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蟲習俗 昆蟲的可食性及其文化(圖)

2020-12-24 搜狐網

    很早以前有人就注意到了昆蟲的可食性及其文化意義。在我國古典書籍中記載著不少有關昆蟲食品的內容。漢初的《爾雅》 有人們吃土蜂或木蜂(幼蟲或蛹)的早期記錄。《禮記》有秦漢以前帝王貴族宴會用蟬和蜂作佳餚的記載。公元877年劉恂著的《嶺表錄異》記載:交廣溪洞間的酋長,向群眾徵收蟻卵,用鹽醃製成醬,叫蟻子醬,用以招待官客和親友。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共記載了食用和藥用昆蟲76種。

"唐貞觀元年夏蝗。民蒸蝗爆,去翅而食"記載於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中。《吳書》上"袁術在壽春,百姓飢餓,以桑棍、蝗蟲為乾飯"記載了將蝗蟲充作糧食。

以昆蟲作為食品、菜餚,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有些還被列為御膳食品。自古以來我國各地各族人民就有以不同種類昆蟲作為食品的風俗習慣。我國各地作為食品的昆蟲約有上百種,豆天蛾幼蟲與蛹、甘薯天蛾、芝麻木天蛾、 葡萄天蛾、桃天蛾、沙棗尺蠖、松毛蟲、蓑蛾、刺蛾、樟蠶、茶蠶、家蠶、柞蠶、 紅鈴蟲、玉米螟,竹螟、蝗蟲、龍蝨、蟬、馬蜂蜜蜂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被各地群眾廣泛食用。雲南基諾人喜食螞蟻和屎克螂。湖南湘西一帶喜歡吃炒、烤蜂巢。廣東、廣西多池塘等淡水水域,龍蝨、田鱉等水生昆蟲豐富易採,當地人們將龍蝨、田鱉加工製成珍貴食品,並認為龍蝨味道像火腿,田鱉味道似熟梨和香蕉。江蘇、浙江一帶是我國飼養桑蠶最發達的地區,蠶蛹極為豐富。當地人們除留下少量做種外,大量蠶蛹經蒸熟、醃製和爆炒,或製成蠶蛹醬食用。天津、北京兩地,人們有喜吃油炸蝗蟲的習慣;名曰"油炸螞蚱"(註:當地稱蝗蟲為螞蚱)。古代經常受蝗蟲危害的蝗區人民,結合治蝗將捕到的蝗蟲做為食品,經醃製、曬乾或油炸後在集市上賣,名為"蝗米"、"旱蝦"。農村兒童捉來蝗蟲後,將其埋進燒飯的灶膛,利用熄火後的餘灰炙烤片刻後扒出,外焦裡嫩,香酥味美。江西有些地區,也有吃烤蟬、油炸茶象甲幼蟲和生食油籮子蜂的風俗習慣。用昆蟲糞便泡"茶"給客人喝,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是四川、貴州一帶的習俗。湖南通道、城步等地也喜喝蟲茶。他們採收為害茶樹的害蟲糞便,經曬於或烘乾後保存,取名"蟲茶"。這些害蟲取食的就是茶樹葉,只是經過它們的消化系統,吸收了它們所需要的某些營養成分,排出的糞便仍然保留著茶葉的某些成分。據說這種"蟲茶"是招待客人的珍貴飲料,並銷往香港。還有以洗淨消毒後的蠅蛆或人工培養的蠅蛆作為食物的。將蠅蛆洗淨曬乾磨粉,添加輔料,混合麵粉製成貢糕,名曰"八珍糕"。或以肉類養蛆,使蛆體肥大,洗淨後加調料油炒食用,俗稱"炒肉芽"。福建武夷山地區人民,油炸蜂蛹,上撤椒鹽,用來款待稀客。

當今,昆蟲食品系列陸續問世,柞蠶蛹暢銷於北方副食品市場。"油炸金蟬罐頭"廠已在山東建成。"山蟻壯骨液"、"螞蟻酒"、"蠶蛾酒"、"三葉昆蟲茶"、"螞蟻"、"白蟻"等產品出現在食品市場。昆蟲食品及食蟲活動已不知不覺地滲透到人類食品文化和生活之中。

(責任編輯:buyi)

相關焦點

  • 昆蟲宴:舌尖上的雲南食蟲風
    熟稔雲南風情的外地人大多知道,前面這一怪不是真把蚊子當菜,而是形容雲南的蚊子體型較大;後一怪才是真把螞蚱之類的昆蟲當做下酒菜。田間舍後,蟲蛙異曲,農人結束了一天的勞作,杯碗交錯間除了水酒的清香,更少不了這些昆蟲的焦脆鮮香。 這一塊華夏文明的邊陲之地,在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都顯得有些閉塞沉寂,由此也沉澱出許多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
  • 為了活著,食蟲植物有多拼?
    在植物界,就有這麼一批「吃肉」的植物——食蟲植物。 01 什麼是食蟲植物?食蟲植物,顧名思義,是一類能夠「吃掉」昆蟲的植物,更專業地說,是能夠捕捉並消化昆蟲而增加自身缺乏的營養的植物。為什麼需要增加營養呢?
  • 這些食蟲植物你種植了嗎,食蟲植物要不要施肥呢
    種植新趨勢,這些食蟲植物也紛紛被搬到了家中,新、奇、特是這些食蟲植物的共性,種植食蟲植物有的是為了捕捉家庭出現的煩人蟲子,但大多數是為了造型美觀,具有很強的觀賞作而植株這些食蟲植物。食蟲植物需要施肥嗎?
  • 食蟲植物——小人物逆襲之路上的典範
    不少種類的豬籠草還是氣味大師,能模擬花的氣味,釋放出類似花香的物質來招引昆蟲。雖說食蟲植物擬態的機制與形式一直是科學家爭議的熱點,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喬裝打扮」使陷阱的捕食效率大大提升。但成功的吸引僅僅是第一步,成功捕獲並困住獵物也很關鍵。這類食蟲植物常會留出一個讓飛行昆蟲易於降落的平臺,當拜訪的昆蟲降落在平臺上開始吮吸陷阱提供的蜜汁時,便會一步步邁向光滑的陷阱邊緣。
  • 食蟲植物---捕蠅草
    其主要特徵就是能夠很迅速的關閉葉片捕食昆蟲,這是種和其遠親豬籠草一樣的食肉植物。盆栽可適用於向陽窗臺和陽臺觀賞,也可專做栽植槽培養;捕蠅草被譽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與酷酷的外型,使它成為了最受國內寵愛的食蟲植物。
  • 食用昆蟲開發利用前景,可以用昆蟲優質蛋白源,每天吃一點增強免疫力
    因此,昆蟲不僅能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而且人勻還可利用昆蟲開發出功能食品,早在1980年,第五屆拉丁美洲營養學家和飲食學家代表大會就年出,為了補充人類食品不足,應把昆蟲作為食品來源的一部分。昆蟲資源屬於可更新資源,許多昆蟲容易人工大量養殖,開發潛力巨大。目前,許多國家對昆蟲蛋白質及其營養資源的開發引起了高度重視。 人類利用昆蟲作食品的歷史悠久。
  • 常見的食蟲植物分類
    食蟲植物是一種會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和節肢動物。它們大部分都生長在土壤貧瘠或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例如酸性的沼澤和石漠化地區。本文將為食蟲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具體情況如下(本文分類只精確到「屬」):一、雙子葉植物:1、菊目(Asterales) 花柱草科(Stylidiaceae)花柱草屬(Stylidium);2、石竹目(Caryophyllales)①雙鉤葉科(
  • 世界上十大食蟲植物,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
    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在它的葉片花莖和花瓣背面有一些短短的腺毛這些腺毛頂端能分泌出粘液並且能散發出一種誘惑獵物的氣味當獵物被粘液黏住時掙扎會刺激葉片表面的另一種腺體分泌消化酶將獵物溶解成營養液並吸收,捕蟲堇的消化能力是比較強的,被它消化後的昆蟲只剩下很少的殘渣,捕蟲堇在捕獲獵物時還能捲曲葉片,擴大葉子與獵物的接觸面加快消化速度,但其捲曲幅度不大肉眼是看不見的
  • 食蟲植物|國家Ⅰ級瀕危珍稀物種——貉藻
    捕蠅草然而,另一類卻是屬於「饕餮」類型,不但捕捉蟲類,還分泌消化酶之類,把捕捉到的獵物消化吸收,從而促進自己的生長,這類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有的還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因而有的食蟲植物也稱為「食肉植物」,諸如豬籠草等。
  • 食蟲植物|捕蠅草的鑑賞與栽培養護
    ,可以捕食小昆蟲和飛蟲,因而受到眾多植物愛好者的青睞,這類植物被統稱為食蟲植物。其葉夾猶如人類眼睛,邊緣剛毛猶如眼睫毛,內面鮮紅豔麗,猶如一雙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被人形容為「維納斯的睫毛」,非常引人注目,是花卉市場最為受歡迎的食蟲植物類型之一。
  • 食蟲植物:安靜的掠食者,以「甜蜜」為誘餌,鑄造昆蟲「地獄」
    ——達爾文《食蟲植物》在8世紀時,美國北卡羅米納州和南卡羅米納州的潮溼草地上,一束「逆天」的食肉植物被人們發現,因為它的外形奇特有趣,又有著其它植物不一樣的生理特性,被各國的植物學家們賦予了它許多奇特的名字。
  • 想養食蟲植物又養不好?試試這3點
    想養食蟲植物又養不好?做到這3點,蟲子少一半聽說過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那你聽說過吃食肉植物嗎?是不是想到科幻片裡一個龐然大物伸出一根大藤條,一眨眼就卷了個人到他口袋中了。食肉植物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沒那麼恐怖,他們也是小可愛啦。一、豬籠草豬籠草是最常見的食蟲植物之一。
  • 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成為最受國內寵愛的食蟲植物之一
    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英文名稱為Venus Flytrap,是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並消化吸收。
  • 聖凱法師:中國佛教放生習俗的淵源及其流行
    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在第八屆覺群文化周上發表了《中國佛教放生習俗的淵源及其流行》的主題演講,演講摘要如下: 放生習俗的開展,成為宋代以後佛教深入社會的重要傳統之一。放生習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殺護生的思想根源,同時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動。南北朝以來,在皇權貴族的支持下,逐漸以天然海灣為放生池的屏障,形成中國佛教的放生習俗;宋朝以後,僧人在寺院設置放生池,供民眾放生,使放生習俗深入民間。明清以來,雲棲袾宏修訂放生儀規,成立「放生會」,積極提倡放生。
  • 食蟲植物:茅膏菜資料整理
    2019年前幾天分享了一些食蟲植物相關的一些資料,比如:豬籠草、捕蠅草等等(歸納於公眾號底部菜單-造景合輯-水陸雨林-食蟲植物)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種很著名的食蟲植物
  • 食蟲植物元素為啥深受景觀設計師的喜愛?前沿造景食蟲植物生態缸
    食蟲植物生態缸 利用的植物主要包括了食蟲植物裡面的瓶子草和毛膏菜 萌植苑主要分享食蟲植物園藝知識大家可以關注我們 相信對大家以後的造景 食蟲植物的養護有非常大的幫助哦食蟲植物生態缸 利用的植物主要包括食蟲植物裡面的捕蠅草 形態各異的捕蠅草 萌植苑主要分享食蟲植物園藝知識大家可以關注我們
  • 揭秘食蟲植物致命陷阱:捕蠅草0.1秒瞬間閉合
    食蟲植物設下迷局,然後展開殺戮。捕蠅草的細小絨毛被碰觸兩次,便「啪」地一聲突然關閉。全世界有675種以上的食蟲植物,其中許多都採用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圓麵包大小的捕蟲堇長滿膠黏的絨毛,困住昆蟲的腳步,直到消化液開始工作。
  • 這種植物,全身都能分泌黏液捕食昆蟲!你見過嗎?
    捕蠅草還是豬籠草,它們可都是食蟲植物界的大咖。不過,網上有傳言說,有一種寂寂無名的食蟲植物,是通過全身分泌出的黏液來捕食昆蟲。在植物園有一個食蟲植物室,裡面可是有各種各樣的食蟲植物。這種植物的葉子呈長條狀,葉片周身布滿了細密的小液滴。
  • 「植培施」豬籠草Nepenthes misabilis 食蟲植物栽培手冊
    為熱帶食蟲植物的代表種。豬籠草常用於盆栽或吊盆觀賞,懸掛於小庭院樹下和走廊旁,十分優雅別致。其美麗的葉籠特別誘人,是目前食蟲植物中最受人青睞的種類。 物種知識:多年生草本。葉片分成普通葉和頂端葉脈延伸形成小瓶的捕蟲囊。囊有一個蓋子,成長時張開,不能再行閉合。囊面綠色,有褐色或紅色斑點和條斑。
  • 古代嬰戲題材繪畫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社會習俗
    在繼承傳統人物畫技法和藝術成就的同時,中國古代嬰戲題材繪畫也表現出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代嬰戲題材繪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一直是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