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走出你的舒適圈(有聲)

2020-12-22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最開始接觸「舒適圈」這個詞是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姐姐加入了「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的組織。它有個很特別的口號,叫做:跳出你的舒適圈。

可能你會感到疑惑,忍不住發問道:「什麼是舒適圈?」

某智庫是這樣給出解釋的:舒適圈就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遊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人們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時,就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

或許這種解釋太過抽象,我們不妨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溫水煮青蛙。在試驗中,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於是,青蛙不僅沒有逃離,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而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舒適圈」。它指的是一種讓人容易感到滿足、舒服,甚至會產生依賴心理的環境。

也許你會反駁道:「難道在舒適圈內我就不能得到發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舒適圈內的人自然也是能進步的。但人真的有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舒適圈裡嗎?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一些動物,它們長期處於孤立狀態,進化自成體系,但它們的進化只是為了適應當時、當地的條件,一旦出島,便會死掉。

我相信人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人們一旦陷入這種無知卻樂觀的圈子裡,生活就會不自覺地開始狹隘化,而這種變化將會限制很多人生的可能性。

因此,跳出舒適圈刻不容緩!

都說開始的第一步是最難的。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對雙生子,當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抉擇時,一個總是勸我們就此止步,而另一個常常催促著我們繼續前行。儘管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的時代,但離開自己熟悉的老地方,而奔向陌生未知的新領域,仍需要巨大的勇氣。為了逃避這種不確定性,許多人選擇了留下, 覺得就這樣也挺好。這些人如蝸牛般縮在自己的殼中,雖然躲過了外界的風雨,但同時也錯過了雨後天邊的彩虹。

哪怕跳出舒適圈意味著磨難的開始,你也一定不會後悔當初邁出的那一步。因為,不踏出那一步,你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儘管可能要經歷在舒適圈內不曾嘗過的痛苦、失敗,但你的收穫必不會讓那些汗水、淚水白流。

舒適圈外究竟有些什麼?勇氣、夢想還是海闊天空?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精確的答案。因為只有當你真正走出了這個圈子,你才會恍然大悟。圈子外的一切都是屬於你的,也只是你的,與他人無關。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麼一句話: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其實我們也被困在高牆裡,但這座牆不存在於現實,而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中。我們為什麼不把思維裡的牆拆掉呢?自由地飛出去,去看看這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吧。

相關焦點

  • 【有聲夜讀】你簡單,世界對你就簡單
    同行的朋友提醒我:「她或許想到你等不及,故意拖延時間。你再拿她一個鐲子不就結了嘛。」我無奈地笑著輕輕搖了搖頭。  我跟隨團隊走過沈廳,踏過雙橋,沿著水巷向前走去。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在喊:「小妹,等一等。」我轉過身,看到了她——銀飾店的女人。  她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雙手掐腰,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我跑了幾家店鋪才換開,回來就不見你了。這是找你的32元,數一數吧。」
  • 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走出舒適圈的自己是不一樣的,無關失敗與成功,只是很容易自信滿滿,因為我們都那樣努力奮鬥過。走出了舒適圈,才覺得生命如此短暫,時間總是不夠去思考,常常覺得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會忘記。如此緊密的人生,才是我們回憶起來都會發笑的時刻。人生不應該是恍恍惚惚輕輕鬆鬆地度過的。
  • 【有聲夜讀】你不是運氣差,而是太貪心
    前段時間,我常常跟朋友說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知,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是:我沒有能力去選擇,也缺乏勇氣去承擔。直到有一天,習慣性找閨蜜吐槽,她有些不耐煩,噼裡啪啦一番問。「你說自己有選擇恐懼症,可除了抱怨,我沒看出你很上心啊?你動不動怨父母管得太多,但脫離他們,你有獨立生活的底氣嗎?」短短兩句話,噎得我啞口無言。似乎不曾想過,想要得到這些,自己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糾結狂?是行動派?還是空想家?
  • 【有聲夜讀】忍住,這樣面對孩子
    你可以影響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決定。  對大兒子,我也是這樣做。他18歲時,有次和同學為一個問題爭執起來,言辭激烈。我就跟他說,對誰都要謙卑、寬容點才好。他不置可否。父母對於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不希望孩子走彎路,但千萬不要忘了,孩子有個成長過程,你不要指望他在18歲時就理解、掌握他爸全部的人生智慧。
  • 【有聲夜讀】寒門有路,你別看不到!
    然而,每當我小心翼翼撥出電話,耐心講上幾十分鐘後,收到的回覆總是讓人心寒:孩子不寫作業就隨他去吧,不調皮搗蛋就行。孩子不想學,我們做父母的也管不住呀!曾經有個家長找我諮詢,我了解到他家庭收入不高,就建議他們用手機在網上下載課程。他不信,信誓旦旦地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報了,他家的孩子也要報。我讓他多考慮考慮,他還是帶孩子去報另外一家的課程。很多教育機構打著一線名師的幌子,聘請的都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甚至是一些沒有教學資格的遊師,收費動輒兩個小時四五百塊。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1、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人們總喜歡討論些跟自己無關的東西,比如花800萬是買學區房還是環遊世界,石原裡美和新垣結衣選哪個好,以及這兩天的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 【有聲夜讀】跟優秀的人相處是一種什麼感覺
    他很慷慨,只要同學在超市碰到他,他都會請人喝點飲料吃點東西,弄得我們都挺不好意思的,一看到他都按住他的手說:「班長,我請你喝可樂,給次機會。」  他不喜歡玩遊戲,喜歡去圖書館看書,一待就是一上午,談吐很風趣,和他交流如沐春風,我們班主任有事沒事就愛叫他去辦公室聊天。  讀到現在你是不是覺得他是窮家小戶殺出來的?
  • 【雙語】新的一年如何走出舒適圈
    Methodologically,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entails doing whatever it is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理論上來講,要走出舒適圈你需要做很多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
  • 叫你走出「舒適圈」的人,一定不是真的愛你
    舒適不只是代表安樂,在呼籲走出舒適圈的今天,IAA國際香氛則是希望大家走入「舒適圈」。舒適圈是什麼?所謂的舒適圈,包括了方方面面。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使人們保持激情與活力,畢竟動力的來源是快樂。精緻香氛生活的舒適圈。IAA國際香氛的「舒適」理念,來源於早期香氛的使用,香氛普遍使用於貴族富豪的家中,貴族們不僅追求著生活的精緻,連空氣都要有精緻感。隨著香氛的普及,漸漸的香氛也運用於酒店、飛機場等公眾場所,讓人們在公共的環境中有更舒適的體驗。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近年來,舒適圈這個名詞火了,大家一提到舒適圈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就好像舒適圈這個詞不配出現在正面的場景中,而你看到的許多文章,都是在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跳出舒適圈,成為了營銷的藉口。這個時代,容易造成一種賺錢很容易的幻覺。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網上的付費課程大多是在鼓吹輕鬆月入過萬,鼓勵你拿出決心,跟著他學習,擺脫當前「舒適」的環境。
  • 你考慮過走出舒適圈嗎?
    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溫水裡的那隻悠然自得的青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打著轉。幾天前跟我的先生下班後聊天,跟他聊起最近的狀態,每天狀態就是工作空閒之餘像大部分人一樣刷著手機做一名吃瓜群眾,看著屏幕上的各種網頁,內心空洞充滿焦慮。也在反省自己還是否可以再努力一點?是否還可以再忙碌再充實一點?
  •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5-11 14: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在舒適區做練習,你會練成一個傻瓜,必須去冒險、去真正經歷競技,必須經歷孤獨、反對、失敗,經歷奮鬥中的迷茫、困頓和絕望。馬斯克真正優秀的不是成果,而是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與失敗、恐懼和不可   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 國外留學,那些你不得不走出的舒適圈
    無論是否融入成功,每次試圖走出舒適圈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令我們閃閃發光。在異國他鄉有限的時間裡,舒適區之外的體驗也是我最寶貴的財富。這裡的體驗並不僅是簡單的超市購物和遊歷各地,而是參與到本地人的交流和競爭中。對於近在咫尺的各種機會,留學生要在各國同學中去爭取,哪怕是失敗,我們也會在爭取的過程中受益。工作是很多留學生都會設想的問題。
  • 復工復產時,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
    但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似乎部分人群已經適應了宅家防疫的生活,要離開舒適圈回歸工作學習,還挺難適應。那麼問題來了,復工復產時,人們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圈,指的是人們駕輕就熟、舒適安逸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們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體現。
  • 留學後,我拉黑了所有勸我走出舒適圈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怎麼合理規劃大一到大四和院校專業定位,留言區私信,可以意外收穫你的專屬留學規劃/定位報告喲~(規劃/定位報告包括:本科規劃、軟硬體提升重點、意向專業解讀、背景診斷、選校參考)留學期間就應該走出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其實很簡單!
    於是我就拿著飯和給我打飯的阿姨用開玩笑的口吻說:」阿姨這糖醋裡脊怎麼都是地瓜條啊,你看你看,能不能給我點肉啊?」阿姨就笑了,給我盛了一勺的裡脊 。其實這件事很小,但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是一種挑戰,因為害怕與人打交道,害怕別人會怎麼看我。可是現在一想,那又能怎樣呢?吃到了想吃的裡脊,這就夠了,別人怎麼看我我又不知道,都是自己想像的,況且吃到了就滿足了啊,這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簡直不要太快樂!
  • 走出舒適圈才能「追光破浪」
    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期待市場環境的優化,更多元的影視劇類型才能容納更豐富的中年男女演員的優秀表演,但也不能被動跟著市場走,更重要的是自己沉下心去突破舒適圈。市場能否提供給中年演員發揮空間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憑演技實力拓寬屬於自己的空間。「浪姐」「光哥」帶來的啟示其實是在綜藝之外。
  • 沈玉琳參加《奇葩說》:走出舒適圈並沒有那麼難
    同樣是新入職的員工,當你像井底之蛙一般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能少做就不多做,貪圖享受安逸時,你的同事正在積極地探索自己職責範圍外的工作,主動參與新項目,接受新挑戰。幾年後,同事成了你的上司,習慣了舒適的你不但不反思自己的懶惰和自私,還如詳林嫂般逢人感嘆命運的不公,誹謗晉升的同事靠關係走後門。
  • 勇敢走出舒適圈「小透明」昕姐的逆襲-吳昕
    吳昕很多人生的轉變都源於她勇於走出「舒適圈」的選擇,別人家的孩子當娛樂圈主持人,第一次走出家庭與校園的舒適圈,吳昕的星途並沒有順風順水,吳昕在進入娛樂圈前是父母口中優秀的孩子,大二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上了《閃亮新主播》的舞臺,出乎意料的是她一舉拿下了亞軍,並隨後加入《快樂大本營》被大眾所熟知,但畢竟高起點是很難站穩的,吳昕在快本的存在感不強,被觀眾頻頻嘲諷為
  • 【有聲夜讀】地鐵最暖偷拍照: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沒有人有義務要撿起地上的垃圾,但是你做了,城市就會變得更加乾淨。5歲的男孩,手裡還提著笨重的購物袋,但是當他看到身後的阿姨和小妹妹不方便推開門進來的時候,他急忙轉身,用小小的身軀擋住了即將要合上的玻璃門,給阿姨和小妹妹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