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黃金逃生12秒
當地震發生時,人們能感受到的主要有兩種地震波,即橫波和縱波。兩種波是以不同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運動著的,縱波讓人感到上、下顛簸,所造成的破壞並不大。橫波使人感到左右搖晃,破壞力極大。由於縱波比橫波的運動速度快,當人們感受到縱波時,離破壞力巨大的橫波到來往往還有十幾秒鐘的時間。這點兒時間給人們提供了最後的逃生機會,專業上稱之為「黃金逃生12秒」。
在地震時,根據人們所處的不同環境,必須遵守不同的逃生原則。以下是一些場所的逃生秘訣:
在房間裡 一定不要盲目外逃,應先判斷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出口。如果不行,則需在第一時間選擇躲避。
在戶外 應該迅速跑向開闊地帶。要注意躲避電線桿、廣告牌等可能倒下傷人的設施。
在電梯中 可以將各層樓的按鈕全部按下,第一時間逃離電梯。
在行駛的公共汽車中 應團身抱頭,抓牢扶手。
如果正在駕車 應立即將車停在路邊,下車躲避在汽車邊上。
在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中 一定要注意避開人流,在無障礙的通道上躲避。
震後被埋壓不要盲目呼救
地震發生時,現場的情況瞬息萬變。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成功逃到安全地帶可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如果未能及時逃離建築物,不幸被困在廢墟中,那又需要了解哪些自救常識呢?
剛剛發生地震的廢墟中,大量灰塵瀰漫。此時,如果大聲呼喊求救,不僅無法傳達到外界,反而容易引起窒息。所以,應切忌盲目呼喊。
由於震後建築物結構變化巨大,與外界相通的出口很可能被石塊和雜物堵死,呼喊的聲音往往無法傳到外界。此時,用敲擊的方法往往更容易使外界聽到動靜。
如果震後確定無法逃脫,在等待救援時需要利用四周的物體加固所處的空間,以防餘震所引發的二次坍塌。
災後常用逃生技巧
【繩索逃生法】
在現實生活中,繩索雖然無法令大多數人飛簷走壁,但在意外和災難來臨時,絕對是普通人的救命法寶。
如果在震後被困於一座擠壓變形嚴重的危樓之中,四周的通道又完全被雜物堵死,此時的一根繩索就代表著逃生的希望。
當然,在利用繩索逃生的過程中,如何打出一個專業的、牢固的繩結,是確保我們安全抵達地面的關鍵,這需要在平時向消防等救護人員學習打繩結。
【床單逃生法】
在很多災難現場,依靠一根繩索逢兇化吉、轉危為安的事例並不少見。但在震後現場,如果事先沒有準備,一時間找不到繩索又該怎麼辦呢?就地取材,利用床單製作繩索。
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將床單揉搓成繩索狀,並利用繩結連接多條床單,以加長繩索的長度。平日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床單,只要使用得當,在關鍵時刻還是很給力的。
喬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