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2020-12-12 騰訊網

冰山模型、關聯圓環、調節反饋迴路、增強反饋迴路……

譯 |b俊一

來源 |神譯局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就芒格而言,思維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理論框架。這篇文章原標題是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作者Adam Amran在文章中用通俗易懂的圖文結合方式跟大家介紹了14個思維模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worqiq

1. 冰山模型

一句話概述:所謂冰山模型,即通過觀察隱藏的抽象層次,發現事件的根本原因。

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來解決問題往往是不夠的。真正的原因,通常都隱藏在深處。

冰山模型只是一個工具,它可以讓你改變視角,在常人視角的基礎上,看到更多更直觀的內容。它可以幫助你發現事件的根本原因。要想實現這個目的,你只需要通過觀察系統內部更深層次的抽象內容,但它們往往都不太明顯。

如何應用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從上往下包括四個層次:

事件

模式

結構

心智模型

冰山模型。圖片來源:Justin Farrugia

進一步從深處研究某單一事件,你可以看到它們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即「模式」。這些模式,可以讓你了解其背後的系統結構。結構則是系統內部的彼此關係和反饋迴路,它同時又基於更深層次的心智模型。

通過了解事件和模式,你可以知道現在發生的是什麼;通過了解結構和心智模型,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總之,在冰山模型下,如果你挖掘得越深,你認識問題的視角就越清晰。

細看冰山模型4個層次

為了更好地了解冰山模型的4個層次,你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景。

事件:

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

模式: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發生什麼事?其中有什麼趨勢或規律?

結構:

影響這些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模式之間存在什麼關聯?

心智模型:

是什麼價值觀、信念或假設塑造了這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尤其是涉及心智模型時,畢竟,這方面內容可能很難讓人察覺和認識,更不用說立即就能洞悉最核心的問題了。

舉例:冰山模型

讓我們來用一個實際場景案例,進一步理解冰山模型的工作原理。

假如你的產品團隊剛剛發布了新產品,但這個產品存在幾個漏洞。這可以看作是單一事件。對此,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直接做出反應,開始修復這些漏洞。然而,如果你想避免以後再次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這種做法顯然就不夠了。

如果你開始回顧過去的案例,你會發現,每次發布產品的時候,總是會存在產品漏洞。這就是一種模式。進一步挖掘,你還會發現,團隊在發布新產品之前,通常都沒有與測試相關的規劃。此外,團隊還經常在緊湊的期限內發布新的產品或功能。這些都是系統的結構。

再進一步挖掘,你還會發現,相比於產品質量問題,團隊更關注的是按時交付產品。這種緊湊的截止期限是團隊管理者強加所致的,而團隊成員也認為他們應該聽從管理者的管理。

因此,你不難發現,通過表面事件進一步深入挖掘,你就有機會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時候,你就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更好地來解決這個問題。

2. 關聯圓環

一句話概述:所謂關聯圓環,即理解系統元素彼此間的關係,並識別其中的反饋迴路。

關聯圓環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用視覺化的方式將故事或系統元素的關係完整呈現出來。關聯圓環可以幫助你認識系統中的因果關係,從而理解更宏觀、複雜的內容。

此外,關聯圓環還可以幫助你認識反饋迴路(包括增強迴路和調節迴路)。

上圖就是關聯圓環的示意圖。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創建關聯圓環呢?

如何創建關聯圓環?

1. 首先,在紙上畫一個圓。

2. 其次,確定你想了解的系統中的關鍵要素。對於如何了解關鍵要素,它必須滿足以下3個標準:

它對系統的變化很重要;

它對系統可以起到增強或調節作用;

它可以用一個名詞(詞組)來描述。

3. 在圓圈周圍分散地寫下這些關鍵要素(最好不超過10個)。

4. 尋找其中的因果關係。具體而言,包括以下3個步驟:

哪些要素會直接對其他要素起到增強或調節作用?

在這些要素之間畫一個箭頭。

為每一個箭頭關係標註增強(用「+」號表示)或調節(用「-」號表示)信息。

5. 找到所有的因果關係。這些關係可以基於數據,也可以基於假設。

6. 最後,尋找其中哪些關係網絡可以形成閉合迴路,這即是反饋迴路。

舉例:關聯圓環

假如說,一直以來都有用戶對我們的產品感到不滿意。我們已知,這些用戶一直在抱怨產品有許多漏洞,有時候客服支持的響應時間也過於緩慢(因為用戶發起的支持請求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我們為了讓用戶更加滿意,也在不斷地推出新的功能。

現在,讓我們來畫一個關聯圓環,從而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

根據上述背景,我們可以確定5個關鍵要素:不滿意的用戶、產品漏洞、響應時間、支持請求,以及全新功能。

然後,我們在圓圈周圍分散地記錄這5個關鍵要素,並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尋找並標註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我們知道不滿意的用戶只會發起更多的支持請求。更多的支持請求,即意味著響應時間會變得更久,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用戶不滿意。

我們試圖通過推出新的功能,來減少一部分不滿意的用戶數量。但隨著新功能的推出,還會產生更多的產品漏洞,從而導致更多用戶不滿意。

把這些因果關係用箭頭關聯起來,並標註有關增強或調節信息,就如下圖所示:

根據以上關聯圓環圖,我們就可以直觀地了解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其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反饋迴路,並如下圖所示。

完整的關聯圓環圖和你發現的反饋迴路,可以讓你更好地理解整個系統,從而可以極大地幫助你做出你需要的改變。

小結

關聯圓環是理解系統的有效工具之一。簡單來講,關聯圓環即首先要識別系統中的關鍵要素,然後把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標註出來。這個有效工具還可以幫助你識別反饋迴路。

3. 調節反饋迴路

一句話概述:所謂調節反饋迴路,即調節某種變化,以維持平衡。

調節反饋迴路是一種機制,它可以抑制在某個方向的進一步變化。當遇到某個方向的變化時,它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做出變化。總之,它的存在,就是尋求系統的平衡穩定。

在各種系統中,我們在發現調節反饋迴路的同時,還會發現增強反饋迴路。後者與調節反饋迴路剛好起相反的作用,並且會產生指數級的變化。

調節反饋迴路是如何工作的?

調節反饋迴路包括以下3個重要組成因素:

目標或期望水平

實際水平

兩者之間的差距

當調節反饋迴路識別差距時,它會引發糾正措施,將實際水平調節至與期望水平相當的狀態。

識別和理解某個特定調節反饋迴路的關鍵,在於去發現目標或期望水平。就這一點,有時候可能並不直觀,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發現。

舉例:調節反饋迴路

恆溫器是理解調節反饋迴路的最實用典例。恆溫器可以檢測室溫(「實際水平」),當室內溫度低於或高於某設定值(「期望水平」)時,它就會自動加熱或冷卻房間,從而將室溫控制在設定值。

在上述恆溫器的例子中,整個迴路都是「有意圖」的,並且相關糾正措施也是設計好的。

實際上,你還可以發現許多自然的調節反饋迴路,比如熱茶冷卻過程。當你泡好一壺茶,把它放置在一邊過後,茶溫會從最開始的最高溫(「實際水平」)慢慢地冷卻,直到它達到室溫為止(「期望水平」)。

在這個例子中,糾正措施即茶與空氣的熱量傳遞。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因此這背後不存在任何意圖。

小結

調節反饋迴路主要的目的在於穩定系統。它可以引發糾正措施,從而達到某個既定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理解為「自動校正」。

另外,它也是增強反饋迴路的對立面。增強反饋迴路可以產生指數級的變化。

4. 增強反饋迴路

一句話概述:增強反饋迴路主要需要去了解指數級變化背後的力量。

只要某個迴路中的行為或事件存在相互增強的效果,你就會發現增強反饋迴路。這種迴路可以擴大過程的影響力。

雖然聽起來過於抽象,但實際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增強反饋迴路的案例。

複利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你在銀行裡存的錢越多,你得到的利息就越多。利息也會以現金的形式增加至你的帳戶餘額中,這樣一來,你得到的利息就會更多。

增強反饋迴路的效果是呈指數級的,而非線性的。它可以導致指數級的增加或減少,而調節反饋迴路則體現的幾乎是水平變化,其目標是保持穩定。通常,在一個系統中,你可以發現增強反饋迴路和調節反饋迴路同時存在。

增強反饋迴路如何工作?

所有的反饋迴路,其基本特徵是一個迴路的輸出,是下一個迴路的輸入。就增強反饋迴路而言,輸入就會進一步擴大下一個輸出。

在迴路中,至少存在有兩個變量。這些變量還可以互相增強。然而,也可能同時存在影響迴路的外部變量。我們最好以具體例子來說明。

舉例:增強反饋迴路

前文已提到,複利是一個常見的增強反饋迴路例子。你銀行帳戶的錢越多,你能夠獲得的利息也就越多。利息會以現金形式增加至帳戶餘額中,因此,你獲得的利息也就會更多。這個迴路可以循環往復。

在這個例子中,迴路中有兩個變量,即帳戶餘額和利息收入。影響這個迴路的,還可以是外部變量,比如銀行利率。這個變量會直接影響這個反饋迴路的輸出,但它不會改變這個迴路的核心機制。

小結

增強反饋迴路是了解系統的核心工具之一,它幾乎是無處不在的。通過這個概念,你就可以解釋指數級變化。

在現實中,系統往往是由增強反饋迴路和調節反饋迴路的組合構成的。因此,認識和了解這兩種迴路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點擊【精品知識欄

一鍵解鎖「星球」全部資源

相關焦點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解決問題篇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就芒格而言,思維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理論框架。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總結越多「世界最基礎客觀運轉規律」,思維就越廣;了解越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之間的聯繫」,思維就越深。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的過程,即是在了解眾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的基礎上,搭建規律與規律之間聯繫的過程。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當我明白多元思維模型之後,我幾乎高興得跳起來。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把那些基礎學科,像是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政治,都要學一遍?這個問題一直成了我們心裡的迷,老師從未提起過,因為他也不知道。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也即各個學科的底層思維。
  • 張立:什麼是思維模型
    在教育水平一樣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學校或班級,能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優秀學生的比例會更高。對於一個企業,為了避免養「小白兔」,就要多招收一些好員工,從而減少壞員工的比例。我想說,以上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正確,但其實本質上都是錯誤的。多做一些開心的事,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縮小學校或班級規模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提高好員工的招收人數,並不能保證公司壞員工比例一直比較低。
  • 從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差的是什麼?
    掌握多元思維模型,並不等同於掌握多個思維模型。從多個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還差2個關鍵思路:夠全面成體系1、全面性:有效的多元思維模型=思維廣度*思維深度因此,成甲老師提出,我們要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雙向拓寬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發現問題的本質。2、體系性:思維模型要打造成一張網升學考試的複習階段,我發現有部分之前成績不錯的學生,突然就掉隊了。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正是因為我們深陷如此之多的信息之中,我們更需要更系統的解決方法。如何解決?需要智慧,也可以說,需要模型思維。學者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維》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據。但是,這些看來簡單的判斷背後,這也是體現了多種模型思維——因為在那麼多模型中,你需要選取正確的信息(冰島很小或者疫情是短期衝擊)以及正確的模型(供需模型)。對比之下,國內有很多教導模型思維的書和課程,往往教一些具體的模型,其實這不是關鍵,因為任何模型的運用都有前提,如果僅僅為了模型而模型,只是學會了皮毛。
  • 揭秘:高級運營常用的思維模型
    其實運營和產品一樣,有可以很多學習參考的思維模型和系統的方法論。也唯有真正掌握並學會運營了這些模型,我們的運營工作才算是正式入門哦~下面給大家分享幾種簡單實用的思維模型,運營小白也可以輕鬆掌握,讓我們一起逆襲成大神吧!
  • 計算思維模型及其知識體系(草稿)
    ,在文章中,我基於對活動理論的理解,簡單地分析了一下美國《K-12 計算機科學框架》,提出了幾個概念:計算活動、計算知識、計算任務和計算文化。那篇文章其實是源自我給自己設立的一個研究項目,項目的目標是:構建一套有體系的 K-12 計算課程體系。
  • 一個簡單的模型,幫你建立批判性思維
    其實,馮小剛在寫這篇文章之初就犯了「證實偏差」,從原文第一段我們就可以看出,馮小剛的此十問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質疑崔永元指控,而是為了證明崔永元是個壞人,並把崔永元搞臭,繼而使用的證據都受到了汙染,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邏輯謬誤。那麼,如何才能避免或者發現這些謬誤呢?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熟悉而陌生的詞語——「批判性思維」。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確認偏誤思維模型
    要對世界有真實的了解,就必須掌握多個學科的核心思維方式。當然,查理芒格本身是個天才,他能夠超快速的學習,從而掌握多個學科的內容,至於我們普通人,則沒有這樣的精力和智力了。但是,這並不改變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方法的本質,其本質依然是,一個人需要有大量的不同思維模型,才能發展出超常的思維能力。
  • 什麼是系統思維與框架思維
    什麼是系統思維,系統思維就是選擇,改善,和構建框架。用於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的系統思考和表達的思維方式,我們將這個概念簡化下,系統思維就是框架來系統思考,和表達的思維方式。萬事萬物都是各式各樣的系統,而框架是對系統構成元素,以及元素鉛有機聯繫的簡化體現,如果你構建出一個反映某事物系統的框架,並運用這個框架來思考的話,是不是就可以對這個事物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呢,例如:你想對自身能力做一個分析,你可以寬泛的想像,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也可以藉助某一款個人能力評估模型進行剖析,這個評估模型,其實就是個人能力系統的一個簡化框架。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那麼如何去構建我們的思維模型呢?
  • 學習|思維模型學習—14非sr思維模型
    那麼非sr思維模型就是非刺激反應思維模型的意思。今天我們來聊聊非sr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00個思維模型中的第14個,一個提醒我們思考,提醒我們任何時刻都有選擇權的思維模型。本文依然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何謂非sr思維模型、生活中的缺乏非sr思維效應、怎麼更好的應用,供參考。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
    我的能力遠不及查理芒格,我也無法像他那樣精通各個學科,但我依然可以學習他的思維發展路徑——通過大量思維模型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16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擴寬思路,燃燒吧,創意一、認識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1.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定義九屏幕法是TRIZ理論中的創新思維方法五大方法之一。
  • 枯燥無味的列舉: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
    這篇文章很無聊,沒有任何修飾和鋪墊,就是介紹主要的幾個芒格推薦的多元思維模型。 如果報著學習的目的,這些列舉至少能達到以下目的: 一、雖然你知道一些多元思維模型,但是你可能只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如果你再看一下簡單介紹,也許就會觸發一次深入的學習。 二、模型太多了,但是有些模型在構建你多元思維的過程中所佔的份量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決定了你更會重視哪一個。
  • 模型思維:思維模型化,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而厲害的人,或者精英就是善於掌握和利用這些模型解決問題的人。今天我就和你講一講模型思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炒股,想了解一個公司的運營狀況,你會先看看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
  • 深入思維模型的機制來看,如何使用思維模型來思考
    一個思維模型的要素個數上限通常不會超過上限【7-2,7+2】,思考的要素是什麼,本身不能被事先確認,但唯一能被確認的是思考要素的個數不會超過認知上限【7-2,7+2】。比如系統思考,【要素、連接、目的或功能】三個要素。 比如批判性思維【目的、問題、信息、觀點、概念、推理、假設、意義】8個要素。5W2H思考,7個要素。
  • 模型思維: 思維模型化, 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炒股,想了解一個公司的運營狀況,你會先看看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掌握複雜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掌握其中的規律所在,用規律去化解未知和解決問題。
  • 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
    .易得性性偏差思維模型7.確認偏誤思維模型8.損失規避思維模型9.效率思維模型10.時光機思維模型11.不平衡性思維模型12.非sr思維模型13.隱含前提思維模型14.破束縛思維模型15.卡尼曼雙系統思維模型16.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17.啟發式偏差思維模型
  • 知識整理 | 思維模型1.0
    在這篇演講稿中查理逐步向我們解釋如何通過各種「思維模型」進行決策和解決問題。他巧妙地問聽眾如何白手起家創辦一個資產高達2萬億美元的財富,並用可口可樂作為經典案例給出了答案。 這裡並不對這篇演講的案例作深入剖析,事實上,這是一篇難懂的演講,甚至人們將演講稿仔細讀過兩遍之後還是覺得很費解。在查理看來這些結果有著「微妙的教育意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