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4日)是復旦大學新學期上課的第一天,也是復旦師生從空中課堂回到地面課堂的第一天。重返線下課堂第一天,師生們的感受如何?今天上午,復旦黨委書記焦揚、副書記金海燕一行走訪教學樓,調研檢查開學防疫以及教學情況。
上課首日:
焦揚走訪教學樓,檢查防疫及教學
「教室8個月沒用,設備操作起來還方便嗎?」焦揚首先走進第四教學樓的課堂,與備課老師們進行交談,關心課程安排及教學電子設備的操作體驗,同時向相關部門負責人詳細詢問了教學樓開窗通風、消毒安排等一系列措施。焦揚強調,一定要做好教學樓防疫工作,務必每天定時消毒,務必保證開窗通風,確保師生在舒適、方便、安全的環境中開展教學工作。
在第四教學樓的公共學習空間,焦揚和正在做課前準備的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教學樓硬體設施的使用體驗。「學校的上課環境還適應嗎?」「上海的氣候還適應嗎?」當得知學生是剛報到的新生後,焦揚細緻詢問了學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適應情況。
隨後,焦揚一行來到四教信息化教室、教師休息室,實際操作了教室配備的納米黑板等新設施。她說,新學期要鼓勵教師用好硬體設備,更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硬體設施的維護,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學生:
重返線下,更珍惜校園每分每秒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研一學生阮文強今天重返教室上課,感覺很興奮。「對理工類專業來說,線下授課的效果還是比線上更好,更有真情實景的感覺。」他說,老師發微信語音授課,學生很容易錯過關鍵信息,而且老師無法板書,口頭描述有時無法直觀呈現知識點,課堂的互動性不如地面課堂。
同樣興奮的,還有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大三學生張子彤。「今天上了一上午的專業課和英語課,重新坐在教室裡的感覺太好了,見到同學和老師覺得特別親切!」
她所在學院上學期專業課的授課方式,主要是老師先給學生發視頻觀看,然後線上互動和補充答疑,對這種形式,張子彤覺得效果還不錯:相比線下授課,線上課程視頻可以反覆觀看,學生不會遺漏知識點,對記憶性內容要求較高的專業來說比較合適。
但她表示,如果是一百多人的大課,和老師溝通不太方便。對語言類專業,沒有線下課堂,同學們失去了一個口語鍛鍊途徑。「能回來真的太開心了!」她笑言,回到學校,更加珍惜在校園生活的每分每秒。
老師:
重返線下,學習氛圍回來了
經歷一學期的線上教學,數學科學學院高級講師肖曉再次踏入教室、走上講臺。「要珍惜!」她感慨,雖然上學期很多學生反映效果和線下一樣好,但「並不是老師給學生發教學視頻就夠了,而是視頻、筆記、微信答疑各種方式都用上」。如今回到線下,學習氛圍回來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恢復了。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張巍對線上和線下兩種授課方式都比較適應。「線上授課主動權在學生,線下授課主動權在老師。如果學生想要學的話,不管什麼形式都會好好學。現在線上教學資源這麼豐富,大家隨時隨地都可以找來學習,不用拘泥於固定時間和地點。」
不過他也認為,回歸線下授課,師生交流更方便了。
學校:
將繼續做好混合教學
8月下旬,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要求,復旦教務處和醫學教務處聯合發布了《關於2020年秋季學期本科教學開學安排的補充通知》,對本科生開學註冊、課程教學與補課、補考(緩考)等事宜做了安排。8月27日,教務處、醫學教務處、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生院、保衛處和總務處發布《關於2020年秋季學期公共教學樓開放的通知》,明確秋季學期學校公共教學樓開放的有關要求。
復旦教務處副處長周向峰介紹,儘管學校已恢復常規教學秩序,但據統計,目前還有學生受疫情影響未能到校、無法參加線下的常規教學,主要以留學生為主。針對這個問題,學校進行相應工作部署,要求相關課程針對未到校學生開展混合式教學,老師可在教室裡上課時同步錄課、將錄課視頻提供給學生學習並提供相應線上指導,確保未到校學生能同期開展課程學習。為此,教務處已在暑假提前對四個校區所有教學樓的教學設施進行了必要的技術改造,保證多媒體設施能夠實現對老師講課聲音和PPT的錄製功能,部分教室還可以將教師授課的音視頻完整錄製下來。
「我們希望接下來在教學中能夠推進線上線下教學更好的融合,把上學期這種突發情況下積累的技術、經驗,更好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多圖:
二教到六教的教室表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除了開學複課,學校還關心每一位師生們的健康、安全。校園防疫、教學到底做得怎麼樣?復旦君今天下午走訪了二教到六教,在各個教學樓裡看到了消毒水,看到了開窗通風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