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2020-12-22 青原發現生活百態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不好嗎

生命周而復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受,常常覺得一路走來,那些不如意的事總在腦海浮現,逼迫自己去重新造化。走出舒適圈的自己是不一樣的,無關失敗與成功,只是很容易自信滿滿,因為我們都那樣努力奮鬥過。

走出了舒適圈,才覺得生命如此短暫,時間總是不夠去思考,常常覺得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會忘記。如此緊密的人生,才是我們回憶起來都會發笑的時刻。人生不應該是恍恍惚惚輕輕鬆鬆地度過的。

身邊總會有一些人給你灌輸這樣的觀念,你這麼拼,你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還不如像我一樣輕鬆度過,至少我是快樂的過完一整天。有時候想想好像是這樣的,但是對我來說,短暫的快樂就像借來的一樣,真正的快樂連回憶都是苦澀的,無法忘記,無法丟棄。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放任自己在原地打轉,蒼老的日子我想一定也不會太好過,你沒有令人敬佩的鑽研精神,你沒有令人茅塞頓開的解題思想。你該怎麼繼續生活呢!又或者你擁有著積蓄,可是只有在你身上才藏著你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呀!

如何走出舒適圈?

我不得不告訴你,一旦你走出了舒適圈,可能連你夢醒的時刻腦海中都在浮現昨日的事,一旦你下定了某種決心,你就要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你就要收起那些你顆你動蕩不安的心。難受無法避免,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說起那些現如今很成功的名人,比如李佳琪,薇婭等,我們想不到他們原來也走出了舒適圈,你說他們天生就可以做這些嗎?並且還這麼成功。

第一步,請接受改變的決心。一旦你進入了這種生活,就不要抱著回頭的希望,這種生活,跟舒適圈大相逕庭,也一定與自身的能力相衝突,你需要有著一定要做到的信念,並且一定要改變當前現狀的決心,這樣推著自己前進,你才能一步又一步挖掘出自身的潛力,找到人生的平衡點。

第二步,請堅持下去。我們為什麼感到人生很艱難了?是因為過程的艱辛與等待是足夠耗盡你全部精力的,還有那一種看不到希望,前面全是迷霧的生活狀態讓你覺得人生無望。堅持那麼難,沒有一點捷徑,可是我們還是甘願走進這種生活,因為一句值得。

第三步,請保持好的狀態。即便生活很難,我們也要使自己不那麼死氣沉沉,使自己的心態越來越淡定沉穩。我們都知道每天都有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難道我們哭泣或者抱怨,就能改變事實嗎?所以,我們只能換一種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酸甜苦辣,改變心態只需要一分鐘,而這一分鐘卻可以改變一整天。

離開舒適圈,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著一顆探險的精神,在這其中,我們又感到刺激又感到滿足,刺激的是,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如此突出,滿足的是,人生這些體會早已成為我內心強大的力量。

走出舒適圈,我們會遇上一些同行的人,他們或許有我們沒有的優點與缺點,又或者我們有他們沒有的優點與缺點。這就像一面鏡子,在角逐與對比中,我們才認識到自己以前不認識的一面,我們才接受那個本本真真的自己。

所謂更好的自己就是你在一切眾生中你最喜歡的還是自己這樣的。即便我們樸素,即便我們有過不如意的人生,即便我們心中沒有停止二字,我依然能接受如今這個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或許不完美,但我們如此喜歡著這個自己。離開了舒適圈,我們都有著更好的平生第一次,更好地成為了那個與眾不同的自己。

走出舒適圈,發現美好,創造美好。我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終於可以平靜下來了。

作者|人青 經歷那些不舒適的生活狀態,才知道人的潛力無限大,你可以做你不敢做的事情,也可以想你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1、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人們總喜歡討論些跟自己無關的東西,比如花800萬是買學區房還是環遊世界,石原裡美和新垣結衣選哪個好,以及這兩天的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 夜讀| 走出你的舒適圈(有聲)
    最開始接觸「舒適圈」這個詞是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姐姐加入了「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的組織。它有個很特別的口號,叫做:跳出你的舒適圈。可能你會感到疑惑,忍不住發問道:「什麼是舒適圈?」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舒適圈」。它指的是一種讓人容易感到滿足、舒服,甚至會產生依賴心理的環境。也許你會反駁道:「難道在舒適圈內我就不能得到發展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舒適圈內的人自然也是能進步的。但人真的有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舒適圈裡嗎?
  • 【雙語】新的一年如何走出舒適圈
    Methodologically,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entails doing whatever it is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理論上來講,要走出舒適圈你需要做很多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
  • 你真的明白什麼是舒適圈嗎?
    #01 舒適圈到底是個什麼圈#說起最近,你是不是也在花時間盯著手機、忽略了桌上那幾本厚厚的英語書;你寫上了滿滿的日程安排,下一秒卻已點完外賣,吃完就奔向舒適的床;能夠一鼓作氣完成的事情卻拖拖拉拉,deadline前一秒仍舊不慌不忙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近年來,舒適圈這個名詞火了,大家一提到舒適圈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就好像舒適圈這個詞不配出現在正面的場景中,而你看到的許多文章,都是在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甚至有很多身邊的人也在勸你離開,去尋找新的生活。那麼問題來了,舒適圈是否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樣糟?舒適圈是否意味著不上進,不努力?
  • 你考慮過走出舒適圈嗎?
    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溫水裡的那隻悠然自得的青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打著轉。幾天前跟我的先生下班後聊天,跟他聊起最近的狀態,每天狀態就是工作空閒之餘像大部分人一樣刷著手機做一名吃瓜群眾,看著屏幕上的各種網頁,內心空洞充滿焦慮。也在反省自己還是否可以再努力一點?是否還可以再忙碌再充實一點?
  • 國外留學,那些你不得不走出的舒適圈
    無論是否融入成功,每次試圖走出舒適圈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令我們閃閃發光。在異國他鄉有限的時間裡,舒適區之外的體驗也是我最寶貴的財富。這裡的體驗並不僅是簡單的超市購物和遊歷各地,而是參與到本地人的交流和競爭中。對於近在咫尺的各種機會,留學生要在各國同學中去爭取,哪怕是失敗,我們也會在爭取的過程中受益。工作是很多留學生都會設想的問題。
  • 每個人都讓你「離開舒適圈」,這是毒雞湯嗎?
    編者按:為了實現自我成長,我們總是被建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給自己一定的壓力和恐懼感,從而才能逼迫自己成長。然而,職業教練Melody Wilding卻並不認同這個觀點。「離開舒適圈,也並沒有想像的恐怖,」斯坦福畢業生張語冰(音譯)在其主題為《真正成功的人生開始於當你邁出舒適圈的那一步時》的TED演講中說,其演講視頻在Youtube還有著非常高的播放量。「當你選擇停留在舒適圈內時,你常常會出現不自信的想法或表現,又或者,你總是產生自我懷疑甚至罪惡等想法。」
  • 走出舒適圈才能「追光破浪」
    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期待市場環境的優化,更多元的影視劇類型才能容納更豐富的中年男女演員的優秀表演,但也不能被動跟著市場走,更重要的是自己沉下心去突破舒適圈。市場能否提供給中年演員發揮空間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憑演技實力拓寬屬於自己的空間。「浪姐」「光哥」帶來的啟示其實是在綜藝之外。
  • 叫你走出「舒適圈」的人,一定不是真的愛你
    舒適不只是代表安樂,在呼籲走出舒適圈的今天,IAA國際香氛則是希望大家走入「舒適圈」。舒適圈是什麼?所謂的舒適圈,包括了方方面面。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使人們保持激情與活力,畢竟動力的來源是快樂。精緻香氛生活的舒適圈。IAA國際香氛的「舒適」理念,來源於早期香氛的使用,香氛普遍使用於貴族富豪的家中,貴族們不僅追求著生活的精緻,連空氣都要有精緻感。隨著香氛的普及,漸漸的香氛也運用於酒店、飛機場等公眾場所,讓人們在公共的環境中有更舒適的體驗。
  • 勇敢走出舒適圈「小透明」昕姐的逆襲-吳昕
    在後來被淘汰後又以人氣榜第一名的成績重返舞臺徵服觀眾,吳昕用了14年的努力與轉變,慢慢打破大家對她的刻板印象。吳昕很多人生的轉變都源於她勇於走出「舒適圈」的選擇,別人家的孩子當娛樂圈主持人,第一次走出家庭與校園的舒適圈,吳昕的星途並沒有順風順水,吳昕在進入娛樂圈前是父母口中優秀的孩子,大二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上了《閃亮新主播》的舞臺,出乎意料的是她一舉拿下了亞軍,並隨後加入《快樂大本營》被大眾所熟知,但畢竟高起點是很難站穩的,吳昕在快本的存在感不強,被觀眾頻頻嘲諷為
  • 留學後,我拉黑了所有勸我走出舒適圈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怎麼合理規劃大一到大四和院校專業定位,留言區私信,可以意外收穫你的專屬留學規劃/定位報告喲~(規劃/定位報告包括:本科規劃、軟硬體提升重點、意向專業解讀、背景診斷、選校參考)留學期間就應該走出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5-11 14: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在舒適區做練習,你會練成一個傻瓜,必須去冒險、去真正經歷競技,必須經歷孤獨、反對、失敗,經歷奮鬥中的迷茫、困頓和絕望。馬斯克真正優秀的不是成果,而是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與失敗、恐懼和不可   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 沈玉琳參加《奇葩說》:走出舒適圈並沒有那麼難
    同樣是新入職的員工,當你像井底之蛙一般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能少做就不多做,貪圖享受安逸時,你的同事正在積極地探索自己職責範圍外的工作,主動參與新項目,接受新挑戰。幾年後,同事成了你的上司,習慣了舒適的你不但不反思自己的懶惰和自私,還如詳林嫂般逢人感嘆命運的不公,誹謗晉升的同事靠關係走後門。
  • 復工復產時,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
    但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似乎部分人群已經適應了宅家防疫的生活,要離開舒適圈回歸工作學習,還挺難適應。那麼問題來了,復工復產時,人們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圈,指的是人們駕輕就熟、舒適安逸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們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體現。
  • 走出舒適圈其實很簡單!
    於是我就拿著飯和給我打飯的阿姨用開玩笑的口吻說:」阿姨這糖醋裡脊怎麼都是地瓜條啊,你看你看,能不能給我點肉啊?」阿姨就笑了,給我盛了一勺的裡脊 。其實這件事很小,但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是一種挑戰,因為害怕與人打交道,害怕別人會怎麼看我。可是現在一想,那又能怎樣呢?吃到了想吃的裡脊,這就夠了,別人怎麼看我我又不知道,都是自己想像的,況且吃到了就滿足了啊,這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簡直不要太快樂!
  • 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出來,給你勇氣和毅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出來,需要很從的勇氣和毅力。小故事:蟹與狐狸一隻螃蟹離開海水,獨自住在海岸邊。有隻飢餓的狐狸正愁沒有吃的,看見他後,便跑過去捉住了他。蟹在將要被狐狸吞食之前,說:「我真是活該!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這可謂見仁見智。古人云,三十而立,年輕的時候就是需要我們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人生這短短幾十年,應該逼著自己走出小圈子,去看看真正優秀的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行的。很多時候,人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在碰壁之後,總是會不自覺地退縮到自己的舒適區域。
  • 聽說你要「跳出」舒適圈?呵呵
    跳出舒適圈就真的能讓你迅速成功?跳出舒適圈能夠讓你的人生大放異彩?跳出舒適圈的你一定會幸福、快樂、大有作為嗎?2.我覺得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擅長的領域。讓自身能力持續累加,讓自己專注的領域擴大,你甚至可以讓全世界都變成你的舒適圈。正如廣告女王莊淑芬所說:「舒適圈這件事,不是跨不跨出去的問題,而是把自己的舒適圈『擴大』。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在他演完之後,就有評委提出異議,佟大為表示,他也想到過演夏洛這個角色可能不會有好評,但他還願意演這個角色的原因就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假如你每次都能認真地完成每一份工作,可能三年之後,你完全可以勝任一個廣告策劃的崗位、一個公關的崗位或者活動策劃的崗位。 重點是,你並沒有強迫自己跳出所謂的舒適圈,你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而已。是這些工作本身讓你自我進化了。 萬金油是貶義詞,跳出舒適圈為什麼就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