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工變身「洋翻譯」海歸男甘當「螺絲釘」

2020-12-27 網易財經

新華網哈爾濱8月17日電(記者王君寶)「能做同聲傳譯,擁有MBA學歷,參與多部影視作品製作,曾任豐田公司上海總部的管理者。」在日本留學8年的王文忠細數著自己的履歷,而現在,他身著普通工裝成為哈爾濱鐵路分局哈爾濱工務段的一名普通道口工人。

鐵道工變身「洋翻譯」

在哈鐵哈爾濱工務段辦公樓裡,40歲的王文忠看起來與普通的鐵道工人並無兩樣,揮舞指揮旗在鐵道旁調度過往火車,是他每日的本職工作。若不是看到電視劇尾聲翻譯一欄的「王文忠」三字,你很難想像眼前的這位道口工還是一位影視工作者。

「我剛獨立翻譯完一部30集的抗日電視劇,還為劇中日本人的角色配過音。」談起翻譯工作王文忠興致勃勃。據他介紹,年輕時作為文藝兵還曾參與過《大決戰》《火雲傳奇》等影視作品的製作,「那時候還和林青霞一個劇組呢!」

道口工的「洋翻譯」身份讓身邊很多同事驚訝不已。「電視上那個王文忠是你麼,真是你啊!」所翻譯的影視劇登上熒幕後,很多同事和領導都不敢相信「車間裡有這麼一位能人」。「為此這事兒還上了單位的網站」。王文忠說。

海歸MBA脫下西裝穿工裝

從鐵道工變身「洋翻譯」,反差巨大的兩種生活源於王文忠15年前的一個決定。

1998年,退伍後從事火車塗油工作兩年的王文忠藉由單位勞務派遣的機會,決定自費留學日本。這一走,便是八年。期間他不僅攻讀了本科碩士課程,還同時拿到了MBA學位及日本語能力認定一級證書。2006年,他學成回國,先後在上海豐田公司擔任管理部部長、北京日立公司高級經理的職務,月薪近三萬。

日子雖衣食無憂,但對於家人的想念與責任卻讓這個高級管理人才萌生了回家的念頭。

王文忠坦言,在外漂泊十幾年,自己一直沒有好好照顧家人,雖然自己有條件安排妻兒老小在北京紮根,但巨大的環境變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壓力,還是讓王文忠略顯無奈,「那時候正逢與單位的外勞合同到期,對於家庭的責任感支持我做出回到鐵路、回到家人身邊的決定。」

「螺絲釘」也有大志向

脫下西裝,舉起指揮旗,從月薪數萬到風吹日曬下4000元的工資,「MBA」職業生涯的「急轉彎」讓親友同事質疑連連。

「他們認為我幹不了,不應該回來,可多年的求學經歷讓我明白事無大小的道理,即使是一顆螺絲釘,也能影響整條鐵路、整列火車的安全,也要一絲不苟。最關鍵的其實還是心態。」但王文忠同時坦言,雖然身為道口工,自己仍希望能憑藉所學在單位從事更高級別的管理工作,發揮自己的專長。

「去年戰友正在籌拍這部電視劇,知道我日語不錯就讓我試一試,沒想到我的翻譯一下子就通過了。現在我業餘時間為日本題材影視劇擔任拍攝顧問。」面對工作內容與自身儲備上的巨大差異,王文忠感到道口工這個「老本行」無法令其學以致用,於是他選擇在業餘時間發揮日語方面的所學。

在得知王文忠的經歷後,哈爾濱工務段也在去年將其借調到人事科幫忙。「雖然身份未變,但總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所學。若今後能在鐵路對日工作上繼續有所發揮,就最好了。」談到下一步打算王文忠說。

作為鐵路系統的後勤保障,工務段的工作常被忽略。「道口工是後勤的後勤,每一份工作都牽扯到行車安全。鐵路是我職業開始的地方,而今學成歸來我相信憑藉自己的能力也能讓小工作發揮大效用。」王文忠說。

(原標題:鐵道工變身「洋翻譯」 海歸男甘當「螺絲釘」)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阿里格力是本土造,海歸創了美團,這些洋品牌中文名字很有中國味
    文|龍溪來源|商業傳奇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中國,有很多乍一聽名字以為是外國來的品牌,是本土造;而海歸創辦的企業和品牌,則相當有中國味;更讓人吃驚的是,很多洋品牌的中文名字,起得讓人叫絕。2、海歸起的名字很接地氣相反,很多海歸回國創業後,給企業起的名字很接地氣。如美團,王興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博士讀到一半時,放棄學業,回國創業,幾次創業都算不上成功,2010年創辦了美團。
  • 準留學生:海歸經歷和「洋文憑」同樣重要
    留學深造,不僅僅只是獲得一個「洋文憑」,在國外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領略到國際視野對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準留學生:海歸經歷和「洋文憑」是留學的最終目的 對於為什麼選擇出國讀研?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中國農業大學2015屆畢業生孫赫表示,吸引他出國讀研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可以在拓展自己國際視野的同時,獲取一個洋文憑。他認為,在擇業中,海歸經歷是有優勢的,而國內外教育體系的差異,也是吸引自己出國留學的一個方面。談到學習規劃時,孫赫表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己一定會讀到博士。孫赫告訴記者,他最心儀的留學國是英國,雖然需要支付的留學費用很高,但是投資都會有回報的。
  • 海歸向本土人才學習什麼?
    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就業難的問題突出,鼓勵創新的熱潮下,創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海歸在就業和創業的過程中也不免遭遇碰壁。海歸的光環今非昔比,面對就業難、創業難的困境,向本土人才取長補短,或許能在國內市場更好地立足。
  • 產科來了「洋」媽媽,醫生變身靈魂畫手助分娩,有才!古巴姑娘情暖...
    由於這位「洋媽媽」只會說西班牙語,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醫生護士們化身靈魂畫手,藉助翻譯軟體,順利幫助她分娩出一個健康的男嬰。經過幾天的恢復,母子二人即將康復出院,年輕的媽媽Shakira說,「喜歡中國,這裡很溫暖,超有愛!」
  • 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
    受訪者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中新網太原3月18日電 題: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作者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湧現出一批批「抗疫先鋒」,而青年海歸是其中令人矚目的一股力量
  • 10萬歐元留學期望月薪兩千 偽海歸求職難
    也許,這些滿腔熱忱追逐「洋文憑」的學子們並不了解,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上,那些手持國外大學學位證的「海歸」也陷入了就業危機。海外商科畢業,王姓「海歸」在大連某企業應聘,筆試就被淘汰;海外留學兩年,找工作處處碰壁,小李打算抹掉留學經歷再去求職;愛爾蘭國立學院碩士小劉,回國近半年還沒找到工作,目前月薪期待值只有2000元……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尷尬?
  • 海歸學子當翻譯:應發揮語言優勢 及時把握機遇
    外語能力,是海歸最明顯的優勢,不少海歸憑藉這種優勢,擇業時選擇做「翻譯官」。近年來,隨著翻譯技術的不斷進步,海歸翻譯也面臨行業發展的新局面,那麼,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優勢何在?專業素養是關鍵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中外交流不斷擴大,國家對語言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少海歸選擇加入翻譯行業,發揮其在海外留學中練就的語言優勢。
  • 「海龜」學歷造假風靡 海歸學歷究竟成色幾何
    而前述商界名人所拿出的「博士」學位,也被網友查證來自一所沒有授權學位權利認證、還曾涉嫌明碼標價賣學位的洋「野雞」大學。大夥的矛頭開始指向「野雞」大學。  談論「野雞大學」,先要釐清這所謂的「野雞」到底是只什麼「雞」。  在西方一些國家,開辦大學的審批和舉辦是分開的。
  • 中國翻譯市場海歸佔比大 競爭激烈發展空間受限
    ,海歸翻譯前景受自身能力和行業狀況雙重影響。   在我國(中國)的翻譯市場中,海歸佔有很大的比例。他們選擇從事翻譯工作與自身的語言優勢有一定的關係。海外的生活經歷,使得海歸更熟悉國外的文化背景,有利於正確地理解語義。他們中有的是在做全職翻譯,有的只是在工作之餘通過做兼職翻譯賺外快。國內市場對海歸翻譯的認可如何?海外生活經歷能否使他們的翻譯之路暢通無阻?
  • 鐵道工坊在這等你
    轉載自 鐵道工坊
  • 社會需求致集體失語 海歸頭銜翻譯問題層出不窮
    本報北京2月27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友漁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海歸者在英國一所著名大學讀博士,被學校聘為「researchfellow」。回國後,這位海歸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把自己的職位譯成「院士」。  院士,在國內語境中向來被視為最高學術榮譽。
  • 海歸翻譯熱衷字幕組 消除觀影障礙促進文化交流
    海歸翻譯熱衷字幕組 消除觀影障礙促進文化交流 2013年08月30日 09: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它們中有不少成員是留學生或者海歸。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特點,渴望與他人分享,同時認為自己「有義務」把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推薦給國內的廣大影迷。  製作字幕 需要的不只是新鮮感  憑著在國外的生活經歷,海歸翻譯字幕時有天然的優勢。「因為比較熟悉他們的口語表達習慣,以及電影中出現的民俗、諺語,所以翻譯起來會顯得駕輕就熟。」
  • 海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 辭職翻譯國學典籍製作視頻
    海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 辭職翻譯國學典籍製作視頻   1月10日,楚建德在辦公室整理書櫃,他帶領團隊翻譯製作了1.2萬個國學典籍中英雙語視頻。
  • 動畫片《螺絲釘》家長伴讀材料第一集
    一所普通的人類公寓中,生活著不僅僅有人類家庭,還有另一個物種,那就是螺絲釘家族,他們可以變身為螺絲釘,生活在家中最常見的電器中。在這個人類家庭中,只有他們的孩子吉姆知道螺絲釘種族的存在,因為每當吉姆遇到一些常見的技術問題時,小螺絲釘家族就會出現,他們不僅僅幫助吉姆處理好他所遇到的各種科學技術難題,還將各種家用電器、生活設備的基本原理、生活常識及做人的道理傳授給他,比如電視遙控器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鬧鐘可以自動打鳴?DVD 刻錄機是如何紀錄影響的等等。
  • 男子初中文化開翻譯公司 騙40名海歸大學生近20萬
    (原標題:40餘名海歸大學生被騙!初中文化水平的騙子只用了這個套路……) 大學生、高知海歸,卻落入老套的「就業保證金」陷阱?聽說騙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無業游民成立"翻譯公司"
  • 「洋垃圾」變身「外貿服裝」 廣東小鎮日進400噸
    「洋垃圾」變身「外貿服裝」 廣東小鎮日進400噸 2011-12-02 13:54:25 來源:網上輕紡城 不少人打著外貿、外單貨的旗號在網上銷售洋垃圾。
  • 98歲美裔翻譯家沙博理:我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
    3月9日上午,什剎海旁的南官房胡同裡,李東東等4名全國政協委員,叩響了98歲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美裔翻譯家沙博理先生的家門。胸前別著政協的會徽,案頭擺放著政協會議的文件——雖然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政協會議,但沙老的家中也處於「兩會時間」。「今年是政協換屆大會,新聞出版界別新委員很多,我給您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一進門,李東東就向沙老介紹起同來的黃友義、艾克拜爾·米吉提、唐寧委員。
  • 海歸談:「武漢莫慌 我們等你」
    這些日子,武漢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許許多多海歸紛紛站出來,發揮個人優勢,想要為武漢多做些事情。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有一份熱便傳遞一份熱。最近,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青委會的三十幾位海歸,自發組織起來,將《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翻譯成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芬蘭語、義大利語、馬來語等10種語言,面向世界傳播。
  • 品牌海歸:義大利服裝居然用中文拼音做商標
    品牌海歸:義大利服裝居然用中文拼音做商標2010/3/25/9:32來源:中國時尚品牌網    【慧聰服裝網】 不少人都喜歡洋品牌,國內的市場上也到處充斥著洋品牌。殊不知,現在市場上這些洋品牌中混雜了不少「假洋牌」。明明是國產貨,卻在國外註冊個牌子,完了再拿回中國賣,就變成了「進口貨」,價格更是翻了幾倍。    難怪有人說:這年頭不僅僅是人流行「海歸」了,連品牌也流行「海歸」了。    案例:義大利品牌居然用中文拼音做商標    近日,筆者在逛杭州某商場男裝部時發現這麼一個品牌––「JIANYUSHA」。
  • 小海歸待業:素質參差不齊 工作經驗不足
    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小海歸」出國年齡在25周歲以下,就讀於國外高中、大學預科或專科學院,學成後立即歸國的華人。據了解,對於這些「小海歸」中國人才市場並未全部接納,他們中的一些人由於種種原因產生了待業現象。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缺少工作經驗、對薪水期望過高、學藝不精是他們的通病,隨著國內就業市場逐步成熟與理性化,「小海歸」待業是一件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