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裡的三國服飾就是牛角包帽子?談談正經的漢服應該長啥樣

2020-12-23 遊久網

長文警告!本文字數3353字,如果你有興趣了解一些關於遊戲中與歷史上關於漢服的知識,請耐心讀下去。

大家好,這裡是遊遞局,一個帶你漲姿勢,教你用遊戲吹比的高逼格正經欄目。我是水兒。

對slg類型遊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全面戰爭》系列,這個經典的系列又要推出一部新作《全面戰爭:三國》。想想之前全戰系列的《幕府將軍:全面戰爭》、《中世紀:全面戰爭》、《羅馬:全面戰爭》等等經典作品,我對《全戰三國》還是非常期待的。

想來「三國「也沒什麼更好的翻譯了

然而,當我對著官方的CG和偷跑圖認真的研(挑)究(刺)了一番後,才悲傷的發現真的不能指望一群老外能將中國風做的多麼淋漓盡致,現代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隔閡也許已經不是很明顯了,但是西方一旦接觸中國文化裡最核心、最「玄」的部分,往往還是力不從心。

其實從CG能看出來Creative Assembly這群老外真的很努力用墨韻、桃丘、古詩詞等等來還原三國的感覺,實際呈現出的古韻效果也確實不錯,開頭潑出來的水墨畫很有feel~

但是!沒錯但是來了,《全戰三國》在人物的服飾方面的設定簡直讓人哽咽:你們都穿的啥玩意兒啊?

這個像牛角一樣的頭巾是認真的嗎???以及這個領子是立領嗎?!

劉表你的褲子……?

果然指望老外完美還原出漢服是不太可能的事兒,不過《全戰三國》裡暴露出來的老外(也許不只是老外)對於漢服的不理解倒是能拿出來說一說。

當我們談論漢服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漢服?顧名思義,漢服就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從三皇五帝的華夏族開始,到明朝末年這漫長的兩千多年裡,漢人的服飾全都可以統稱為漢服。《史記》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也就是皇帝時期就有了民族服飾這個概念。殷商至周朝進一步確定了「天子冕服」制度和冠服制度,漢服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華夏也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說直白一點,在當時的年代,人人都能穿上衣服的國家,就是講文明懂禮貌的高端國家。

東平漢墓壁畫

畢竟在那個時候的遊牧民族還是以半裸奔為主......

漢朝時,漢服依據四書五經被納入「禮制」,成為儒家文化統治國家的一種制度。既然是一種制度了,那漢服本身自然就變得牛逼起來,於是官方就給漢服定了一系列條條框框,比如基本的形制、什麼祭祀場合需要穿禮服,哪些顏色平民不許穿,不同品級的官員應該戴什麼樣子的帽子等等,基本都是用來區分身份地位的。

漢服的基本特點也慢慢固定下來:交領、右衽、寬袍大袖。

交領就是領子相交,形成一個角度。儒家認為領口的角度象徵著「天圓地方「的「地方」,袖口的圓潤截面則是「天圓地方」的「天圓」,代表君子持身既要方正,也要像天道一樣柔和。這個天人合一的理論聽上去有點扯,但是古人確實是這麼覺得的…..

當交領——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的時候,就形成「右衽「,從正面看,領口形成的右衽有點像英文字母的「y」。右衽可以說是漢服最明顯的特徵。與此相對,當右襟壓在左襟上面的時候,叫做「左衽」。古代的有些少數民族使用左衽,所以左衽在漢文化圈裡往往代指異邦蠻夷,或者形容沒有歸屬的亡國奴以及MNSL的惡人。用左右衽來區分陰陽時,左衽還代表故去的先人和死者。

反面案例:《三國殺》的諸葛亮是左衽

寬袍大袖就很好理解了,大部分的漢服都有大袖子,這種袖子像多啦A夢的口袋一樣能塞下整個宇宙。

《三國志姜維傳》裡普遍是寬袍大袖

但是不符合基本特點的服裝未必就不是漢服,因為漢服與其他民族的服裝之間並不是完全孤立的,根據華夏民族的「佔領漢文化地盤的其他文化基本都會被同化成漢文化的一部分」的真香定律,漢服裡經常出現少數民族和其他文化的元素,比如唐朝時期的婦女很喜歡的翻領、窄袖衣服,就是從胡服(胡人服飾)演化而來。

唐代翻領窄袖服飾,圖就這樣了湊合看吧

圓領袍的流行也是受到胡人的影響,圓領袍以前其實只是貼身內衣,直到魏晉南北朝後才流行像蜘蛛俠一樣的內衣外穿法,唐朝時由於李唐王室有胡人血脈(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圓領袍成為主流服飾,甚至逆襲成唐朝乃至後世(至明末)的官服。

《劍網3》成男的江湖套

漢服確實有很多千奇百怪的變種元素,但許多看上去很古風很唯美的古裝服飾,並不屬於漢服的範疇,比如很多遊戲裡都有的蕾絲花邊反光高開叉的衣服......

以及這種完美滿足妹子們少女心幻想,頻繁出現於各種女性向(?)遊戲的蕾絲繡花長裙:

遊戲是真的好,貂芷妹子是真的可愛,但三國時期的女子不會這麼穿:

近幾年還有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服裝叫「漢元素服」,是將漢服中的右衽、盤扣、襦裙、對襟等元素與現代時裝結合了的仿古裝,也被叫做「改良版漢服」。不過它們的本質上並不是漢服,只是有點仿古色彩罷了,大部分遊戲裡那些看上去有點古裝神韻的衣服,基本都屬於這種。

三國服飾的材質

讓我們說回到三國,大家對於三國漢服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央視爸爸的老版《三國演義》,其實和腦門貼黃瓜片的新紅樓、身上綁布條的新三國這些電視劇相比,《三國演義》確實算得上非常考究,少數的瑕疵也基本是藝術加工的結果,起碼不出戲。

但是大部分號稱還原三國時代的遊戲,在服飾的設計上就顯得十分架空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服飾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表現時代的一種廣泛載體。具體到朝代的話,服飾能反應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水平。比如宋朝以前就沒有棉花,所以不可能穿棉布胖次。

而三國時期的紡織水平還達不到製作細布的程度,所以平民只能穿像這種看起來就很膈應的粗布短褐:

但是三國有錢的貴族就可以穿那種花裡胡哨的綾羅綢緞絲絹什麼的,特別牛逼的貴族和商賈大戶還能穿皮草!

北朝的絹衣

中國人對皮草的熱愛真是亙古不變啊

三國的平民穿粗布,貴族穿綾羅綢緞和皮草,這才是真相。像這種穿絲襪的,你猜古代有沒有?

《真三國無雙8》

三國服飾的形制

就形制來說,嚴格算起來三國時期的漢服並不像兩漢、唐、宋一樣自成體系或是出現新形制,更多的是對東漢漢服和制度的繼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

原因很簡單——三國持續的時間太短了,頂天了從黃巾起義(公元184年)數到曹魏滅東吳(公元280年),滿打滿算都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根本孕育不出獨立的形制。而且大家都在忙著打仗,能活多久都是問題,穿的再好看顯然都沒什麼卵用。

所以三國時期的漢服基本上和東漢差不多,最高規格的服飾和東漢一樣是祭祀時穿的禮服,也叫冕服,長這個樣子:

幾乎每一個圖案都有祭祀的象徵意義

是不是看上去非常講究?好在這種冕冠服是只有王公貴族祭祀的時候才穿,其他時候一般不會閒的蛋疼穿這麼隆重。

正常的官員和老百姓一般穿的是袍服、襜褕(chān yú,直身的單衣﹞、曲裾、襦(短衣)、裙。似乎還是很複雜的樣子?其實非常容易分辨:

灰地菱紋袍服

袍服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上朝這類正式場合穿的禮服,規格沒有祭祀的官冕服那麼崇高,大部分官吏都可以穿。它和冕服最大的區別在於花紋的規格,以及寬大的袖口有個明顯的收斂,像個束口袋。

如果說袍服多用於正式場合的話,襜褕就顯得休閒很多,屬於一種休閒裝,無論男女老少都能隨便穿,是最常見的一種直裾深衣(裾是衣服的大襟,直裾就是剪裁時衣襟垂直向下),穿上去有點像個直上直下的桶,其實這種衣服更加貼近我們對於「袍子」的認識。

《三國志10》的桃園結義

曲裾,打眼一看和直裾非常像,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直裾是直上直下,曲裾的衣衽則要向後交掩一下,看上去非常有曲線美。當然曲裾都是女子的衣著,男子穿起來有點太娘了。

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襦裙的實物復原

而「襦」和「裙」則往往放在一起說,襦是上衣,裙就是裙子,襦裙合起來就是一套完整的服裝,它是古代女子最常見的衣著。根據「襦」的實際長短,襦裙分為齊胸襦裙、齊腰襦裙、高腰襦裙。為什麼絕大部分三國遊戲在設計女性服飾時都很少考慮到襦裙的存在啊摔!!

總體來說,三國時期大家的審美都傾向於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兩漢到三國這種穿的很嚴實的思路符合了儒家「通體深邃,雍容典雅」的要求,這個審美理念可以說又觸碰到了現代人的審美盲區......

打虎亭漢墓遺留壁畫石刻

至於三國時期的軍隊戰服、鎧甲文化、配飾文化、以及這一時期的漢服是如何影響和服、韓服的問題,礙於篇幅的原因,我們有機會再說吧~

另外: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不穿衣服最好看啊不是嗎!!!

好了,本期遊遞局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不妨點擊一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漢服對日本韓國服飾有多影響?韓國:為什麼都有中華文明的影子?
    漢服不僅影響著漢族,它同樣影響著中國周邊。這是中華文明的強大而造成的,周邊國家學習中國文化時,並不是只學習一方面的,而是全盤的學習。不管是制度,還是政策,都學習的有模有樣。而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就是學習最多的國家。風俗習慣,飲食文化等,都能找到一些中華文明的影子。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喜歡漢服,漢服古代是啥樣,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前些日子,各大主流媒體網站上都有一個大大的標題「中國華服日」,華服,也叫「漢服」,當然不是說漢朝的服飾了,漢服想必小夥伴們一定不會陌生,畢竟漢服說的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啊,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漢服,漸漸地將漢服當做日常服裝來穿,但是你知道真正的歷史上的古人的服裝是什麼樣子的嗎
  • 「韓服就是照搬的明朝服飾」,真的是這樣嗎?
    我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說法就有,「韓服就是明代服飾的山寨版」,「明朝遺風在韓國」(這句話的另一個版本叫「唐朝遺風在日本」),以及這次的熱評,「韓服沿用明代服飾」與被抵制的「漢服抄襲韓服」論調。但對於沿途江南江北的服飾風俗卻記載得極為詳細,包括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用的什麼布料、首飾的風格等等。很顯然,如果與當時的李朝相近,他便不需要如此細緻地記錄了。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以中國之地域遼闊,要統一不同地區的服飾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李朝與明朝相似,至少也應該存在著地域差異。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漢服應該什麼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楊娜:能夠稱為「漢服」的服飾主要包含三個特徵,即交領右衽、無扣結纓、褒衣大袖。書中詳細解釋說,所謂「交領右衽」,就是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無扣結纓」也稱為系帶隱扣,「漢服幾乎不用扣子,兩根細細的帶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結纓,一內一外就牢牢固定了衣襟。」至於「褒衣大袖」的「褒衣」是針對現代衣物緊身的特點提出的,而漢服的袖子一般也都比手臂長。現象傳統服飾怎麼興起的?
  • 漢服入門小科普:唐裝是不是漢服?
    你眼裡的唐裝是這樣嗎?這不是唐裝,這是由馬褂結合西式剪裁改良來的新唐裝。唐朝的服飾才是真正的唐裝。那唐裝就是漢服嗎?是的,唐裝與漢服相當於子母關係。唐裝是漢服的一個小分叉,漢服包括了唐裝也包括了其他形制的服裝。唐朝是個繁榮的年代,文化也是多種多樣。所以唐裝的款式也是很多的,主要以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為主。
  • 雲南規定公職人員上班須穿民族服飾,網友卻好奇:漢族穿啥?
    然而畫風一轉,網友們卻紛紛為漢族擔憂起來:漢族該穿啥呢? 此處的「章服」,其實就是指漢服。需要注意的是,漢服並不是專指漢朝的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統稱。也就是說,不論秦衣、漢裳、唐裝,還是大明衣冠,它們都可以稱為漢服。
  • 談談唐代的兒童服飾
    比如中華傳統的特色美食有東坡肉、獅子頭、佛跳牆,在服飾上,各朝代也有不同形制的服裝,在住上面,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蘇州園林,在行上面,中國也有馬車、牛車的代步歷史。不過最近幾年,中國古代服飾逐漸走進普通人民視野,吸引了大眾流量,甚至有專門的同好來宣傳中國獨有的漢服文化,並因此產生了「漢服圈」。
  • 親戚葬禮穿lolita,姐妹婚禮穿漢服,服飾禮儀你真的懂嗎?
    先是小女孩當街被撕衣,在大街上被人大罵她穿山寨;還有最近,有的人居然去詢問在親戚的葬禮上能不能夠穿洛麗塔服飾?對於山正之爭,還有穿衣禮儀這種事情,在任何的服裝禮儀圈其實都有出現。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解答?怎樣去面對?怎樣去處理他們呢?
  • 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嗎?一分鐘帶你領略漢服的美!
    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嗎?一分鐘帶你領略漢服的美!對於漢服這個詞很多國人會認為,是否是武俠劇中的那樣裝束,或者是古裝劇中的常見服飾,這也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的誤區,除了現代的衣服,都可以叫做漢服,其實不然,它的起源五千年以前,堪稱是漢族文化的另一代表。下邊有一分鐘時間帶你領略漢服的美。
  • 看古代皇帝的帽子都長啥樣
    冠,在古代一般指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這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古訓在帽子上的具體體現。 皇帝日常用的沖天冠,兩側有向上翹的展角,像善字,所以又稱「翼善冠」。這些都表明,即使是天命神授的皇帝,也要以身作則,一身穿戴要處處表現信奉的倫理教化。 那麼,冠冕又是如何固定在頭上的?用一根叫「玉笄」的東西,其實就是俗稱的簪子。玉笄的兩端繞頷下系朱紅絲帶,也就是紘。
  • 在抖音海外版,中國女生用漢服加民樂徵服老外
    在Musical.ly上,幾位中國女生的視頻俘獲了老外們的心,輕鬆收穫數十上百萬點讚。用戶名為@梓夢 的中國女生,發布了60餘段自己彈奏中國民間樂器古箏的視頻。在其中一段Musical.ly視頻裡,梓夢穿著一席白色紗質長衫,戴著古代頭飾,用古箏彈奏《青城山下白素貞》。中國古代的服飾、古典民樂、傳說故事都在一段小視頻裡得到展現。梓夢溫婉端莊的樣子為她吸引了七萬多用戶點讚。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東周有個很著名的服飾改革就是胡服騎射,這一次改革主要是為了行動方便,將袖口縮小,同時改進服飾的寬度,讓衣服更合身。另一方面這一時期,老百姓的衣服是短小的下擺,而士大夫寬大這樣的定式開始確立,等級制度更嚴明。後來在秦漢時期,上衣和下裳也有開始縫合的了,也就是組合式的衣服,但這並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色。按照五行學說,秦屬水,尚黑,而漢屬於火,屬於紅色。
  • 與漢服有什麼關係?
    唐末王氏高麗政權建立,開國的高麗太祖王建是新羅松嶽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朝鮮開城。王氏高麗向中原王朝納貢稱臣。 朝鮮半島南部原來三韓:馬韓、辰韓、弁韓,後來分別被百濟和新羅所吸收吞併。百濟和新羅又被王氏高麗統一。王氏高麗於明初被李氏朝鮮所取代。
  • 「漢服」來自「韓服」?於正新劇引發網上服飾之爭,歷史不容改變
    「你可能沒文化」從漫畫作者@old先 的幾張古風漫畫到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套裝,再到演員許凱在網上曬出的古裝自拍照,最近,有關古代服飾的話題屢屢成為網友們討論的話題。不少網友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漢服』還是『韓服』?」
  • 韓國人推特狂罵漢服: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一直抄襲韓國
    但一轉頭——他就繼續說道:「我認為應該糾正誤解的要素,告訴您是從哪裡借鑑的。」 雖然可以看出翻譯軟體造成了一定語氣上的失真,但他實際上的意思也很明顯。
  • 油炸過的史萊姆是啥樣?老外掏出油鍋測試,瞬間胃裡翻江倒海
    油炸過的史萊姆是啥樣?老外掏出油鍋測試,瞬間胃裡翻江倒海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壓玩具,而這類玩具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史萊姆。你知道油炸過的史萊姆是啥樣嗎?老外掏出油鍋測試,瞬間胃裡翻江倒海。期初小夥兒只是在一個平底鍋上放了一點點油,當油溫升高後他把史萊姆放入鍋內,隨後像煎雞蛋一樣,將史萊姆均勻翻炒。經過幾次翻炒史萊姆竟然把油都「吃」掉了。隨後鍋裡冒出了黑煙。史萊姆也糊成了黑色,還有一部分粘到了鍋底,難以清理。
  • 漢服小哥哥小姐姐齊聚武侯,快來pick時尚國潮!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這種服飾。根據相關數據分析顯示,2018年漢服愛好者數量已達204.2萬人。
  • 老外眼裡的中國人是這樣的
    在國外,豪車和奢侈品的大部分銷售人員要麼會用中文與客人交流,要麼乾脆就是中國人......如此重視中國市場,可見中國人對豪車、奢侈品的需求程度!3、中國人喜歡隨身攜帶大量現金!在國外,連小偷都知道中國人工作勤奮、生活節約、有大量存款,而且出門喜歡隨身攜帶大量現金,所以容易成為被偷被搶的對象;當中國人在國外購物時錢包裡的是滿滿的現金,一掏出來必須亮瞎老外的眼!
  • 95後眼中的「國潮」長啥樣?
    活動不僅集結了一眾國貨品牌高層、潮流品牌主理人、潮流KOL就「國·潮」全新理念展開深入探討,更有CBNData在現場發布了《這就是95後的國潮地盤》報告(以下簡稱CBNData《報告》,點擊連結查看完整報告),從新國貨市場發展前景、95後國潮消費偏好、跨界營銷新玩法等方面聚焦95後「國潮」消費態度,探究中國品牌潮流化的痛點與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