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學生們的滿語書法作品。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中新網吉林12月23日電 (石洪宇)13歲的小學生吳姿橦非常重視這次期末滿語考試。這個學期已經上了16節滿語課,她希望拿到一個好成績迎接寒假。
吳姿橦就讀於吉林省吉林市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全校1000多名學生是滿語課程的受益人。孩子們通過學習這門語言更加了解當地滿族歷史,也學會一些滿族傳統遊戲。
吉林市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之一,保留著大量原生態滿族文化及習俗。據吉林市滿族博物館的數據,在全國範圍內,會說滿語又精通滿文的已不足百人。挽救這門民族語言迫在眉睫。
近年來,吉林不斷推動學習、傳承滿語,「老中青」三代人均對這門「失落」的語言施以援手,促其煥發第二春。
小學生們正在上滿語書法課。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從零基礎到學會應用,吳姿橦用時3年。除了掌握一些日常用語外,她在書寫方面也表現優異。「春節時,我可以和老師一起寫滿語春聯。」吳姿橦說,「福祿壽喜」是滿族在意的傳統祝福語。每天早上抵達班級,她會用滿語向老師和同學問好。
教師胡彥春今年57歲,從事滿語教學工作已經12年。作為土生土長的吉林市人,他從生活過的村子繼承了這門語言。
上課前,胡彥春需要準備教案、說課內容,為了讓這個生僻的課程有趣,他將歷史故事穿插其中。課堂上,語言不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胡彥春說,滿語教學重視口語和書寫,在校方的重視下,滿語列為考試課程。
同為教師的於世偉今年36歲,她主動提出向胡彥春學習滿語。生活在吉林,她覺得滿語獨具魅力。
圖為滿語課對外展示活動。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供圖
於世偉做了多本學習筆記,她說,胡彥春退休後她將「接過前輩的班」。課堂上教授漢語文,也教授滿語文。
近年來,傳承滿族語言文化、培養滿語人才愈發受到重視。目前,吉林省已舉辦多輪培訓班,胡彥春等多批學員參與其中。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館長張寒冰今年51歲,他也是滿語傳承的中堅力量。在他的倡導下,該博物館每年會將滿族文化、習俗知識及滿語送到中小學校園。目前,當地船營區32所學校都開展了相關活動。
在博物館工作過的解說員張涵清是「90後」,她剛剛來到教師崗位工作。由於熟識滿語,她也計劃開設滿語文課。「學習的人多了,這門語言就又迎來了春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