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用復興嗎

2020-12-17 老向沐浴國風
來自漢服吧瀟灑-落葉,已授權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左傳》!華夏的「華」就是指華美的漢服。不論是日本的和服,還是韓國的韓服,都含有它的元素。

如果說早些年漢服還被人們視為奇裝異服的話,現在大多是見怪不怪了。網絡上到處都是漢服相關的資訊,而像成都這些城市穿漢服的小姐姐隨處可見。

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該復興嗎?

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麼大家都在穿貴族的衣裳,幾乎看不到有人穿平民百姓的衣服呢?比如常見的秦漢時期的直裾、曲裾,唐朝的齊胸襦裙、坦領半臂,宋朝的褙子、宋褲,明朝的襖裙道袍。

這些要麼是富貴人家的小姐穿的,要麼是悠哉遊哉的公子穿的,就沒有一款是種地幹活的老百姓服飾,難道平民服飾就不該復興嗎?

於是很多人都質疑漢服愛好者們高喊的口號: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每個口號都是那麼響亮、那么正義凜然。可實際上又有多少人是愛漢服背後的文化禮儀呢?不過是喜歡一件漂亮衣服而已!

為什麼沒人穿老百姓幹活穿的衣服?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好看!以短褐為例:短,說明它並非寬衣大袖類型的漢服,非常簡便,這是它的優點;褐,說明它只是件不好看的粗布衣服,這是它的缺點。現在漢服的主力軍主要是年輕人,自然都追求美麗帥氣的款式,穿著衣袂飄飄的漢服美若天仙,要是穿著短褐不就墜入凡間了嘛。因此像短褐這種古代老百姓穿的漢服,很不受歡迎。

漢服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衣服。要麼實用要麼美觀,才有人願意穿。而短打的定位就十分尷尬,說實用肯定是沒有現代服飾實用的,說美觀的話,跟其他漢服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有什麼明顯的優點,因此不討好。

老向認為復興不是復古,漢服復興並不意味著要回到過去!

也許是因為漢服的普及度還不夠吧,很多人都會下意識覺得:只要穿著古代的服飾,就應該有古代人的樣子!古代的老百姓穿不了綾羅綢緞,只能穿粗麻粗葛的衣服。他們甚至連染色的條件都沒有,因此麻葛是什麼顏色,他們的衣服就是什麼顏色。至於繡花紋樣之類的,更別想了。

於是某些人就覺得,現在的人也不該穿那些絢麗多彩的、布料精細的漢服,然而有些漢服還紋著龍、鳳凰、仙鶴之類的,古代老百姓能穿這樣的衣服嗎?

老向覺得這真的是曲解了漢服復興的意義!老向認為漢服復興的意義並不是讓每個人都穿著漢服過日子,更不是古人怎樣穿今人就該怎麼穿。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像日本的和服那樣,作為一種民族文化來繼承。

好了,謝謝閱讀!

點讚評論,收藏轉發。

朝朝暮暮,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高抬貴手,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華夏復興,漢服先行,諸君共勉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悠悠幾千載,大起大伏,終於到了清初戛然而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而今,漢服運動已經十幾年了,「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以漢服為載體,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漢服是一件很美麗的衣裳,他可以使人多方面的展示自己的氣質和美麗,可以飄逸、可以端莊、可以俏麗、可以大氣……漢服是一件可以日常穿的服飾,你可以穿來逛街、可以爬山、可以上班……漢服是我們漢族的名族服飾,愛她,需要理由嗎?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近年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華服的群體人數日益增加,他們穿著中華民族元素服裝,推廣國學、復興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穿起中國傳統的服飾?此外,北京漢服協會也時常開展琴棋書畫等主題活動,提供場地讓大家體驗古代的成人禮等。蔡澤鴻認為,漢服復興運動,不是穿件漂亮衣服上街,讓大家都認識漢服這麼簡單,而是要從各方面讓大家了解、喜愛流淌在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在網絡中,有一些人群在提倡「復興漢服」。他們說漢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不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就被完全的丟棄掉。可走在人群裡,我們也發現身邊真正穿著漢服的人,實在太少了。好像這種服飾,只存在於網絡中,存在於一群人的聚會中。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走在街頭會引起人們的矚目。
  • 「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什麼是漢服?亞洲各國的一些民族,如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不丹等,都具有漢服的特徵。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這種獨特的服飾風格深深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代表著漢民族華麗優雅而寬大的氣質。
  • 中國· 新文藝復興,始於「漢服」
    中山裝那麼,在剪掉辮子之後,中國人重新穿起漢服了嗎?沒有。1929年4月,國民政府將中山裝定為法定製服,這種服飾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
  • 漢服之殤——店員:你們民族服飾真美!我:你也是這個民族的
    說真的,這段對話起初看著很好笑,但還沒笑完卻又感覺有些尷尬、悲哀——這難道不是漢服之殤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在一些民族之間的友好活動中,其他民族都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唯有漢族穿著西裝、襯衫、T恤。
  • 如果你只知道齊胸襦裙和魏晉風,那是漢服復興的失敗!
    但是在這裡小編想說,如果你只知道齊胸襦裙和魏晉風,那是漢服復興的失敗! ,也就是雙裙頭的裙子,這種結構是在日本的文化環境之下發展出現的,中國從秦到清,都沒有出現過雙裙頭的裙子,所以甚至不能稱為漢元素,這是十足的日本元素,也不能稱為和服元素,因為行燈袴並非傳統和服,而是明治維新時期的創新服飾。
  •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漢服沒有得到復興,原因就一個
    自古漢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現在更是很多人欣賞漢服,覺得漢服才是我們的傳統服飾,應該將漢服這種服飾恢復,畢竟這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文化。除了這個之外,漢服圈在現在又分成很多派系,都覺得自己派系的漢服才是最傳統,最正確的。再加上太多人認為漢服十分囉嗦,並不像我們現在衣服簡單方便,在日常中根本就不能實用;除了這些條件之外,大家還覺得漢服價格太高,並不適合普通人群,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造成漢服在現在流行不起來呢?
  • 現在越來越多人穿漢服,尤其是在國外,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都流行一種漢服風,在微博,抖音,快手,都有一些小姐姐,小哥哥穿著漢服在大街上,繁華區,來回走著。接下來我們看看為什麼穿漢服。一名年輕的小姑娘身著漢服,梳著髮髻,款款而來。在喜歡漢服的人看來,穿漢服真的只是自己喜歡,也能傳播傳統文化。
  • 古代漢服華麗,長袍那麼長,難道走路不怕髒嗎?專家:不簡單啊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服裝的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漢服、唐裝、宋裝、清裝等等,而在諸多的服裝中,漢服的評價是最高的,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無論是中國人的審美觀還是外國人的審美觀,漢服得分都是最高的,雖說漢服華麗,但是袍子都十分的長,走在路上難道就不怕髒嗎?
  • 如果你只知道兩片式和魏晉風,那漢服復興可真失敗
    如果你只知道兩片式下裙和魏晉風的漢服,那肯定是漢服復興的失敗。但是無論你是喜歡明制還是喜歡魏晉風,如果你只知道一味追求形制正確,那肯定是漢服復興的失敗。漢服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服飾,如果你們有了解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你們就會知道各個國家民族對於自己傳統服飾的形制要求,還有禮儀制度是非常嚴格的。
  • 漢服照到底能不能上結婚證?還得看你對漢服,有沒有誤解!
    所以三百年後,當消失多年的漢族傳統服飾重現在街頭,立刻被認為奇裝異服。可憐,大部分漢人已經記不起當初祖先衣裳的模樣。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沒鬧明白,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沒鬧明白,就不會有創造力,只會跟在外國人屁股後面模仿。
  • 漢服【款式圖&結構紙樣】合集!(附漢服通用詞彙百科)
    服飾和文化,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秦漢的氣象、魏晉的風流、隋唐的大氣、宋明的格律等,無不透漏著中華文明的精神信仰和哲學理念,漢服,作為漢文化的結晶,也與這些優秀的文明一起,早已和華夏兒女血脈相連。很多朋友說,初始漢服時,已倍感親切。耳濡目染的歷史和文化,引導我們找回了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還包括漢文化原有的生活格調和氣質。
  • 從穿漢服被指責,到舉辦漢服文化節:中國人的衣服是最美的儀式
    不知不覺已經辦了7屆,人多了,衣裳也比過去更講究,質感出來了。從頭幾屆一個小眾圈子的聚會,慢慢有了古裝劇的質感,到現在真的有一種恍如回到古代的感覺。是到了近幾年,漢服已經變成一種流行服飾。大家才對漢服以及復興漢服的那群人,有了更多認識。
  • 老外眼裡的三國服飾就是牛角包帽子?談談正經的漢服應該長啥樣
    沒錯但是來了,《全戰三國》在人物的服飾方面的設定簡直讓人哽咽:你們都穿的啥玩意兒啊?這個像牛角一樣的頭巾是認真的嗎???以及這個領子是立領嗎?!劉表你的褲子……?顧名思義,漢服就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從三皇五帝的華夏族開始,到明朝末年這漫長的兩千多年裡,漢人的服飾全都可以統稱為漢服。《史記》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也就是皇帝時期就有了民族服飾這個概念。殷商至周朝進一步確定了「天子冕服」制度和冠服制度,漢服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華夏也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 古代人穿衣服都那麼長,為什麼不怕被弄髒?答案其實很簡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反觀我們國家歷朝歷代的傳統服飾的藝術美,也開始推行漢服的常服化,除了將許多漢民族藝術元素加入常服之外,更多的漢服愛好者開始著裝真正在歷史上有跡可循的傳統服飾,以代表自己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支持。
  • 佟麗婭穿漢服真美,國家寶藏唐朝服裝秀,網友卻說是日本的
    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還是漢服哦!說起漢服,真的是感慨萬千啊!一方面是為咱們有這麼華美的衣裳而自豪,它從始祖黃帝時期傳承到明末清初,綿延幾千年!它也曾引領世界潮流,讓西方、日本、韓國等紛紛效仿,華夏的華其實指的就是華美的漢服;可另一方面也為它如今的處境感到尷尬:國人很少人穿漢服,很少人了解漢服,還有的把它當作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近幾年,漢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大街上、校園裡、旅遊景點裡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身影。漢服指漢民族傳統服飾,那你知道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嗎?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
  • 漢服、唐裝、長袍、中山裝……到底哪種才是真正的「國服」?
    據《史記》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在清代以前,中國的傳統服飾主要的特點是交領、右襟,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我們習慣把這樣的傳統服飾叫做「漢服」。漢服的主要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在一起)、「襦裙」制(襦為短衣)、「通裁」制(長衫、外披)。這樣的服飾特點始於周朝,止於明朝。期間3000多年,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制度改變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