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時,把「誠實守信」當成招聘的首要條件:應聘者如果是品德與能力兼得最好,否則品德要比能力更重要。而對職場人士來說,無論你是一名高層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打造個人誠信品牌對職業生涯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但一些應聘者在求職時,為了顯示實力,免不了會在簡歷上做些添油加醋的事情,這就是簡歷造假。那麼,求職者為什麼簡歷造假?哪些謊言是禁區?哪些誇大需要避免?周文皓對此進行了點評並提出建議。
案例:職場人士簡歷造假
小葛是某公司的新聘員工,當初公司決定聘用她,就是看到她簡歷上寫著「有2年以上同行業客服工作經歷」。可入職後她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對「三班倒」的工作無法適應,回答客戶諮詢問題太不專業,甚至還和來電諮詢的客戶爭執起來,一周內接到3位客戶的投訴。此外,需要維護的一些老客戶,經過她手反而流失了,原因是她的說辭與前任客服不一樣,讓客戶感覺上當受騙。
一個有兩年工作經驗的人怎會把工作做成這樣?經核實其應聘資料時,公司負責人發現小葛的本科學歷證書是花500元錢從辦假證販子那裡購買的,而「2年以上同行業客服工作經歷」更是編造出來的。
缺乏誠信屬於嚴重違紀,最終,該公司作出了與小葛解除合同的決定。
據一家人力資源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求職者虛報或隱瞞的信息中,以往的薪金收入被虛報的比例最高。求職者在找工作過程中,為了在新的單位獲得較高的工資,往往會隱瞞在原單位的收入。其次是虛報工作經歷,以謀求更高職位。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一些職場人士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位才對學歷造假。而對婚姻狀況、籍貫或者身體狀況等個人簡歷進行造假,則跟用人單位的招聘歧視有關。有的人加入了「隱婚一族」,因為單身的身份更能獲得企業的青睞;有的謊稱自己「已經生育」,因為已婚已育的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還有的人隱瞞了「B肝攜帶者」的病歷。這些作假被動的成分居多,因為在人才市場中,求職者始終處於弱勢,用人單位提出的一些苛刻條件迫使求職者造假。
非常道:簡歷可潤色但不能造假
在廣東沿海一帶的生意人,幾乎家家供奉著關公的牌位,以示「誠信經營」。因為面對紛繁複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和「信息孤島」——信息不對稱和不確定性以及風險,「誠實守信」自然成為交易成功不可或缺的依賴因素。職場同樣如此,對職場人士來說,無論你是一名高層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打造個人誠信品牌對職業生涯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周文皓認為,學歷造假這是荒唐、不足取的行為!所謂學歷者只不過是學識、能力的標誌物而已,是塊敲門磚。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歷造假者即便僥倖入職,但在工作中由於學識、能力的缺失,很快會造成工作中的不適應和差錯,露出馬腳而遭淘汰。正所謂「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其實這類應聘者的心理不外乎是求職心切,想快點找到工作——飢不擇食、慌不擇路!正確的方法是實事求是——按照自己的專業或學識、能力定位擇業。如欲跨專業則應從低入手、漸次轉變或及時轉學其它專業,充電補充。
雖然經歷、職位、薪水等硬性指標不能造假,但周文皓同時指出,適當的潤色簡歷還是允許的。畢竟中國的語言文字如此豐富,如果能選用一些更好的詞彙來形容自己,能助你成功應聘一臂之力。
首先,可以把動詞上升一級。如果你在某個項目中只是承擔聯絡和記錄的小角色,那麼與其寫「助理完成某個項目」,不如寫「參與完成」更有面子。而如果你是作為成員「參與」完成,那麼你一定接受了項目的分工,那就可以升級為「負責項目中的某部分工作」。
其次,可以對個性做一些鮮明的描述。比如你細心仔細,可以說「思維縝密」;如果你個性外向,可以說「拓展能力良好,積極熱情」;如果你學習能力強,腦筋轉得快,可以說自己是「智多星」。相信這樣的措辭能給面試官留下更好的印象。
廣西新聞網記者 閉初健
特約專家:
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常務理事、 廣西錦繡前程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執行長、高級職業指導師 周文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