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與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2020-12-22 古事今來說

引言

清朝有九大總督,直隸總督與兩江總督是最重要的。直隸總督的權位很高,是皇帝親信之人才能擔任,責任重大,又要保衛京畿,所以也就有了疆域之首的說法。

直隸總督還要管理軍民政務,為一品大官。掌管如今的天津市,河北及河南,山東等地。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直隸總督管理的區域並不多,但直隸省的位置是很特別的。兩江總督,則是,掌管如今的安徽,江蘇等地。這些區域也是特殊的,是沿海地帶。這一地帶,經濟發達,商貿繁榮,可謂是清朝的「錢袋子」。

所以兩江總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那這兩個職位誰更重要一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與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誰更勝一籌。

鹹豐十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除了管轄地方,還兼任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銜,以及監理兩淮鹽政還要掌管通商事務,一切如常。但慈禧太后上臺就給他升了職,讓他擔任欽差大臣,這可謂是有了朝廷賦予的全權。

所以順治帝以後,他就是權勢最大的兩江總督。另一方面,要給予他最高的權力,也是因為他在主持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在他擔任兩江總督期間,他的勢力是不可小覷的,甚至還有一些本末倒置。他的待遇也是獨一無二的。有時朝廷安排巡撫也要問一問他的意見。

鹹豐三年,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任長蘆鹽政和三口通商事務。李鴻章也成為了第一個擔任北洋大臣的人。他管轄的地方是京畿,是北京的門戶。所以,他自然也有了疆域之首的稱號。李鴻章的老師就是曾國藩,他也是一個性格強勢的人,自曾國藩卸任後,李鴻章才有了爆發潛力的機會。

他憑藉慈禧對他的信任,一步踏上直隸總督的位置。上任後,軍事、行政、外交大權都在他的身上。1896年,他去訪問歐洲八國,規格都是按照國家元首級來接待的。對比兩江總督來說,就絕對無法享受這種待遇。

經過對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分析,我們了解到,他們對於自己的職位都是非常的認真,也將工作做到了最好。但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曾國藩既掌握著軍事力量,也掌握著經濟命脈。雖然李鴻章也有軍事支撐,但直隸一省的影響力有限,所以只在外交方面,他的權力比較大。

結語

在管轄範圍上看,兩江總督的範圍廣。在管轄地區上看,直隸總督離京都更近,更容易很快的掌握實情。雖然兩位的官職都非常的重要,但直隸總督與兩江總督相比,兩江總督不具備有利的條件,那就是政治條件。但在經濟收益上看,兩江總督佔優勢。經過李鴻章與曾國藩的對比可以看出,在當時直隸總督優於兩江總督。不過,曾國藩卸任後,兩江總督恢復原來的模樣,隸屬於直隸總督之下。

相關焦點

  • 總督和巡撫哪個權力更大
    保定直隸總督府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即總督和巡撫,那麼總督與巡撫是什麼關係,總督和巡撫總要負責什麼呢?清初總督額數及轄區並不固定,乾隆以後成為定製,全國設有八個總督:直隸 、兩江、陝甘、閩浙、兩湖(即湖廣)、兩廣、四川、雲貴。 二、巡撫的來歷與職責 明宣德五年(1430),于謙、周忱等6人分撫南北直隸等處 ,從此各省常設巡撫官漸成制度。
  • 曾國藩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權力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曾國藩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權力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曾國藩號稱「千古第一完人」,不僅學問搞得好,而且官場也是混得風生水起。此外,曾國藩行軍布陣也很有一套,更別說為人處世了。所以,如此曾國藩沒有理由官場失意。
  • 清朝中的兩江總督兩廣總督中的總督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職?
    兩江總督是封疆大吏,統管三省一市,和六部尚書一樣,其地位高於今天的省委書記、省長、省軍分區司令和國務院各部委的部長。不敢說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吧,至少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不像前面所說的介乎於今天的省部級和副國級之間。
  • 清朝的兩江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了解清朝後期歷史之後,我們知道了兩江總督,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形成兩江總督的主要原因,兩江總督在當時官居一品,就我們所熟知的代表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幾人。兩江總督是從順治四年所設置的三省總督(統管江南、江西、河南三省)延伸而來,當時和兩江總督在一個地方平起平坐的就是巡撫,兩江總督與巡撫都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互不幹擾,互不牽制,但是一個巡撫只能管轄一個省,而一個兩江總督可以同時管轄幾個地區,兩江總督所管轄之地也是重中之重,是清朝的財政收入最大的地方,所有在當時除了兩江總督之外還另外設立了其他七個總督,其中直隸總督最大,無可厚非我們可以看出兩江總督就是其中的老二了
  • 兩江總督是哪兩江?轄區內這個省如果存在至今,將是最發達地區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官秩從一品。兩江總督的管轄範圍在今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及上海市,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稱為兩江總督。
  • 清朝八大總督都有哪些,轄區是哪裡?
    清朝沿襲明制設置總督,清朝總共設有八大總督,管轄一省或數省的軍政、民政等事務。能當上握有兵權的總督的都是不一般的人,最出名的非曾國藩和李鴻章莫屬。清朝的八大總督都有哪些,都管轄哪些省呢? 清朝的八大總督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 在清朝,總督和尚書,哪一個官職的權力更大
    先說結論,雖然從官員的品級上來看,尚書銜為從一品,總督銜為正二品,但是從清廷的實際操作來看,總督無疑有更大的權利。所以我選擇做總督,下面來說一下我的理由。清代的官員等級為「九品十八級」的基本制度,一品之上的宗室王公視為超品,而九品以下則喚作未入流(同孫悟空的弼馬溫一個道理)。清代的官吏體系又分為兩大類,一是京官與地方官,二是文官與武官。
  • 清朝為何設兩江總督,轄區是江蘇和江西嗎?
    北直隸好理解,國都京師就在直隸轄區,天子根本所在,能當上直隸總督的都是皇帝絕對信任的。但京師有一個劣勢,就是太偏北方,周邊地區都不是盛產錢糧之地。京師附近所需的錢糧往往都要從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調集,這三個省屬於兩江總督轄區(閩浙總督下轄的浙江也是錢糧重地)。兩江總督轄區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說完六部我們再看總督。說到總督就要說古代地方行政權力的劃分。嚴格來說,秦朝之後,才有地方的說法,秦朝實行郡縣制後,地方確定,大一統中央集權建立,秦朝的地方最高長官叫郡守,郡守均由皇帝直接任免。而總督了,相當於地方諸侯,地方上的一切事情,他們都可以做主,總督可以直接調遣自己轄區內的軍隊、糧餉大權,可以直接履行一省巡撫的職責。總之,地方上的事情都是他說了算。我們用一個故事可以來說明總督和六部尚書的權力。
  • 解讀:江蘇巡撫在蘇州,兩江總督在南京,這兩個官職哪個大?
    兩江總督,屬於「軍機處」特派員,江蘇巡撫,屬於「吏部」正式官職。一個負責「政策調整」,一個負責「常規事務」,權力上有分配,工作上有合作,各在其位,各謀其政,有權同時上表,參奏彈劾對方…不是四川(太狹縮)、而應是川陝總督,雖清早期一度存在過四川總督。但整個清朝佔多數是川陝總督。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隨後,曾國藩又率兵追剿捻軍,以及主辦洋務等,被清廷授予體仁閣大學士,次年改授武英殿大學士。曾國藩和湘軍因為權勢太大,讓清廷不放心曾國藩,將他從兩江總督的位置上調任直隸總督。
  • 清朝總督在轄區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兩百多年的清朝歷史中,總督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職權為劃分,如漕運總督、河道總督。一類以轄區劃分,如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但這兩類總督的命運,卻有極大不同。前一類走向衰落,後一類影響力卻不斷提高。這跟形勢變化有關。清朝初年,地方曾設提督、將軍職位。以級別而言,它們也被列為封疆大吏。
  • 兩江總督的權力非常大,管理三個省,為何還不如江蘇巡撫?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明清時期的地方官排名應該是這樣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臺等等。例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肯定比各省的巡撫高一個檔次。但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巡撫雖然沒有總督的管轄區大,但不一定怕總督。
  • 兩江總督棄城逃跑殺不殺?曾國藩一番話讓他頭斷菜市口
    何桂清畢竟是兩江總督,不便於直接棄城逃跑,便將蘇州軍事部署託付給欽差大臣和春,自己以到蘇州籌集糧餉的名義離開常州。兩江總督何桂清常州士紳得知了何桂清離開常州的消息,敏銳地判斷他要棄城逃跑。兩江總督倒是一走了之,常州老百姓又將怎麼辦?何桂清身為兩江總督,對得起常州老百姓嗎?於是,常州部分士紳將何桂清一行攔住,跪求他不要離開。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在很多讀者,對於總督和巡撫之間的權力劃分,存在很大的疑問。似乎很多人認為總督屬於巡撫的上級,巡撫見到總督就應該畢恭畢敬。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總督最多屬於巡撫的半個上級,而且並沒有權力處理巡撫。在清朝歷史上,總督不見得就能鬥得過巡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總督和巡撫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總督和巡撫出現的時間。這兩個官職出現於明朝,但屬於臨時性的官職。
  • 兩江總督光天化日被殺,慈禧下令嚴查,審案大臣:再查大清就完了
    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被刺殺的兩江總督又是何人?一、兩江總督,竟在光天化日下被殺刺馬案中被刺殺的這位兩江總督,名為馬新貽,他於1821年時出生於山東菏澤。在二十六歲那年,馬新貽曾與李鴻章一同考中過進士,並且還曾經是曾國藩的舊部下。馬新貽為人足智多謀,並且處事果斷,而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慈禧忠心耿耿。而由於其能力出眾,因此在兩江總督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之後,兩江總督一職的空缺則由原閩浙總督的馬新貽調補。在慈禧看來,這個職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論官職:曾國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左宗棠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兩江總督;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李鴻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等級比總督高,實權卻比知府還小
    直到元朝,統治者才創立了行之有效的省制,既為中央政府收編權力,又為地方政府保留了一部分權力。它的優越性讓我們至今仍在使用。元代稱省督為「平掌政事」,明清稱「巡撫」。但在地方上,「總督」並不是最大的官員,上面還有「總督」的職務。了解近代史的人不會不熟悉清末的這四位總督:兩江總督曾國藩、陝甘總督左、直隸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
  • 尚書和總督,哪個官高哪個權利大呢?
    從品級上講,尚書比總督大,不過事實上權利不一樣。尚書銜為從一品,總督銜為正二品,但是從清廷的實際操作來看,總督無疑有更大的權利。清代的官員等級為「九品十八級」的基本制度,一品之上的宗室王公視為超品,而九品以下則喚作未入流。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總督是一省或二三省的最高長官,掌管治下省份的行政、經濟及軍事大權,官階為正二品。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清朝慣例,總督一般都會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而使總督名正言順地擁有領兵的權力和督查官員的權力,官階也因此提升為從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