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漢服不能隨便穿,衣服顏色亦有規定,與影視作品所展示的大不相同。
(圖為漢武帝)
近些年漢服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作為漢人的傳統服飾,漢服有著古典的美感。不過重視禮節的古人自然對於穿衣自然有著嚴格的規定。
傳統的漢服
漢服實是漢族的傳統服飾,主要特點包括:交領、右衽、無扣。交領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也就是衣服的開口朝右,也就是左襟壓在右襟外面,只有葬禮等特殊情況才會朝左開口;無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隱藏起來,以系帶為主。
要是細數古人需要穿多少件衣服,實在是比今天我們的時裝更加複雜。
衣服的話,首先是褻衣、褻褲、中衣、中褲、中裙。再外層就是袍子、襖子或單衣了。並視身份場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龜等。所以穿漢服,從內衣到外衣都要講究,真不容易。
漢服在各個朝代雖有變化,但卻難以按朝代劃分,因為很多款式流行的時間遠遠跨越了朝代的分隔,並不專屬於某個朝代。比如唐朝出現的圓領衫一直穿到明代,而他們的內衣依舊是交領的。唯一不變的是禮服,也稱作「深衣」。
漢服有分、顏色有限
但是穿上寬大的漢服,走路一不小心會被絆倒,古人怎樣處理呢?其實這個問題不需擔心。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禮服以深衣為代表,寬袍大袖,飄逸脫俗,尺寸要求嚴謹,一般外出才穿,居家穿中衣。比較清貧的人家則穿「短褐」。
而古人穿漢服,和現代人穿漢服有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顏色的重視。現代人穿漢服,喜歡什麼顏色就穿什麼顏色。在古代萬萬不行,政府有嚴格規定,不是想穿什麼顏色就能穿的。
因為當時製衣工藝基本是靠植物染色,因此色彩有限,正色只有六種,藍、紅、綠、金黃色、鵝黃色和紫色,其中最廉價的是藍草制靛的藍印花布。衣服顏色就是代表等級,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後到五品官是淺緋色,七品官則是淺綠。
對於平民,衣服更不能亂穿,否則就是「逾制」,宋代庶民只許穿白色衣服,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必須避開黑色、紫色、綠色、柳黃、薑黃及明黃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