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

2020-12-17 小軒子說歷史

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

一提到李鴻章,除了他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領導洋務運動之外,你對他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編講一個李鴻章年輕時候的故事。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

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當年和曾國藩一起參加鄉試,後來他們兩個又一起從江南考中進士,他們兩個同時考中進士就意味著要同朝為官,有著共同的聯繫和參照。相比較曾國藩的十年七遷,李文安還是望塵莫及。曾國藩的過人之處自然是得到了許多人的賞識,李文安和曾國藩的關係也是不錯,以至於到了後來李文安讓自己的兒子拜曾國藩為師,學習知識。

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很傲慢懶散,作為老師的曾國藩自然也是了解他的品行的。李鴻章在他身邊做事的時候,是很能幹曾國藩對他自然是要求很嚴格。根據《庸庵筆記》史料記載,曾國藩治理軍隊有一個規定,那就是每天天亮的時候,召集士兵大家在一起吃早餐。李鴻章本人就是喜歡睡懶覺,所以一般早上不容易起來。為了躲避早起,李鴻章就撒謊說自己頭痛,不和大家一起吃早餐。曾國藩了解情況之後,停下碗筷,下令必須等到所有的人到齊才能吃飯。李鴻章連忙慌慌張張的起床,趕到軍營時遲到了很久。在大家吃完早餐之後,曾國藩把李鴻章狠狠教訓了一頓,他對李鴻章說:「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從這以後,李鴻章怕是再也不敢早上遲到了,也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

這件事給李鴻章的影響確實挺大的,曾國藩的這種方法就是一個「誠」字。除了改掉了李鴻章的自由散漫,還改掉了他「不誠」的壞毛病。之後的李鴻章對老師是畢恭畢敬,虛心認真的向老師學習,他也學到了很多知識,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做出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

最後小編想在這裡說一句,我們不能把一個國家的錯誤歸咎於一個個體。就像因為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所以我們才會面臨那麼多不平等條約,就因為李鴻章在條約上簽了字,所以我們都罵他是賣國賊,否定他為我們國家做出的貢獻,這種做法確實有點失了理智。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為國家做的事情呢?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問李鴻章:你怎麼同洋人打交道 李鴻章如何回答
    絕大多數晚清官員不懂外語,不諳國際形勢,不知道國際公法,在和洋人打交道時難免左支右絀、進退失據。長期以往,便形成了「畏洋如虎」的心態。就連大家熟知的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極度缺乏與洋人打交道的經驗。1870年,曾國藩奉命處理「天津教案」時,在洋人面前過於軟弱,一味追求息事寧人,甚至不惜犧牲國人利益,導致朝廷人士和民眾輿論都很不滿。
  • 李鴻章因貪睡遲到,曾國藩說一字,嚇出李鴻章一身冷汗,再不貪睡
    李鴻章是一個少有大志的人,在年少的時候就曾經寫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望封侯」這樣的詩句來勉勵自己。通常來說,這種人在有著遠大志向的同時,往往也會有很深重的傲慢,李鴻章自然也不例外。
  • 當曾國藩的門徒,又當李鴻章的心腹,吳汝綸為何惹得日本人大笑?
    光緒十四年(1888)六月,在當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寫給時任蓮池書院山長的張裕釗的信中,以「以湖北江漢書院,明歲講習需人」為由,希望張裕釗前往湖北赴任。然而,當時有傳聞說,李鴻章其實是有意薦舉女婿張佩綸取代張裕釗山長之位。一時間,「蓮池諸生聞之而大譁」,相約此事如果成真,則決不上課。
  • 李鴻章和曾國藩誰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一些
    李鴻章和曾國藩相比,到底誰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一些呢?很顯然,李鴻章更勝一籌,只是這種影響負面因素比較大。很多人都覺得曾國藩和李鴻章相比,是一個完全沒有懸念的比較。即便不是天壤之間的差別,也是判若雲泥,曾國藩完勝。從歷史來看,兩人分別是忠臣和姦臣的模樣。
  • 李鴻章的成長軌跡,離不開導師曾國藩的敦敦教誨
    導讀:李鴻章的成長軌跡,離不開導師曾國藩的敦敦教誨李鴻章的成長軌跡中,離不開一個人,就是他的導師曾國藩。曾國藩看人看的很準,他知道李鴻章是會為了目標奮鬥的人,於是有意的提攜教導他。李鴻章的特點是「才大心細」,才華出眾,所以當他在鹹豐八年(1858)來到曾國藩的幕府,曾國藩就讓他負責起草奏摺和批牘。有了他,曾國藩就輕鬆多了,甚至已經離不開他了。後來李鴻章因為妻子去世暫時離開,曾國藩長達一個月沒有給朝廷上奏摺,用他自己的話說,「公事廢革」,連著寫了很多封信,督促李鴻章返回。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曾國藩爵位最高,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李鴻章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沒有爵位。曾國藩的威望也高,他熱愛讀書學習,喜歡自我反思,深受理學影響,講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此同時,曾國藩又特別擅長為人處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落魄秀才,都給他點讚。
  • 李鴻章初到上海,如何打壓地頭蛇?曾國藩教他一招,堪稱官場經典
    李鴻章毛遂自薦,在眾人中喊了一聲「我來!」,倘若沒有膽量,不冒風險又怎能有封侯拜相的機會呢?事不宜遲,確定人選以後必須整頓出發。李鴻章是曾國藩一手栽培的學生,臨走時,曾國潘給了李鴻章一招謀略:先團結吳煦共同擊退太平軍,接著藉助擊退太平軍的餘威和自己未來江蘇巡撫的身份剷除地頭蛇吳煦,來個一箭雙鵰,永絕後患。
  • 年輕時的李鴻章桀驁不馴,譏諷恩師曾國藩,後來才想明白
    在很多人的眼中,李鴻章和曾國藩應該是非常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兩人不僅在事業上有所羈絆,同時李鴻章還繼承了曾國藩的遺產,而就是這樣一對看似親密無間的師徒,其實在年輕的時候,李鴻章也曾對曾國藩出言不遜。在曾國藩家人的回憶當中,李鴻章晚年的時候會經常提起曾國藩,而且非常的尊敬他稱為我的老師,眼睛裡也是充滿了崇拜的目光。但是在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對於曾國藩卻顯得有些不屑一顧。雖然是他門下的門徒,但是對於李鴻章來說,他自詡才華橫溢,因此也有些許的目無尊長。
  • 李鴻章麾下最強猛將,曾被曾國藩稱讚,成為臺灣省第一任巡撫
    這兩支新成立的軍隊,一個出自曾國藩,一個出自李鴻章,二人都是當時的重臣,國之棟梁。而李鴻章的淮軍在各種裝備上更勝老師的湘軍。淮軍發展到鼎盛時期,軍中底層軍官逐漸得到高升。有個悍將,給李鴻章送禮才送二斤掛麵和方糕,但卻被李鴻章和曾國藩料定:準能成大事。這個摳門的武將就是劉銘傳,他還有個綽號叫劉麻子。
  •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李鴻章算得上是清末第一名臣了,他出生於官宦之家,後又拜入曾國藩門下,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後來因太平天國起義,朝廷無力鎮壓,無奈之下,只得組織地方鄉勇,讓其自行抵抗太平軍的入侵,有沒有覺得這形式和東漢末年極為類似?而李鴻章的恩師曾國藩就是其中一支鄉勇的創建者。
  • 李鴻章打壓恩師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清除潛在政治對手毫不手軟
    李鴻章  在淮系大將劉秉璋之子寫的《異辭錄》一書中記載了曾紀澤回國以後的情況,李鴻章雖然表面上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公子,「親近異乎尋常」,實際上卻一直在背後進行壓制,對於曾紀澤這樣的人才如此安排,當然極不合理,這一點連當時的軍機掌班、醇親王奕譞也深感不妥而一再找李鴻章商量,李鴻章答覆「徐之以老其才。」顯然,對於曾紀澤的浪費是蓄意的。
  • 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與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直隸總督管理的區域並不多,但直隸省的位置是很特別的。兩江總督,則是,掌管如今的安徽,江蘇等地。這些區域也是特殊的,是沿海地帶。這一地帶,經濟發達,商貿繁榮,可謂是清朝的「錢袋子」。所以兩江總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那這兩個職位誰更重要一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與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誰更勝一籌。
  • 清朝學政和主考是什麼官,為何會讓李鴻章抱憾終生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光緒二十三年,李鴻章剛邁過七十三的坎,已經霜染白髮的他不知從哪裡聽說,自己會同大學士瞿鴻禨外放為順天府鄉試的正副考官。過於高興的他竟然唐唐突突的來到瞿鴻禨家中暢談兩人出任考官事宜。這一談就是大半天,從科舉說到留洋,又從留洋說到洋務。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雖然剛開始湘軍戰鬥力不強,和太平軍交戰的時候,甚至是屢戰屢敗,而曾國藩本人更是在靖港遭遇大敗的時候想不開而跳水,幸好有親信眼疾手快及時救上來。全盤重新而來的曾國藩改變了打仗策略,提出「扎硬寨,打呆仗」的作戰方針,簡單來說就是不搞投機取巧的的事情,老老實實的保護自己的士兵優先。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隨後,曾國藩又率兵追剿捻軍,以及主辦洋務等,被清廷授予體仁閣大學士,次年改授武英殿大學士。曾國藩和湘軍因為權勢太大,讓清廷不放心曾國藩,將他從兩江總督的位置上調任直隸總督。
  • 曾國藩為人師表的三重境界 最高一重無愧半聖之稱
    因為一件意外,李鴻章也被派回安徽老家辦團練,然而在對抗太平軍的鬥爭中卻節節失利,後來李鴻章走投無路,又拜入到了曾國藩的湘軍門下。一開始,曾國藩因為覺得李鴻章性格太過高傲,不願收留,後來驚人說項,曾國藩才答應了讓李鴻章入湘軍大幕。曾李再續師生前緣,然而這次的關係不同以往。
  • 李鴻章調任上海,如何降服地頭蛇?曾國藩教他的這招堪稱官場典範
    眾所周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而這四人中,又以曾國藩名氣最大。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左宗棠,都是在曾國藩的提拔下,才有了日後的成就。人們常說:「中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除了孔子、諸葛亮和王陽明外,曾國藩便是剩下的那半個聖人。
  • 李鴻章訪美時,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一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
    晚清紛亂,慈禧太后掌天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國之棟梁,被後人評為「晚清四大名臣」,雖然慈禧太后的統治讓眾人詬病,但這四位名臣卻各有作為,只不過其中評價最差的就是李鴻章了。在上世紀,李鴻章是誤國奸臣的形象,甚至有人評價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眾所周知,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我們不難發現,曾、左、李三位都是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只有張之洞後來居上,以清議和辦洋務出名。曾國荃畫像。九弟鬼迷心竅,曾國藩也沒辦法,又找湘軍宿將陳士傑出山,但是陳也脫不開身。這時,曾國藩才想到自己手下鬱郁不得志的李鴻章,雖然二人關係有點冷淡,也只好讓他擔此大任。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論爵位,以生前爵位而定,曾國藩當為第一。若要以死後追封而定,曾國藩、李鴻章同為第一。清代,賜給異姓功臣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其次是侯爵,再次是伯爵,而後公侯伯爵又分三等,一等最高,二等次之,三等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