「B」等標籤外觀變化。很顯然,此次更新只更改了名稱和商標等內容。
王丁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貝拉米沒有獲得奶粉配方註冊證書,現在借用維愛佳的配方生產奶粉,然後貼上自己的商標,這種做法沒有先例。
他指出,在貝拉米如此操作之前,沒有取得註冊證書的企業想打開市場只能等待,但現在卻可以仿效貝拉米的操作,搭上一個有證書的企業的順風車,公開談價,變相轉讓審批資質。「現行法律法規對這種行為的監管還是空白。如果政府審批機構允許的話,以後將轉化為公開、半公開的證書受讓,甚至是買賣審批資質的地下交易。」
記者就此次合作是否涉及配方的更改致電貝拉米,其工作人員稱將會有專人與記者聯繫,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而維愛佳的對外電話無人接聽。
王丁棉提出,兩家企業因該合作深陷輿論風波,尤其是對沒有配方註冊的貝拉米更為不利。若藉此機會促成雙方加盟或併購,則可能壞事變好事。
責任編輯:呂方銳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