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句名言:事實勝於雄辯。用事實來說說名字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張永紅整理 某小學裡,一個叫董茜的小朋友,由於入學時老師將她的名字念成了「董西」,結果被同學起了綽號——東西,為此,董茜小朋友整日悶悶不樂,甚至不想上學。 一個名叫張長行的人,在求職過程中,因為主考官讀不準他的名字,屢屢失去就業機會, 再把目光上溯到清代,看看名字起得不好對個人的命運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同治七年,江蘇省有一個名叫王國鈞的考生,由於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莖,有幸參加了殿試。原本他為一等考生,可是慈禧太后卻認為他的名字不祥,王國鈞諧音「亡國君」——因此十分不滿,後來隨便給其一個閒差,發往安徽任教職20多年,後因才幹卓著被選為雲南某縣令,但還未上任,王國鉤便去世了。 當然,「敗也姓名,成亦姓名」。不加思考地隨意起名(改名),固然會使個人或子女在人生道路上失去許多機會,甚至產生許多麻煩。但掌握了相關要領,為自己改一個好名字,或者為子女起一個好名字,也有益於我們自己或子女的人生命運。 光緒三十年,直隸人劉春霖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只考了個進士三甲末等,但慈禧太后覺得其名「春霖」有春雨之意,再加「劉」又有「留」之意,因此破例提拔此人為甲等第一,劉春霖遂得以成為清代最後一位狀元郎。 通過以上種種,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名字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對每個人來說,名字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就如故事中的王國鉤和劉春霖一樣,二人的命運因為名字面扭轉了。雖然隨著歷史的前進,類似的由帝王決定個人命運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但名字的意義依然不可小視。先哲們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世間唯名實不可欺也「。老百姓則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的確,金錢和財富再多,也終究有用完的時候;技藝再高,也難免有失手或不適用的地方。而一個好名字,不僅能折射出不同家庭、個人的文化素養、思想觀念和情趣追求,還有利於與人溝通和交流,同時起到引導激勵和推動作用,一句話,起個吉樣的好名字,開啟一生的好運氣。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根本無須引導:誰都想為自己的孩子起一個好字,誰都想把自己原本並不出眾的名字改得更加響亮、更加有意義。但是名字可不是隨意亂起亂改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起一個好名字。尤其是當今社會,很多年輕的父母對於起名之道顯然並不在行,為了能給孩子起個好名,他們總是翻開厚厚的《辭海》、《辭源》,絞盡腦汁,尋章摘句,但即便如此也往往不能找到令全家人都滿意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