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會不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我認為要具體分析,辯證地看待這個網上教學。
首先,在不能進行課堂教學的現在,網上教學肯定是好事,它讓閒在家中無所事事,閒的無聊的孩子有了機會繼續學習,而且不用走去學校上課,效果也並不差,甚至比學校老師上得更好(因為既然是網上教學,教師必定認真備課設計,教師教學水平也應優質的)。家長也樂意,孩子有事做了,再也不用耽心孩子玩遊戲或閒出毛病來,這是好事。
其次,網上教學會對學生產生負擔和壓力。
一是網絡教學終端工具。網絡教學需要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而且版本還不能太低,否則無法安裝軟體,家裡具備這些條件的學習起來就不難,若不具備就無法學習,現在外面又封閉,又不能出去買,且商店關門,也無法買到,這部分學生無法學習,就因擔心今後跟不上學習進度而焦慮,產生心理負擔,也會對未來學習產生壓力。
二是技術問題。有網絡學習終端,但不會裝相關軟體,不會設置,如:釘釘,滕訊QQ,網絡播放器等,家長不懂網絡多媒體教學技術,結果仍會影響學習,甚至無法學習,即使能學習,若不會維護,播放出了毛病,則不會修復。
三是具備了網絡終端,也懂技術,但學生還會有負擔,因為網絡教學是面向全國或某校,學生學習的網絡資源可能不同,學習後效果不一樣,有的聽懂了,有的沒聽懂,沒聽懂的又不方便去問老師,聽不懂的多了,就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就困難,就產生壓力和負擔。若今後到校課堂教學又不教學過的了,網絡教學沒聽懂的學生會跟不上學習進度。
四是全國這麼大,有的地方沒有網絡,或網信號不強,甚至連電視收看都成問題,對這些學生影響也大。
那麼怎樣才能儘量減少學生網絡學習壓力和負擔呢,我認為:
一是網上教學儘量不要講太多課堂大綱教材的內容,可講一些與教材有關的知識,如語文中與教材相關的名著,詩歌欣賞,文化常識,作家軼事,寫作知識,美文欣賞,如何閱讀分析,應試技巧之類,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語文能力,但不學習,對課堂教學影響也不大。這就不會造成學生學習負擔了,而是一種輕鬆的心情學習,欣賞,在不斷網絡學習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甚至把過去不懂的弄懂了,如詩歌中物象,意象,意境的區別及與詩歌形象思維和立意之間的關係。
二是網絡教學不要講得太多,太難,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所以網絡教學教師授課要目的明確,簡明扼要,化難為易,通俗易懂,教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講究網上教教藝術。
總之,網上教學是可行的,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精心設計,要綜合考慮,既要讓學生上好網課,又不增加學生負擔和壓力,才能達到網上教學好的效果。
閱讀量0
禁評
刪除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