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漢服」不斷被推崇?而清朝卻禁穿漢服!漢服熱一波三折

2020-12-14 微評秘史

為何現在「漢服」不斷被推崇?而清朝卻禁穿漢服!漢服熱一波三折 ,各位看官大家好,小編這廂有禮了。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網絡上掀起了「漢服歸來」的熱潮,園林、水鄉、古鎮、故宮等古典的一些地方經常出現穿漢服的的才子佳人們,用智慧型手機拍出穿越時空的古典之美,一想起漢服,在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映出了拖天掃地、寬袖褒衣的特點,大家還想對漢服進行更多的了解嗎?請各位看官不要走開,答案在下方。

漢服,顧名思義就是漢人穿的衣服,而且漢服不僅僅是漢朝人可以穿,只要是生於黃帝至明末清初時期的人們所穿的衣服都統稱為漢服,漢服其實並不是指某一種類型的衣服,而是一個服飾體系。大家可能不知道,漢服有四大形制,分別是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漢服的四大結構有首服、體衣、足衣、配飾。漢服的材質為:錦、絹、綾、羅、帛、布、棉、麻、紗等一系列材質。

大家都知道,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嚴格,統治階級的人要求人人都具有階層觀念,不允許僭越等級,而且在古代,衣服也被規定哪個階層可以穿,哪個階層不可以穿,不能為所欲為、自由自在的挑選衣服穿,通常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衣服越長就說明這個人的階層越高,皇帝的衣服是最長的,文武百官次之,農民的衣服最短,因為農民的地位低下而且比較窮,沒太多的錢去買一些比較華麗高端的衣服,況且衣服太長了也不方便幹勞作。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前後後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中國出現了83個王朝和559個帝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統治這大好江山,就算胡人取代漢人當上了皇帝,沒多久還是會被漢族文化所徵服被同化,於是胡不成胡,今天穿胡服,明天穿漢服,有的胡人皇帝甚至頒布禁止胡人穿胡服的聖旨,要求各族人民統一穿漢服,改漢姓。胡人的文學作品、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傳統禮儀、曲藝等各個領域都有漢服的身影,漢服文化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漢服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滿清韃子入關以來,漢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榨和迫害,清廷為了控制漢人、為了鐵蹄踏遍大江南北,要求漢人必須改裝斷髮,禁止穿漢服,違者斬立決,從此以後漢服是過往,炎黃子孫不再有自己的服飾,漢服從此開始沒落。

近現代以來,很多眼光獨到的人士開始重視漢服文化,希望讓漢服重新尋回昔日的輝煌,鼎鼎大名的周杰倫和他的御用詞人方文山合力發起了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他倆發起的活動不僅吸引了同袍們,全國的歌迷影迷為了支持他倆的事業也深入了解漢服文化並強有力的宣傳中華禮儀文化。

誠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穿漢服的態度也不同,有些人認為這是在譁眾取寵;有些人認為這是在cosplay;還有些人認為漢服就是塑料影樓裝,妥妥的土,漢服是國服的觀念一直沒有深入人心,國人的思想需要政府的引導,媒體的大力宣傳,專家們的指點,畢竟想要在全世界颳起「中國漢服風」,實現「中國夢」是需要各方的努力,任重而道遠,吾輩還需奮鬥。

相關焦點

  • 昆明「漢服熱」現象探尋 漢服體驗館悄然興起
    在昆明的各類公園景點,時不時能看到穿漢服的年輕人聚會。更有漢服愛好者,以漢服作為日常服飾。隨著「漢服熱」在昆明持續升溫,漢服體驗館也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愛好者提供妝容、服飾、配飾、拍攝等「一條龍」服務。
  • 漢服日常穿搭圖文分享,一個新人的漢服穿搭日常
    本文是一個新人漢服日常穿搭分享,適合萌新漢服同袍。僅供交流參考。作為萌新漢服同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漢服呢?下面開始首先,你要有一套交領襦裙/襖裙。白+冷/暖色或色調相近的一套交領襦裙的適合人群是最廣的。
  • 網絡上爆火的漢服,曾被中山裝所取締,四個因素指出漢服不佔優勢
    大家也許不知漢服是我國文化的化身,而且更是民族的象徵,隨著歷史的變遷服飾的變化也由之前繁瑣的穿搭方式,變為簡潔時尚的衣物,並且服飾的出現為國家和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衣服的歷史文化。
  • 喜歡穿漢服卻不懂漢服文化?漢服知識也很關鍵,重要的漢服科普!
    漢服的歷史有著幾百年,無論是形制顏色或者紋樣上都極具特色。很多人覺得漢服和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有很多元素是一樣的,其實是因為和服和韓服都是從漢服演變過來的,最終形成自己本國本島的服飾,雖然經過演變但是始終是存在漢元素的,這樣說,我國的漢服還是很受歡迎的,不僅在古代如此,現代很多人也是喜歡古風,喜歡漢服。漢服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呈現,能夠穿出文化自信也是很好的事情。
  •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漢服沒有得到復興,原因就一個
    除了這個之外,漢服圈在現在又分成很多派系,都覺得自己派系的漢服才是最傳統,最正確的。再加上太多人認為漢服十分囉嗦,並不像我們現在衣服簡單方便,在日常中根本就不能實用;除了這些條件之外,大家還覺得漢服價格太高,並不適合普通人群,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造成漢服在現在流行不起來呢?
  • 日本人穿和服,韓國人穿韓服,為什麼中國人沒穿漢服?
    那麼我們中國人數最多的漢族,為何沒有繼承下來穿漢服的習俗呢?其實服裝作為一個民族精神的外在體現,如果不是遭受外力的強烈衝擊,民俗不會輕易改變,為什麼中國人不穿漢服,只因這個歷史原因,導致這個傳統丟失……中國封建王朝在清朝之前,其實就是不斷漢化的過程,而在清軍入關當家作主後,我們尊崇的漢族文化逐漸被拋棄。
  • 成都4萬人開店賣漢服,一套價格400元左右,漢服熱的背後是什麼?
    漢服熱一度升溫,據《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查、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到356.1萬人,其中大概有有55.5%的漢服愛好者擁有2到4套的漢服,15.3%左右的人會擁有5套以上的漢服。
  • 民國為何不恢復漢服,而是流行中山裝?四大原因表明漢服不佔優勢
    漢服是古代中國的傳統服飾,從產生以來,就一直經歷著歷朝歷代的革新,因此漢服也有明制、襦裙之分,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在清朝時流行的服裝是滿族的傳統旗服,漢服被取締。 清朝流行滿族服飾可以理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清政府被推翻後,漢服卻沒有被恢復,社會上流行的卻是新出現的中山裝,這是為什麼呢?
  • 漢服的「野望」
    鍾菡  最近讀葛兆光老師的《想像異域》,發現一件頗能古今類比的事情:朝鮮在明亡後衣冠仍遵循明制,據朝鮮的《燕行日記》記載,一個朝鮮使節遇到一個清朝的漢族讀書人
  • 超四成受訪者穿過漢服 你會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嗎?
    你會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嗎65.4%受訪者表示喜歡漢服,44.0%受訪者日常穿過漢服在徐州市戶部山歷史街區,演員身著漢服演奏漢樂。新華社供圖近年來,年輕人中逐漸掀起一股穿漢服的熱潮。在公園、景區,甚至在街頭,能看到越來越多穿漢服的人。
  • 漢服服裝是什麼樣的 漢服和改良漢服的區別
    漢服和改良漢服的區別,漢服是古代的一種服裝形式,現如今演變成更時尚的穿搭方法,被很多人穿著上街,更好的詮釋了中國服裝歷史的博大精深。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到現在可以歸結為所有的古裝服飾。
  • 漢服熱:網際網路勾勒出的文化符號
    無論秦淮河畔西湖邊,還是現代都市的大街小巷,當與穿漢服的人不期而遇... 原標題:漢服熱:網際網路勾勒出的文化符號穿著漢服去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 女大學生穿漢服舉行笄禮 漢服社團在尷尬質疑中成長
    溫昕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的漢服社成員人數已經超過100人了,平時參與活動的積極分子有30多人,這是兩年前的溫昕所不敢想像的。他仍然記得當年四顧無人時的孤獨:「以前來參加活動的人超過5個,我就心滿意足了。」  正讀大三的溫昕是甘肅人,大二時他才加入這個社團。
  • 你認為的漢服是真的漢服嗎?目前存疑(錯誤)的幾個漢服形制
    明大袖二、兩片式兩片式指有兩個裙頭的裙子,前面一塊後面一塊,套著穿。一片式指只有一個裙頭,圍著穿。商家為了所謂的方便穿著參考和服製作出來的形制,事實證明兩片式真的不好穿。所有出土文物中沒有一條是兩片式裙子,漢人穿的裙子也都是一片式的。結論:漢服裡沒有兩片式裙子。
  • 漢服起源於漢朝?別鬧!這才是漢服的歷史!
    漢服,是漢朝人穿的衣服嗎?有這樣的困惑的人不少,但是很可惜,這樣的猜想是不對的,因為漢服和漢朝的關係也就是差不多是漢人和漢朝的關係。漢服的真正意義其實是漢人的衣服,猶如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漢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服飾,而這些服飾的統稱就是「漢服」!說起來漢人也是可憐,人家少數民族都完好的保留了自己的服飾文化,比如苗族和傣族的服飾,人數眾多的漢人卻在過去的三百年裡,差點把自己的漢服樣式都搞忘了。
  • 現在越來越多人穿漢服,尤其是在國外,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都流行一種漢服風,在微博,抖音,快手,都有一些小姐姐,小哥哥穿著漢服在大街上,繁華區,來回走著。接下來我們看看為什麼穿漢服。一名年輕的小姑娘身著漢服,梳著髮髻,款款而來。在喜歡漢服的人看來,穿漢服真的只是自己喜歡,也能傳播傳統文化。
  • 從漢服當中學穿搭,這幾種穿法都來自於漢服!
    開襟坦領變身時尚短袖在如今的日常穿搭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最近幾年所流行的,在短袖裡面搭配一個長袖了,最開始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穿搭非常的搞笑,但是日子久了很多人都會發現,如果短袖和內搭搭配的好的話,出來的效果是非常的驚豔的。
  • 漢服知識小科普:漢服與影樓裝的區別是什麼?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對於大多數漢服圈外的朋友們,對漢服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寫真集裡,也可能是因為對服裝史和衣冠文化的認知太不清晰,很多人會將漢服和影樓裝混為一談,其實按正常邏輯來說:漢服是指明代以前,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而影樓裝只是在影樓裡拍照的服飾,漢服和影樓裝不能混為一談,你可知道?
  • 「鬼新娘」高定漢服引眾人爭議,這究竟是漢服還是「清裝」?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最近漢服商家開始流行起了一種「清代漢服」的設計,主要特徵都是在明制的衣服上加上有清朝的旗裝樣式的「廠字領」,或者是用各種繁瑣的花紋,引起了很多同袍的不滿。
  • 為什麼韓國人經常穿韓服,中國人卻很少穿漢服?原因太過於真實
    前段時間漢服再次衝上了熱搜,起因是韓國著名的插畫師「old先」畫了一幅畫,畫中是兩個身穿古裝的男人,並說創作的靈感來源於漢服。這句話炸了鍋,部分韓國網友義憤填膺,認為不是來源於漢服,而是從韓服借鑑而來。 實際上,韓國並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韓服是在我明朝服飾基礎上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