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冬韻

2021-02-13 延安教育圈

宋曉香,英語教師,一級職稱,現任寶塔區蘭家坪小學教學副校長。曾獲寶塔區民辦小學教學大賽英語組一等獎、寶塔區區級教學能手、寶塔區優秀教師等榮譽和稱號。

也許是過慣了東北的冬天,總覺得陝北的冬天冷的不夠徹底,冷的不夠勁兒。

東北的冬天,是借著秋風而逐漸挺近的,東北的秋風大概就在打麥場上揚起的木掀下而起,把成堆的麥粒吹得乾淨、結實而又飽滿,吹得黑土地上大片翡翠似的白菜越發挺拔,吹得玉米、高梁醉了似的咧嘴大笑,吹得裹在收割裝稼的婦女頭上的五彩紗巾隨風而飄,吹得滿街瘋跑的小孩子們的臉蛋紅的如盛開的牡丹。

秋風漸急,不知是借著什麼發出警報似的嘶吼,冬也就真的來了,有時也會亳無預兆的就飄起了雪,這更加證實了冬天已至。

陝北的冬天相比之下就來的沒這麼急促,秋風沒有留下足跡,黃葉卻不知不覺的鋪在腳下。當你目之所及的遠山已由綠變黃,變得完全失去了顏色,冬就來了吧!

我們為了迎接冬天,象徵性地穿上棉襖,漸漸地都加厚了衣服,對於從小領略過冬的威嚴的我來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內心一直隱隱的期待著一種徹骨寒冷的來臨,但那始終沒有如期而至,令人些許有些失望。

東北極寒天氣來臨時,室外滴水成冰,凜冽的寒風如鋒利的刀片無情地削著沒有裹嚴的皮膚;又如錐子一樣刺過厚厚的棉衣,錐尖戳到皮膚,讓人的心一縮一縮的,渾身直發抖,卻無法逃避,直至鑽回房子裡;颳起的細砂石胡亂的拍打在身上、臉上,讓人有幾分畏懼,卻還要堅持前行,這也許是練就東北人直爽、堅韌性格的原由之一。

陝北的冬是溫柔的,如一幅天然而成的素描畫卷,自然舒展的鋪在陝北大地的溝溝壑壑,樸素如陝北老漢頭上的毛巾,薄薄的雪下了,溝窪分明,亦如看到兒孫滿堂展開笑顏時略帶皺紋的臉,那清晨瀰漫在山頭的煙霧,就是他咂巴著歲月的菸袋燃起的人生滋味吧!

雪是冬的愛人,不在乎相隔萬裡,不去想是否天長地久;冬來了,雪也就來了,它勇敢地墜落蒼穹,只為與冬緊緊相隨。

冬北的雪,飄出了東北女人的性格,無風時,靜靜飄落,雖靜得不夠淑女,但也無傷大雅,大片大片的雪花籟簌地一擁而下,似媽媽縫製冬被時留下的勻稱的針腳,極快,極密,卻滿是對寒冬濃濃的情意。有風時,風越烈,雪越猛,毫無理由地撲到你的身上、臉上,硬氣得讓你寸步難行,那種潑辣的勁兒像極了被人招惹的東北女人。

而陝北的雪則溫文而雅,不急不緩,小而輕盈,它們飄過你眼前時似在仔細端詳你的樣子,記住了,才肯遲遲落下去。落下去的雪卻禁不住冬的熱情,瞬間「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那些山頂上或高枝上的雪待到體味過「高處不勝寒」後,方能意識到「何似在人間」而漸漸消融。雪後,一切變得新鮮了,松柏更綠了,孩子和大人更活潑了,似乎有了一些生機,所以時常會讓人產生春天即將萌發的錯覺。

讓人誤以為春天即將來臨的還不只有冬雪,還有那冬日暖陽,即便乍現,延河淺淺的冰層便被感動的熱淚盈眶,不過吃頓午飯的工夫,它就會意識到寒冬還未走遠,整個暖陽退卻的午後,它便羞赧地自斂,直至夜幕降臨後它又冷靜而安詳的沉睡在冬的懷抱。

東北的冰是決不吃這一套的,即便暖陽高照,呼呼的寒風卻一直讓她保持清醒,厚厚的冰層還有隆起的冰包是冬天裡的任何生物都無法徵服的,它們堅實深厚,巋然不動,只有真正的春天才能將他們慢慢感化。

再次觸摸東北的冬天,冷的徹底,冷的深刻,卻鐫刻著溫暖的流年;細數陝北的冬天,安靜,平和而略帶蒼涼。然而,陝北人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卻成了它擲地有聲落款。

相關焦點

  • 好客山東·冬韻岱嶽惠民季暨天樂城首屆「12·12」文化旅遊美食節...
    好客山東·冬韻岱嶽惠民季暨天樂城首屆「12·12」文化旅遊美食節隆重啟動 2019-12-13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來發現「磁州冬韻」之美!攝影作品徵集中!
    快來發現「磁州冬韻」之美!攝影作品徵集中!關於舉辦「磁州冬韻」攝影作品徵集活動的啟 事 為更好地宣傳推介磁縣,充分展示磁縣優美的自然風光、絕佳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提升磁縣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冬運·冬韻》——跳臺滑雪 自由式滑雪
    《冬運·冬韻》——跳臺滑雪 自由式滑雪 2019-12-18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三角農高區冬韻家庭農場:「冰美人」果香惹人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永興走進黃三角農高區冬韻家庭農場,一串串果實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晶瑩剔透,十分誘人。眼下雖是冬天,但生機盎然的果園美景形成了一幅美麗甜蜜的豐收圖。葡萄架下,冬韻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向華正在採摘葡萄,說起這新引進的葡萄,他滿是喜悅。
  • 陝北風味美食:陝北喜事餄餎面
    在陝北餄餎面的臊子可以隨意搭配,可葷可素。但最好吃的還是喜事餄餎。尤其,陝北喜事餄餎的臊子是煮了豬肉的老湯,然後將土豆、胡蘿蔔、豆腐切丁,配上海帶片,不用再熗鍋和放任何調料,只將這些菜丁倒入老湯中,煮熟,出鍋時抓一把陝北紅蔥末撒上,調好鹹淡,再舀一勺豬油炸的辣椒油和好,一盆紅油汪汪,活色生香的餄餎臊子就做好了。
  • 陝北大紅蔥
    陝北紅蔥,今年陝北菜籃子裡的新「寵兒」,最新零售價9塊一斤,歷年新高價。鄰居老太太說:「活這麼老小,還沒見蔥這麼貴過,那就是個調料麼……」誰說不是呢?調料麼,不過他可不是普通的調料。眼下他可是肉架上一隻只羊肉的最好合作夥伴,離開紅蔥陝北羊肉無論蒸、燉、烤都會帶有羶味,在陝北人的認識裡紅蔥就是羊肉的「味道導師」,陝北人喜歡吃的羊肉,一定要用紅蔥這味調料,不然總會說:「那羶氣的能吃些」。當然紅蔥在陝北的威風僅不止調味羊肉,還伴隨著幾乎每一道陝北菜到裝盤,可以稱得上是調味品中的「霸王」。
  • 陝北女子三朵花
    陝北女子三朵花 黃土塬 轉載▼ 標籤:陝北 女子一朵花 習俗 陝北女子三朵花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民謠唱了幾千年,養育了千千萬萬美人和後生,留下了無窮無盡,膾炙人口的信天遊,成為黃土文化的絢麗奇葩。
  • 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新歌《我家在陝北》唱出最美的黃土高原
    日前,有陝北民歌王子之稱的歌手溫建林發行了單曲《我家在陝北》,用鮮活通俗的歌詞、亮麗的激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家鄉的地饒物豐、文化歷史悠久。作為陝北代表性的民歌歌手之一,一直以來溫建林都對家鄉充滿感情,讚美思念家鄉的作品多不勝數,可以說是陝北民歌流行文化傳播的代表之一,通過溫建林的作品,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或多或少的對陝北這片黃土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我家在陝北》的詞曲更熱情奔放,直接的表達出了對陝北的熱愛和讚美,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 陝北童謠|盛開在陝北黃土高原上一朵璀璨絢麗的花朵
    這些耳熟能詳、生動鮮活的陝北童謠,在一代又代人的心裡扎了根,終生難忘。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陝北童謠已經漸漸遠離人們的視聽。小時候唱過的那些童謠,你還記得幾首?講述:榆林作家解讀陝北童謠特色「山上下來個誰?
  • 陝北人與羊肚子毛巾
    原標題:陝北人與羊肚子毛巾 早些年前,我公開發表過這樣一種觀點:陝北人圍羊肚子毛巾的圍法——兩個角向前,主要與陝北人的地域性格、文化性格有關。其實這樣的觀點未免太主觀了,我為此後來請教過陝北著名的民俗文化專家張俊誼老師。他說羊肚子毛巾其實在陝北地面上出現的很晚,不過是上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的事,因為它作為一種機織品之所以出現晚與技術有關。
  • 難忘家鄉的陝北涼菜
    在多倫多,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以中國陝北為背景的宣傳短片。畫面是:黃土高原,一個頭包白羊肚子毛巾,濃眉大眼的標準陝北年輕男子,與一個身穿大襟紅花襖,靦腆俊俏的陝北女子,在人群中痴痴相望,眉目傳情。小夥還說了句純正地道的陝北話。   我是半個陝北人,每每看到此時,雖身在海外卻倍感親切,心裡立刻波瀾洶湧,激動不已。
  • 陝北秧歌、陝北民歌被省教育廳」點名「
    其中,榆林學院、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入選了全省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傳承項目分別為:陝北秧歌、陝北民歌。
  • 陝北榆林煤海藝術團
    ,集創作、藝術人才培訓與演出為一體的陝北最大民間藝術團體。幾年來陝北煤海藝術團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茁壯成長,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現在陝北煤海藝術團已唱紅了陝、晉、蒙大地,藝術團深入礦區、牧區、農村、城鎮,先後演出一千五百多場,觀眾達千萬人次,還參與社會公益性演出200多場。
  • 陝北自駕遊攻略
    聽一曲撩人的信天遊、沉浸在滿耳質樸的鄉音中、嘗一嘗地道的陝北美食、追尋紅色革命的足跡……對自駕一族來說,陝北的民風與激情、現代與古樸,都充滿吸引力。現在就出發,馳騁愛車,去陝北赴一場享受大漠豪情、黃土深遠的痛快自駕!
  • 中國紅——陝北民歌發展史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那一聲聲信天遊,響徹在廣漠無垠、千溝萬壑的黃色高原上」陝北民歌是陝北人創作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經久不息而代代相傳。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坡上的藝術瑰寶陝北人像陝北民歌這樣普及且對社會發生深刻影響的,雖不能說是空前絕後,但確實世界少有、中國僅有。
  • 【陝北】王克明:「舉案齊眉」話木盤
    其另一用途在陝北古今沒變,就是盛放食具。《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云:「乃饋盤飧,?璧焉。公子受飧返璧。」說的便是這「盤」。陝北用的「盤子」――也就是木盤,和「案」一樣,是最古老的家具,遠出現在桌椅板凳之前很久。以「案」為「餐桌」,已有四千五百年歷史(王仁湘著:《飲食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284頁)。出土戰國時「案」之形狀,跟今天的陝北木盤相同,有四圍邊沿,只是添加矮足而已。
  • 【非遺故事】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
    原標題:延安非遺故事 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陝北,北起毛烏素沙漠,南至金鎖關,東起黃河,西至子午嶺,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重要的還是一個文化概念。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象徵的黃河、長城和黃帝陵,奇妙地相聚在陝北的黃土高原。陝北民歌,就生長在這樣一塊土地上;陝北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生長的民歌裡。
  • 姥姥與陝北民歌《蘭花花》
    有人說陝北民歌是用老鑺 [qú] 頭鐫刻在黃土高坡上的一個民族記憶,也有人說陝北民歌是一個民族心中的音樂交響。《蘭花花》正是陝北民歌中重要的代表。最先唱出《蘭花花》的人不知是誰,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蘭花花》的故事,但經多人考證,有一點是共同的,蘭花花姓姬,名叫姬延芳,小名葉子,祖籍米脂縣姬家峁姬家岔,後來全家逃荒到延安臨鎮定居。
  • 陝北文化的特點,你知道嗎
    陝北,是陝西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陝北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在周秦漢唐等朝代,陝北是周京灃鎬、秦都鹹陽、漢唐長安的屏障;就是在宋金元明等時期,陝北也是軍事要衝、邊防重地。歷代王朝為了經略陝北這塊土地,曾付出了很多代價,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陝北的開發並不算遲。
  • 為什麼陝北人說話鼻音重?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延安採訪時期,曾經不止一次地望著陝北的高山與溝溝峁峁,一邊慨嘆它是風神的傑作,是藝術家抽象的塗抹,一邊卻又悲哀地說:人類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簡直就是一種奇蹟。 那麼什麼是陝北,何處是陝北,是什麼樣的土地才孕育出陝北民歌的雄奇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