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17日電(記者王君寶)「能做同聲傳譯,擁有MBA學歷,參與多部影視作品製作,曾任豐田公司上海總部的管理者。」在日本留學8年的王文忠細數著自己的履歷,而現在,他身著普通工裝成為哈爾濱鐵路分局哈爾濱工務段的一名普通道口工人。
鐵道工變身「洋翻譯」
在哈鐵哈爾濱工務段辦公樓裡,40歲的王文忠看起來與普通的鐵道工人並無兩樣,揮舞指揮旗在鐵道旁調度過往火車,是他每日的本職工作。若不是看到電視劇尾聲翻譯一欄的「王文忠」三字,你很難想像眼前的這位道口工還是一位影視工作者。
「我剛獨立翻譯完一部30集的抗日電視劇,還為劇中日本人的角色配過音。」談起翻譯工作王文忠興致勃勃。據他介紹,年輕時作為文藝兵還曾參與過《大決戰》《火雲傳奇》等影視作品的製作,「那時候還和林青霞一個劇組呢!」
道口工的「洋翻譯」身份讓身邊很多同事驚訝不已。「電視上那個王文忠是你麼,真是你啊!」所翻譯的影視劇登上熒幕後,很多同事和領導都不敢相信「車間裡有這麼一位能人」。「為此這事兒還上了單位的網站」。王文忠說。
海歸MBA脫下西裝穿工裝
從鐵道工變身「洋翻譯」,反差巨大的兩種生活源於王文忠15年前的一個決定。
1998年,退伍後從事火車塗油工作兩年的王文忠藉由單位勞務派遣的機會,決定自費留學日本。這一走,便是八年。期間他不僅攻讀了本科碩士課程,還同時拿到了MBA學位及日本語能力認定一級證書。2006年,他學成回國,先後在上海豐田公司擔任管理部部長、北京日立公司高級經理的職務,月薪近三萬。
日子雖衣食無憂,但對於家人的想念與責任卻讓這個高級管理人才萌生了回家的念頭。
王文忠坦言,在外漂泊十幾年,自己一直沒有好好照顧家人,雖然自己有條件安排妻兒老小在北京紮根,但巨大的環境變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壓力,還是讓王文忠略顯無奈,「那時候正逢與單位的外勞合同到期,對於家庭的責任感支持我做出回到鐵路、回到家人身邊的決定。」
「螺絲釘」也有大志向
脫下西裝,舉起指揮旗,從月薪數萬到風吹日曬下4000元的工資,「MBA」職業生涯的「急轉彎」讓親友同事質疑連連。
「他們認為我幹不了,不應該回來,可多年的求學經歷讓我明白事無大小的道理,即使是一顆螺絲釘,也能影響整條鐵路、整列火車的安全,也要一絲不苟。最關鍵的其實還是心態。」但王文忠同時坦言,雖然身為道口工,自己仍希望能憑藉所學在單位從事更高級別的管理工作,發揮自己的專長。
「去年戰友正在籌拍這部電視劇,知道我日語不錯就讓我試一試,沒想到我的翻譯一下子就通過了。現在我業餘時間為日本題材影視劇擔任拍攝顧問。」面對工作內容與自身儲備上的巨大差異,王文忠感到道口工這個「老本行」無法令其學以致用,於是他選擇在業餘時間發揮日語方面的所學。
在得知王文忠的經歷後,哈爾濱工務段也在去年將其借調到人事科幫忙。「雖然身份未變,但總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所學。若今後能在鐵路對日工作上繼續有所發揮,就最好了。」談到下一步打算王文忠說。
作為鐵路系統的後勤保障,工務段的工作常被忽略。「道口工是後勤的後勤,每一份工作都牽扯到行車安全。鐵路是我職業開始的地方,而今學成歸來我相信憑藉自己的能力也能讓小工作發揮大效用。」王文忠說。
(原標題:鐵道工變身「洋翻譯」 海歸男甘當「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