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睜開眼,看到一則新聞我就坐不住了「穿漢服被輔導員威脅退學」
事情原由是:石家莊兩名學生在校內穿漢服被輔導員怒斥是『精神病』,並為威脅稱,不立即換衣服就退學。
看完新聞,我只有呵呵。
輔導員的做法,我很理解,因為許多人分不清和服和漢服區別,萬一被有心人炒作,既影響學校,也會讓學生受到牽連。
明白這個因果,我更呵呵。
我笑得是,堂堂華夏連自己衣服都不認得,避諱之如瘟疫。
何為華夏?
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我國地緣遼闊,人口眾多,做到了『夏』這個字,然而華呢?
穿傳統服飾,被認為『精神病』?
倘若在古人眼裡,我們露肩露腰的衣服,才是奇裝異服吧。
又有人說了,漢服是改良服飾,並不是真正傳統服飾。
漢服有改良的,也有原創的,當然也有仿古的,這種現狀一直存在。然而這並不是,拒絕漢服的理由。
我一直認為,學國學呢,先學小學,某些機構剛啟蒙就教小孩子《論語》、《孟子》等經書,這是不正確的。
不過我卻不想反駁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能讓更多人喜歡國學,了解傳統文化。因有這些機構在,會拓展國學基礎,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
至於糾正改錯,等受眾有一定基數,再行動也不遲。現在一棍子打死,還要什麼發展?
改良漢服、原創漢服、仿古漢服,能引導更多有志青年喜愛漢服、喜愛傳統文化。
我有一位小朋友,因為看眾多日本動漫和日本書籍,她喜歡日本料理、日本衣服、日本風景。可是在接觸漢服之後,她表現的更喜歡傳統文化,而且省吃儉用買下兩件漢服。
培植自己的文化,對抗文化入侵,養成民族自豪感。
在彭媽媽會見外國來賓時候,還特意介紹中國傳統服飾,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服章之美。
那作為普通人,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在日本軍國主義瓦解後,和服也不受日本主流待見,包括男藝人唱演歌都西裝革履。而三波春夫第一個穿和服演唱的男歌手,自此和服在舞臺上大行其道。
而現在試穿漢服的青年男女,就是中國的『三波春夫』,他們的舉措,糾正人們對漢服的偏見,也預示著漢服在未來的發展。
我希望越多越多的人穿漢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傳統文化,倘若青少年都哈美、哈韓、哈日,華夏還叫華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