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學習是本能,那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

2020-09-17 春花育兒

孩子學習不積極,可能和家長有關係

孩子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多家長都有話要說,愛學習的自然不用說,孩子不僅積極主動而且對寫作業和學習這件事很有熱情。

但有的孩子則表現得很普通,甚至沒有學習的熱情,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學習不主動的原因除了他們自己之外,家長其實可能也有責任?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很難有滿意的答案。教育最終其實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收穫感知幸福的能力。一個人要想生活得更好,進取的原動力一定是內在的自驅力。

擁有自驅力的孩子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學生時代的學習成績優異,長大之後生活就會變得井井有條,事業和做人都蒸蒸日上,從而獲得幸福的人生。

人其實天生就有自驅力,比如孩子學習認知世界的過程,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比父母不知道強出多少。

而孩子本身就應該有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快樂以及本能,運用得當會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世界,那麼為什麼本應該好好學習的孩子,為什麼對上學這件事並不積極呢?

比如父母陪寫作業,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世界難題,孩子的學習問題不知道成為多少破壞親子關係的元兇,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進入崩潰的邊緣。

擁有自驅力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就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去探索,去思考和研究,並不需要外界強迫,不管最後結果是不是成功,只要完成了就會從心底由衷地開心和滿足。

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會咬牙堅持,想要戰勝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是被逼無奈完成的話,驅使他們行動的就不是內驅力,這些驅動力都是來源於外界的獎勵或者是為了逃避懲罰,這總不能長久。

孩子不喜歡學習,家長都會認為是因為他們不喜歡,但在制度的影響下,孩子必須要喜歡上學習,所以就會不停地鞭策和強迫孩子,從來沒有想過要從他們內心去改善這個問題。

自驅力和外驅力之間的不同會造成孩子對學習興趣的極大反差,這並不能只靠家長的強迫就能夠達到目的的。

太多的外驅力可能會讓孩子的成績變得更差,所以並不存在強迫出來的學霸,家長的強迫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好地完成學業,反而有可能會幫倒忙。

內驅力能夠讓孩子努力學習,外驅力只會讓孩子更焦慮,這種在壓力之下成功的學業是無法持久的,或許有一天就會突然爆發,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外驅力始終加壓,內驅力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成績下降。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父母再怎麼鞭策,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有更好的結果。

想要真正地深刻理解孩子的內驅力,就要對孩子有所了解,知道他們問題的癥結在哪,因為孩子天生應該是有學習和探索欲望的。導致學習不積極一定有原因,只不過家長沒有發現罷了。題海戰術應對考試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要讓孩子能在學習上有質的飛躍,那就需要努力提升孩子的內驅力。

深入研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孩子需要成長,家長同樣需要學習,因為教育並不只能靠僵化死板的教條就能解決問題。

懲罰是很難產生預期效果的,越是嚴重的懲罰越有可能讓孩子反彈得更厲害。孩子短暫的妥協只是策略,並不能產生持久的效用。

物質獎勵也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動力來源。

可以說真正影響孩子學習動力的是家長的態度,每一個學習不積極的孩子背後,都有一雙著急的父母。

讓孩子愛上學習可以說是每位父母的願望,家長可以為之做哪些努力呢?家長首先要理解,學習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學習並不單只在學校中學習,還包括對所有學校以外好奇和未知的探索,這也是學習的一種。



作為父母要主動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孩子小的時候學習是因為內驅力,但就是強迫讓他們的內驅力變得越來越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社交動機和成就動機可能就會逐漸增加,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掌聲和關注。

這個時候孩子願意把學習學好,到了這個年齡階段之後,孩子會有歸屬感和滿足成就的需求。

父母們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幫助他們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強迫孩子硬著頭皮學習。

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成果和給自己帶來的價值感。父母千萬不要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說:「學習都是為了你好。」這並不會對孩子起到多大的作用。

孩子更願意接受的是自己得到成就之後能不能帶來切實的改變,是否會獲得更多人的讚賞和認可。內心是不是能有滿足感,是那種具體而真實的感知。

所以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多說一些具體的話,而不是用一句抽象的話簡而代之。

學習結果的好才是快樂的,而學習的過程必須包括了辛苦,難過。作為成年人不能把學習理想化,不能讓孩子去相信一些我們自己都無法相信的事情。

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克服一些困難,才有可能和孩子一起好好地享受豐富的學習成果。



平衡學習和玩的時間,這也是很多父母都需要思考的事情,這兩樣事情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學習的時候就要盡情地學,玩的時候也要放肆地玩。

其實孩子們的很多能力,都是在玩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比如說專注力或者是配合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等等,都是在遊戲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會玩也是一種能力,孩子通過玩建立起來的能力,對於學習是大有幫助的,學習和玩並不矛盾,他們是相互關聯的。隨著孩子學業的增加,家長需要平衡和分配學習和玩的時間。

平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學習的積極性,多幫助他們重新恢復學習的內驅力,而不是急著強迫孩子硬著頭皮學習。

相關焦點

  • 家長別再殘酷剝奪孩子學習的本能,孩子太可憐了
    「媽媽,我只想好好睡覺」三年級的孩子如此逆反學習,家長值得反思。為什麼才三年級就這樣逆反學習?是因為家長給她報輔導班,買各種資料等各種壓力壓的她透不過氣,孩子這是在反抗。大家都知道,嬰兒小的時候對一切未知事物都有探索的能力,充滿著好奇心。所以說我們的孩子生來就具有學習的本能,根本就不需要逼著孩子學習。你在逼她學習的時候,無形中卻抹殺了孩子熱愛學習的本能。
  • 孩子為什麼總是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才是根源,一起學習下吧
    今天這堂課,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孩子為什麼總是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我們總是會聽到很多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動力的課程,但是似乎總是收不到什麼效果,原因出在哪裡呢?家長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孩子,每天要做孩子眼下正在做的事情,你會有什麼表現會比孩子好還是差呢?如果好,又能夠好多少呢?當大家能夠認清我剛才說的這個事實之後,你就不會再動不動就提興趣和動力了。
  • 允許孩子適度犯錯,激發主動學習本能
    主動學習可以說是每個嬰幼兒的本能,與習慣不能畫上等號,在啟蒙時需要注意下列事項。,自己探索所有的成長曆程。切忌以大人主觀的感覺替寶寶選擇學習範圍(如:學這個對提升未來競爭力有用嗎?有用才學。)以免打壞寶寶的學習興趣。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和閱讀興趣?
    3~6歲智能發展的加速期,怎麼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和閱讀興趣?這樣的回答都將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扼殺在了搖籃裡,同時也消滅了孩子對於探索世界的興趣和熱情。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他也不斷的去體驗到成就感和收穫感,這也正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佳源泉。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兩千年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一個學生如果對某一個學科有興趣,他會自覺地去克服重重困難。外國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明確的提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那是家長沒有找到辦法
    而對比學習來看,孩子經歷的是流水線式的教育,總有一部分孩子是沒有辦法跟上老師的節奏或者不滿足老師的節奏,比如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可能覺得課堂內容太簡單,感受不到挑戰,上課不認真;對於成績落後的孩子,學習帶給他們的挑戰又太大,孩子經歷的都是挫敗,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 所以對於家長,要因地制宜,找到適合孩子的難度係數。
  • 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如何消失的?
    為什麼剛開始還挺感興趣,學著學著就不喜歡了?當爸媽的具體能做些什麼來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壹興趣可以來得很快,比如一次好奇心,比如解答出一個難題的成就感,都能引發孩子的興趣,但要想把它保持住,變成長久興趣就很難了。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無論怎麼苦口婆心的和孩子說學習的重要性,孩子都會直接回答:我不喜歡學習。於是很多的父母就覺得非常不可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因為在父母看來學習是最輕鬆的事情了,每天什麼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幹,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家長省吃儉用的給孩子報各種的特長班、補課班,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世上還有比這更輕鬆的事情嗎?
  • 孩子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怎麼辦?這些激發學習興趣的小方法要會用
    最近,一些家長朋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說:我家孩子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很難辦!小編想問下:孩子的哪句話、哪些舉動讓您覺得他對英語學習真的沒興趣呢?您家孩子是否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不想學英語,沒意思!」「為什麼要我學英語?」「學英語有什麼用,我不出國。」
  • 孩子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怎麼辦?這些激發學習興趣的小方法要會用
    最近,一些家長朋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說:我家孩子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很難辦!小編想問下:孩子的哪句話、哪些舉動讓您覺得他對英語學習真的沒興趣呢?孩子為什麼對看動畫片有興趣?其實是因為動畫片帶給孩子的快樂、積極的反饋和享受吸引到了他們。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芭蕾的興趣?
    興趣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維持人的動機。三分鐘熱度可不叫興趣。當遇到挑戰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放棄,而是想辦法改進,突破,這叫興趣。興趣的作用這麼大,我們是否可以培養孩子學習芭蕾的興趣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雲在大人眼中是一團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個奇異世界,而美育就是回歸對孩子生命直覺的引導,用美來溫潤孩子的眼睛和心靈。
  • 你知道你家孩子為什麼沒有學習興趣嗎?
    教師吧 關注教育,關注教師,是教師交流學習提高的平臺
  • 強迫孩子學習,不如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覺學習
    前言: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聰明懂事,乖巧且能夠學習出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像我們想的那樣,能夠安安穩穩的去學習,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出現厭倦學習,甚至調皮搗蛋喜歡玩耍,放學之後就喜歡和其他的小夥伴們在一起打遊戲,這樣的狀況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很多孩子都出現過這樣的狀況,而且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值得我們小題大做的。
  • 怎麼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興趣呢
    此時,家長提問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如何正確合理的思考和理解。能夠讓家長聽明白,那不是完成了孩子的有效溝通嗎。這也是在培養孩子,怎麼關於事情話題,來交流和分享。家長會說,孩子讀的英語,自己都聽不懂,怎麼輔導呢?如果聽懂了,難道就能輔導好英語嗎?重點呢,不在英語上;而是在孩子的學習興趣上。
  • 怎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孩子們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孩子去對探索,並激發尋求答案的願望。所以我們可以用問題情境法激發孩子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指導孩子進行學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有步驟的指導孩子進行學習和科學探索,使孩子感到探究活動的挑戰性,從而使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本身產生興趣和願望。
  •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和上學不敢興趣?學校和家長,到底是誰的原因?
    最近看到很多人問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或不想上學該怎麼辦?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較嚴重就會不想上學,這是什麼造成的呢?又為什麼呢?因為攀比心理,有的直接拿孩子和孩子比較,「你看看那誰誰誰,你就不能……」,這種比較不是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是傷害別人的孩子;「我這都是為你好,你就……」「你是我生的,你就應該聽我的」,……不是以愛之名,行施情緒勒索,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是強迫症般要求孩子滿足自己的需求,不去了解理會孩子的心理需求,其實就是不尊重,尊重對方和年齡沒有關係,還有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不管孩子是否願意接受,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講他有一個鄰居家的女孩
  • 如何激發孩子對空間和圖形的學習興趣?
    本文將通過兩個板塊介紹,那直接進入文章主題。(1)給孩子創造合適的學習任務 如果把孩子學習知識的不同層次分區,我們會看到有學習的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情慌區。 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如果這個知識點它是落在恐慌區,說明這個知識點對於我們來說太難了,它會讓我們厭學,帶來恐懼感和挫敗感,那這種知識其實是不太適合孩子去學的。
  • 好奇引起興趣/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的濃厚興趣?
    02、興趣的力量1、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他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想到一個怪問題,讀、寫、看,都是從左到右,從高位開始的,而運算為什麼偏要從右往左,從低位算起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他對數學的強烈興趣,從此把玩耍的時間都用到思考和計算中。正是這種入迷的興趣,使史豐收創造了快速計算法。
  • 這些地方更能激起孩子遊玩和學習的興趣
    一個人需要對世界懷著好奇心,去往陌生之所,看見自己和世界的距離。拓展眼界、探索未知,每一次短暫而豐富的小旅行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賞玩過程中,要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學習,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試試讓孩子自己描述每一次眼中所見之物,講述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心情,分享自己的收穫。下面這些地方,更能激起孩子遊玩和學習的興趣!
  • 智視科技:為什麼我不建議逼迫孩子學習?引發學習興趣才是關鍵!
    懵懵懂懂的孩子在面對這個大千世界時,最不缺的就是興趣,興趣驅動他們探索世界和學習知識技能。1歲的小朋友對家裡發光的電燈感興趣,就會模仿大人們按電燈開關的動作,以此學習如何開燈。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像一個動力引擎,不斷促進學習過程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