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姜振軍)揮毫落紙如雲煙,筆下龍蛇似有神。9月11日下午,「中華天仙緣杯」2020江蘇省中小學生書法大賽鹽城賽區走進鹽城市新洋第二實驗學校,書法教室裡,師生們的書法作品掛滿四周,巧妙的布置透出濃濃書香味,學校的書法氛圍讓人眼前一亮。
現場:學生展示硬筆軟筆書寫特色
提按轉折,頓挫成峰,專注的字,專注的眼神……當天,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學校兩間書法教室坐滿了學生,他們有的是參加軟筆比賽,有的用硬筆書寫。教室裡,校長祝成榮和幾名老師有序地指導著,提醒學生端正握筆,正確坐姿。
「媽媽會從網上搜索一些作品,給我練習,我幾乎每天都會練字。」四(2)班的袁祥宇手握毛筆,雖然下筆慢,但一筆一畫遒勁有力,顯得相當老道。「我過去很調皮,做什麼都沒有耐心,自從練字以後,老師都說我變了很多。」袁祥宇自信地說,雖然練字才1年多時間,但進步很快,「現在家裡春節對聯都是我寫的。」
和袁祥宇一樣,四(4)的劉妍練起毛筆字來也相當認真。「從二年級開始,她每天回家都要練四五張紙。」書法老師馬萬琴回憶說,記得有一次,劉妍第一次寫扇形紙,寫「天行健」三個字,因為緊張,字有點歪,她就在家不斷練習,竟然寫完了整袋的紙。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硬筆比賽的教室裡,學生們整齊劃一,在稿紙上仔細書寫著詩句《春夜喜雨》。三(1)班的孫一涵來自亭湖區新興鎮甘露村,她在幼兒園大班的暑假裡開始練習鉛筆字,後來跟著小學語文老師卞曉漫練毛筆字和鋼筆字。
「她的堅韌度和專注度比其他孩子要強,這是練字的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在一旁指導的老師卞曉漫和孫晨說,學校對書法非常重視,一二年級都有寫字課,三年級以上開始開設書法課。此外,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孩子,每天午飯後還要再練字半小時。
傳承:書法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在書法特設建設方面,鹽城市新洋第二實驗學校對學生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和培養。「從每天中午半小時的練字,到每周兩次的書法興趣班,無一不在為提高學生寫字質量做著充足的準備。」馬萬琴告訴記者,同時學校還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通過平時臨帖練習、定期上「三筆」課、校外培訓等形式,切實提高老師們的書寫水平。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鹽城市新洋第二實驗學校堅持弘揚中華民族書法文化傳統,豐富校園文化底蘊,秉承「鹽墨水韻」書法特色,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先後獲得「鹽城市硬筆書法特色學校」「省書法教育特色學校」「中國書法(寫字)特色學校」等稱號。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而且我們只用了3年不到的時間。」據馬萬琴回憶,幾年前建校時,沒有專職的書法老師,書法興趣小組也只有20名學生,經過校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如今發展到現在近千名書法學生,有3名書法老師。
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讀、寫、算的能力對孩子極為重要,一筆一畫是做人的態度,也體現責任心和審美,我認為書法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在校長祝成榮看來,書法是教育的基礎,「身正、心正、筆正,我們會將傳統的書法藝術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光大。」
本屆書法大賽由現代快報和鹽城市民辦教育協會聯合主辦,東臺西溪獨家支持。作為鹽城賽區的獨家支持單位,東臺西溪景區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西溪堅持「景、產、人、文」融合,打造「中華天仙緣」非遺品牌,讓千年古鎮煥發蓬勃生機。接下來,鹽城賽區比賽將陸續走進鹽城各縣(市、區)的中小學校,弘揚書法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