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需要吃什麼?各地習俗不同,吃的也不同

2020-12-13 一姐生活有話聊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轉眼一年已經過半。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秋天開始,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天氣會變得涼爽。立秋一般都是在中伏,民間都有「秋後一伏」的說法,也就是立秋之後還有一個末伏,所以炎熱的天氣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立秋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立秋處於節氣的轉折點,那麼在這一天各地都有哪些習俗呢?習俗的不同,大家吃的東西肯定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立秋需要吃什麼?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

民間有諺語「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節。這立秋吃茄子源於北方,關於這個習俗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的一個兵,偷了老百姓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很嚴,要把偷瓜的那個士兵處以死刑。這時有老百姓站出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就得拾瓜吃瓜,這個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於是赦免了那個士兵。沒想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為了「貼秋膘」也都開始搶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遇春找到了替代物—茄子,茄子質感和口感和肉有點相像,常遇春就讓大家吃茄子來解饞。於是,立秋吃茄子就延續下來成為了習俗。

2 吃西瓜

立秋吃西瓜

立秋吃西瓜,源於古代西域。立秋時節,正是西北地區西瓜的採摘期。立秋吃西瓜,也是一種嘗鮮活動。西瓜可以解暑去燥,立秋這個時候天氣還是熱,而且進入秋季天氣乾燥,所以這個時候吃一些西瓜對於身體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3,吃秋桃

立秋吃桃子

浙江杭州一帶流行在立秋這一天吃秋桃,桃子營養豐富,而且寓意吉祥。立秋這一天,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要吃桃子,吃完以後把桃核保留起來。等到除夕這一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掉,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去除瘟疫,給大家帶來好運。

4,貼秋膘

立秋吃紅燒肉

「貼秋膘」是大家公認的立秋習俗,尤其是在北方,比如北京。這一天,京城的百姓都會排隊買肉,回家燉上一鍋,來補補入夏之後身體的虧空。夏天天氣熱人們不想吃飯,很多人都會「掉膘」。進入秋天之後,天氣涼爽,人們食慾增強,於是就想吃點肉把膘補回來,於是就有了「貼秋膘」的說法。

5,吃「渣」

立秋吃渣

山東一些地方有立秋吃「渣」的習俗,這裡的渣也就是「豆渣」。用豆渣和青菜一起做炒豆渣,可以做也熬菜渣,也可以做蒸菜渣,配上辣椒油,都是不錯的美食。其實立秋吃豆渣是源於豆渣的養生作用,因為吃豆渣對於秋季預防腹瀉是有好處,正所謂「立秋吃渣,不嘔不拉。」

6 咬秋

咬秋

「咬秋」習俗源於天津等地,人們相信立秋時節吃一些瓜果,可免除天氣不適而帶來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一般人們都是把瓜果做成幹,提前晾曬,到了立秋這一天吃掉,就可以避免腹瀉。

7 臺灣吃龍眼

立秋吃龍眼

立秋時節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當地人認為「龍眼」就是「福圓」,食用龍眼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除了以上這些地方的習俗,四川還有喝「秋水」,南京還有「啃秋」的習俗。各地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不同,但是這些習俗都在告訴大家一個節氣知識,那就是「天氣轉變,注意飲食」。

各位小夥伴,你們那裡立秋需要吃什麼,都有哪些節氣習俗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哦!

(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立秋貼「秋膘」,各地習俗有何不同?
    今年的夏天終於在這周迎來了終結,然而炎熱的天氣似乎並沒有隨著立秋而消散,太陽公公依舊是我行我素的曬著,真是熱苦了眾人。雖然溫度估計一時半會還是降不下來,但是這立秋該幹的事可絕對不能省了,貼秋膘想必是眾吃貨們已經期待了好久的項目了吧!  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什麼是「貼秋膘」呢?
  • 2018年立秋具體時間,立秋吃什麼有哪些習俗,立秋天氣還熱嗎?
    對於立秋,有很多人不解,這是什麼節氣,幾號幾點幾時來臨,在各地有哪些習俗,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呢?對於這些問題,咱今天就聊以下「立秋」的那些事!在農村,常聽老人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對於今年來說,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其實,對於這個說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按照立秋所在的時刻來定,如果是0~12時,就是早立秋;如果是12~24時就是晚立秋!另一種說法是,雖然立秋每年基本都在8月份的7~8號。
  • 立秋吃什麼傳統養生 立秋節氣飲食習俗民間傳說介紹
    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立秋的時候也有許多的傳統習俗,包括了飲食習俗,那麼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呢?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
  • 吃桃、摸秋……立秋習俗知多少
    中國人喜歡把握自然、應時而動,因而在立秋我們也有很多相應的習俗和傳統。在立秋這天要吃什麼、做什麼,你都知道嗎?[Photo/VCG] 1 貼秋膘 在立秋這天,很多人會給自己稱個體重,如果自己的體重比立夏(Start of Summer)時下降了,就需要給自己貼貼秋膘(fleshing out in autumn)了,但注意不要過分進補。
  • 北方立秋吃什麼食物 吃肉養膘是習俗
    大家都知道每到一個節氣都會有對應的習俗,而作為北方人,你知道立秋之後吃食上有啥要端上飯桌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立秋可以吃的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北方立秋吃什麼   1、醬肘子   醬肘子是中國傳統的食物之一,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
  • 立秋了需要吃什麼才健康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夏天過去了,秋天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呢?需要吃什麼來補充夏季損失的營養,接下來給朋友們分享!歡迎大家糾正!    友情提示:秋天來了不一定就不熱了!!!還有秋老虎!大家在忍忍吧!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什麼好吃吃什麼 今天小new就帶大家盤一盤 冬至的英語表達&各地習俗 01 冬至節氣知多少 冬至
  • 立冬有什麼習俗 全國各地立冬習俗大不同
    各地的立冬習俗、慶祝方式都不同,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就請你繼續看下面的文章來了解吧!立冬有什麼習俗北京、天津「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 「全國貼秋膘地圖」來了,立秋這樣吃
    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立秋時節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如果你在夏天變瘦了,那麼到了秋天,你就該多吃點各種各樣的美食(尤其是肉),貼貼秋膘。
  • 2018年立秋具體時間, 立秋下雨後天涼快嗎, 立秋習俗有哪些?
    其中,有不少老人在談論著立秋的節氣,小編不禁要問,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多少?如果立秋後降雨了,天是不是就涼快了?每年立秋,在各地都有些什麼習俗呢?在農村有俗語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今年恰逢晚上21點30分,應該是屬於「晚立秋」!二、立秋下雨後天涼快嗎
  • 立秋節氣民間習俗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
  • 立秋不是秋 今秋尤不同
    ,今秋尤不同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 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來 「秋前秋後一場雨」 立秋後每降一次雨 意味著氣溫下降一次 《立秋日聞蟬》楊萬裡 老火薰人慾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
  • 為什麼吃餃子-吃餃子習俗
    說起吃餃子,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我國的很多節日都要吃餃子,是我們最常吃的美食,雖然我們常吃,但是在哪天吃、有什麼講究,我們卻是知之甚少,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腦補一下吃餃子的那點事兒。先說說南北方吃餃子的差異吧!吃餃子是流行於北方的一種美食,在特定的一些節日或者節氣都會有吃餃子的傳統。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昨天是立秋,也就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會在意這些節氣了,因為現在有日曆和天氣預報,其實在以前的這節氣所代表的不單單指是季節或者節氣的變化那麼簡單,它還代表著萬物的的一種演變,比如說秋收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比較悶熱,小到吃什麼大到農民什麼時間收糧食,
  • 春節習俗盤點,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春節對於我們所有的中華民族是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過節的形式豐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因為也會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在這樣一個紅火熱鬧、萬家歡樂的節日裡,各地都有什麼有意思的習俗呢?最早的新年林芝工布新年在西藏的2020第一個新年——就是工布新年,2006年12月,工布新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2或23日交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關於冬至的習俗,素有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說法,除了南北差異外,各個省份也大有不同,快跟著豬豬一起去看看吧!
  • 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aChinadaily_Mobile)文章已獲授權天時人事曰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 全國各地過年習俗大不同,一個比一個有意思!
    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節日,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十分重視。然而96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地大物博,根據地貌風情的不同,各地的春節風俗都不太一樣。比如有的地方餃子就貫穿了整個春節,有的地方從初一到初六都必須吃雞!吃瓜群眾們,當然也對各地的風俗十分好奇,也可能會有著許多誤解,比如下面這些地方。東北在外地人的眼中東北肯定是那種「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地方。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由來、習俗、吃什麼
    每年的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一一為大家解答。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