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解決問題篇

2020-12-16 和訊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就芒格而言,思維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理論框架。這篇文章原標題是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作者Adam Amran在文章中用通俗易懂的圖文結合方式跟大家介紹了14個思維模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ciespal

1. 逆向思維

一句話概括: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

如果要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你可以嘗試藉助逆向思維模型。這個模型,可以讓你從全新視角獲得新的認知,並且設想出可能最壞的場景及後果。

如何應用逆向思維?

要想知道是否可以通過逆向思維來幫助自己,你可以通過「這是不是我想到的唯一理想方案或場景?」這個問題來反問自己。

基於此,你可以對這個問題或場景展開逆向思考。具體而言,你可以參考以下3個步驟:

試問自己:在此情形下,最壞的解決方案或決策是什麼?

接著問自己:它為什麼壞?試著寫下有關原因。

通過上一條的原因,逆向思考並嘗試提出好的解決方案或決策。

逆向思維可以讓你看到不好的結果,從而儘量去避免這些情況。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以下這些問題,獲得更多逆向思維視角:

為什麼這樣行不通?

其對立面可能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哪些做法可以稱作是不明智的解決方案?

實例:逆向思維

項目經理通常喜歡用死因分析法(pre-mortem)來分析項目問題,這個方法實際上就是逆向思維的例子。

團隊成員會聚在一起,設想這個項目六個月過後失敗的情景。他們通過「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犯了哪些錯?」或者「為什麼這個項目沒有成功?」等問題來檢視這個可能出現的場景。

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團隊提前看到目前潛在的短板,並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方案。通過逆向思維,他們還可以儘可能地避免潛在的錯誤和不盡人意的結果。

2. 問題樹

一句話概括:用系統方法為問題搭框架並解決問題。

問題樹又稱作邏輯樹、演繹樹或者分解樹,可以直接理解為問題思維導圖。

問題樹能讓你清晰系統性地思考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它能讓你將問題以大化小,將大問題拆分為可以管控的小問題,並按重要性對這些小問題進行排序。換言之,這個工具對「分治法」非常有用。

問題樹還可以讓你從一個問題發現其他問題。總的來說,問題樹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問題型問題樹,即回答的是「為什麼」的問題。

方案型問題樹,即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

如何創建問題樹?

(1)問題型問題樹

好的問題樹,必須全覆蓋問題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做到嚴謹。對此,創建這個類型的問題樹時,有以下4個基本注意事項:

首先,將問題拆分為若干獨立的分類或分支。

應用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既做到不重疊、不遺漏,又能夠藉此把握問題的核心。

不要在意細節(特別是細節假設),關注組成這個問題的宏觀分類或分支。

最後,應用二八原則:關注最有影響力的極小部分問題。對此,你應該基於數據,而非相信假設。

(2)方案型問題樹

如果你已經找到了希望關注的某個問題特定部分,那你就可以創建方案型問題樹來進一步展開思考。

明確問題中的特定問題,並試問自己:「我應該如何提高或解決這個問題?」

以樹狀圖的形式創建備選解決方案分類。

在每個分類下提出相應的一個或多個具體方案。

方案型問題樹的優點在於,通過這種框架,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考域,從而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

舉例:問題樹

假如你現在正在開發一款產品,你發現許多用戶都沒有去嘗試其中一項核心功能。基於此,你可以把「功能X的低使用率」作為出發點,以此提出潛在的成因分支:

功能X的低使用率:

用戶不知道有這一項功能

用戶知道這項功能,但不願意使用這項功能

對於問題樹的第一層而言,是極其簡單的,但同時也兼顧了MECE原則,即兩個分支內容相互獨立,同時又完全覆蓋了整個問題。

在此基礎上,往下繼續探索第二層,於是畫出了以下問題樹:

功能X的低使用率:

用戶不知道有這一項功能

(1)用戶很難在產品頁面中發現這項功能

(2)用戶沒有通過產品之外的其他途徑了解這項功能

用戶知道這項功能,但不願意使用這項功能

(1)用戶還沒有嘗試使用這項功能

a. 他們認為這項功能沒用

(2)用戶嘗試使用了這項功能

a. 這項功能不適用

b. 這項功能存在問題

c. 這項功能沒有解決用戶需求

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下去,但到此為止,我們已經知道該從哪裡著手了。在上述例子中,首要任務應該是讓用戶知道這項功能。也許這項功能不存在任何漏洞,只不過是用戶不知道罷了。

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直觀地認識問題樹的應用和效果。你可以用問題樹來拆分問題,讓你知道該從哪裡著手去解決問題。

小結

問題樹可以讓你通過拆分問題的方式,系統地解決問題。基於你現在所處的階段,你可以(通過問「為什麼」)創建問題型問題樹,或者可以(通過問「怎麼樣」)創建方案型問題樹。

3. 第一性原理

一句話概述:拆解複雜問題,直至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再基於此找出最具創意的解決方案。

第一性原理是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之一。發現一個問題的核心概念,能讓你找到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第一性原理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或真理,就是當你找到它時,你無法再繼續拆分這個概念或真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實際上就是不斷挖掘問題的核心,直至最底層的核心為止。

如何應用第一性原理?

遇到任何問題時,通過以下兩個步驟來應用這個思維模型:

拆分問題直至問題最基本核心,即第一性原理

基於第一性原理重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雖然聽起來簡單,但這個過程需要專注思考,去真正挖掘問題的最底層核心,找到所謂的第一性原理。

具體而言,你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技巧來找到第一性原理:

技巧1:五個為什麼

當你遇到問題時,不斷重複地問「為什麼」,從而去發現隱藏於問題表面之下的深層次原因。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當然,「五個為什麼」並不是說你只需要問五次為什麼,不過,通常五個為什麼已經足以讓你找到第一性原理。

技巧2:蘇格拉底式發問

這種發問方式能夠促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你可以參考以下六種問題類型,來幫助你進一步找到第一性原理:

澄清:「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探究假設:「我們可以做出哪些假設?」

探索原因或證據:「為什麼你認為這是對的?」

影響與後果:「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不同觀點:「是否存在其他方案?」

就原問題提問:「這個問題的核心目的到底是什麼?」

實例:第一性原理

我們通過Dropbox設計師韋斯·奧海爾(Wes O'Haire)的親身經歷作為例子:

去年,我們通過第一性原理來對項目進行了梳理。首先,我們從問題描述出發。基於此,我們拆分並梳理出了多個核心部分,然後再進一步梳理每個部分。最後,通過對所有信息的重新整合,我們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

4. 抽象階梯

一句話概述:用不同抽象程度來更好地描述你的問題。

抽象階梯,是可以幫助你更有技巧地描述問題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你更清晰地描述你需要解決的問題,讓你跳出問題本身,發現新的視角。

這個工具能夠讓你提出正確的問題,從而在階梯上往頂端或底部移動。

往頂端移動,即可以讓你開拓視野,讓你在看到樹木的基礎上,發現森林;往底部移動,則讓你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

如何應用抽象階梯?

從階梯的中部開始,提出最原始的問題陳述。

通過「為什麼」,向上探索更多的抽象問題陳述,此舉可以幫你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問題。

通過「怎麼樣」,向下進一步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或陳述。這個方法可以讓你在原始問題陳述基礎上,得到更多的問題陳述,從而讓你儘可能地找到創意性的解決方案。

抽象階梯的有點在於,它可以應用在設計過程的任一環節,並且通常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快速應用。無論是你是獨立工作,還是跟團隊一起合作,這個思維模型都可以適用。

實例:抽象階梯

以下圖片,是設計師奧海爾提供的一個簡單應用例子:

他提出的原始問題陳述是:「設計一個更好的開瓶器」。通過最開始的「怎麼樣」,他得到了一個具體的問題陳述:「讓它的外觀更具吸引力。」

同時,他也嘗試往階梯的頂部移動:「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好的開瓶器?」

通過這個問題,他找到了更抽象的問題陳述:「吃罐頭裡的食物」。基於此,他還可能會問:「如何才能吃到罐頭裡的食物?」通過這個問題,讓他找到了不同的問題陳述:「應該做到更加方便。」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 來源 |神譯局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總結越多「世界最基礎客觀運轉規律」,思維就越廣;了解越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之間的聯繫」,思維就越深。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的過程,即是在了解眾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的基礎上,搭建規律與規律之間聯繫的過程。
  • 學了很多知識,依舊不會解決問題?你需要掌握「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是指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儘可能用多學科的原理和規律,全方位、更深入地去思考,以此來提升對事物的認知程度,而不是試圖用一種思維模型去解決所有問題。三、「五步法」尋找解決問題的「多元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能幫助我們更高效地解決問題,那麼,職場人怎麼做才能找到多元思維模型,將知識更好地指導工作?
  • 張立:什麼是思維模型
    在教育水平一樣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學校或班級,能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優秀學生的比例會更高。對於一個企業,為了避免養「小白兔」,就要多招收一些好員工,從而減少壞員工的比例。我想說,以上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正確,但其實本質上都是錯誤的。多做一些開心的事,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縮小學校或班級規模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提高好員工的招收人數,並不能保證公司壞員工比例一直比較低。
  • 三大模型,教你利用問題思維,提高職場領導力
    問題思維又叫思考力,是英國管理學家範恩在《潛力量:問題解決篇》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以存在的問題或者假想推斷的問題為牽引,通過對問題的探索研究,來產生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的思維方式。卡洛琳在《七堂思維成長課》中提出了問題思維模型的概念: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公司領導在利用「問題思維」的過程用應該把我的三個原則:①科學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到問題本質;②對已有現象能夠科學預測,提高預測能力;
  • 知識整理 | 思維模型1.0
    目錄1.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2.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性3.反面思考4.跨學科思考基本的學術智慧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正是因為我們深陷如此之多的信息之中,我們更需要更系統的解決方法。如何解決?需要智慧,也可以說,需要模型思維。學者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維》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據。但是,這些看來簡單的判斷背後,這也是體現了多種模型思維——因為在那麼多模型中,你需要選取正確的信息(冰島很小或者疫情是短期衝擊)以及正確的模型(供需模型)。對比之下,國內有很多教導模型思維的書和課程,往往教一些具體的模型,其實這不是關鍵,因為任何模型的運用都有前提,如果僅僅為了模型而模型,只是學會了皮毛。
  • 模型思維:思維模型化,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在職場或者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面對和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有些人忙作一團,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路徑。而有些人卻可以通過清晰的分析框架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樣的思維差異,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不論是從效率上還是效果上來說。
  • 模型思維: 思維模型化, 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在職場或者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面對和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有些人忙作一團,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路徑。而有些人卻可以通過清晰的分析框架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樣的思維差異,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不論是從效率上還是效果上來說。
  • 一個簡單的模型,幫你建立批判性思維
    這個概念最先由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拉澤於1941年提出,他認為:批判性思維包含認真考慮問題和事情的態度、邏輯推理的知識和運用邏輯推理方法的技能,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能夠依據證據去質疑真理和知識、並具有進行邏輯推理以及分析、綜合和評價的認知技能。
  • 學習|思維模型學習—14非sr思維模型
    那麼非sr思維模型就是非刺激反應思維模型的意思。今天我們來聊聊非sr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00個思維模型中的第14個,一個提醒我們思考,提醒我們任何時刻都有選擇權的思維模型。本文依然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何謂非sr思維模型、生活中的缺乏非sr思維效應、怎麼更好的應用,供參考。
  • 英語學科問題解決模型的建構及意義
    如何在英語教育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議題。在闡述英語教育與問題解決之間關係思辯的基礎上,本研究構建出由問題情境、學科基礎、多元目標三大維度交叉依存的英語學科問題解決多維模型。該模型為連接英語教育和問題解決提供整合框架,為破解英語教育中的「學用分離」現象開拓實踐思路,為釋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探索實施途徑。
  • 計算思維模型及其知識體系(草稿)
    ,在文章中,我基於對活動理論的理解,簡單地分析了一下美國《K-12 計算機科學框架》,提出了幾個概念:計算活動、計算知識、計算任務和計算文化。那篇文章其實是源自我給自己設立的一個研究項目,項目的目標是:構建一套有體系的 K-12 計算課程體系。
  • 揭秘:高級運營常用的思維模型
    其實運營和產品一樣,有可以很多學習參考的思維模型和系統的方法論。也唯有真正掌握並學會運營了這些模型,我們的運營工作才算是正式入門哦~下面給大家分享幾種簡單實用的思維模型,運營小白也可以輕鬆掌握,讓我們一起逆襲成大神吧!
  • 超級思維:高效解決問題的 20 個思維模型
    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思維不清、邏輯混亂所致。這篇文章,原標題是Super Thinking: 20 Ideas to Add to Your Thinking Toolbox,作者Thomas Oppong在文中跟大家介紹了20個高效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希望能幫助你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只有我知道,那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而已。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當我明白多元思維模型之後,我幾乎高興得跳起來。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把那些基礎學科,像是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政治,都要學一遍?這個問題一直成了我們心裡的迷,老師從未提起過,因為他也不知道。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也即各個學科的底層思維。
  • 利用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背景模型思想和應用意識主要是指有意識地利用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具體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將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位置關係和變化規律用方程(組)、不等式、函數、幾何圖形、統計圖表等進行表示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
    我的能力遠不及查理芒格,我也無法像他那樣精通各個學科,但我依然可以學習他的思維發展路徑——通過大量思維模型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16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擴寬思路,燃燒吧,創意一、認識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1.九屏幕分析思維模型定義九屏幕法是TRIZ理論中的創新思維方法五大方法之一。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那麼如何去構建我們的思維模型呢?
  • 什麼是「思維模型」?三大思維方式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一直認同這三個錯誤觀點,主要是因為我們將很多事物簡單看成了因果關係,從而被表象迷惑誤導,忽略了事物本質和發展走向。(對於為什麼說這三個觀點是錯誤的,本文第二部分也會給出相應論證說明。)再進一步分析,生活中我們為什麼老犯這樣類似的錯誤,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缺乏運用「思維模型」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什麼是「思維模型」?三大思維方式:「代表性思維」、「抽象性思維」、「替代現實思維」分別是什麼呢?它們與「思維模型」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