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4年「師德標兵」許錄平教授
西電科大報訊在西電,有這麼一位老師,他是同事眼中負責任且無私的團隊領頭人,是學生口中從未發過火「慈父」般的好老師。他,就是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學校第三屆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導航控制系主任——許錄平。
初見許錄平,他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般威嚴,而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一見面,他就同我們熱情地打招呼並一一握手;還親自為我們列印好材料並拿訂書機裝訂好。隨著談話的展開,許錄平耐心地為我們答疑解惑,使我們受益匪淺。
新生的指路人
從高中進入大學,大一這一年是轉折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正是同學們對未來既困惑又憧憬的時候。作為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的負責人,許錄平在開學之初就為新生上好了「第一課」。許錄平告訴我們:「60、70後,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講究在工作中尋找快樂。現在的學生是80、90後,更注重在快樂中學習、工作,所以培養他們的興趣尤為重要。」他著重開展了「六個如何」的主題教育活動,告訴同學們如何從中學過渡到大學、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規劃大學和人生……此後,在軍訓結束開設的專業教育課上,他通過具體形象的例子,讓同學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學了有什麼用,如何服務社會,未來是考研還是工作。許錄平認為,對學生的引導,需要利用開學初期大家高昂的情緒,激發同學們對大學生活、學習的興趣,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學校管理,老師授課使同學們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中來。
「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要學會創新,學會獨立思考,明確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人生的紅線絕對不能碰。在學校,我們要時常翻閱學生手冊,時刻提醒自己,遵守學校各項制度,比如不能考試作弊或是替考,不要等到自己做出了什麼錯事才幡然悔悟。而在社會上,國家法律更是不能觸碰的,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是許錄平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專業的啟蒙師
許錄平雖然不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老師,但他卻有獨特的教學和教育方法。在談及他的教學方法時,他告訴我們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引導學生,言傳身教。通過總結自己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他告訴學生們書本要 「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由薄變厚」就是要在書上記筆記,記註解,增加對內容的理解;「由厚變薄」即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概括,系統地掌握相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深得同學們的喜愛。
現今大學生存在的一個通病就是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許錄平在招收研究生的時候發現有些學生可以把書上的定理背下來,甚至第幾頁第幾行也都能如數家珍,但是能夠靈活運用到現實中的卻是鳳毛麟角,這些學生欠缺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許錄平因此教育他的學生,要學會根據實際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基礎升華,並應用到解決工程問題的實踐中那才算是學到了真本領。
針對老師們除了上課一般不在新校區,與同學們交流少的問題,許錄平從課堂、課間、課後三個方面加以解決。首先,他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以前,學校裡投影儀少的時候,許老師總會提前到教室,將上節課的知識點板書在黑板上,節省了不少課堂時間。他的同事孫景榮老師告訴我們,她讀研究生的時候就是許老師的學生,現在一起工作十幾年了,她也養成了每次上課之前將上節課的總結板書到黑板上的習慣。這樣一來,上課的時候就能直接開始為大家講授,節省了很多時間,將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分利用。同時,許錄平堅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的不是講幾個笑話來活躍氣氛,而要用知識的本質,通過問題事例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提高大家的創新意識。他往往通過在課堂上對前沿技術、大型項目系統的介紹,讓學生萌生出「我的專業這麼有用」的積極認知,從而激發學生課外查閱資料、課外學習的興趣。其次許錄平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一開始,同學們不積極,他就主動詢問一部分學生,問問大家課講得怎麼樣,能不能聽懂,有哪些疑問……到後來,課間休息時候的氛圍就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積極與許錄平交流,向他請教。他還將自己的聯繫方式留給學生們,告訴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聯繫他。曾有一名電院07級學生朱洲晚上八點半左右給他發郵件,針對專業學了什麼、專業就業方向、未來上研還是工作等問題向他請教。當晚,雖然已經到11點了,許錄平還是給朱洲同學回復了郵件,詳細地為他解答了疑難困惑。
許錄平說:「大學主要是塑造人格,培養智慧之人,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人的能力各有千秋,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只要肯努力,沒有什麼不能實現的。」總結學生的教育心得,他認為與60、70後吃苦耐勞、按部就班相比,80、90後思路更開闊,自信,但是幻想多,自我意識太強,需要耐心地引導與啟發,命令式反而適得其反。
科研的踐行者
許錄平科研成果豐碩。他提出了雷達數據處理新方法與新技術,主持了X射線脈衝星導航及輔助增強北鬥導航定位技術研究等十幾個國家及部委項目,發表論文一百多篇。
在談到科研項目這一問題的時候,他說:「搞科研不能閉門造車,要有開放的思維,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科技創新,一方面是指提出新理論另一個就是發現問題,找到切入點,對其改進完善,重要的是培養創新思路。科研人員需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嚴謹。不同於生活中的隨和,許錄平在科研上非常嚴肅認真。他的學生宋詩斌告訴我們:「每次向許老師提交方案或者報告,老師都會認真地指出其中的不當之處,就算是很小很小的錯誤也會指出來。幾次之後,我也慢慢養成了嚴謹的態度,很感謝老師對我的影響。」
許錄平告訴我們:「社會需要的不是人力而是人才。」他用一個例子形象地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完成從人力到人才的轉變:一個擦皮鞋的只是一個人力,當他改進了技術,又學習了行業管理,最後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就完成了從人力到人才的轉變。我們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完成人力到人才的成功蛻變。
在與許錄平短短兩個小時的談話裡,記者深切感受到許錄平是一個嚴謹治學、言傳身教、和藹可親的好老師。正如許老師的同事馮冬竹老師所說,相由心生,許老師那書生形象與他平時的一貫作風相一致。他以平和的心態教學、科研,默默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最後,讓我們借用許錄平的學生所說的一句話來對他作一個總結:許老師是一個和藹、務實又認真的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