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推動滿語進校園 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吉林推動滿語進校園 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2020-12-23 11:1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圖為小學生們的滿語書法作品。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中新網吉林12月23日電 (石洪宇)13歲的小學生吳姿橦非常重視這次期末滿語考試。這個學期已經上了16節滿語課,她希望拿到一個好成績迎接寒假。

  吳姿橦就讀於吉林省吉林市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全校1000多名學生是滿語課程的受益人。孩子們通過學習這門語言更加了解當地滿族歷史,也學會一些滿族傳統遊戲。

  吉林市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之一,保留著大量原生態滿族文化及習俗。據吉林市滿族博物館的數據,在全國範圍內,會說滿語又精通滿文的已不足百人。挽救這門民族語言迫在眉睫。

  近年來,吉林不斷推動學習、傳承滿語,「老中青」三代人均對這門「失落」的語言施以援手,促其煥發第二春。

小學生們正在上滿語書法課。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從零基礎到學會應用,吳姿橦用時3年。除了掌握一些日常用語外,她在書寫方面也表現優異。「春節時,我可以和老師一起寫滿語春聯。」吳姿橦說,「福祿壽喜」是滿族在意的傳統祝福語。每天早上抵達班級,她會用滿語向老師和同學問好。

  教師胡彥春今年57歲,從事滿語教學工作已經12年。作為土生土長的吉林市人,他從生活過的村子繼承了這門語言。

  上課前,胡彥春需要準備教案、說課內容,為了讓這個生僻的課程有趣,他將歷史故事穿插其中。課堂上,語言不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胡彥春說,滿語教學重視口語和書寫,在校方的重視下,滿語列為考試課程。

  同為教師的於世偉今年36歲,她主動提出向胡彥春學習滿語。生活在吉林,她覺得滿語獨具魅力。

圖為滿語課對外展示活動。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於世偉做了多本學習筆記,她說,胡彥春退休後她將「接過前輩的班」。課堂上教授漢語文,也教授滿語文。

  近年來,傳承滿族語言文化、培養滿語人才愈發受到重視。目前,吉林省已舉辦多輪培訓班,胡彥春等多批學員參與其中。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館長張寒冰今年51歲,他也是滿語傳承的中堅力量。在他的倡導下,該博物館每年會將滿族文化、習俗知識及滿語送到中小學校園。目前,當地船營區32所學校都開展了相關活動。

  在博物館工作過的解說員張涵清是「90後」,她剛剛來到教師崗位工作。由於熟識滿語,她也計劃開設滿語文課。「學習的人多了,這門語言就又迎來了春天。」(完)

相關焦點

  • 滿語傳承 歲月無聲 印跡有痕 《中國民族教育》文章
    並且依據三次書法筆會,分別編寫了《責任》、《義務》、《傳承》三本紀念冊,其中《傳承》已經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從紀念冊中可以看到團隊的足跡,可以看到滿族歷史的沿革,滿族文化的延續和滿族後人孜孜不倦、生生不息、奮發向上以及對國家負責任、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負責任的強勁保護態度。三本紀念冊已經被全國大部分省的民委、有歷史學科專業高校的校園圖書館、資料室、檔案館收藏保存。
  • 寧德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 培養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者
    為深入推動福建省「運動健身進萬家」活動,喜迎寧德撤地設市20周年,7月10日,寧德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暨2020年寧德市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寧德師院附屬小學新校區舉行。寧德蕉城籍世界武術冠軍周斌到場助陣。
  • 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內容摘要: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校長王加良介紹,冊亨民族中學作為貴州省百所民族團結示範校之一,該校一直在做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剪紙書畫實踐操作室、民族服裝展示室、布依文化陳列室……走進冊亨縣民族中學,師生剪紙作品、自製民族服裝等讓學校增色不少。「這只是我們學校民族文化進校園的一個部分。」王加良說,作為「中華布依第一縣」,冊亨縣布依族人口76%,布依民族文化,是冊亨本地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
  •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精華——馬鞍山實驗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紅網時刻嶽陽12月25日訊(通訊員:劉謙、白文君)2020年12月24日上午,馬鞍山實驗學校啟智廣場熱鬧非凡,充滿民族文化氛圍。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局廣電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藝術團聯合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正在馬鞍山實驗學校上演。
  • 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自信:開封市第三十三中學戲曲進校園活動
    戲曲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藝術的瑰寶,在傳承文化、涵養道德、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獨具風格。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四個自信」,8月17日下午,由開封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開封市教育體育局、開封市豫劇院組織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在開封市第三十三中學舉行,為學校師生帶來傳統藝術文化美的享受。
  • 三門峽市實驗中學:戲曲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心田
    推動戲曲進校園,是傳承、繁榮、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三門峽市實驗中學長期大力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全校師生了解戲曲,感悟戲曲魅力,提高學生戲曲素養,推動戲曲文化傳承發展。9月14日下午,三門峽市蒲劇院青年蒲劇團2020年「戲曲進校園」走進市實驗中學,通過演出的方式,為七年級全體師生上了一節生動的傳統戲曲文化課。下午兩節課後,七年級學生在學校政教處的組織下有序地排隊入場,演出開始前,馬校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們介紹了蒲劇的歷史脈絡、流行區域和聲腔特點,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對戲曲的熱愛和興趣,演出在一陣陣緊鑼密鼓的鑼鼓聲中拉開了序幕。
  • 上海楊浦國學課程進校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孕育而來,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複雜過程,需要不斷積澱,需要在傳承中創新。楊浦區各學校積極開設國學課程,讓傳統文化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傳統文化:民族之花紅校園    二師附小作為楊浦區民族文化藝術教育基地校,紮根民族舞蹈教育這一沃土,致力於民族舞蹈的普及與特色品牌的打造,智慧地引領學生感悟美,傳承美,創造美,讓民族文化之花紅遍校園。
  • 傳統文化進校園:戲曲大課堂 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促進戲曲傳承發展,今天上午,人民路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們走進衡州花鼓戲劇團,劇團奉上一場戲曲盛宴,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活動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廖寒梅老師和楊小蘭老師分別給學生們進行表演。異彩紛呈的&34;、韻律十足的音樂鼓點等,贏得了學生和家長們的陣陣掌聲。
  • 平輿:戲曲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駐馬店日報訊(通訊員 王 政)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傳播和普及,豐富在校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7月28日下午,平輿縣絲弦道非遺傳承保護中心走進平輿一中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將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戲曲文化,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共200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戲曲精髓!遂平三小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現戲曲精華,讓更多的小學生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了解並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遂平三小舉行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於9月11日走進校園,為老師和孩子們獻上一頓豐盛的優秀傳統文化大餐。
  • 吉首大學音舞學院:本土民族藝術進校園 民族文化傳承促成長
    紅網時刻湘西9月5日訊(通訊員 王玥瑤 文忠爔 魯明新)為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促使同學們在沐浴中華民族音樂之美中,進一步提升對中華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懷,9月1 日下午,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音舞之聲」志願服務團走進古丈一中高一、高二部分班級,以上本土音樂鑑賞課的形式,推動本土民族藝術普及
  • 滿語滿族丨滿語錫伯語同義詞近義詞詞典
    來源 | 遼寧民族出版社有限公司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
  • 福州屏東中學:戲曲進校園,文化共傳承
    海峽教育報訊   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地方戲曲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月18日的周一晨會上,福州屏東中學邀請福建省芳華越劇院趙燁、趙思兩位青年演員,為全校師生們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 傳統戲曲進校園 梨園雅韻共傳承
    近日,河西區教育系統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該活動走進湘江道小學、恩德裡小學、楓林路中學、第二新華中學,演員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戲曲國粹視聽盛宴,讓同學們了解了戲曲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內容,更感受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天津分會場:文化浸潤的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
    他完全被中華文化所折服,對中華禮、義、孝、敬有了更多理解。我深深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11月27日,在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劉曉琳說,孩子在學校每周學習古詩文、背誦詩詞、學唱京劇選段,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正能量,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
    傳統文化進校園要做好3件事  要想在學校裡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必須抓好3個關鍵措施  第一,老師的培養很關鍵。要讓各個學段的老師喜歡優秀傳統文化,能有這方面修養,開口就能「白日依山盡」。  第二,新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特別是經典名篇的比重。
  • 市教育局開展「三·百·萬」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校長表示,「京劇是國粹,把京劇舞臺搬進校園,是面向學生開展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從小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有益嘗試。」 本次活動,是蘭州市教育局「三·百·萬」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起,蘭州市教育局與省市戲曲、書法、武術等專業協會和團隊加強溝通,深度合作,開展「戲曲、書法、傳統體育進校園」三大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 【宜賓】筠連縣中學深入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
    筠連縣委統戰部(縣民宗局)深入實施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進校園工程,著力打造示範點,在縣委統戰部(民宗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筠連縣中學按照「夯實基礎、做強特色、用活載體」的思路,努力繼承、發展和繁榮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苗族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校園特色民族文化載體,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拓寬民族教育渠道,促進各民族學生相互交流,譜寫了「同心共築中國夢 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篇章
  • 翁姐學堂|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讓文化顯化,行為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躍升至「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已成為國內教育界的共識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傳統文化進校園」正式拉開序幕 2017年1月 國家更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 傳承閩南文化 潤養藝術童年——德化金鎖幼兒園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閩南藝術文化,10月13日,金鎖幼兒園開展了以「傳承閩南文化 潤養藝術童年」為主題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將富有閩南特色的木偶戲與藝術剪紙帶入了校園,讓全園師幼與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