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開口的神童卻是重度自閉症,媽媽幹預10年分享4則經驗

2020-11-19 自閉症在線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來自我們「分享官招募」的第一篇文章,想了解更多活動可點擊此處了解。活動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來投稿。

文 | 大宇媽媽

我是大宇媽媽,我的兒子大宇今年虛歲13了,如果把譜系障礙孩子分小齡和大齡,那麼我們就屬於大齡孩子了。

我家小孩功能不高,能力也不是很好,和那些鋼琴過十級,畫畫得過獎的孩子比起來,他只要情緒平穩,沒有問題行為,我就上謝天、下謝地、中間謝祖宗了。

幸運的是,大宇一年年長大,他的成長與我的心願沒有出現太大的偏差。

01 8個月開口說話的神童,

卻在2歲時診斷為自閉症

現在回想起來,大宇其實在一周歲之前就表現出很多異常了,只不過是當時初為人母的喜悅和忙碌,讓我沒有過多的在意。

很多家長發覺孩子不對勁都是從沒有語言開始的,可是我家大宇八個半月就開口說話了,那個時候他會告訴我糖是甜的,想去廁所了就會說尿尿……大宇曾經一度成為我們小區裡的明星寶寶。

大宇在一天天的長大,但是他的技能卻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會出現踮腳尖走路,不應答,聽不懂任何指令,教什麼都不愛學,帶他出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只知道低頭一個勁兒的沒有目的地的往前跑,喊他也不知道回頭,就好像喊的不是他,一點兒安全意識也沒有,遇見行人或者車輛都不知道躲。

我至今都記得,大宇一周歲生日剛過沒多久就迎來了春節,那天我帶大宇回娘家,剛好遇見表哥一家人來做客,表哥的孩子和我弟弟家的孩子很快就抱團玩在了一起,唯獨大宇一個人在角落裡擺弄著一輛玩具車的輪子。

表嫂走過去逗他說,「宇,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啊?小汽車是在地上跑了……」可是大宇連頭都沒有抬。大宇姥姥為了緩解尷尬就把他抱到了臥室裡。

這時表嫂說了一句話:這孩子不對勁兒。傍晚客人走了以後,大宇的姥爺還埋怨表嫂「大過年的淨說些不中聽的話」。那時候,在別人眼裡,大宇的症狀已經是很明顯了。

大宇在貼鑽石畫

那段時間,大宇的姑姑開始偷偷查閱自閉症相關信息。大宇的姑姑和姑父都在醫院工作,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比我這個做媽媽的還細心。

之後,在大宇不到兩歲時,大宇姑姑就帶著他去濰坊的一家醫療機構做了檢查,醫生的診斷是:自閉症傾向。

我上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是《幼兒精神與心理保健》,裡面提到過自閉症,我知道自閉症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重。

當我知道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後,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這麼好的一個孩子怎麼可能是自閉症呢?

第二天,我們一家人馬不停蹄的去了濟南兒童醫院,當天醫生就給出了診斷:中重度孤獨症。

孤獨症?初聽到這個詞時我還在心裡暗自高興,看來孩子沒什麼大事兒,無非就是性格高傲孤僻嘛,再加上我兒子這曠世的容顏,絕配!

大宇的奶奶卻早已站不住了,身體抵在桌子上問醫生:「大夫,這病好治嗎?」醫生說:「不太好治,目前只能是幹預訓練,你們當地有訓練機構嗎?」

我傻乎乎的接話:「大夫,我們當地醫生說是自閉症……」沒等我說完,醫生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一個意思,就跟你有大名,還有一個小名,哪個名都是喊你。」

那一刻,全家人的天塌了。

02 機構裡年齡最小、能力最強,

可卻被一眼看穿

從濟南回來後,大宇的姑姑一邊聯繫康復機構,一邊又聯繫到濟南軍區總醫院。我們在給孩子報名康復的同時,又不信邪的到了濟南,然而得到的還是一樣的診斷結果。

當年《海洋天堂》正熱播,這是當時國內唯一正確客觀的描述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一部電影。其原型就是田惠萍老師家的孩子楊弢。

大宇的姑姑是哭著看完的,而我壓根兒就沒敢看。後來得知影片的開始,就是大福爸爸帶著大福去自殺。

大宇的手工作品

孩子剛被確診的時候,我還在上班,有時候實在壓制不了悲傷的情緒了,就躲在衛生間裡哭一會兒,被同事發覺後,我還不想如實相告,因為她們都知道,我有一個如此俊秀聰明的兒子。

回到家裡,我也不敢過多的表現出悲傷,家裡雙方父母的身體都不好,特別是大宇的奶奶和姥姥,姥姥多年前就得過腦溢血,從鬼門關上溜達了一圈兒,算是撿回了一條命。奶奶的身體從大宇確診後更是雪上加霜,跟著著急上火,突發了腦梗,幸好救治及時,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為了帶孩子康復,我們全家總動員。我離職後,和大宇姥姥組成一個班,大宇爺爺和奶奶是一個班,我們半個月一換班。另外,姥爺給我們支援生活費,姑姑支援康復費。

孩子康復需要家長陪同,我火速離職,和姥姥組一個班,爺爺和奶奶一個班,半月一換班。再由姥爺支援生活費,姑姑支援康復費。

康復了一段時間後,我依然不肯接受孩子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事實。

因為在機構裡,大宇的年齡最小,老師和家長們都很親切的喊他「小不點兒」,可他的能力可不算弱,大運動,手部精細,比起那些沒有口語的孩子,大宇是你讓他說什麼他就能說什麼,但是沒有主動語言。

我的兒子真的是自閉症嗎?我又一次在心裡問自己。

春天來了,我帶大宇去了北京,來到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我國診斷自閉症的權威機構。賈美香大夫的一句話讓我徹底從夢中醒來,她說:一看這個孩子就知道是經過幹預康復後的……

03 媽媽情緒失控、暴飲暴食,

一件小事讓她徹底悔悟

父親的突然離世讓我開始痛恨自己,厭惡孩子。

自從幹預以來,大宇姥姥和我一起陪伴孩子康復,大宇的姥爺自己留守家中,有時候一個人就不愛做飯,總是糊弄著吃點兒,那天我傍晚見到我爸時還好好的,夜裡就接到電話說是已經住院了,結果天還沒有亮我爸就去世了。

大宇在學習做飯

孩子確診帶給我的傷痛還沒有緩過勁兒來,父親的突然離世帶給我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我開始痛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不能像其他媽媽那樣可以獨當一面,可以自己陪著孩子進行康復,那樣的話,也不用帶著身體原本就不好的母親,而把父親獨自留在家裡了。

我也討厭孩子,為什麼是自閉症,為什麼我會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

後來,我開始失眠,變得脾氣暴躁,甚至還動手打了大宇。我開始暴食暴飲,好像唯有吃東西才能緩解壓力,緩解情緒,玩的體重從當初的一百一十斤,胖到一百五十多斤……

大宇奶奶及時發覺了我情緒上的變化,她讓我在家休息,她和大宇爺爺默默承擔著大宇的康復,濰坊,北京,鄭州的來回跑,其實,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負重前行。

有一天夜裡,我小姨突然打來電話,讓我趕緊打開電視,看CCTV13頻道,說是我遠在哈爾濱的大舅看到正在播放一個紀錄片,講的是一個自閉症孩子經過科學的幹預已經可以入學了,我大舅沒有我的電話號碼,只好先打給我小姨,讓我小姨再通知我。

那晚,我邊看節目邊流淚,我突然發現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愛著大宇,可是我作為一個母親,卻是一直在逃避責任。

04 被迫入園孩子偷偷溜走,

一滴油如何融入水中?

之後,爺爺奶奶帶大宇在鄭州康復,期間我在家積極學習自閉症的幹預知識,還報名參加了各種家培班,這也讓我得到了進步的機會。

在鄭州康復一段時間後,大宇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其實,我內心一直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將來是不是就能進小學呢?

大宇在超市結帳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開始為兒子尋找幼兒園。我家所居住的小區出了南門,向右拐不到500米就有一家幼兒園。可是經過詢問後得知,人家只收心智健全的孩子。

最終有一家私立幼兒園同意接收大宇,條件是我需要支付雙倍的學費。我想,別說只是拿雙倍的學費,就是3倍、4倍,我也是願意的。我甚至對園長說,我不要求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大環境。

萬萬沒有想到,這次的幼兒園融合之旅,帶給我的是前所未有的驚嚇。大宇竟然趁著保安爺爺不注意,偷偷的從幼兒園裡溜走了!當老師發現大宇不見時,已經在幼兒園附近找不著孩子了。

萬幸的是,大宇被一家小超市的好心老闆收留,老闆報警,我們才能找回了大宇。

提醒各位家長,在孩子不具備入學能力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進幼兒園或者是學校,不要以為孩子到了那樣環境就可以自然而然融入集體。設想一下,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遊泳技能都沒有掌握,就讓你獨自去大海裡,那可能嗎?連梁靜茹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喜禾爸爸蔡春豬曾經說過一句話:普通孩子如果是一碗水的話,那咱們的孩子就是一滴油。

就在我準備重整旗鼓,再戰濰坊時,得到了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兒童康復科的消息,於是,大宇在機構又待了三年。

轉眼間,大宇八周歲了,再待在機構裡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2017年,我帶大宇來到了特殊教育學校報名,並成功通過面試,順利的入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部。

大宇和他的老師同學們

特殊教育學校實行的是小名額班制,一個班只有七、八個孩子,配有正副班主任兩名教師,還有各種課程的任課老師。學校顧及到我們班男生多,還特意安排了一名男教師跟班。

學校裡配有資源教室,個別訓練化教室,感覺統合教室,烹飪教室,模擬超市,還有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課。

讓我感動的是,學校為了大宇在內的幾個自閉症孩子,特意花費幾十萬元添加了一套調節自閉症孩子情緒行為的教學設施。

有人一聽說是特殊教育學校從心裡就排斥,認為特殊教育學校裡面的孩子都是一些能力比較弱,上不了普通學校的孩子。

我想說的是,現在的政策雖然規定6-15的孩子可以接受義務教育,但還是要看孩子具體情況的,難道說,大宇在特殊教育學校就是失敗了嗎?那些在普校裡當「空氣」的孩子就是成功的,就不是自閉症了?

大宇獲得的獎狀

愛,不是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和自尊心,愛,是帶領孩子走一條適合孩子的路。既然命中注定我們的孩子是星星,那我們就把自己當成黑夜。既然我們的孩子註定呆萌,那我們就拉低我們的情商值。既然註定我們的孩子是一隻蝸牛,那我們就放慢自己的腳步。

05 學習生活自理、社區融合,

自閉症孩子的幹預沒有終點

風雨十年幹預路,如今我也把自己磨礪成了一名老家長。有幾點心得體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不要「迷信」黃金期,不要認為孩子過了六七歲,幹預就沒用了。

孩子最初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家長悲痛欲絕的同時,也是很急迫的,恨不得用所有的財力和物力把孩子馬上治好。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之後,孩子的進步可能並不如人意,這個時候就會有一部分的家長變的很焦慮,有一部分家長會變的麻木,還有一部分的家長會直接選擇放棄。

但是,大齡自閉症人士也是需要康復訓練的,並且是有效果的。如果放棄幹預,孩子是會退化的,而且退化的速度是斷崖式。

老師助殘日表演

我曾見過一個四十多歲的譜系障礙的人士,他是我國第一批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聽他的家人說,他小時候的能力非常不錯。

但是隨著長大,他的能力卻在一點點的喪失。本來可以用語言來表達需求的,可在十幾歲時就不會說話了。本來還可以做一些簡單家務,可到二十幾歲時什麼都不會了。本來能說「餓」和「飽」,可到三十多歲時已經不知道饑飽了,看見食物就想吃,不給他就會用攻擊,破壞,自殘來獲得。到了四十歲時,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他小的時候,大家都會去教他,去幫他,同齡孩子會主動和他溝通……這就在無意中完成了幹預。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接觸的人越來越少,畢竟不會有人再去教一個成年人。這就讓他處於一個放養的狀態,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退化了。

所以,大齡自閉症人士也是需要繼續幹預訓練的,這可以幫助他們已經學到的能力得以鞏固,能夠繼續向前發展。作為家長,不管我們孩子的年齡多大,一定要義無反顧的堅持。

其次,不要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長不要眼高手低,要真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要尊重孩子,態度真誠的誇獎孩子,特別是阿斯伯格和高功能的孩子,家長不要過於逼他們的學業。咱們的孩子多刻板,到時候你想給孩子減壓也減不下來。

「低典重」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和那些智力有障礙的孩子比起來,人家的孩子是「學不會」,咱們的孩子是「不會學」。別到時候家長把孩子逼的行為百出,孩子把家長氣的嗷嗷直叫。

第三,自閉症孩子除了核心障礙之外,還存在著感知覺異常,孩子的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視覺,都處在一個高敏或者低敏的狀態,伴有抽動的孩子還要注意神經元異常放電。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長期細緻耐心的去觀察。

最後,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希望家長們不要只注重語言,認知和學業,而放鬆了生活自理,行為和情緒上的自我管理。

語言,學業,認知,如果沒有得到泛化,一切都是零。社會規則和生活自理方面並不需要太多的認知和理解。就好像是要過馬路,這個顏色亮了(紅燈)就不要過馬路了,這個顏色(綠色)亮了就能過馬路了……

老師教大宇及同學們認識紅綠燈

阿斯伯格的孩子哪一個不聰明啊?為什麼還會被拒絕在學校之外呢?所以說自理和社會規則是第一位的,學業和認知是放在第二位的。

這幾天,我越發了深刻的體會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可是我卻沒有跟上他的腳步,我一直在用老眼光看待孩子。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會和大宇一起成長,寬容孩子的成長偏頗,包容孩子的成長差異。

一路走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若感恩,就有未來,你若堅持,就有花開。願每個孩子都能脫胎換骨,願每位家長都能涅盤重生!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幹預,殘疾父母4個月讓孩子從重度變輕度!中美星星橋
    元元來自一個「特殊」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屬於身體殘疾,孩子27個月診斷為自閉症,ATEC測評表分數94,孩子的父母也度過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但是誰又能想到,經過四個月的康復,孩子再次測評分數降低到了31分輕微水平。是什麼讓孩子在這四個月裡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疆媽媽隨筆:帶著自閉症兒子離家幹預的500個日夜
    郵箱裡收到的一篇投稿,讓我們認識了新疆的松楠媽媽。地處邊疆,家有4歲2個月自閉娃,她和愛人會如何選擇幹預之路?松楠診斷時是2歲11個月,「這個時間還是晚了,至少可以再早個半年的。」松楠媽說他們在松楠2歲出頭時就察覺了異樣,松楠遲遲不開口說話,當時也帶去了烏魯木齊的醫院,在耳鼻喉科做了各項檢查,但均沒問題,醫生也說男孩子說話晚正常。
  • 需要分享給身邊人的10個自閉症真相
    今天,我們就分享10個真相,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自閉症。1、自閉症是一種譜系障礙我們常常說到的「自閉症」,全名被稱為「孤獨症(自閉症)譜系障礙」,初看或許會以為兩者只是全稱與簡稱的區別,其實這個疾病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的「譜系」。我們通常將包括多種症狀的疾病,稱為譜系疾病。
  • 把自閉症女兒培養成鋼琴公主,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1、16年前,那兩張讓人崩潰的診斷書夢緣的爸爸在她8個月因心臟病去世了。她的媽媽叫陳習珍,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是編輯、記者、作家、詩人。一切原本已經恢復平靜美好,但命運在16年前又來了一個大反轉。小夢緣5歲時,被醫生診斷為重度自閉症;而也是在這一年,夢緣媽媽被診斷骨癌(嵴椎腫瘤),醫生宣布她活不過3個月。
  • 家長分享|如何將中度自閉症孩子幹預成輕度
    小雨媽媽就是由於疫情在家半年,把最初被診斷為中度自閉症的小雨康復到了輕度!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小雨媽媽經驗。小雨2歲4個月被診斷為中度自閉症;初始能力:無語言,不應名,不理人;明顯的刻板和問題行為;大運動障礙;不會跟小朋友玩。半年家庭幹預後:在家裡會交流;關注人的動機提高;從不會單腿站到現在可以單腿蹦5、6個;社交動機增強。
  •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 時間:2020-11-09 18:38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該怎麼去鑑別自閉症的嚴重程度呢?見過很多的特殊孩子,包括機構裡面正在接受幹預的孩子,他們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接受一對一的幹預訓練,只有這樣,特教老師才會根據孩子的不同能力而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從而有側重點去訓練孩子,尤其是自閉症孩子,嚴重程度的不同,訓練的強度、內容更是不同......
  • 從不開口說話到當街吵架,媽媽用抖音記錄下5歲自閉症兒子的成長
    最近,一位自閉症孩子當街和媽媽吵架,媽媽不生氣反而欣慰偷笑的視頻火上了微博熱搜。 視頻的小主人公是一個5歲的自閉症孩子,名叫程寶,媽媽表示,程寶幼年不會說話,「無欲無求,這場爭吵看似普通,但她卻花了4年幹預才有今天這一幕。
  • 與自閉症共存可能嗎?——也談自閉症教育幹預的「誤區」
    不知不覺從事自閉症早期幹預的研究和社會工作有十二個年頭了。很開心的是看到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認識和關注都在進步,政府也努力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保障這個群體能儘可能獲得專業的幹預和支持,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幹預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家長自己的成長也越來也快……但這些年看到的「自閉症圈」內的各種現象,也讓我心生很多困惑。
  • 超讚,媽媽在家為4歲自閉症女兒特別布置後,居家幹預效果翻倍
    文/恩寶媽恩寶媽,新聞專業出身,家有4歲ASD女孩,一邊拼職場一邊帶娃,用文字記錄恩寶成長的同時,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ASD兒童。說起居家幹預,真應了那句話:道理我都懂,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居家幹預中,很多家長都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發的指令孩子不聽?肯定是哪裡做得不對!我就吃過這樣的虧,有一次上桌面,明明是已經掌握的技能,但恩寶就是不配合。我又是變換語氣,又是換強化物,折騰半天,發現原來是後面桌子上放了個小豬佩奇 ,怪不聽我的指令呢!
  • 超讚,媽媽在家為4歲自閉症女兒特別布置後,居家幹預效果翻倍
    我又是變換語氣,又是換強化物,折騰半天,發現原來是後面桌子上放了個小豬佩奇 ,怪不聽我的指令呢!另外,自閉症孩子大多有感知覺問題,對聲音和光線很敏感。餘年特殊教育從業經驗、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鍾毓琦老師分享一下她的看法。
  • 有了這個,無語言重度自閉症人士一夜間就能交流寫暢銷書,科學還是玄幻?
    但是,他似乎有著豐富的思想和表達欲望,而自閉症像一個囚籠,把他給牢牢地關起來,無法與外界交流。2005年,13歲的東田直樹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使用一種 「字母格」 的書寫工具,回答了58個與自閉症有關的問題,集結成書出版。
  • 10個技巧有效幹預自閉症譜系孩子
    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和糾正,自閉症孩子尤其重要,無論你是自閉症父母還是自閉症機構老師都需要針對自閉症幼少兒有技巧的進行引導糾正幹預訓練。今天給大家帶來在自閉症孩子幹預過程中10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
  • 6年幹預,譜系娃順利融入普校,媽媽總結這7點經驗——
    在經過整整6年機構和家庭的幹預配合下,今年9月,8歲的自閉症少年陽陽終於得以進入普校,和數百名小學生一樣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你家娃怎麼這麼優秀?」「你不說我都不知道他是ASD!」「陽陽入學順利到都不像是個ASD。......
  • 自閉症兒子叫出第1聲婆婆!媽媽分享心酸經歷,及4個實用方法
    寫在前面: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更不用說,做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但,我們可以不斷學習實踐、借鑑前人的經驗,避免彎路,找到捷徑和突破口。我兒子是2020年5月1日,在兒童醫院確診的「孤獨症譜系障礙」!社交能力只相當於16個月的孩子;語言能力更是只有8.3個月孩子的能力;運動能力稍好一些,相當於2歲孩子...
  • 讓5歲星娃開口說話,主動提要求,這位媽媽用9個月時間做了這件事
    自閉症孩子成長故事東東2歲半,爸爸媽媽就發現了他和同齡小朋友的不同:不看人,不回應,沒出語言,其他交流方式也沒有……確診自閉症,是在3歲的時候。2018年年底,媽媽帶著東東來到慕名來到四川治療,認識了我的好友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徐磊。
  • 自閉症如何進行有效幹預?
    一、自閉症已成兒童精神類致殘的重要疾病 不容樂觀的是自閉症的患病人數在逐年增加,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截止到2010年,美國8歲的兒童中每68
  • 反對自閉症幹預的主流觀念
    今天分享這篇文章,我是認同的,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今天我們說說歷史上的兩個頂級治療方案。皇家科學院的醫生們呢,就獻上了最後一劑重量級的丹藥:40滴人類頭骨萃取出來的藥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喝下去4天後,查理二世掛了。 你可能會想,這也太扯了,這哥們是不是被坑了?1660年,查理二世批准了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成立,給錢給政策。這套治療方案代表了皇家科學院的醫生們滿滿的誠意和當時最頂級的醫療技術。 又過了200多年,1799年。
  • 2歲半診斷為重度自閉症,5歲孩子接近NT,她最想分享4句話
    2歲4個月的小寶,在私立幼兒園面試中,被園長拒收,提醒我們小寶可能發育異常。5月中旬,北京兒童醫院評估顯示,28.4個月的小寶,最終綜合智齡顯示只有14.4個月。醫生建議我們再去北醫六院做一次診斷。在北醫六院做了一系列測評,在專家診室不到10分鐘的時間,我們拿到了一張疑似重度自閉症的診斷單
  • 自閉症整合幹預室工作人員培訓
    培訓目標此培訓屬多項培訓,涉及自閉症兒童的診斷、評估及幹預訓練,培訓須實現以下三個目標,以適應自閉症兒童教育幹預對相關專業工作者的需要。第一,熟練掌握更實用的自閉症兒童評估方法;第二,體驗掌握先進的自閉症幹預訓練方法;第三,熟悉汲取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及辦學方法。
  • 鄒小兵:自閉症早期幹預是應該揚長避短,還是揚長克短?
    談到自閉症,一個最核心的話題是:自閉症兒童應該如何教育和幹預?自從1925年,自閉症在蘇聯被首次報導以來,科學家、醫生、康復師、自閉症孩子家長,從未停歇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幾天前,大米和小米也發出一則徵集「你認為自閉症康復幹預的核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