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高考後的選擇,是家長和孩子要面對的問題。而家長,往往比孩子更為著急。
高考會不會一錘定終身?
考砸了,要不要給孩子報名重讀?
分數下來了,該怎麼給孩子選專業,出了校園後好找工作?
填寫志願是任由孩子自己選擇,還是為了孩子好,一手包辦?
該聽權威的意見嗎?讀金融,讀醫生,讀IT?什麼賺錢就讀什麼?
……
面對高考後的報考選擇,真的是萬千思緒湧上頭。儘管隨著社會發展,高考不再是一錘定終身的事情,但讀什麼學校的什麼專業對孩子還是會有影響。
職業規劃,真的應該趁早,趁早,再趁早!
2
關於填志願,總繞不開這幾個問題:
經常會遇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如果選擇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學校,有可能就沒有辦法選擇喜歡的專業;如果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可能就上不了比較好的學校。
對高考志願清單中那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專業,完全不知所以。更何況,很多專業都只是名字聽起來好聽,所授的課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考生和家長們兩眼一摸黑,只能隨大流,大家怎麼選,就怎麼跟。
孩子和家長的角逐。孩子想離家遠遠的上大學,父母希望孩子在身邊上學;孩子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父母則認為孩子太幼稚根本不知道現實世界的殘酷,選專業當然是選好就業的。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
3
專業該如何選擇?
1
我想要的專業 VS 別人認為的好專業
面對高考志願的選擇,究竟是從心還是從眾?
問題拋出來,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很爽快地回答:當然是選自己喜歡的啦!但是再仔細琢磨,自己喜歡的和追求的,究竟是源於對真實的自己,還是源於別人眼中的自己?
我們的目光很多時候都是關注別人的稱讚和期待,以至於本末倒置,一不小心就將自己的初心迷失在各種追名逐利之中,我們奮發拼搏地爭取到各種別人各種豔羨的目光之後,卻感覺不到快樂。
別人認為應該追逐的那種光鮮亮麗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目標,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喜歡的、自己擅長的、自己享受的,那麼只會收穫膚淺而短暫的快樂,看起來很不錯,實際上很空洞。
就好像內心渴望身邊是一個忠誠而體貼的伴侶的你,嫁了一個傳說中的「高富帥」老公,結果因為他終日忙於應酬和講究排場而常常忽略了你的感受,給予不了你最渴望的陪伴,以至於你不能夠真正的感覺被愛和感到幸福。
我們嘗試在「選擇更貼近真實自我的答案」與「符合社會期待的完美塑造」之間取得平衡,最後往往只能搪塞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沒辦法不介意別人的眼光。
雖然無法取得平衡,但是我們可以分出主次。「從心選擇」和「大眾選擇」不一定是對立的,關鍵是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看重的是什麼。
面對高考志願的填報時,在徵求身邊親朋、老師建議之後,「全面了解和評估自己」對高考生的這次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想要、我喜歡、我擅長、我享受的那些和真實感受,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我們可以活成被人羨慕的樣子,但首先要活出自己本來的模樣。
別人的稱讚可能只能讓你開心一陣子,但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才是真正的快樂源泉。
2
熱門專業 VS 高薪職業
很多人都選擇了經濟回報效益最高的行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但最後卻活得非常不快樂。他們不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情,討厭自己的工作,每天上班前都感覺特別壓抑或者焦慮,心心念念想的是退休,卻年復一年困在一個位置。
年輕的人兒啊,你希望這就是你的將來嗎?
如果你找到既能賺錢,又能讓你感覺活著特別有意義的,那趕緊撲上去吧!但不要選擇那些你完全不感興趣,只是賺的錢比較多的專業——積極心理學已經有太多實證研究表明單純的物質和金錢並不能使人快樂。
所以,在選擇大學專業方面,這裡有一些問題,你可以先問問自己:
3
工作 VS 事業 VS 職業
當你在琢磨這些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東西也需要納入考量範圍:你想要一份工作,還是事業,還是一份職業?
工作僅僅關乎薪水。經濟上的保障並不一定能提供你任何滿足感或身份認同感。有工作的人不一定會向他人推薦和介紹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份能讓自己三餐溫飽的工作而已,似乎沒有什麼可說的。
一份事業則包含了更多的動力在裡面。
那些有一份事業的人往往會為了晉升而打拼,然後是再高一級的晉升,如此循環往復。那些為事業打拼的人會非常努力工作,以讓自己得到晉升,所以他們必須在自己工作崗位表現非常好。他們必須和很多人競爭才能不斷往上爬。那些為事業打拼的人,總想著高一點,再高一點。
而擁有一份職業,就像是一種使命驅使你去做些什麼——而這個使命對於個體來說不僅是重要的,甚至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職業能給人帶來意義、滿足感、目的和愉悅感。那些擁有一份職業的人熱愛他們從事的事情,會發現自己不願意做任何其他的工作。每天上班他們會感覺鬥志滿滿,很多擁有職業的人都不會想著退休。
現在對你來說,要知道你打算選擇的專業最終會引領你找到一份工作、事業還是一份職業,也許還很迷茫。但你可以想像這三個選項中,你最喜歡哪一個。
4
要從心,先要了解自己
趁著暑假,鼓勵你可以花一些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和專業。你到底想要什麼呢?做什麼會讓你由衷地感到快樂和滿足呢?你要如何知道自己做的選擇,是正確的呢?
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喜好,或者高考成績出來後你可以更從容地填報志願、更靠近你想要的未來,你可以這麼做:
1、向外獲取信息。和老師、已經在大學就讀的親朋討論你的想法,同時獲取他們的建議;
2、親身體驗。趁著暑假的機會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身感受你和目標未來的差距,找到你今後努力的方向並且儲備足夠的動力,以及尋求經驗豐富的「過來人」給予你的忠告;
3、尋求專業諮詢。到專業的機構做一些心理測試(例如:學習及能力測驗、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和評估,諮詢職業生涯規劃。通過科學地了解自己,可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大學生活,以及啟發你找到更匹配的專業發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