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你無權行使你的權利

2021-02-13 此生未完成

點擊上方 關注本帳號



很多個案諮詢者會問我,「我的爸爸/媽媽現在是這樣的情況,我應該如何選擇?」(該情況是指父母還有意識的情況下,不包括昏迷已無法作出選擇的時候。)

我的回覆通常是:你的父母是這樣的情況,你做什麼選擇?

我覺得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們以為他是我的伴侶,是我的爸爸,是我的兒子,我就可以代替他去選擇或改變他的生命,不!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誰都代替不了,我們唯一的權利只是選擇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其餘的,你不能替任何人行使你的權利,尤其是死亡這麼嚴肅而神聖的決定。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18日在臺立法機構三讀通過,未來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與其他經公告疾病,患者都可選擇拒絕或接受醫療,達善終目的。據悉,新法將於公布3年後施行。

臺當局「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說,這項法案核心重點,是讓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意願的人,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事先立下書面「預立醫療決定」,尊重患者善終自主權利。

至於適用該法5種條件,王宗曦表示,包含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或其他經公告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平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每項認定要由2位專科醫師確診,並經緩和醫療團隊至少2次照會確認。

王宗曦說,整個預立過程,要由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於預立醫療決定上核章證明,另外2人以上在場見證,最後註記健保卡上,才算完成「預立醫療決定」而具有效力。

過去醫界曾提質疑,認為新法實施後爭議太大,可能有見死不救,甚至加工死亡疑慮。王宗曦強調,新法同時有3規定,降低醫界疑慮,首先是醫療機構或醫師因專業或意願,無法執行病人預立醫療決定時,可不施行。

其次為醫療機構或醫師,依預立醫療決定執行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之全部或一部,不用負刑事與行政責任。且除非有重大過失,否則不負賠償責任。最後是當病人與家屬意見不合時,醫師可以不受幹擾,依專業執行病人意願。

看到這則新聞,我眼前一亮,對於每一個生命而言,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只能是陪伴者和見證者,我們無權去決定他,無論他與你是多麼親密。

當然,在現在的中國,死亡和婚姻一樣,是一個家庭的事,並不是個人的事,這是由於我們的國情和法律來決定的,也許有朝一日,會改變,但我們除了等待那一天,還能做什麼?

這是很多體驗死亡工作坊的學員經常問我的問題,課程結束後,我們能做什麼?

1、最重要的:

和你的家庭一同成長,

作出一個醫療選擇的決定

這其實是很迫切的事情,如果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的親人現在正在身患重病,你在其中,你每天要陪護,照料,奔波在家、醫院、單位,你要照顧醫院的老人,又要照顧家裡的孩子,一面希望死亡遠離,一面又要偽裝其實沒那麼糟,你根本沒有能力作出選擇,所以,這是現在你需要做準備的,當我們的親人身患重症,當醫學已經不可逆轉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

沒有標準。

舒緩治療是對於病人而言痛苦最少的,也最容易接近「安詳的離開」的一種方式,但不是絕對的標準,有一些人願意承受痛苦,只是希望多活一天算一天。只是我們的工作認為舒緩治療是最人性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強求。

但這並不意味著舒緩治療不重要,過度治療可以延長病人生命的時間,但是病人會非常痛苦,舒緩治療可能會縮短生存的時間,但是身體上痛苦很小,這二者一定是無法並存的,你做選擇之前要為你的選擇負責,如果你選擇了過度治療,病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那當他離開,你是否毫無怨言?如果你選擇舒緩治療,他很舒適的離開,但可能存活的時間會縮短,你是否也心甘情願,這是一次和自己心靈的選擇,原則上,這是病人的選擇,而家屬的選擇是你來做選擇還是讓病人來做選擇。

這也是迫在眉睫的一個選擇。這是和上一條息息相關的一個問題,你要什麼?

工作坊會談到醫療選擇的問題,很多學員會說,如果我這這樣選擇了,我怕我將來會沒有辦法過自己那關。

這就是我要說的,你要什麼。

你要的是你的心安理得還是病人的安全舒適?很多時候我覺得那種心安理得是表層的,只是我們不願意深究,我們的親人因為我們的所謂的「盡力」扛到了最後但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我們真的可以心安理得?你可知道有多少病人是被自己的子女「逼死」的?他們活生生的為了自己子女的願望而疼死,我很多次聽到病人說,終於要死了,終於不用再疼了而無能為力的時候,我真想揪住他的子女問一句:你真的愛他嗎?

當然,這是我的觀點,我從事這個工作,我見了太多,所以我的選擇是,無論病人的選擇是什麼,都全然的尊重他,他想活著承受痛苦,或者想減少痛苦不在乎活多久,都好,因為我們不是他,你告訴他活著好,可是你又不能替他去疼,他的感受那是實實在在的,那是他自己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去決定。而你需要想的是,你要什麼,並且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

很多人問我,你每天和病人,臨終者在一起,如何調解自己的情緒?我為什麼需要調解情緒?你這麼問就是已經認定死亡是痛苦的,它會讓我悲傷。可是我從來不認為死亡是一件絕望的事情,它是一次告別,告別每天都在發生,我確實有情緒,但我不劃分情緒,我因為失戀而痛苦和因為升職加薪而喜悅,都是一種情緒,這兩種情緒沒有任何分別,自然沒有好壞之分,我因為一個人離開了而思念而傷感,也並沒有很了不起,我們太習慣區分好的和壞的,好的壞的在我心裡,都是我,既然是我,我就要對它承擔起我所有的責任,這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與外界並無關聯。

死亡就好比離婚一樣,離婚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可是離婚同時也是一次更新,只有告別錯的才可能和對的相遇,死亡看上去是一次消逝,但是它同時也是一次開始。

在體驗死亡工作坊裡我不停地帶領大家去探索死亡的真相,我們恐懼它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死亡變得可怕?為什麼可怕?是真實的還是只是你的看法和想像,死亡的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我們逃不掉。

外面的世界到底有什麼?沒有真實的東西。它更像是障礙物,霧霾,誘惑,失敗,疾病,死亡,都是一個個考驗你的障礙物,如果你的內心是完整而豐盈的,外面的東西不可能摧毀你,甚至影響你。

每個人的路都終將由自己走,走成什麼樣,都有它的用意,所以,不要用自己的用意去改變他人的生命軌跡,我們看到的情緒、痛苦、災難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讓每個人自己去選擇,不管結果如何,他心甘情願,我們也問心無愧,所謂「好的結果」,其實又有多好呢?痛苦的多活幾天,躲避自己的傷口換得暫時的安寧又好到哪裡去了?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之「居」|不動產或動產被無權佔有,權利人可以行使何種權利?
    【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條文釋義】本條是關於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規定。返還原物是物權請求權的一種。返還原物權請求權的產生,須有他人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事實。無權佔有就是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法原因的佔有。一般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佔有人從佔有之始就沒有法律根據,如佔有人佔有的物是盜竊物。二是佔有之初本來有法律根據,但是後來該根據消滅,如租賃他人之物,租賃期限屆滿而不返還。
  • 正確行使自己在訴訟中的權利
    正確行使自己在訴訟中的權利——不是告的次數越多,才越更受到重視>訴權,由訴的法律制度所確定,賦予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基本權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請求國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權利。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一個人,在訴訟過程中,如果不正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的話,就會構成濫用訴權,而濫用訴權,非但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會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諸多不利影響。
  • 民法|民事權利的行使
    即權利人在法律劃定的邊界之內行使權利,亦須遵循一定的度,過猶不及。如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權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圍牆,但若建造圍牆的主要目的在於損害鄰居,就突破了權利的內部限制,有可能被認定為權利濫用。(1)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採用客觀的利益衡勝。一般而言,若權利人行使權利,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他人及社會所受拐失極大,可認定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見例1)並參見(13年·卷三·51題)。(2)行使權利違反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指不特定多數人利益,系促進社會生存發展不可欠缺的合理秩序(見例2)。
  • 無權代理中的善意相對人的權利保護
    ,該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其不發生法律效力,善意相對人可據此向無權代理人主張損害賠償或實際履行債務,那麼如何認定相對人的善意呢?》第48條規定,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在合同被追認之前享有撤銷權,該權利的行使條件為:1.行使時間上,應當在合同被追認之前,該撤銷權保護的是合同效力未定狀態下善意相對人的權利,若是被代理人的追人表示已經到達,則該合同已經生效,相對人便無法享有撤銷權2.相對人善意,該條規定賦予相對人撤銷權的主體是善意相對人
  • 業主委員會備案與其民事權利行使之關係
    第二種意見認為,業主委員會的備案系告知性的,備案與否、備案撤銷與否,均不影響其在業主大會授權範圍內行使民事權利,業主委員會與B物業公司籤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合法有效,應當判決被告A物業公司退出某小區物業服務區域。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1.業主委員會行使的權利源於物權,具有排他性。
  • 簡述狹義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
    代理,是指通過他人獨立實施法律行為,而使其法律效果由自己直接或間接承擔的制度。代理是民法中重要的制度,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代理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作為一個自然人來說,縱使你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親自去做所有事項,而有了代理就不一樣了,代理就如同你的手足延伸,從而提高交易等經濟活動的效率。
  • 一人只有一次生命,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都無權踐踏放棄生命
    一個人一生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是高官名流還是平民乞丐,你都無權踐踏生命,或是放棄生命……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珍惜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生命如此寶貴……但80名無辜的生命,80名鮮活的生命,80名兒童就這樣因為一場可笑的戰爭失去了生命……將近300名的乘客因為戰爭而失去了生命
  • 揚遠律師線上答疑,教你如何行使股東查帳權
    其中,「股東知情權」(俗稱查帳權)已成為公司法領域名副其實的「熱搜」權利,那麼,這一權利到底如何行使?今天揚遠商事律師線上答疑。股東僅能要求查閱本公司的財務資料,而無權要求查閱子公司的財務資料。《公司法》的眼光下,子、母公司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各自的獨立法人資格,母公司的股東並不等於子公司股東的資格,無權要求對子公司行使知情權。Q6:公司以帳簿不存在為由拒絕查帳,合理嗎?不合理。
  • 姓名權行使的公法權利屬性
    既然涉嫌侵犯原告姓名權的是行使行政權的公安機關,而非其他民事主體,那起碼說明公民行使姓名權,不全屬於民事活動。公民到派出所申請姓名登記,以使他們為自己所選取的姓名獲得法律及社會的認可,從而具有法律效力和社會公信力,此時公民當然是在行使其姓名權。但它絕不是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等私法意義上的姓名權,而是一種與之相對的、憲法與行政法等公法領域中的姓名權。
  •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必須也應該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必須也應該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正如保爾·柯察金所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句話明確地寫出了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時常會看到某某人死於車禍、死於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這些常常讓我們感到一種茫然和失落,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
  • 如何行使中止對方探望的權利?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法律依據:《婚姻法》第38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法妞網友諮詢:如何行使中止對方探望的權利?
  • 2019考研政治思修考點:依法行使法律權利
    政治權利包括:①選舉權利,即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指人們參加創設或組織國家權力機關、代表機關所必需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表達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達自己對國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觀點、意見的權利。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道德的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③民主管理權,是指公民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以及社會事務的權利。
  • 孩子,你這一跳 ,枉負今生! 你沒有生命的產權 生命你無權動用
    有的因為考試作弊被老師抓著了,有的因為寫的作文被老師負面評價……這都成了他們不能承受之重,絕然一跳,與世了斷。這一跳,留下的是非爭論,我不想妄評。我只是可惜了如此美好的正綻放如花的生命,你怎麼忍心棄家人於永夜,留下永遠的巨痛日日夜夜咬噬你的親人。一跳只數秒,傷心一輩子,你的父母情何以堪!
  • 行使民事權利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應當注意的是,依民事權利或私權應當服從公共利益的旨趣,首先,民事權利或私權的內容必須與社會全體的利益相協調,及民事權利或私權具有社會性且公益應當優先。所謂「社會全體的利益」,其也必須還原為構成社會的每個個體的利益。易言之,並不存在與構成社會的每個個體相分離的、抽象的「社會全體的利益」。譬如,修建高速公路係為社會全體的利益服務。
  • 無權代理人籤訂的合同是否有效
    代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民事制度,被代理人可以委託代理人處理某些活動,而代理人需要在代理的範圍內行使代理權,而實踐中代理人往往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簽訂合同,那麼無權代理人籤訂的合同是否有效?重慶盈興律所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無權代理人籤訂的合同是否有效  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無代理權而以他人名義做出法律行為。
  • 每個人都有結婚的權利?2019婚姻法規定:這4種人不能結婚
    現在是一個講究自由平等的社會,只要不以違法犯罪為前提,追求什麼樣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個人的權利,所以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包容度也越來越高,對於一些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事物,接受度也會非常高的。不過雖然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利,其他人無權幹涉,但是也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有追求的自由的權利,還有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才可以,2019婚姻法規定:這4種人不能結婚。第一種人:有重婚行為的人為了貫徹一夫一妻制度,保障婚姻的唯一性和忠誠度,國家對於重婚的行為是可以定罪的。
  • 極端動物權利組織PETA被德國法庭裁定:無權代表動物
    「發現時尚的動人之處,找到自己的風尚主張。我是微小的F元素!」近日,德國卡爾斯魯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PETA無權作為動物保護組織提起集體法律訴訟。該判決在德國引起轟動,對PETA的未來活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 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
    所謂靜的安全,主要是指所有權人以及他物權人對財產的安全所享有的利益,而動的安全即交易的安全。這兩種安全的利益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發行一定的衝突。如果注重保護靜的安全,第三人在從事任何法律行為時就必須詳細了解真正權利人的意思,以確定權利的形式與實質是否完全符合,然後才能從事交易。如果沒有了解真正權利人的意思,就要由第三人承擔風險。然而,這樣一來必然會給交易的安全造成妨礙,不利於促進交易的迅速達成。
  • 幸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限制行使自己的權利
    而到了中年,人生也到了一定的高度,許多人突然變得不快樂,感到迷失。他們不禁會問我到底在追求什麼?不快樂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一直為世俗所惑有意思嗎?他們需要尊重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可悲的是,有些人活了大半輩子,居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民事權利行使的時和度:民法典的兩大基本原則
    它包括:權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種民事權益(如人身權),以及通過一定行為獲得的民事權益(如財產權);權利人自己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以及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其享有或者實現某種民事權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其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得請求有關行政機關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