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漢服」不斷被推崇?而清朝卻禁穿漢服!漢服熱一波三折 ,各位看官大家好,小編這廂有禮了。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網絡上掀起了「漢服歸來」的熱潮,園林、水鄉、古鎮、故宮等古典的一些地方經常出現穿漢服的的才子佳人們,用智慧型手機拍出穿越時空的古典之美,一想起漢服,在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映出了拖天掃地、寬袖褒衣的特點,大家還想對漢服進行更多的了解嗎?請各位看官不要走開,答案在下方。
漢服,顧名思義就是漢人穿的衣服,而且漢服不僅僅是漢朝人可以穿,只要是生於黃帝至明末清初時期的人們所穿的衣服都統稱為漢服,漢服其實並不是指某一種類型的衣服,而是一個服飾體系。大家可能不知道,漢服有四大形制,分別是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漢服的四大結構有首服、體衣、足衣、配飾。漢服的材質為:錦、絹、綾、羅、帛、布、棉、麻、紗等一系列材質。
大家都知道,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嚴格,統治階級的人要求人人都具有階層觀念,不允許僭越等級,而且在古代,衣服也被規定哪個階層可以穿,哪個階層不可以穿,不能為所欲為、自由自在的挑選衣服穿,通常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衣服越長就說明這個人的階層越高,皇帝的衣服是最長的,文武百官次之,農民的衣服最短,因為農民的地位低下而且比較窮,沒太多的錢去買一些比較華麗高端的衣服,況且衣服太長了也不方便幹勞作。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前後後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中國出現了83個王朝和559個帝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統治這大好江山,就算胡人取代漢人當上了皇帝,沒多久還是會被漢族文化所徵服被同化,於是胡不成胡,今天穿胡服,明天穿漢服,有的胡人皇帝甚至頒布禁止胡人穿胡服的聖旨,要求各族人民統一穿漢服,改漢姓。胡人的文學作品、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傳統禮儀、曲藝等各個領域都有漢服的身影,漢服文化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漢服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滿清韃子入關以來,漢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榨和迫害,清廷為了控制漢人、為了鐵蹄踏遍大江南北,要求漢人必須改裝斷髮,禁止穿漢服,違者斬立決,從此以後漢服是過往,炎黃子孫不再有自己的服飾,漢服從此開始沒落。
近現代以來,很多眼光獨到的人士開始重視漢服文化,希望讓漢服重新尋回昔日的輝煌,鼎鼎大名的周杰倫和他的御用詞人方文山合力發起了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他倆發起的活動不僅吸引了同袍們,全國的歌迷影迷為了支持他倆的事業也深入了解漢服文化並強有力的宣傳中華禮儀文化。
誠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穿漢服的態度也不同,有些人認為這是在譁眾取寵;有些人認為這是在cosplay;還有些人認為漢服就是塑料影樓裝,妥妥的土,漢服是國服的觀念一直沒有深入人心,國人的思想需要政府的引導,媒體的大力宣傳,專家們的指點,畢竟想要在全世界颳起「中國漢服風」,實現「中國夢」是需要各方的努力,任重而道遠,吾輩還需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