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2020-12-22 劉仕是遊戲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什麼是漢服?

單詞「漢服」最初用於《漢書·西域傳》:「最後的來朝賀,樂漢服裝系統」。在《遼史·儀衛志·輿服》中:遼國從太宗輸入晉之後,其漢服也是五代晉之遺制少數民族政權開始明確使用漢服來指代漢族服飾。

「漢服」是古代少數民族對漢族服裝的稱呼。近年來,大家提倡穿漢民族傳統服裝,形成漢服熱和漢服運動,而「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裝的稱謂被廣泛使用。古代漢民族傳統服飾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幾千年來,它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狀。其基本特徵是頂部下裳、交領右捲曲、蕾絲暗扣、寬袖絲帶、髮帶冠。在功能上,有正裝、正裝、軍裝等;

從中國服飾形態的變化可以看出,服飾話語服飾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民族符號最直接的文化。然而,服飾的變化並不是因為服飾本身,而是與上層建築的變化密切相關,即政治權力的爭奪和意識形態的轉變。服裝形態的變化表現改變了服裝話語。

亞洲各國的一些民族,如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不丹等,都具有漢服的特徵。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這種獨特的服飾風格深深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代表著漢民族華麗優雅而寬大的氣質。

「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在正式的袁世凱任期總統中,祭天和祭孔都是按照漢服服裝進行的,但都沒有被時代接受。2003年11月,漢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時鄭州市民王樂天穿著深衣漢服上街展示。新加坡《聯合早報》率先報導並被多家媒體轉載,被漢服粉絲視為現代漢服運動的開端。接著漢服熱漢服運動逐漸興起,漢服粉絲們把它當成了華夏文化復興的象徵。

2007年兩會期間,有委員葉宏明提出將漢服視為一個國家的統一,有委員人大代表提出將現行的西式學院服改為漢服風格,這是漢服在全國兩會上出現的題目第一次。

在北京奧運會前夕,在中國隊入場服的討論中,漢服球迷提議採用漢服「深衣」,支持者和反對者熱烈討論,使漢服運動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潮。同時,公眾對漢服的認識和態度仍不一致。大多數人認為漢服是「和服」和「韓服」。2004年,8件年輕人的漢服被認為是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首義上街」。

即使知道這是中國的古裝,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感覺仍然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這些盲目的群眾肆意扼殺中國文化的符號和符號,迫使湮滅緩慢地擴展漢服的動量,並將漢服鎖定在「奇裝異服」小圓圈中。這種老百姓刻意的「小眾化」,「不寬容」也是審查漢服的一大障礙。

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要使漢服充滿時代感和活力,使其成為中華民族服裝形象和公眾認可的中華民族服裝精神的代表。但「復興漢服」所關注的不僅是傳承,更是傳承中的基礎上創新。復興如果「漢服」只是古裝的簡單複製品。由漢服承擔的「漢代精華禮制的服制和各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最終將是一場空談。

關於漢服熱現象

隨著時間的發展,漢服的圈子已經家喻戶曉,但它的大多數受眾仍然是年輕人。在這些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漢服復興的宏圖大志,也可以看到許多不合理和不提倡的行為,特別是過於注重版本風格和品牌的起源,忽略了文化傳承這種情況的本質,幾乎司空見慣。

甚至看起來你的漢服是山寨,我的漢服是超越他人的真實想法,盲目支持漢服喜愛的同類型群組,盲目支持其他類型的漢服喜愛的黨同伐異,象徵漢服文化「飯圈化」。為什麼我們要拋棄中國漢服背後的文化,甚至為了好看,把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漢服」結合起來保護漢服?當漢服不是為了傳承中國文化,而是為了成為企業盈利的手段時,就會出現很多被別人批評的不友好行為。

漢服作為普通民眾眼中的「奇裝異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相當一部分路人眼裡,街上穿著漢服的人說「創新」就是「聳人聽聞」。因此我們在復興漢服時不應過於草率,而應逐步繼承漢服所代表的傳承文化內涵。急於把漢服的意思灌輸給別人,或者大力強調服制的版本,不過是簡單的學習步驟和模仿別人。這不僅會減少別人對漢服的好感,也會讓人們對穿著漢服的群體產生誤解。

最後,漢服復興是中華傳統服裝復興的一部分。它不應該是小眾文化炫耀的資本。儘管漢服充滿了魅力美麗大方,但旁觀者是複雜的是可以理解的。這並不意味著旁觀者沒有文化內涵,不懂漢服資格,穿上漢服並不意味著你有漢服的代表才能跟上潮流,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狹隘的認知中有漢服不同於其他人並不可取。

復興漢服和推廣民族文化需要粉絲的民族理性,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文化衝突。關於漢服發展最重要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東西,它最能反映我們的民族特色。復興漢服不是複製粘貼,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中改進和創新,尊重漢服,理解漢服。我們必須相信漢服不僅是一件衣服,而且是一個符號,一個時尚和一個驕傲。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使漢服更具時代感和活力。

相關焦點

  • 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用復興嗎
    不論是日本的和服,還是韓國的韓服,都含有它的元素。如果說早些年漢服還被人們視為奇裝異服的話,現在大多是見怪不怪了。網絡上到處都是漢服相關的資訊,而像成都這些城市穿漢服的小姐姐隨處可見。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該復興嗎?
  • 漢服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還會疑惑?
    現如今,漢服的各種文化發展的是越來越火熱了。不僅是漢服本身,就連一些漢服周邊的文化,也是發展的相當迅速。這也正說明了漢服文化正在不斷的被大眾所了解、所接受。然而,有許多人在感嘆漢服文化的同時,卻對於很富文化其實不太了解。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而另一種存在,就是漢服模特、網紅,他們不在生活裡,在網絡裡。這樣的「文化復興」,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這場由一個小眾群體發起的漢服復興,到底是為了復興「當代網紅」,還是真的復興「傳統文化」?一、復興漢服第一人接觸漢服的人,應該都知道王樂天,他是第一個再次把漢服穿上街頭的人,也被稱之為「漢服第一人」!當天的報導是,那天風很大,但是他穿著漢服走在街上,衣服很是飄逸。那是現代時期,第一次大量引起報導的漢服。二、復興漢服的意義所在?
  • 穿漢服成為新潮流,你能分清「華服」「漢服」「唐裝」嗎
    當前,隨著中國國力上升、經濟全球化、部分漢人大國思想的覺醒,以青少年為主體,以重現清朝之前中國傳統漢服為手段,以復興華夏傳統文化為目標掀起了「漢服運動」。
  • 漢服的基本文化內涵科普,漢服有哪些特點?該怎麼穿?
    說其實生活中很多的女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漢服,我覺得漢服穿起來非常的像仙女,而且整體飄逸感十足,顯得人也十分的有氣質,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穿戴漢服也是有一個基本的穿戴指南的,以下的這些規矩可千萬不要犯哦,犯了之後不僅僅會被人們嘲笑,而且也是對於漢服文化的一種褻瀆,你說是不是呢?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北京漢服協會的負責人蔡澤鴻和吳佳嫻,回憶第一次穿漢服的情景,忍不住笑起來,「我當時和我妹妹一起買了『漢服』就穿著上街去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件四不像的影樓裝。」吳佳嫻介紹說,自己從2006年開始在網上關注民族傳統服飾,當時頭腦裡雖然有「漢服」這個詞,但是對於漢服正經應該是什麼款式,自己卻很迷糊。
  • 淺論漢服「改良」之說
    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與復興已初現曙光,並且必將勢不可擋;但是在西方文化依然強勢的條件下,這一進程將不可能在短期內很快完成。勿庸諱言,在民族文化意識復甦的今天,漢服復興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也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各種現實困難。漢服能否復興?能復興到什麼程度?已完全不只是一種單純的「服飾文化」競爭,實際上,在其背後更是不同整體文化影響力之間的長期較量。
  • 論各個朝代漢服的樣式和顏色,感受漢服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國有禮儀之大而稱「夏」,有華服之美而稱「華」,想必對漢服有所了解的小夥伴們對於這句話一定不陌生,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將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到極致,漢服無論在琴棋書畫還是詩詞歌賦,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漢服所宣揚的是古人「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意義上的道德品質,所以也會為我們帶來許多關於文化理念上的東西
  • 中國· 新文藝復興,始於「漢服」
    2007年5月,福建漢服天下經文化局批准成立,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記。成為全國首個官方認可的漢服文化協會。可以說,自打踏入新世紀以後,漢服運動越來越高頻率的出現。這也讓人心生疑問,究竟是什麼促進了這一運動的發展與壯大?這其中含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擔憂,一個是自信。
  • 華夏復興,漢服先行,諸君共勉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悠悠幾千載,大起大伏,終於到了清初戛然而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而今,漢服運動已經十幾年了,「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以漢服為載體,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漢服是一件很美麗的衣裳,他可以使人多方面的展示自己的氣質和美麗,可以飄逸、可以端莊、可以俏麗、可以大氣……漢服是一件可以日常穿的服飾,你可以穿來逛街、可以爬山、可以上班……漢服是我們漢族的名族服飾,愛她,需要理由嗎?
  • 漢服熱:不僅是一種美麗,還有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
    漢服文化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作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義。 不僅僅表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漢服的興起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 天人合一,中和之美,漢服6大元素的傳統文化內涵解析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承載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底蘊。漢服是一個系統完整的服飾體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結構,五行五色,交領右衽,繩帶繫結,上衣下裳和寬袍大袖。漢服的六大基本元素完美地譜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以儉養德」、「中和之美」等的形制內涵。漢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服透過其六大基本元素演繹著中華傳統的審美意蘊和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學思想。漢服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對華夏文明的傳承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 它是男女皆宜的漢服配飾,穿戴具有特殊含義,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在討論明制漢服的時候,總會聽到明制漢服飄帶這樣的詞語吧!剛入坑的小夥伴們可能就有些迷糊了,大家都在說明制飄帶,可是明制飄帶到底是什麼呢?看著和漢服髮帶一般的飄帶商品圖,許多萌新們可能就要更加疑惑了。
  • 漢服文化源遠流長,要認清什麼是漢服?這些形制小常識要了解
    漢服究竟有多美?這不得不說說古往今來的漢服文化,所謂漢服,就是漢民族的一種傳統服侍,其形多變,樣式繁多,生活中很多不了解漢服的朋友們,會把古裝當做漢服,這可大錯特錯了。古裝是古裝,漢服是漢服,不能混為一談,漢服文化源遠流長,要分清漢服和古裝的區別,這些小常識要了解!
  • 漢服款式科普,你知道漢服基本款式有哪些嗎?
    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漢服復興的如今,大家自然也要學著去了解漢服啦! 在穿著漢服的時候,大家是不是也發現了,漢服的款式都是比較多的呢?那麼,漢服基本款式,大家知道哪些類型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唐裝是漢族的分支,他有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唐裝是漢族的分支,他有什麼樣的文化內涵?他不是古代流傳的一種服裝,其實漢服的種類囊括了很多,但是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就是唐裝,唐裝就是唐代服裝的一種代表唐裝,其實是一種成熟的漢服的文化。就包含了中國唐代文化的多樣,因為在中國唐代的時候是特別開明的,所以說表現了中國唐代的一種對美的追求,表現了中國唐代一種開放的美,表現了中國唐代的一種文化的交流,因為中國唐代的唐中還包含了一種胡服,所以說它還包含了一種胡漢融合,包含了一種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的融合。
  •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漢服沒有得到復興,原因就一個
    自古漢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現在更是很多人欣賞漢服,覺得漢服才是我們的傳統服飾,應該將漢服這種服飾恢復,畢竟這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文化。除了這個之外,漢服圈在現在又分成很多派系,都覺得自己派系的漢服才是最傳統,最正確的。再加上太多人認為漢服十分囉嗦,並不像我們現在衣服簡單方便,在日常中根本就不能實用;除了這些條件之外,大家還覺得漢服價格太高,並不適合普通人群,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造成漢服在現在流行不起來呢?
  • 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嗎?一分鐘帶你領略漢服的美!
    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嗎?一分鐘帶你領略漢服的美!對於漢服這個詞很多國人會認為,是否是武俠劇中的那樣裝束,或者是古裝劇中的常見服飾,這也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的誤區,除了現代的衣服,都可以叫做漢服,其實不然,它的起源五千年以前,堪稱是漢族文化的另一代表。下邊有一分鐘時間帶你領略漢服的美。
  • 穿在身上的傳統文化.漢服篇1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近期,關於漢服的議論有很多,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漢服的發展,文化的傳承,自2003年11月22號當代漢服第一人王天樂身著漢服重現街頭起,漢服一詞,便進入大家的視線,為眾所周知,儘管它的出現並沒有那麼完美。
  • 女大學生穿漢服舉行笄禮 漢服社團在尷尬質疑中成長
    如今,紹興就有一群愛好漢服的年輕人,他們穿著漢服上課、逛街……無論旁人的眼光如何,他們怡然自得,信心十足,舉手投足間透著古韻優雅。  這是一群怎樣的年輕人?他們會在什麼場合穿漢服?穿漢服對他們意味著什麼?記者進行了調查。  高校漢服社團在尷尬和質疑中成長  漢服是文化載體,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