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二胎寶寶,每天傍晚時分就會大聲啼哭,短則幾分鐘,長則十幾分鐘之久。上次下樓倒垃圾碰見了寒暄幾句,才知道小寶寶每次都是因為洗澡而哭。哭起來不管是誰都哄不住,每次都是從頭哭到尾,可是從澡盆裡一抱出來就好了。
小寶寶這種行為讓鄰居非常困惑,也很焦慮。她現在的心情我很能理解,因為沛沛就是這樣的寶寶,一洗澡整棟樓都能聽見他的哭聲,直到後來一歲半左右,抗拒洗澡的情形才逐漸消失。
雖說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相信肯定有不少的小孩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不愛洗澡,一洗澡就哭。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洗澡愛哭究竟是什麼原因?給寶寶洗澡有什麼注意事項?
寶寶洗澡哭,可能是寶寶當時正好肚子餓了,或者洗澡水的溫度不適宜,過冷或過熱,對皮膚造成了強烈刺激,讓寶寶難受,這些情況的哭鬧都是很好解決的,餵飽孩子,或反覆調試水溫,調到寶寶接受的溫度即可。
可有很多媽媽會像我一樣發現,即便是肚子不餓,水溫也很適宜,把寶寶放進水裡,還是會尖叫大哭。這種情況其實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不願意一個人呆在水裡,這種寶寶往往平時也是個愛哭、高需求的寶寶,我家沛沛就是。
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怎麼都不喜歡一個人待在水裡,非常抗拒洗澡,怎麼辦?
那對於小一點的寶寶,媽媽可以嘗試和寶寶一起洗澡。媽媽先進到水裡,讓家人把寶寶抱給你,媽媽面帶笑容,擁抱孩子,通過皮膚的接觸,溫暖的懷抱,讓寶寶迅速鎮定、安靜下來。抓住和孩子交流的機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和寶寶說話、講故事、唱兒歌等等,同時用柔軟的紗布毛巾給寶寶輕輕擦洗身體。多數孩子不會拒絕,如果寶寶特別敏感,還是哭鬧抗拒,這時候母乳媽媽就有一個優勢,可以給寶寶餵奶,讓寶寶在水中邊吃奶邊洗澡。
而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家長則可以在和寶寶交流互動的同時,擺放一些能夠吸引孩子待在澡盆裡的玩具,比如會遊泳的小黃鴨呀,小烏龜呀,還有玩具花灑和海洋球等等。這些在淘寶上搜索關鍵詞會出現很多,家長可以自由選擇。沛沛現在洗澡,最喜歡用各種杯子舀水,然後往自己身上倒,水從高處衝擊他的皮膚,這讓沛沛覺得特別有趣。
如果這兩種情況還是沒有效果,那對於實在不愛洗澡的寶寶,家長可以進行局部清洗。清洗寶寶身上最油最髒最容易出汗的地方,別的地方給寶寶擦拭就可以了。
對於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拒絕洗澡的寶寶,家長平時還應該增加和孩子親密相處、親子互動的時間。有必要的話,可以使用背巾,把寶寶背在身上,讓寶寶大部分時間都貼在自己身上,儘可能多地滿足寶寶和父母待在一起的需求,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不過,有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寶寶都不愛洗澡,這對父母來說算是一個安慰。
給寶寶洗澡,除了針對不同原因的哭鬧,父母要採取相應的解決方式,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這裡和各位家長共同學習一下。
洗頭。寶寶其實不必每天都洗頭,除非天氣炎熱,出汗挺多的情況。給寶寶洗頭,應該使用嬰兒香皂,嬰兒專用的香皂中抗菌藥和研磨劑等成分較少,能減少對嬰兒皮膚的刺激,避免引起皮膚發紅或過敏反應。
如果寶寶頭上有硬殼或者油脂類的東西,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溢脂性皮炎,也叫乳痂,看上去是一些鱗片狀、淡黃色油膩的斑塊。清潔這些小斑塊,家長可以在手上塗抹嬰兒肥皂,用溼潤柔軟的指腹輕輕按摩有斑塊的地方。然後在寶寶頭部塗上植物油,比如芝麻油或茶油等,再進行按摩。待到硬殼軟化鬆動後,用特別柔軟的牙刷輕輕刷除這一層附著物。乳痂不是一兩次能夠清理乾淨的,家長千萬不要強行用手指去摳、刮,避免造成寶寶頭部皮膚感染髮炎。
寶寶最需要清洗的身體部位。寶寶身體最髒最油出汗最多的身體部位是尿布區,還有膝蓋、胳膊肘部位內側。這些地方每天都應清潔,一般用清水清洗就好,但如果摸上去很滑膩,說明分泌物多,用清水是洗不乾淨的,有必要用溫和的嬰兒香皂進行清洗。
除了日常洗澡或局部清洗,寶寶每次大小便之後,家長也要做好必要的清潔和護理,用溫水及時清洗寶寶的尿布區,以減少尿布疹的發生,及時呵護寶寶的皮膚。
寶寶生殖器的清洗。給寶寶洗澡,生殖器部位是一個重要的清潔區域。對於女寶寶,家長應該注意用柔軟的紗布清洗寶寶的外陰,然後像大小大便之後擦屁股一樣,從前往後用紗巾輕輕按壓,吸附皮膚上的水分,不要擦拭。男寶寶則要認真清洗陰囊下面的皺褶,不過我從來沒有拉開過寶寶的包皮進行清洗,這一點,有不同意見的寶媽可以留言交流,共同學習。寶寶腹股溝處也是容易積攢尿液和汗液,比較容易髒的地方,也要認真清洗。
多數情況,寶寶洗澡用清水即可,因為寶寶身上其實並不會很髒。在需要使用香皂的時候,家長還應注意一點,香皂在孩子身上停留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三到五分鐘後,就要及時衝洗乾淨,以免讓孩子皮膚變得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