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天文學泰鬥將出院,浙大二院「最小的娃」帶他「找春天」

2020-12-20 浙江大學

3月12日中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重症監護室(ICU)傳來喜訊: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護團隊20個日夜的治療和護理,98歲浙江籍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及85歲夫人已治癒待出院。這也是浙江援湖北醫療隊目前收治的年齡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

韓天芑(左)及夫人(右)為醫護人員點讚

3月7日下午,浙江第四批醫療隊成員、浙大二院護士餘賽婷攙扶著韓天芑慢慢走到病房的窗邊,「爺爺,我帶你看看春天。」

餘賽婷,1997年出生,浙大二院醫療隊「最小的娃」;韓天芑,1923年出生,浙籍著名大地天文學家、天文地球動力學家,ICU病房「最老的患者」

「最小的娃」和「最老的患者」

相差74歲的一老一少站在窗邊「找春天」,殊不知自己已成了春日裡最美好的一道風景。一旁的同事默默拿起工作手機,拍下了令人動容的這一幕。

2月24日上午,98歲的韓天芑和85歲的妻子因新冠肺炎病情加重,被轉入浙大二院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ICU。截至3月12日,他們已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肺部CT顯示已吸收,達到出院標準,將於近期出院

絲毫沒有胃口,嚴重營養不良

醫療隊準備了寧波風味的麵條

轉到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ICU時,韓天芑夫婦已經多天沒有進食,全靠營養液維持生命。

接診的是浙大二院急診科錢安瑜醫生,他說當時老夫妻精神萎靡,氧飽和度不佳,且基礎疾病多,病情比較危重。其中最棘手的是營養不良當晚,醫療組就和杭州大後方視頻連線,組織了多學科聯合會診,給予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

錢醫生查房中

經過前線和後方的多次討論,醫生及時調整了可能引起韓老胃口不好的藥物,並增加了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

還有什麼辦法能喚醒老夫妻沉睡已久的味蕾呢?老爺子雖然早早離開了家鄉象山,但講話仍帶著濃重的象山口音,沒準兒還保留著一個「寧波胃」。在物資緊張的疫區,做一頓正宗的東海小海鮮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能請酒店的廚師做點寧波口味的麵條,再帶去醫院。麵條簡簡單單,沒有豐富的海鮮澆頭,但有醫護人員滿滿的心意。

護士餵韓老吃飯

第四天,老太太首先恢復了食慾,「第一次感覺到餓了。」短短的一句話,讓整個醫療隊興奮不已。這意味著治療起效了,他們看到了治癒的希望。

錢安瑜醫生記得很清楚,那天老夫婦分食了一碗麵條,老太太吃得尤其香。大約一周之後,他們的食量就回到了病前的水平。

最小的娃陪最老的患者「找春天」他們約好以後杭州再相聚

恢復飲食後,老爺子的身體漸漸有了力氣,護士就開始攙扶著他下床走一走,活動活動筋骨。其中,最常陪他散步的是浙大二院醫療隊最小的護士餘賽婷。

還記得浙大二院呼吸科呂敏芳護士長那首詩《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嗎?沒錯,她就是詩中那個「最小的娃」(可點擊藍字,拓展閱讀:一語淚千行!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一開始,餘賽婷並不知道看護的爺爺是厲害的天文學家。她的太奶奶活到100歲,所以和快百歲的韓天芑相處,她覺得就像太爺爺一樣親切。

直到有一次,一位同事誇獎老爺子,「您研究的東西可真棒!」老爺子搖搖手,「這些都是年輕時候的事情啦,不值得一提。」

餘賽婷這才意識到,眼前這個和藹的老人不一般!「每次我們給他餵飯、扶他下床,他都是一直說謝謝,非常謙遜。」

餘賽婷去年6月才參加工作,還從沒照顧過失去自理能力的患者,慢慢熟絡了之後,她幹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她說,老爺子能下床活動後,最常去的就是妻子的床邊。一坐下,他就握住妻子的手,跟她說說話,或者一起和家人視頻,看起來不像一對耄耋夫妻,倒像熱戀中的小情侶。這樣的愛情讓餘賽婷羨慕不已,「我照顧爺爺的時候,他會讓我去照顧奶奶;照顧奶奶的時候,她又讓我照顧爺爺。天天吃『狗糧』,看得我都想談戀愛了。」

韓老把花送給妻子

見識了老夫婦的浪漫,貼心的醫護特地在三八婦女節那天做了一朵紙花,偷偷塞給老爺子,讓他親手獻給了妻子。

3月7日,餘賽婷發現病房樓下的大樹和草地都冒出了新芽,一片春意盎然。她就攙著老頭子走到窗前,「爺爺,我帶你看看春天。」

老爺子跟她約好了,等他痊癒就到杭州來看她。到時候,西湖邊或許會重現一老一少觀景的畫面,他們的眼前將開滿亭亭玉立的荷花。

內容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大地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將出院 照顧他的護士和老人有個約定》(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方序 視頻製作 楊子宸)

今日編輯:佳樂

責任編輯:金云云

相關焦點

  • 98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攜夫人出院,浙二醫護與他相約共祝百歲壽誕
    98歲高齡的浙江籍天文學泰鬥韓天芑與其87歲的夫人吳靜琳,就在今天出院的行列中。98歲的韓天芑老人,也是浙江援湖北醫療隊乃至整個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目前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最年長者。ICU,這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生命的奇蹟卻一次次上演。
  • 又一個好消息,98歲天文學泰鬥及85歲夫人治癒,兩人即將出院
    我國著名大地天文學家和天文地球動力學家、現年98歲的韓天芑老人自從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一直備受關注。如今,經過媒體證實,加上浙大二院醫護團隊20個日夜的治療和護理,98歲浙江籍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及85歲夫人已治癒待出院。
  • 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滿月」:患者出院是最好的禮物
    王堅穎 攝(抗擊新冠肺炎)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滿月」:患者出院是最好的禮物中新網杭州3月15日電(錢晨菲)一聲聲祝福,一個個擁抱,一次次回眸……3月14日,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三樓的ICU裡,歡笑聲、哭泣聲相互交織,14位治癒的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依依不捨地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
  • 天文學泰鬥寄語大學畢業生:人生擁有無窮可能,未來可期
    天文學泰鬥寄語大學畢業生:人生擁有無窮可能,未來可期6月18日我國天文學泰鬥韓天芑(qi)老先給武漢大學畢業生寫了一封信,寄語武漢大學畢業生:不為一時成敗所困;以無垠時空為丈量尺度,人生擁有無窮可能。他說。這位為我國天文學的奠基人,今年已98歲高齡,他曾在2月份時和夫人雙雙感染肺炎,曾兩次被下病危通知,最終還是被援漢醫療隊「搶救」了回來。現在韓老和夫人均已康復出院。在信的開頭,這位98歲的老人這樣寫道,在康復期間,我每天都努力吃飯。現在病好了,也要努力吃飯。
  • 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醫院、浙人醫 浙江「四大天團」昨日在...
    治癒危重病人出院23例,治癒出院荊門首例使用ECMO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另有2例成功轉交當地繼續治療。幫助荊門保持了連續23天「無新增死亡病例」的湖北省內第一;荊門病亡率從湖北省首位逐漸下降至休艙時的第五位;醫護人員「零感染」。
  • 百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致信武大畢業生,望年輕人不為一時成敗所困
    據武漢大學發布的消息,近日,98歲的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兩個月後,給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畢業生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們在危機中尋找機遇。6月20日,韓天芑的孫女告訴南都記者,爺爺聽說了線下招聘會中應屆生的艱難與迷茫後,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希望能分享自己摸索前行的心得。據了解,受天氣影響,目前他身體微恙,正在醫院調養。
  • 天目名醫 浙大二院王建安:「心門」關不牢,微微創「訂書機」手術來...
    先後獲全國白求恩獎章、何梁何利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以及全國「最具領導力醫院院長」等獎項。10年探索「關心門」之路「杭州方案」造福全球圍繞心臟瓣膜疾病,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在流行病學研究、手術技術、器械研發以及臨床研究領域孜孜不倦,做了大量創新與探索。
  • 今天 浙大二院江幹院區 開啦!
    「我今年八十多歲了,以前住望江那邊,一直都信賴浙二,在解放路院區動過兩次手術。如今我隨女兒住在港龍城邊上,以後再看病,就直接走到江幹院區就好了,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大利好消息啊!」今天(10月30日),陽光普照,秋風微揚,江幹區城東新城一組藍白相間典雅的建築群,一早就人聲鼎沸,聞訊開業的市民朋友紛至沓來,一睹浙大二院江幹院區的風採。
  • 「訂書機」手術修復「心門」 浙大二院專家完成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
    吳阿姨和家人慕名找到浙大二院心臟瓣膜團隊的專家,王建安教授反覆多次組織團隊對吳阿姨進行評估。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後發現,吳阿姨除了三尖瓣有極重度的反流外,主動脈瓣也有重度反流。團隊反覆多次討論,針對吳阿姨的情況,量身定製了手術策略: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解決主動脈瓣反流的問題,後採用經股靜脈途徑三尖瓣修復術。
  • 浙大二院護士長創作的詩被改編為歌詞 看完讓人淚目!
    日前,青年詞曲作家鄭俊海被浙大二院護士長呂敏芳創作的詩
  • 浙大二院移植團隊五一假期一天內施行5臺移植手術
    這一天,5臺器官移植手術在浙大二院接力展開,其中一臺為浙大二院首例劈裂式肝移植手術,成功實現一肝兩用,兩名患者獲得了新生!樂樂還不到2歲,體重只有16kg,由於先天性膽道閉鎖,樂樂早期接受了葛西手術(一種治療先天性膽道閉鎖的過渡手術),但在膽汁的反覆「侵蝕」下,他還是出現了嚴重肝硬化,近10個月以來,他反覆發作膽管炎,需要儘快接受肝移植手術。
  • 50歲男子患胰腺癌晚期 被判定活不過3個月!浙大二院專家制訂新輔助...
    自從今年4月患病開始,他就走遍了全國各大醫院,希望能通過手術尋求一線生機。 然而,大多數醫院的醫生都判定陳文已經失去手術的機會,能熬過3個月就算不錯了,勸他「回家好好養著」。這句話,對於50歲的陳文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治療了嗎?
  • 快報記者下午實地探訪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已開始接診,沒有掛號不能...
    今日(8月5日)凌晨,一名擬於浙大二院進行眼科手術人員確診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今天中午,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相關情況。該19歲男性8月4日到浙大二院眼科術前檢測時被發現,截至目前該人員無發熱咳嗽等臨床症狀。
  • 小湯圓出院一個月啦!湯圓爸爸為房租犯愁,但他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一個月前,疫情下的「國民寶寶」小湯圓從浙大兒院出院,今天是他出院「滿月」的日子。 這一個月裡,小湯圓胖了多少?一家人去接小湯圓出院3月5日,陳先生和妻子把小湯圓從海寧市中心醫院接回家。妻子在浙大一院生產時,他在其他醫院接受治療,沒有陪在身邊,所以這是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兒子。他抱著這個小小的嬰兒,再次為人父的感覺才真切起來。
  • 老婆生了雙胞胎,出院後,一下衝回來十多人找娃,太高興忘生的倆
    我們做了一個話題調研:你見過哪些「生完娃忘帶腦子出院」的寶媽?@小魚子:住院三天,我老公光擔心我了,都沒正眼瞅瞅娃娃,吃飯,活動,上廁所,只要是動,都是他親力親為扶著我。剛從產房回到病房時,都忙著看娃去了,這二百斤的大老爺們抱著我的頭偷哭起來了,眼淚譁譁滴,在我耳邊說,咱就要這一個,可不再受罪了!
  • 83歲老人第三次開胸補心,手術成功後,主刀醫生和他都落淚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方序 來鑫萍日前,目送83歲吳西林老人康復出院,浙大二院心血管外科醫護團隊眼裡,溢滿了欣喜和感慨的熱淚。這是一位堅強又勇敢的老人。心臟大血管外科董愛強團隊,以精湛醫術和精細護理,將老人從死亡邊緣再次拉了回來。「我希望陪著爸爸再多過幾年,是浙大二院醫生的勇氣與技術,幫我實現了這個心願。」女兒吳蔚紅連連感慨說。但她不知道的是,父親吳西林的這場手術,還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之間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 「巴掌寶寶」出院了!華西二院成功救治全國第二小胎齡超早產兒
    【「巴掌寶寶」出院了!華西二院成功救治全國第二小胎齡超早產兒】都知道胎齡22周6天,體重只有550克,出生時只有巴掌大小……就是這樣一個「巴掌寶寶」,經過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新生兒科130多天的精心呵護,今天上午正式出院了!據了解,這是全國第二小胎齡、四川省最小胎齡超早產兒。
  • 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武漢協和醫院ICU開展積極救治
    今天2時許,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馳援湖北醫療隊成員羅汝斌給兩名危重症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救治。此前,2月17日下午至晚上,浙大二醫院外科重症醫學科主任、馳援湖北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李立斌,率先給兩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實施緊急氣管插管救治。
  • 98歲天文泰鬥韓天芑談「寫給畢業生的信」:還有人在風燭殘年牽掛著你們
    」這是我國著名天文學泰鬥、98歲老人韓天芑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兩個月後,給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畢業生們寫下的贈言。6月18日,韓天芑給武漢大學畢業生寫了一封信,把他的人生經歷凝聚成對年輕人們的寄語,鼓勵他們「未來可期」,真摯樸實又蘊含哲理的言語,不僅引得學生關注,更讓不少網友感到「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