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學不好 關鍵還是老師沒教好

2020-08-27 中國青年網

中學生作文難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在師範院校畢業後,近年來,我就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對此問題感觸頗深。有時在上作文課時,我都感到格外吃力,甚至有一種無力感。我經常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學生作文難教的困境?又該如何破解這個困境?

學生寫不好作文,關鍵還是教師沒教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應當是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正視作文。具體到實踐中,則是教師很難幫助學生掌握寫作能力。如今,不少學生自身的文字功底薄弱,閱讀積累也較少。寫作需要熟練的語言運用能力,閱讀與練筆是寫作不可或缺的。相比經典的長篇累牘,學生更喜歡碎片化閱讀,或者粗淺的閱讀。一些教師自身對寫作和教學的領悟能力有限,自己都搞不清楚作文教學的目標,自然也很難教出好的學生。

從教學實踐上看,我自己就踩過不少「坑」,在看了教育研究者鄭桂華的《中學語文教學設計》之後,我才知道我那些「坑」都是作文教學實踐中常見的誤區。比如,當我慢慢發現學生在寫作中缺少真情實感的表達欲望,甚至胡編亂造的時候,我會想辦法創設情景,利用聯想和想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表達。我開始意識到:寫作教學應當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過程的介入,前輩提到的幾種介入方式,對我的啟發很大,在此也想分享給大家:

首先是薰染式。通過具體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養成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現在,不少應試作文都是話題作文,根據一段話或一個關鍵詞來展開論述。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中,老師應該告訴學生如何分析材料中的重點內容,學會通過「查找關鍵詞法」「引申聯想法」等路徑,來接近應試作文的理想目標。而且,這個過程需要漸進式的學習,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長期薰陶與練習。

再者是點撥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很有針對性,往往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算是「手把手」教作文。當學生對一個作文話題無話可說的時候,可以提醒他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和閱讀積累,進行相關闡釋。只要不要是離題萬裡的「發揮」,都值得大膽鼓勵與嘗試。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逐漸提高。

還有一個是文本拆分法。在具體的教學訓練中,我會把作文拆分成一個個小片段,進行獨立的片段寫作。例如,針對人物的心理描寫設置一個場景,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類型的寫作方法。

話說回來,這些做法,其實也很考驗老師自身的寫作能力與對學生心理的把控能力。我在實踐中經常擔心:如果自己的寫作水平有限,是否能真正發現學生在寫作中的不足?而且,中學生作文的選材內容更貼近一個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是否真的把握學生的真實心理,並對此拿出有效的教學方案?

因此,中學生作文難教的問題,是一個關涉多方面的複雜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加以解決。從語文教師的職責看,必須願意在寫作教學上堅持鑽研,摸索下去。遇到問題,不能怨學生水平不高,而是要多反思教師自己的水平。「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對這句話始終篤信不疑。

王慧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學生作文學不好,關鍵還是老師沒教好
    學生寫不好作文,關鍵還是教師沒教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應當是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正視作文。具體到實踐中,則是教師很難幫助學生掌握寫作能力。如今,不少學生自身的文字功底薄弱,閱讀積累也較少。寫作需要熟練的語言運用能力,閱讀與練筆是寫作不可或缺的。相比經典的長篇累牘,學生更喜歡碎片化閱讀,或者粗淺的閱讀。
  • 校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真理還是謊言?
    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家和校長們對這句話很是推崇,而老師們對這句話是比較反感的,甚至部分老師覺得這就是「老師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讓很多老師覺得沒有教好學生,就是自己沒做好。很多人理解錯了!
  • 教育最大的騙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坐地鐵的時候,旁邊有兩個媽媽各自帶著小孩。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授怒斥:胡說八道!
    可是班上就有那麼幾個學生,要不是貪玩根本不聽老師教,我苦口婆心也勸了很多次,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就是沒效果,成績還是那麼差,還有兩個學生,本身還是挺聽話的,但是真的不是讀書這塊料,別的孩子十分鐘就能背好的單詞他能花一個小時!
  • 「再好的老師,也教不會不想學習的學生」,是真的還是推卸責任?
    面對真不想學的學生,往往是再好的老師也教不了。這是真話,不是推卸責任。這句話也暗合教育原理: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有自己的有限性。個人以為,這句話也是一線教師對某專家聲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回應。專家的觀點明顯違反了教育學原理,把教育誇大成萬能的,是一種不尊重常識的表現。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情緒發洩還是教育失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原南京師範學院校長陳鶴琴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意思是說學生都是可以通過教育取得進步的,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這裡的"教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學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因智商、環境、家教等因素的不同,產生學習效果的差異。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身沒錯,錯在被人誤讀。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我們近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陳鶴琴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與陶行知、晏陽初、黃炎培並稱中國教育界有四位聖人,他被譽為「兒童教育的聖人」。
  •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前不久,在一個班級的家長群中,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位家長在群中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既感覺到熟悉,又覺得陌生,同時,心裡還有一點隱隱約約的氣憤,為什麼?且聽我細細給你道來。
  • 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陳鶴年老先生提出的。當年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特定背景的,僅僅只是針對當時的幼兒教師,目的是強化幼兒教師的責任感而發出的感慨。也許是對她們的支持與鼓勵而說的。這是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事情、在特定環境下,說出這句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後來卻被人誤讀了這句話,甚至把這句話用於整個教育界,並且多用來對教師的指責,顯然貽笑大方了。
  • 請不要對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面對新面孔,同時又是一群自控力不高、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無論是學生還是我自己,都需要一個適應的環節,好在我們雙方的調節能力還不錯,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然而在一次考試之後的第二天一早,有位學生家長就早早地站在了教室門口等我。見到我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你是這個班的數學老師嗎?」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最大的誤解
    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
  • 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何備受爭議?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特定的環境下還是有道理的,它提醒每一位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善待自己的學生。但是如果出於一些亂七八糟的原因故意錯誤的或者是過度的解讀這句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評價教的好與不好,主要依據是學生的做人,那結果是一碼事,如果是學生的成績,那就是另一碼事了。平心而論,學生的成績能否提高,固然和教師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根本上還是看學生自身的情況。能考上985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幾個是因為教師教得好才考上的,給他們換一個學校照樣能考上。
  • 良知老師怒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現在還認可這句傳統教育觀點,遭到有良知老師的怒懟,認為才是正確的。因為這句話的觀點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反而是對老師極其嚴重的偏見。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誤解!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真是這樣嗎?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跟著滿分作文學漢字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公布後引發網友熱議小編看了也一臉懵逼第一段沒讀完就開始查字典了艱難看完作文暈暈乎乎的發現自己好沒文化太多字不認識太多名人沒聽說過來,和小編一起跟著滿分作文學漢字吧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現在的老師不過是一種稱呼或許換另外一種稱呼更合適應該叫做看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大多數不過是照本宣。這兩句話對人的差異性視而不見,過分誇大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苛求與誤解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可是,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教育本身是科學,既是科學,就不可能有「絕對」;既是科學,也就存在許多需要探索的問題,也必然存在我們暫時無法解釋的現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們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既是科學,它也將允許失敗(雖然所有的失敗也是相對的)。
  • 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而很多差校,只有幾十個學生在那裡「成長」。名校財源滾滾,校長們樂開了花。由於好學生被名校掐尖而去,名校越來越名,差校越來越差。於是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爭論:名校之好,到底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很難爭論出個什麼結果來。只有目睹了名校的興衰之後,才能知道名校到底名在哪裡。
  • 「龍門陣」學生學習不好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
    首先發這個帖子並不是想跟誰撕逼,更不是想曝光誰不好,只是現在想在這裡與各位探討一下。學生學習不好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學生學習不好老師找家長麻煩,為什麼不是家長找老師麻煩?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更多的覺得孩子在學校上學,怕老師給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忍氣吞聲的不在少數。可能有百分之90以上的家長都選擇沉默,最後本末倒置,老師教不好學生還囂張的批評家長,動不動打電話找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