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轉換和自我覺醒對大學生抑鬱症的影響

2020-12-13 紀老師高考志願

今天換個稍有沉重的話題,心理健康!這個對於即將踏入大學校們的學子們其實很重要啊!不僅僅是在大學要保持一個健康體魄和穩定的心理情緒,紀老師還是希望我們一生都能願意接納自己、接納社會,做一個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的人!

先說說抑鬱症,有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同學說自己好鬱悶啊,這幾天抑鬱啊,其實這個只是表明了一種情緒狀態,並不是抑鬱症。抑鬱症是病,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幹預和專業醫院的藥物配合治療啊!另外抑鬱症的藥,好一些的,副作用小的會比較貴啊!O(∩_∩)O哈哈~

高考是一道坎,邁過Ta,我們的人生旅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上大學,環境變了,這個可能對於考生們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無論是生活環境、人文環境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遠離親人,來到陌生的城市和學校,周圍的同學也是來自全國各地,有的同學可能會很快融入這個集體,有的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困惑,有時可能還會無法排解,無人傾訴。大學裡的每一天,都是你需要自己做出決定的,不會有早晨父母按點叫你起床,理論是大家都是同學關係,談不上誰照顧誰?有的人可能因為需要持續這種照顧感,就很容易的戀愛了,也許之前還沒談過呢?我20年前上學的時候,有男朋友可以幫女生打開水啊!女生宿舍樓下一排熱水壺啊!都是接頭暗號嗎?環境轉換就是這樣子,有的同學適應快,有的適應慢,我記得當年有一個同學被醫院診斷為適應性障礙,但是還沒有達到抑鬱症那樣子,抑鬱症是有幾個軀體化的表象的,有的會反映背痛、腹痛、睡眠障礙等,體重消瘦、早晨不願意起床、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還有個明顯的特點臨近黃昏時,情緒會與日常持續的低落情緒不同,顯得有些興奮甚至亢奮。這些都是可以百度了解的,抑鬱症既然是一種病,就有一個發病到嚴重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進行治療幹預是沒有問題的。

剛才分析了環境變化對抑鬱症的影響因素,另外一個因素其實就是壓力!其實這種壓力很大程度是自我覺醒的結果!剛入校時,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雖然可能高考分數多少有一些差別,但是前途未來對大家都是光明的,至少開學大會上領導是這麼講的!經過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習和實踐,很多同學都會對學校的層次、專業學科的發展方向有個基本認知,對自己的專業課、基礎課也有一個比較準確的顧盼,3年的努力或者逍遙,對於同學的未來考研、就業前景都是影響巨大的!有的同學可能入學時成績一般,但經過3年的努力,大學三年在年級排名穩定在前幾,被推薦免試保研了!有的同學可能成績一般,專業課馬馬虎虎,但是家裡有路子,畢業工作都安排完了。只有那個抑鬱的「我」還在苦苦掙扎,自己比較一下,輪顏值不夠出眾,還沒有男盆友;輪學習考研也是看熱鬧,走個過場,你說這個人生壓力大不大!有的家庭中就有精神病史的病人成員、有的曾經經歷過人生重大挫折,這些同學都要特別注意,要主要排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有時候真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沒有絕對的輸贏,全看本心!本心在哪?就在你——「本尊」心裡!

建議新入學的同學們,多參加一些大學的集體活動,堅持體育運動,多與同學師長交流,一起快樂健康成長!記得有心理壓力或問題一定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做輔導諮詢啊,不要壓在心裡!

相關焦點

  • 專家談大學生抑鬱症防治:正視情緒變化 避免自我封閉
    隨著大學生抑鬱症患病比例逐年上升,大學校園中抑鬱症防治問題引發關注。輕度抑鬱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一旦發展為中重度抑鬱,就有可能走上自絕之路。那麼,抑鬱症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防治?帶著這些問題,光明網記者採訪了北大燕園博思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馬澤中博士。
  •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是被環境馴化的產物,學會自我療愈
    連我們自己變得面目模糊,意識療法認為不真實是包括抑鬱症在內所有心理問題的共同特質,我們會發現自己像活在夢裡一樣,這夢境就是頭腦塑造的環境,它讓人呈現一種無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特別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變得消極負面。在某種極端的狀態下,我們甚至會主動迎合別人的評判給自己貼上負相的標籤。我們似乎特別需要這些負能量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
  • 抑鬱症的表現 5種自我調節抑鬱症的方法
    輕者感覺自己身體疲倦,力不從心,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者甚至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能顧及。4、睡眠障礙:約有70%~80%的抑鬱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患者通常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後即醒,故稱為清晨失眠症、中途覺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後又處於抑鬱心情之中。伴有焦慮症者表現為入睡困難和惡夢多,還有少數的抑鬱症患者睡眠過多,稱為「多睡性抑鬱」。
  • 瑜伽的最終目標是自我覺醒
    自我覺醒是這樣一種認識:我們作為感覺敏銳的生靈,是彼此緊密相連的;我們所思、所說和所做的,都會影響到身邊的人。環境——我們的工作、負債等——中存在的各種壓力和要求,對地位和物質財富的嚮往,都讓我們不堪重負,以至於淡忘了自我覺醒。自我覺醒讓我們擺脫這些束縛、獲得自由,使我們明白,幸福源於自身潛能的實現及提攜旁人不求回報。致力於瑜伽練習,有助於我們恢復自我覺醒的狀態。
  • 文學是人學,文學的自覺性,發端於人的自我覺醒,也影響著人
    自覺,即內在自我發現後,又外在展現出來。有兩個過程,一是內在發酵,二是外在展現,這是對人類行為的定義。文學作為同樣有「生命力」的東西,出現和發展也有其過程和規律。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文學不斷積累和發酵,形成特定的美學形式,到一定程度,其自身又進行了完善和發展,反過來影響人類文明。
  • 青少年得抑鬱症的越來越多,是否與環境和教育有關?
    2020年最新的報導,全球抑鬱症患者竟然有3.22億。僅2005到2015年十年間,數量就增加了18.4%。目前,全球有4.3%的人患抑鬱症,就是說100個人裡面就有四五個人得抑鬱症!輕微的抑鬱很多人都有,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可嚴重的抑鬱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數據來自於下面這篇論文。
  • 《父母的覺醒》:還給孩子真情性,父母擺脫舊日創傷,覺醒自我
    1)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因為孩子在表達真實自我的時候,遭到過父母的反對和制止的行為。孩子才會體驗、感知到獨立自主,做自己的主人,他的人生,不會被別人所把控和影響。想法做法專制、控制、主導型的父母,多數孩子的人生,習慣都是被別人所掌控的。
  • 抑鬱症患者應正視疾病加強自我調節
    抑鬱症是一種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困擾的精神性疾病,除了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以外,患者自身還應正確對待疾病,加強自我調節。1、打開心結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調節要從找到並解開自己的心結,儘量讓自己努力的學會釋放,也可轉換生活環境,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不公和壓力,使心情能夠逐漸放鬆,不必糾結於矛盾的內心而無法釋懷。
  • 萬國覺醒文明怎麼轉換 轉換文明道具獲取方法
    萬國覺醒手遊中玩家如果對自己目前的文明不滿意,可以使用特殊的文明更換道具來改變自己的文明,不過很多玩家還不清楚文明更換道具該怎麼獲得,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萬國覺醒轉換文明道具獲取方法吧
  • 心因性抑鬱症的成因、症狀和自我康復
    3、家庭突發事件的影響。如家人的突然分離,生活的習慣改變,感覺精神的空虛和失落。病情突然加重或是得了不治之症,喪偶或是失去子女的情緒沮喪等都可能導致心因性抑鬱。2、對生活的意義思考感到非常無助,對生活前途感到失望,沒有了目標和動力,自感人生暗淡,沒有精力,生活沒有意義。3、行動和思維遲緩,做起事不但不想做,還感覺到做事有些麻木,提不起精神,一種精神疲倦的狀態。4、自我存在價值感降低,感覺自己毫無用處,沒有價值,會有自殺的想法。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攀升
    她選擇去了學校所在城市的一家三甲醫院,最終確診了自己的種種負面情緒屬於抑鬱和焦慮的症狀。「迷茫」是大一大三的高頻詞7月29日,《中國青年報》 刊發《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高發》 引發讀者廣泛關注。有31.2萬網民參與了中國青年報微博發起的「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你覺得自己有抑鬱傾向嗎」的網絡投票。
  • 抑鬱症需要自我救贖
    患抑鬱症後的幾年,她的生活停滯不前,思維變得遲鈍,甚至有些「痴呆」:無法思考,無法閱讀,難以交流,而且她幾乎講所有單詞。在嚴重的情況下,「想死」的想法在我的腦海中流傳。陷入抑鬱症的大學生比例非常高。2019年,在香港和澳門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大學心理諮詢與諮詢高峰論壇上,專家們提到,有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患有抑鬱症狀,大一和大三學生的抑鬱症發病率很高。許多大學生患有抑鬱症的原因與他們的高中壓力有關。大一和大三作為兩個重要的節點將使情況更加嚴重。新生一年是適應的重要時期,也是關鍵的過渡時期。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高發
    持續的情緒低落、對於和朋友同學聚餐或參加社團活動的興趣明顯降低、不想跟別人交流、默默流淚、體重突然增加或減少、時常感覺很困但是晚上睡不著覺……這些從表面上看起來司空見慣的「喪」情緒,疊加起來可能說明已經有了抑鬱情緒,甚至是抑鬱症。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 大學生已成"抑鬱症" 高發人群?
    北青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京一所著名重點大學有40人被確診為抑鬱症,約佔到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訪問量的兩成。智識高、求勝心強的大學生,已然成為抑鬱症高發人群。在談起遭遇心理危機的大學生群體時,長期在大學心理諮詢一線工作的章文直言道:「他們中患有抑鬱症的佔比較高,去年中心約有1500人次的來訪量,抑鬱症佔到諮詢人數的兩成。經我們統計,全校共有40個學生確診為抑鬱症,算上實際患病卻沒來諮詢的,這個數字應該還會更高。」
  • 大學生為何關注自我意識
    (二)大學生對個人願望的強烈大學時代正處於青年中期,或者說是"延緩償付期"。在中學階段,個體常常沉浸在緊張的學習和高考的氛圍中,沒有什麼時間思考自己和自己的人生:當進人大學這個更接近社會、更為成人化的環境中,開始真正專心地審視自我,探索自我和確立自我這一課題。
  • 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高校抑鬱症怎麼「篩」如何查
    在當今社會,抑鬱症已成為不容小覷的公共衛生問題,而在大學生群體中,抑鬱症也呈現發病率逐年攀升的趨勢。   國家衛健委官網日前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   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大學生頻發抑鬱症 得補上人生意義這一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期,《中國青年報》刊發《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高發》一文,引起了輿論場上有關抑鬱症低齡化的討論,也讓大學生抑鬱症問題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
  • 【特寫】被抑鬱症吞噬的大學生
    從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抑鬱症患者增加了18%以上。抑鬱症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殘原因,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一個重大因素。從成因上來看,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抑鬱症可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並加劇抑鬱症狀。自殺企圖和自殺死亡是抑鬱障礙的最嚴重後果。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有位媽媽說到:&34;你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說到&34;,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是孩子的錯了,看看,大人們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在親子教育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需要懂得&34;,父母盲目自自大,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就只能是水火不相容,爭吵和打罵。今天就給覺得育兒艱難還沒有覺醒的父母來解析《父母的覺醒》,讓我們走進自我覺醒的領域,學會覺醒,給孩子需要的愛和尊重。
  • 世界精神衛生日 | 清華大學醫院院長透視大學生抑鬱背後
    小謝的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得分顯示其已經患有抑鬱症,但卻拒絕接受藥物治療。在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專家會診之後,小謝接受了為期兩周的談話治療,並同意接受藥物治療。武劍表示,目前,小謝已經進入工作崗位,但仍在接受藥物治療,待經過評估後方可決定其是否可以停止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