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不為人知的招生規則:亞裔學生配額制

2020-12-13 網易教育

近年耶魯的亞裔學生略微回升,從2006年的12.7%,2007年的15.4%到2008年的13.8%和2009年的15.5%。

在美國這樣的多種族組成的國家,配額是按比例政策性分配給不同族裔的社會提升的機會。常春藤等名校的配額是學校自行規定的錄取相應族裔學生的百分比。如果學生屬於一個在校園內超出他們在人群中的比例的族裔,像現在的亞裔和以往的猶太裔,常春藤會以一些莫須有的理由去拒絕他們的申請。

上世紀初,哈佛大學對猶太學生的限制是實施配額的最為著名的例子。當時哈佛不能容忍校園內日益壯大的猶太裔學生群體,董事會斷然釆取措施,將哈佛猶太學生的比例從 1925年的27%變成了第二年的15%。如此露骨地歧視特定族裔的配額制度完全違背了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的機會均等的原則,最高法院幾十年前就明確宣判了配額制度違反了美國憲法。

在辯論平權法案涉及逆向歧視白人的安娜堡密西根大學的上訴案時,美國最高法院於2003年廢除了密西根用點數給予少數族裔優惠的錄取政策。因為申請州立大學的人數眾多,州立大學遠沒有私立學校那樣雄厚的財力去僱用足夠的評審官員,這樣導致很多州立大學以硬性指標而不是通過細讀每個學生的申請材料來做錄取決定。密西根當時實施的是一個150點數的錄取評價系統,達到100點的學生將會被自動錄取(詳細情況見圖一)。GPA最高的4.0使學生得到80點,GPA 3.0的學生的點數則降為60; SAT滿分1600為12點,隨SAT成績的降低學生的點數將從12點遞減。密西根校友子弟額外加4點,而作文則僅為3點,大家從此也能看出公立和私立大學錄取學生的差別,因為這些對於常春藤的申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著名的旗艦類州立大學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只要你是屬於非洲裔,拉丁裔或印第安裔等少數族裔,你除了像其他族裔的學生得到相應的點數外,你還能自動得到20點的附加值。這個紅利有多大呢? 它相當於學生將滿分為4.0的GPA提升了整整1.0。優異的白人或亞裔考了當時的SAT滿分1600,其在錄取中的份量僅相當於少數族裔選項的百分之六十!

雖然認定點數錄取不合理,高院卻認為計點的錄取措施有別於以往已被判為違憲的配額。這樣2003年的最高法院的判決允許高校錄取新生時,仍可以考慮種族因素。多數法官意向書的作者大法官Sandra O'Connor無視明顯的歧視而給了一個平權法案再實施二十五年的限期。美國民眾可沒有耐心等這麼久,至今己有包括加州,新罕布夏,佛羅尼達,亞利桑那,內布拉斯加,密西根和華盛頓等七個州的居民,投票禁止州立大學使用平權法案錄取新生。

  
圖一:密西根大學曾經實施的點數錄取系統。右邊是學生通過努力取得的成績或社會賜予他們的優待,左邊為可以決定密西根大學錄取的點數。

一位身為哈佛校友的軟體工程師,通過分析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做出了一張簡單而直觀的圖表,強烈顯示常春藤作為一個群體,仍然精心控制著亞裔學生在他們校園裡的配額。它其實是以另一種方式證實了大家心裡早已明白的事實。一看這圖就知道它的作者是暗熟常春藤的,作圖都用紅色和藍色標記哈佛和耶魯。他文章的副標題是"常春藤招生怎麼腐敗"。

  
圖二:常春藤亞裔的百分比與美國亞裔學齡期學生人數的關係。此圖的作者Ron Unz為哈佛校友,軟體工程師和雜誌發行人。

Ron Unz發表於"美國保守派"雜誌的文章已引起美國眾多主要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還為此在網上開專區邀請觀點各異的人士激辯。面對圖中的證據,亞裔百人會的前會長民主黨籍的吳仙標在紐約時報上的辯論題目乾脆是:"歧視是明顯的"。民主黨人對美國右派持續反對的政策如此憤怒,使我們也多少感受到了社會的良知。

讓我們從此統計圖更進一步地理解亞裔入學常春藤所遇到的政策性歧視。此圖的右側縱坐標為美國亞裔適合讀大學的學齡人口(18-21歲),左側縱坐標為亞裔在校園內的百分比,橫坐標為1990年至2011年大約二十年的時間段。這二十年裡,亞裔學齡人口從1990年的大約40萬增加到2011年的大約80萬。正如科學研究中的陽性對照,作為完全沒有限制而憑本事入學的大學的代表,加州理工學院的亞裔從199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這是沒有配額的情況。

那麼有配額的情況是什麼呢? 哈佛和耶魯的亞裔學生都在1993年接近或超過20%, 但隨後下降了3-5%, 然後二十年維持在這個水平,與亞裔學齡學生的增長亳無關係。哥倫比亞大學也在1993年亞裔學生達到高峰,隨後迅速下降而恆定不變。康乃爾的一部分為州立大學,使得它是常春藤中錄取率最高的。即使以科學和工程見長,理應吸引更多亞裔申請的康乃爾,也在1995年亞裔百分比達最高值後下降。我們應該說,達特茅斯亞裔學生的增長是顯著的,從1990年的5-6%至現在的15-17%, 但它就是在韓裔校長的領導下也沒有突破常春藤的亞裔配額。與加州理工完全相反,八所常春藤的亞裔學生數從1990至2011一直維持在20%以下。從圖上看,他們從2000年至2011年期間更是重疊在一起的驚人的平線。

八十年代中葉,美國出現過抗議常春藤歧視亞裔入學的聲音,當時的紐約時報還以"不可能的錄取"描述當時哈佛拒絕亞裔的狀況,聯邦政府也立案調查過。聯邦的調查完成於1991年,這可能是為什麼當時哈佛耶魯的亞裔學生在 1993-1995達到高峰的原因,但是風頭過後常春藤照樣我行我素。

近年耶魯的亞裔學生略微回升,從2006年的12.7%,2007年的15.4%到2008年的13.8%和2009年的15.5%。但耶魯二十年來通報給聯邦的數據從沒有超過17%, 強烈暗示內定的亞裔配額的存在。耶魯2012年公布的亞裔百分比為二十年來的最高值16.8%, 但耶魯也破天荒地聲稱,如果沒有混血的可能耶魯亞裔百分比應為20.2%。後來從耶魯公布的新聞得知,這個高出了3.4%的百分比是因為耶魯將填混血的 5.4%的大部分學生劃成了亞裔。耶魯每日新聞說,哈佛所稱的2012年的亞裔佔新生的22.6%也是包含了混血的亞裔的結果。

這裡衍生出兩個問題:第一,最新的聯邦條款不允許學校在申報學生種族的百分比時,刻意除掉混血類別而改報單一的種族。Unz的數據是按聯邦的規定在研究亞裔時沒有包括混血的。"混血"自2009年開始使用,以前則被稱為"種族不詳"。由於普通申請表上沒有"混血"或"其他"的選項,耶魯報告給聯邦的混血是指學生選了二個以上的種族。第二,亞裔與異族通婚所生的混血孩子為避免歧視在填表時是儘可能不填亞裔背景的。前不久,紐約時報發表數篇文章專門報導此現象。哈佛耶魯當然是聰明的,他們根據法律不得不向聯邦政府報告對亞裔配額明顯的低百分比,然後再放出提不上檯面的高數據以抵消他們在公關上的難堪。

那麼此圖是否與近二十年來亞裔學生的學業和課外活動無長進相關,或者亞裔申請常春藤的人數下降了。常理和事實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八十年代之後,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華裔子女不可能比以往申請常春藤的更少。2006年,亞裔佔了各州代表畢業班最高學業成就之一的美國總統學者的27%;德克薩斯州的亞裔僅佔3.8%, 卻擁有超過25%的德州的國家資質獎學金半決賽的勝出者;華裔學生每年在英特爾或西門子等高中科學競賽都佔相當的比例。Ron Unz文中給出的數據顯示,美國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奧林比亞競賽的獲獎人,沒有一個學科例外,亞裔學生都從八九十年代的10-20%上升到現在的超過50%,化學奧賽亞裔更是佔據了90%的頂尖席位。

我們現在看到在此議題上頗有建樹的三位哈佛畢業的猶太學者。他們是Ron Unz本人,完成了分析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本科生招生的宏篇社會學專著"Chosen"的Jerome Karabel,以及稱亞裔為新猶太人並發表了有影響力的題為"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書的Daniel Golden。並不是猶太人特別喜歡為亞裔打抱不平,更多的應該是猶太人幾千年在世界各國謀生的經歷使他們對逆向歧視的那種特有的敏感。反觀亞裔的聲音則微弱得多,大家一般都忍氣吞聲,更有一些人則貌似胸懷開闊而為歧視政策唱讚歌。

常春藤對亞裔學生的限制如此同步,像是他們在新英格蘭的某個小鎮秘密開會決定似的,這樣可以有利共享有責同擔。我們也不必奇怪,這次高院在辯論德州的平權法案的案子之前,常春藤釆取的聯合支持平權法案的行動。

亞裔配額只能從這些強有力的科學數據中推斷出,常春藤是絕不會公開承認的,正如他們上世紀初矢口否認猶太的配額一樣。別的不說,常春藤諸校如果惹上違憲的嫌疑,他們的巨額聯邦研究資助就會受影響了。但是無論我們的政治觀點多麼相左,公然否認配額的存在似乎是對數據的不尊重了,如果國家統計中心發表的數據是真實的話。(作者:吳曉波)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論壇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美國常春藤名校招生為何「歧視」亞裔?虎媽該咋辦?
    其實,美國常春藤盟校在錄取時「歧視」亞裔學生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美國亞裔群體近年來也曾經針對歧視進行過兩次申訴,然而至今沒有任何結果。  華人學生為何入學難?  美國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也指出,亞裔學生想要進入常春藤院校,同白人、非裔和拉丁裔相比,需要考取更高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成績。有學者研究表明,在耶魯大學、布朗大學以及達特茅斯學院這三所常春藤名校錄取學生中,相對於申請者人數,亞裔在所有族裔中的錄取率最低。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根據美國司法部10月8日向康乃狄克州聯邦地區法院提交的起訴書,耶魯大學在招生的各個環節都把申請人的種族列為決定性因素。這樣做的結果是,2017年和2018年,非裔申請者的錄取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裔申請者,而亞裔和白人申請者的錄取率最低。事實上,包括耶魯大學在內的許多常春藤盟校都有在招生時兼顧多種族的考量。
  • 為上美國常春藤名校 亞裔應該隱瞞身份背景嗎?
    亞裔成績好 為何不讓進  常春藤學校會刻意壓低亞裔學生錄取人數嗎?「精英準備學院」(Elite Prep)舊金山分校執行長阿圭列斯(Randolf Arguelles)指出,加州大學招生禁止考慮種族,知名校園(伯克利大學、洛杉磯加大)的亞裔大學部學生超過40%,其他禁止考慮種族的私立名校也有一半是亞裔;但是相較而言,常春藤校園的亞裔生比例偏低(15至20%),與完全依據考試成績錄取學生的精英高中相比,常春藤的招生方針似乎可疑。
  • 【特稿】美司法部告耶魯招生歧視亞裔和白人
    美司法部告耶魯招生歧視亞裔和白人 陳丹 美國司法部8日起訴耶魯大學,指認這所常春藤聯盟院校在本科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和白人申請者,因而違反美國《民權法》。
  • 美司法部:耶魯大學非法歧視亞裔、白人學生,招生時更偏愛黑人
    據《每日郵報》報導,8月13日周四,美國司法部稱,在2016年接到對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等常青藤院校的投訴後,經過為期兩年的調查,他們認定耶魯大學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並更偏愛黑人學生。美國司法部官員說,2016年,美國司法部接到很多學生對常春藤盟校的投訴申請。經過為期兩年的調查,本周四,司法部給耶魯大學的律師發函,稱耶魯大學更偏袒黑人學生,且非法歧視身為白人和美國亞裔的申請者,違反了聯邦民權法。
  • 常春藤名校錄取有多腐敗?
    而掌握了權力的勝利果實如此甜蜜:1965年耶魯更換了招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第二年,猶太裔學生數量翻番。恰恰相反的是,在電影電視電臺和出版物上亞裔目前還沒有一席之地,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主流媒體不報導的事情就不存在,因此亞裔被歧視的行為也不會被美國主流階層所認知。亞裔成為新的「猶太人」,成為被歧視的新目標。
  • 美國大學招生機密,基於種族的錄取政策使優秀亞裔學生被拒之門外
    你的SAT成績近乎滿分,你選了10幾門AP課取得5分,你的排名在1%,你的課外活動異常出色,但是你申請的所有的常春藤大學都把你拒絕了。而一個SAT僅僅1300多分的黑人卻拿到了錄取。因為如果完全基於學術、課外活動去評估申請,那麼亞裔學生的錄取率將最高,因為亞裔學生最為努力。而非洲裔、拉美裔的申請者將被落下。 這似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美國的精英大學在錄取時,種族因素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 司法部裁定:美國名校招生非法歧視亞裔!
    撰稿 Taola | 排版 Ziyan | 校對 Ac終於!
  • 常春藤學校真的慌了,多年壓制亞裔入學的黑幕就要曝光
    常春藤學校一直以來對公眾隱瞞他們的大學新生錄取標準,特別是在接收亞裔學生過程中是否存在歧視,但這個秘密有可能要被公之於眾。
  • 亞裔學生被西裔反超,UC大學制定新入學規則,華人孩子該怎麼辦?
    UC亞裔學生被拉丁裔反超一直以來,亞裔都以高等學院高錄取率而驕傲。但是!這種驕傲可能要成為歷史。因為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歷史首次,拉丁裔反超亞裔,成為了加州UC系高校新生最大族裔。今年參加統計的79953名新生中,其中拉丁裔佔36%,亞裔學生佔比排名第二,有35%,白人學生佔比21%,黑人佔比5%,美洲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島民學生佔比約為0%,有3%學生拒絕透露種族。
  • 美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歧視亞裔 不改就起訴
    來源:國際在線耶魯大學(圖:Getty) 當地時間13日,美國司法部公布一項調查結果時指出,耶魯大學本科招生過程涉及「非法歧視」白人和亞裔學生。據美國CNBC報導,美國司法部在一份新聞稿中稱,對該所常春藤聯盟學校進行兩年調查後發現,「種族是每年數百個學生招生的決定性因素」,這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第六章的規定。
  • 美司法部稱耶魯大學招生歧視亞裔:不改變就起訴
    耶魯大學(圖:Getty)海外網8月14日電 當地時間13日,美國司法部公布一項調查結果時指出,耶魯大學本科招生過程涉及「非法歧視」白人和亞裔學生。據美國CNBC報導,美國司法部在一份新聞稿中稱,對該所常春藤聯盟學校進行兩年調查後發現,「種族是每年數百個學生招生的決定性因素」,這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第六章的規定。
  • 華裔學子進常春藤名校 競爭激烈揭"爬藤"秘訣
    縱觀這些年美國名校的招生趨勢,儘管錄取率一直下降,但如果各門成績優異,某一方面才能突出的優秀學生獲得常春藤的青睞並非難事。但很多人卻質疑道,像卡瓦斯這樣的條件在華裔學生中十分普遍,甚至很多人遠比他優秀,卻無法得到名校眷顧,暗指卡瓦斯的非裔背景對其受到常春藤盟校的青睞幫了大忙。而亞裔學生在美國成績普遍優異,這樣就使得同等成績背景的亞裔學生反而難以脫穎而出,形成一種「逆向歧視」。
  • 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亞裔父母「推娃」使得很多亞裔孩子如願進入了名校,常春藤亞裔學生比例高達25%。藤校生應該可以算是人中龍鳳的天才了,但是亞裔藤校天才的表現卻是一言難盡。 根據EIC教育報告:2013年只有75%的常春藤中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這比常春藤的平均畢業率低了20%。
  • 如何從藤校錄取規則背後的歷史和真相,理性看待「爬藤」高昂代價?
    縱然這樣的素質教育全人教育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不是因為大學錄取規則是這樣,又會有多少孩子享受這樣的「多任務模式」呢?那麼,常春藤盟校當今的錄取制度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而掌握了權力的勝利果實直接導致:1965年耶魯更換了招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第二年,猶太裔學生數量翻番。其中一些段落的數據實在驚人:哈佛大學錄取的新生中45%是白人,而猶太裔學生高達25%,也就是非猶太裔學生只有20%。而實際上只佔總人口2.1%的猶太裔學生的學術成績不如非猶太裔的白人學生,離亞裔差得就更遠了,但是他們佔了常春藤大蛋糕裡最大的一份。
  • 為什麼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但是,美國學界的各種理論和實證研究顯示:亞裔父母「推娃」的成功僅止於亞裔孩子學業成績的優秀。事實上,常春藤等美國名校並不青睞北美學術模範生——亞裔學生,而且亞裔進入職場高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同時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北美社會各界的關注。
  • 多交140分「亞裔稅」?哈佛大學被控歧視亞裔
    :孫靜波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當地時間6月15日,非盈利組織「公平錄取學生」(SFFA)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認哈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涉嫌歧視亞裔學生,「即使亞裔的入學考試分數較高,但他們在品格方面普遍取得較低評價。」
  • 美國高校的平權運動能使得亞裔學生受益嗎?未必
    因為醫學院位置有限,而保留給少數族裔的名額直接減少了白人學生的錄取機率 。白人申請者起訴到最高法院,要求認定配額制違背憲法的平等保護原則。最高法院判定,配額制違背憲法。根據錄取規則,任何一個申請者,都不能因為種族的原因被拒。這裡沒有說明,這個配額到底是怎麼樣才算配額,AGAIN,這裡也沒有專門點出ASIAN AMERICAN STUDENTS亞洲學生。
  • 耶魯大學遭美國司法部指控,錄取過程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此前學生對某些常春藤盟校當時,該組織因部分亞裔美國人成員申請被拒而對哈佛大學提起訴訟,指其傾向於錄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在制度上歧視亞裔。在哈佛招生歧視案纏訟四年後,哈佛大學贏了。經波士頓聯邦法院法官日前裁定,哈佛大學招生程序雖不完美,但符合憲法規定。該事件我在《如何從藤校錄取規則背後的歷史和真相,理性看待「爬藤」的代價?》中介紹過。
  • 美國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非法歧視白人學生及亞裔美籍學生
    司法部在8月13日致耶魯律師的信中說道:"這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發現,耶魯大學的本科招生程序,每年都會以種族為由拒絕幾十名亞裔和白人申請者,而這些人本來是會被錄取的。」耶魯表示,在錄取過程中考慮了許多因素,並表示「不會基於這種無情、倉促的指控而改變其招生程序」。學校說,在招生過程中,審查的是「整個人」。因此,耶魯不會更改目前的招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