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分享給身邊人的10個自閉症真相

2020-10-17 自閉症在線

你了解自閉症嗎?其實,外界對自閉症都有很多的誤解,例如自閉症孩子都是天才,自閉症孩子是由媽媽養育不當造成的,自閉症孩子不喜歡交朋友……

然而,真正深入了解自閉症之後,我們會發現,自閉症既沒有那麼美好神秘,也不應該被曲解無視。

一直以來,很多自閉症家庭都在為科普自閉症而努力,希望消除外界對自閉症的誤解,讓自閉症孩子真正的被理解和接納。

今天,我們就分享10個真相,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自閉症。

1、自閉症是一種譜系障礙

我們常常說到的「自閉症」,全名被稱為「孤獨症(自閉症)譜系障礙」,初看或許會以為兩者只是全稱與簡稱的區別,其實這個疾病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的「譜系」。我們通常將包括多種症狀的疾病,稱為譜系疾病。

而在所有自閉症患者中,每個個體之間的差異都很大,只能用共同的特徵來涵蓋所有人。一般而言,自閉症最明顯的共同症狀為社交溝通障礙,包括眼神交流困難、對話困難等問題。

我們將「譜系」當做一條光帶,自閉症的症狀就好像散落在光帶中的點。每一個患者都是不同的點的組合而成,組合的結果也非常複雜、多樣,他們可能是智商很高,語言能力強的有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也可能是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弱的典型自閉症患者。幾乎可以說,每個自閉症患者都來自一顆不同的星星。

2、阿斯伯格並不是「天才」

2013年5月,隨著《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5版的發布,阿斯伯格綜合症(AS)不再作為正式診斷存在。儘管如此,阿斯伯格仍用於我們描述自閉症的一種形式。

在很多人眼中,在許多影視劇的渲染中,阿斯伯格通常被看做「天才」的象徵,大家會認為這個人群的智商都非常高,甚至有超能力。

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阿斯伯格是指智商正常,且未見語言發育遲緩的自閉症譜系患者。也就是說,只要自閉症患者智商高於70,語言發育正常,就可以歸類於阿斯伯格。但顯然,智商高於70,並不一定就是「天才」,這只是是否有智力障礙的臨界值而已。

3、自閉症成因尚未發現

目前為止,我們可能已經看到或聽到過許多,與自閉症病因相關的研究報導,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嬰兒疫苗中的汞(儘管有大量證據證明這一理論無效)到遺傳學,再到父母的年齡再到其他很多方面。

儘管研究範圍非常廣泛,但目前仍然沒有對某種理論達成共識,也沒有找到明確的病因。目前,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自閉症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而且不同人的症狀很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4、自閉症無法治癒

據醫學界了解,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目前尚未找到治癒的方法。

自閉症雖然無法完全治癒,可並不是說自閉症患者的病症不能被改善。其實,許多自閉症患者經過系統的幹預後,發展出了良好的社會技能,擁有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

但是,即使他們提高了技能,也仍然有自閉症的症狀,這意味著他們的思維和看法與大多數人不同。

5、傳言中的自閉症並不可信

各種媒體平臺上總充斥著關於自閉症的許多傳言,而且許多都不夠準確。例如,自閉症患者不喜歡與人交往,對家人沒有感情,自閉症患者不可能結婚、工作等。

但是,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是不同的,所以類似這樣的「一棍子打死」的言論根本就不成立。如果想了解自閉症,與其去看這些泛泛的言論,還不如花費一些時間去和他們相處了解的更真實。

6、很多自閉症患者喜歡交朋友

了解一些自閉症知識的人都知道,自閉症患者的核心問題就是社交障礙

——「什麼是社交障礙?」

——「那不就是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沒有社交意願嗎?」有些人想當然的這樣來理解。

其實,這個理解也是片面的。自閉症患者存在社交障礙,並不單單指他們缺乏社交意願,還包括有社交意願卻缺乏社交技巧的患者。例如有些自閉症患者喜歡與人交流,但在交流過程中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不能理解別人的需求、不懂得轉換話題,有時候還會存在鸚鵡學舌的狀態等。

所以,自閉症患者的確有社交障礙,但並非不能交朋友。如果你的身邊有自閉症患者,請用心接納他們,你們也可以擁有真正的友誼。

7、自閉症兒童也能進入學校

接受正常的教育,對普通孩子理所當然,對許多自閉症孩子而言卻異常艱難。

我們已經了解到,自閉症人士的核心障礙是社交困難,而讓他們在主流教育中得到融合成長,這是一種對家庭和社會投入最小、效果最佳的方式。

但是,融合教育一直在推行,可自閉症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社會大眾對這一群體的不理解,導致學校的不重視,所以很多幼兒園及普小並沒有做融合教育。另外還有老師和家長們對特殊孩子的不接納,特殊孩子在學校也更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歧視和欺凌,也有自閉症孩子不具備融合能力……

所以,請給自閉症孩子留一張課桌,讓他們也有學可上,這也是所有自閉症家庭的期盼。

8、自閉症患者有很多長處

對許多家庭來說,自閉症所帶來的似乎是完全消極的,但是自閉症患者也是我們見過的最直率、真誠的人,其實他們也是許多職業的理想人選。或許自閉症患者在我們看來異於常人,但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工作。

專注於細節、視覺思考者、嚴格遵守規則……這些特點是大多自閉症患者的特點,既是挑戰,也可以是他們工作的優勢。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有針對自閉症患者的工作培訓,以幫助他們有勝任某些工作的能力,這些工作從傳統的打掃衛生到現代化的程序編碼都有。而國內的相關體制尚未發展完善,部分自閉症患者選擇了製作麵包、洗車、做咖啡等工作。

9、自閉症不是一種罕見病

了解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心中會有了這樣一個疑問,「自閉症一定是一種罕見病,不然為什麼我在生活中見過「智障」、見過「精神病」、卻沒有見過自閉症呢?」

其實不然,自閉症早已經不再是一種罕見病了,甚至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疾病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最新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從2000年的1/150增長到了1/56。而在中國,據不完全統計,每100個孩子中就有1個患有自閉症,中國自閉症患者數目或超1000萬

10、自閉症家庭需要幫助和支持

重度自閉症患者可能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而輕度自閉症患者也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挑戰性。所以,每個自閉症的家庭其實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對於家長而言,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壓力巨大,這是正常家庭無法想像的。

所以,除了自閉症孩子需要得到我們普通人的關懷和接納外,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也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無論是以朋友、親人、社會的任何身份。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兒童得「自閉症」是因為父母冷漠?《醫學的真相》揭露三個法則
    而且兒童「自閉症」首先對父母冷漠,才導致了父母的冷漠。是兒童「自閉症」導致了「冰箱母親」,而非「冰箱母親」導致了「自閉症」兒童,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果倒置」的案例。《醫學的真相》這本書就解釋了這個問題,這本書表面上是在揭露醫學問題,但實際上是在研究:怎樣在有限的「認知」下做精準「決策」。並總結出了三條法則。
  • 有了這則小動畫,家長老師給身邊人科普自閉症So Easy
    來,先做個小測試:下面這張圖,你第一眼看到了什麼?先別感慨這是個無聊的測試。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本來就是不同的呀~當然,人和人之間的不同,還有其他方方面面。有些不同很明顯,比如身高、髮型、膚色……一眼就能看出來。
  • 8個月開口的神童卻是重度自閉症,媽媽幹預10年分享4則經驗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來自我們「分享官招募」的第一篇文章,想了解更多活動可點擊此處了解。活動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來投稿。之後,在大宇不到兩歲時,大宇姑姑就帶著他去濰坊的一家醫療機構做了檢查,醫生的診斷是:自閉症傾向。我上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是《幼兒精神與心理保健》,裡面提到過自閉症,我知道自閉症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重。當我知道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後,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這麼好的一個孩子怎麼可能是自閉症呢?
  • 34歲自閉症人的媽媽告訴你:成年自閉症的生活是這樣的
    左為田惠萍,34歲自閉症人的媽媽,中國第一家自閉症服務機構——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創始人;右為孫忠凱有遺憾也有驚喜,由孫忠凱先生代替未能到場的田老師為我們分享她和兒子的日常、旅行、身後事。一切要先從「大福」和星星雨開始說起。
  • 自閉症日,灰爸和你聊身邊的自閉症家庭,還原這個群體的真實世界
    每年,全世界都在普及自閉症的時候她會和幾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一起共度晚餐,慶祝自閉症日。她說日子會過去,你可以選擇住在陰影裡,又或者樂觀地前行。也有人善意地提醒要不要二寶,可她覺得還是不要了。如果有了老二,而老二又是健全的,難免有父母心理不會發生偏頗。
  • 10種幫助自閉症孩子的方法
    我們到處都吸引了好奇的目光:Lenny只想坐在成人的肩膀上或者以驚人的速度奔跑,Daisy需要一輛專業的摺疊式嬰兒車,而Rosie穿得很奇怪,經常出現在她想像中的世界裡。我學會了將陌生人的好奇心轉化為分享信息和交朋友的機會。如果他們的直率讓我失去了言語,我可以依靠羅西。她很有趣,機智敏捷,喜歡聊天:「黛西還沒走,因為她有歌舞伎綜合症。不過沒關係,因為她像天使一樣美麗。
  • 你身邊有沒有自閉症的人?你是什麼做的?願世界很美好
    現在可能是醫學的發達,也可能是人們關於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視,心理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而自閉症成為越來越多家庭正在經歷的一種磨難。那麼自閉症是什麼呢?自閉症又稱為兒童孤獨症,它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導致的疾病。
  • 解讀自閉症:只談自閉症不談程度都是耍流氓!
    而在輕度自閉症以下,還有一個很大的族群,他們既有自閉症的部分問題,同時又夠不上自閉症的標準,這部分人就自閉特質持有者,而我就是其中一員。 陳景潤,著名數學家,終其一生證明了(1+2)的人,社會給他的標籤包括:學痴,怪人,不諳世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他的愛人表示,先生是個心胸非常大的人,根本不屑也無暇計較。
  • 鄭州9歲自閉症男孩分享小秘密:想娶個anglebaby這樣的女孩
    31日上午,鄭州十幾個自閉症兒童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宣傳活動現場,他們沒有生病,只是有點害羞,手上綁著藍絲帶,背後貼著名字籤,眼睛純淨得像天使。 有一個叫阿牛的小男孩最膽大。阿牛今年即將9歲,在鄭州某小學讀二年級。 4歲多還在幼兒園時被發現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醫院確診阿牛為自閉症時,全家人都崩潰了。
  • 10個技巧有效幹預自閉症譜系孩子
    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和糾正,自閉症孩子尤其重要,無論你是自閉症父母還是自閉症機構老師都需要針對自閉症幼少兒有技巧的進行引導糾正幹預訓練。今天給大家帶來在自閉症孩子幹預過程中10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
  • 中國自閉症患者世界第一?數字背後的秘密究竟隱含著什麼真相?
    如今,哪怕是在如此龐大的數據面前,卻依然有一種聲音在不斷加碼:自閉症的發現率呈明顯增加趨勢。紐約時間2020年3月26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了自閉症譜系障礙患病率,最新統計數據為1:54,較2018年發布的數據1:59上漲10%。
  • 他們的世界需要有人懂,以琳方靜呼籲關愛自閉症患兒
    「很多人,不懂自閉症孩子的世界。大家總會把自閉症,跟心理障礙聯繫在一起。自閉症不是心理問題、也不是智力障礙,更不是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愛與人打交道代名詞。
  • 兒童自閉症是父母照顧不當造成?關於自閉症的錯誤認識你都有嗎?
    這種病的下屬分類有很多,如兒童自閉症、典型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等。20世紀80年代以前,自閉症普遍被認為屬不治之症。但是現在,很多自閉症都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而改善。另外,自閉症分類中還有自閉症邊緣、自閉症疑似等概念。主要症狀表現為空虛、人際緊張、自我認知失調、為避免「被人拋棄」而出現的工作狂等。
  • 關於自閉症和發育遲緩,三寶媽最常被問到的10個問題
    ,關於自閉症的明顯特徵,一般我們會語言、興趣、人際交往三個方面來觀察孩子,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話,家長就需要多注意了:呼喚無應答,目光不對視。不同小朋友互動,拒絕肢體接觸或者擁抱。包括身邊很多人也都跟我說,不是自閉症就行:自閉症不是說不可治癒麼,發育遲緩慢慢長大就好了,慢點怕什麼,10歲的時候有7歲的進度不也挺好的麼?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任何發育遲緩,都需要做有針對性的康復。
  • 關於自閉症,你需要了解的7個知識點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它是一種疾病,會使人產生社會交往障礙與交流障礙,包括非語言交流障礙和語言交流障礙,其他症狀還包括精神發育遲滯、癲癇,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能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機械記憶和背誦方面呈現超常表現。
  • 為什麼你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自閉症?
    比如7 8個月的時候孩子需要爬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累,天天抱在手裡。孩子不爬行,雖然不會導致孩子不會走路,但是對於前庭發育等相當的不利。這些,很多家長都不清楚,還自認為是對孩子好。第一個,很多同類型的病也歸納在其中這個就好比你得個普通感冒和傳染性感冒,其中很多表面症狀都是一樣的,在大部分人看來,就是普通感冒。比如現在疫情,美國人也覺得就是個感冒而已。
  • 孩子不說話就有自閉症?自閉症的8個真實特徵你知道嗎?
    其實,自閉症並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它與常規醫學診斷有所不同,常規醫學診斷需要依靠病人某處生理變異的事實來下結論。而自閉症診斷,需要依靠醫生通過「核心症狀」或「診斷量表」進行綜合判斷。 那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有哪些?不同年齡段的自閉症患者有哪些表現?
  • 當自閉症患者成為父母:成年自閉症患者該生孩子嗎?
    答:被診斷為自閉症當然會影響我的想法,但是在我被確診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現在有五個)。因此,這並沒有讓我太擔心,只是說對自己和孩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解到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做的不是特別好,反而讓我更有動力去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 此外,我還意識到我需要具備其他條件才能更好地勝任父母這個角色。
  • 身邊有個自閉症是什麼樣的體檢?
    一個班的同學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不過還好比較聽老師話,不會打人,確實很調皮,顏色教了很久都不會,交流表,但可以跟我交流,我也很擔心網友2:我兒子現在上幼兒園了,沒上學前只會簡單的一兩句,上學後慢慢學的說開了,就愛和人家娃娃打架,我姐家孩子11歲我兒子4歲都幹和我姐孩子打架,交流啥都沒問題,吃飯上廁所都會說,但說的不多,廣場上出去玩就像放野羊的是,玩的一天不回家,不知是不是自閉症
  • 永遠不要對自閉症兒童的父母說10件事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來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地方,甚至有些人將診斷視為天賦,或者是一種獲得不同人生觀的方式。或「如果您需要交談,我在這裡。」您甚至可以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來幫助父母處理難題,有時候,父母可能只是需要發洩,與朋友分享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