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才是根源,一起學習下吧

2020-08-11 奮鬥吧蝸牛

今天這堂課,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孩子為什麼總是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我們總是會聽到很多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動力的課程,但是似乎總是收不到什麼效果,原因出在哪裡呢?家長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孩子,每天要做孩子眼下正在做的事情,你會有什麼表現會比孩子好還是差呢?如果好,又能夠好多少呢?當大家能夠認清我剛才說的這個事實之後,你就不會再動不動就提興趣和動力了。因為培養孩子興趣和動力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有可能到孩子踏入社會,你也無法做到。那麼你可能會問了,既然興趣和動力暫時無法培養,那我到底該做什麼呢?當你能夠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你的春天就要來了,請你記住興趣和動力雖然很重要,但是當沒有的時候並不代表孩子就沒有辦法完成學習任務,或者說做好分內的事情。那麼問題又來了,當沒有興趣和動力的時候,孩子到底靠什麼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呢?


請大家記住兩個關鍵,一是責任心,二是良好的自我感覺。下面我們逐一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是這樣,先來分析一下責任心舉個例子啊,你同時請兩個朋友幫你做同樣一件事情為什麼責任心大的那一個往往能夠更好的完成呢?因為在他心目當中有一個信念,那既然答應了這件事情,把它做好就是我的責任,不能夠給對方添亂。而責任小的那一個往往呢,就不會有這種想法,甚至還會為自己的做不到找出各種理由和藉口。那同樣的道理,當孩子擁有責任心的時候,即便對學習沒有太強的興趣和動力,在責任心的驅動之下,也會努力做好分內的事情。有一點請大家放心,責任心強的孩子成績一般也不會太差,因為多數情況下都能夠完成學習的任務,這樣的孩子成績又能夠差到哪裡去呢?


第二方面良好的自我感覺,大家設想一個場景,當你不是特別喜歡當下的工作時,如果說你與公司的同事領導相處融洽,工作氛圍愉悅,每天的心情都很好,你會不會更容易做好當下的工作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孩子為什麼會厭學啊,因為一眼就看不到頭,苦海無邊。想想每天要面對枯燥乏味的學習,一年到頭加班面對的永遠做不完的作業,父母,老師不斷的督促嘮叨,甚至是批評責罵。試問,換成你又會怎樣,只是急於應付罷了。所以說,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可能是讓孩子對枯燥的學習抱有最後的一點希望的唯一理由。聽到這裡,相信大家對責任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當孩子沒有興趣和動力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夠從這兩方面入手去做出一些改變,那麼你和孩子就永遠無法在學習上找到出路。


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以及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我之前講過一句話,學習總在學習之外,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不能夠總是關注,學習著一件事情,因為責任心來自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父母能夠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才會把責任心用到學習上。這個順序千萬不能錯。

今天我重點跟大家講講標籤效應,對於培養責任心的重要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他認為,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籤效應,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就要善用標籤效應,經常給孩子貼上負責任這樣的標籤,那孩子才容易做出與之對應的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大家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認定自己在他人心目當中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是他怎麼忍心破壞這種美好的印象呢?要想維持這種好的印象,你猜孩子又會怎麼做呢?難不成,故意去做一些不負責任的事情嗎?答案顯而易見。咱們中國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善表達啊,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做得好不需要表達出來,放在心裏面就好了,有時候會覺得這是應該的,相反呢。孩子做得差的時候又總是忍不住發聲。


從此刻起,你要記住,沒有說出來的話,孩子往往是不知道的,還有一種父母,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也會說出來,但是也只是簡單的啊,你很棒,你做得很不錯,等等,這樣說比不說出來強很多,可是標籤效應不夠強,要想給孩子貼上負責任的標籤,就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經常在孩子面前強調責任這樣的字眼。比如說手機有很多種,為什麼你偏偏記住了華為,因為他們把這樣的字眼標籤化了,反覆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久而久之就成了品牌。當你經常給孩子貼上負責任的標籤是負責任也會成為孩子的個人品牌。所以說不僅要說出來才要標籤化的,說出來改變。就從此刻起,大家要加油。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談,如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其實這並不難。當面對孩子的學習啊,尤其是孩子表現得比較糟糕的時候,在你忍不住要發作,或者說採取行動時,一定要記得問自己一個問題,那我這樣做,或者說這樣說會讓孩子感覺更好還是更糟糕呢?如果說不能夠讓孩子感覺好一點,那麼不如不做,或者說馬上問自己另外一個問題,我是否能夠換一種方式,讓孩子感覺好一點呢?


舉例說明,晚上十點半了,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關鍵的還不急不慢。拖拖拉拉,這種情況下多數父母會做什麼,我就不用多說了吧。試問,這樣做能夠讓孩子感覺好一點嗎?如果說你能夠換成另外一種方式,而且媽媽看你挺累的,困的不行了,你去洗吧臉媽媽今天剛買的大蘋果,我去給你削一個吃完了再回來做吧。兩種不同的做法,後者很顯然更能夠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感覺。再舉個例子,很多家長暑假總喜歡給孩子安排滿滿的補習班,總認為哪裡不行就要補哪裡。說白了,這只不過是任務的堆疊而已。這除了給孩子增加任務之外才是增加任務,試問,這能夠讓孩子感覺好一點麼。我沒有想過孩子到底缺什麼嗎?在投入相同的情況下,我更建議大家去安排孩子參加一些特訓營之類的活動,那樣的回報一定會更大一些,因為這些活動最起碼可以讓孩子學一點吃苦的精神,有點感恩的意識,明白一點做人的道理。


這些都好過生硬的給孩子疊加任務。所以說父母一定要把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感覺作為風向標的習慣最終呢,一定會從中受益。在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立竿見影的教育方法。如果你指望著隨隨便便給孩子一點良好的感覺,他就能夠變成你想要的樣子,那還是不要做了,做了也不會有效果。尤其是那些有著強烈焦慮,或者說孩子馬上要中高考的家長最容易犯這樣的毛病。他們已經急得失去了智慧,根本無法控制自己。那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針鋒相對啊,就好比是兩個人的打架,如果都不停手,那麼只會愈演愈烈,只有一方先收手冷靜下來,局勢才會瞬間轉變。面對孩子的學習,父母有的時候真的需要一點理解,你想一下孩子既沒有興趣又沒有動力,每天又不得不做,而且還任務繁重。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沒有一點好心情,試問還有什麼理由去堅持呢?我一再堅持一個理念,與其一直在痛苦中做著痛苦的事情,就不如讓孩子暫時的做一點學習之外的有意義的事情。學習很重要,但是不學習天也塌不下來,看不開,想不明白就是作繭自縛。不管寫多少說多少總感覺表達不清楚,於是乎呢,就只能指望著大家明白一點是一點不求多,哪怕有一點點小啟發,就是一種進步了。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對這個的看法!喜歡的也請給小編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學習總是缺乏動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總是有缺乏「內驅力」的問題,好像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不被老師訓斥,為了不被家長修理,而不是為了自己能得到進步。所以孩子們學習起來,總是有被動、懶惰、拖拉、不負責等毛病。
  • 探索和學習是本能,那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
    孩子學習不積極,可能和家長有關係孩子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多家長都有話要說,愛學習的自然不用說,孩子不僅積極主動而且對寫作業和學習這件事很有熱情。但有的孩子則表現得很普通,甚至沒有學習的熱情,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學習不主動的原因除了他們自己之外,家長其實可能也有責任?
  • 「你學習是在給我學的嘛?」,為什麼孩子學習總是缺乏動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總是有缺乏「內驅力」的問題,好像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不被老師訓斥,為了不被家長修理,而不是為了自己能得到進步。所以孩子們學習起來,總是有被動、懶惰、拖拉、不負責等毛病。
  • 孩子學習沒動力,只想玩遊戲和看電視,怎麼辦?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幹啥都沒動力,只想看電視玩遊戲。家長總是很困惑:為什麼我家孩子不上進呢,對自己一點要求都沒有。為什麼我家孩子這麼懶呢?⭐️ 動力始於興趣孩子對某些事情產生了興趣,興趣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能力就會得到發展。然後,孩子就會在這件事上有了野心和目標。很多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文,但是有的孩子把寫作當成愛好,業餘時間堅持寫作,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 你為什麼沒有動力學習?
    1高考結束了,有些高一、高二的學生開始焦慮了,擔心自己會考不上大學,又沒有學習的動力。 別說成績不好的學生沒動力了,成績排名前十的學生也沒有動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可是學習這件事,怎樣都提不起興趣。 如果你連學習都學不好,將來面對工作就更有可能知難而退了。
  • 衡二班主任253:為什麼孩子學習缺乏動力
    但是最終要一條是孩子缺乏動力,也就沒有把學習學強的欲望。和父母比起來,目前這些學生生活沒有壓力,只有焦慮,從小的衣食無憂、父母過度照顧、社會信息龐雜造成了內心與行為的矛盾。這一代學生總體來說缺少明確清晰目標,不想做承諾逃避一些困難,或者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自己輕易推翻。人內心總是向好的,但是總被其他外在動力壓抑或者誘惑吸引。
  • 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原因竟是這些!你家娃中招了沒有?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孩子的智力有問題,而是孩子學習沒有動力。沒有動力的孩子,學習就缺乏主動性,一提到學習就頭疼,學習給他帶來的感受也就不好。要想解決孩子學習沒有動力的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學習沒有動力的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和上學不敢興趣?學校和家長,到底是誰的原因?
    最近看到很多人問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或不想上學該怎麼辦?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較嚴重就會不想上學,這是什麼造成的呢?又為什麼呢?,很優秀,學習很好還報了各種才藝班,最後那個女孩自殺了,他說他都沒想明白,我說有什麼想不明白的,女孩壓力太大了,又沒有人可以訴說或理解,因為他的父母總是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較,說他家孩子多優秀多優秀……孩子為什麼自殺都想不明白,也是可憐的孩子……父母們的言行舉止都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有很多的父母是雙標,比如自己打遊戲不讓孩子打遊戲,孩子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或不被尊重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孩子學習動力「萎縮」,逃不過這三大原因
    總是在寫作業上課的時候開小差?作為家長,我們經常會被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所困擾,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待我們永遠不會止步,然而面對這些問題時,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學習動力是其努力和進步的來源,其動機萎縮的原由,家長們必須了解。
  • 《念書的孩子》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這部影片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聊一聊路開爺爺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陪伴,對於孩子的學習有多重要?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到了孩子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才能找到適合培養自己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 孩子學習沒有動力甚至厭學,根本原因和解決辦法都在這裡
    校園的生活總是充滿著各種樂趣,不同的學習階段又有不同樂趣但也都有各自的煩惱,在編者十幾年的班主任經歷中時常會遇到學生向我傾訴,說自己近段時間學習沒有動力,甚至很迷茫,不知道要怎麼辦。所以我們只能營造家庭的學習大環境,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班級學生們為什麼出現差異了,其實除過孩子本身的智力差異,最關鍵的就是家庭學習大環境的區別了,我們常聽到書香門第,其實就是學習大環境。
  • 孩子覺得學習枯燥怎麼辦?了解這三招,提升孩子學習興趣
    這個令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為什麼孩子學習會顯得那麼枯燥呢?,就是孩子本身對學習的興趣就是比較少的,沒有一個孩子是喜歡學習的,這種定論本身就是正確的。,因為如果孩子總是伴隨著這樣的心態去學習的話,那麼帶來的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從這4點入手,讓孩子愛上學習
    提起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都表示心累,你不拿鞭子在後面抽,他根本就不學;每天要提醒,要盯著,否則作業就不寫;一天到晚盯著個手機,迷戀得不行,提到寫作業學習難如登天……孩子之所以這樣,其實這是因為學習的動力不足。楊彭宇老師在關於學習動力的四大引擎中提到,孩子需要學習,動力如同飛機,起飛需要引擎。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有孩子的家庭裡最令家長們頭疼的應該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不少孩子缺少對學習的主動性,因為學習上感到困難或者其他外在因素影響,無法對學習提起興趣,總是要家長在後面監督才能完成任務,缺少自己主動學習的動力。
  • 淺談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現就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因材施教,有助於喚醒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總是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排斥不感興趣的事,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怎麼做都不會覺得累,也會不厭其煩地總想把自己愛做的事情做好,不感興趣的事情,就像俗語說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我認為,興趣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所謂「因材施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強迫孩子學習,不如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覺學習
    前言: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聰明懂事,乖巧且能夠學習出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像我們想的那樣,能夠安安穩穩的去學習,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出現厭倦學習,甚至調皮搗蛋喜歡玩耍,放學之後就喜歡和其他的小夥伴們在一起打遊戲,這樣的狀況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很多孩子都出現過這樣的狀況,而且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值得我們小題大做的。
  • 《18種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與學習聯繫起來,將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比如,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於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記流水帳、口水話寫幾句來應付。若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其作文自然就有寫的了。
  • 智慧教育策略——積極應對孩子好奇心,讓興趣成為學習的源動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孩子興趣來源的前提與基礎就是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們家長一味地束縛與扼殺他們的好奇心,他們那來的興趣。沒有興趣感的孩子又怎麼會聽話呢?為了孩子能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花花世界,家長千萬不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不然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成為一句空話。
  •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不是激勵不到位,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
    「你為什麼不知道要學習?我不是在敦促你要足夠的敦促?」的確,生活中的許多父母也有類似的困擾。為什麼他們的孩子缺乏動力?為什麼他必須等到他敦促他等到成績下降才知道如何努力工作?有些孩子甚至當時都不知道如何努力工作。這是怎麼回事?父母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終結果仍然是這樣的「悲催」。實際上,這並不是因為您的教育政策不到位,更多的是因為您的孩子的多巴胺分泌是不足。
  • 孩子學習不持久,總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為你支招
    ,才會不想要學習,專家的認知恰恰相反,覺得是孩子因為學不好,比不過同齡人,這時候才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從而慢慢開始厭惡學習,如果家長遇到孩子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逼迫和強硬教育是沒有用的,家長用這幾招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