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饅頭大家都愛吃,有嚼勁的老面大鹼饅頭才有真正的饅頭味。可是自己在家做時,總是控制不好鹼的用量,今天娟姐就仔細說說老面饅頭應該加多少鹼合適。我特意蒸了個鹼大的,這個黃色大鹼饅頭的食用鹼用量是正常用量的一倍,雖然沒影響成層,個頭缺很小。看下面圖片:
下面我就詳細說下老面饅頭如何加鹼,加多少量合適?
我在做老面饅頭時,一般是500克麵團加1.5克食用鹼。這裡說的500克麵團是發好的麵團重量,可不是500克乾麵粉哦。食用鹼易溶於水,可以先準備食用鹼4倍量的溫水把鹼先溶解,再加入麵團。也就是說鹼和水的比例約為1:4,即1.5克的食用鹼溶解在6克的溫水中就可以了。水太多的話,鹼水加入饅頭中需要再加過多的乾粉,影響口感;水少的話,鹼面不能溶解。最好不要把食用鹼乾粉末加入麵團,這樣容易揉不均勻饅頭出黃點。見下圖:
其實加鹼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說的這個用量,500克麵團加1.5克食用鹼,是一般情況下的使用量。但由於溫度的變化,有時也要適量增減。如天氣熱時麵團偏酸,鹼要多加點。天氣涼時,麵團沒有那麼大的酸味,鹼就少放點。說著挺麻煩,其實操作時沒那麼複雜,多做幾次就能掌握了。時間長了,通過鼻子聞,眼睛看,還有揉面時的手感等方面的判斷,就可以知道鹼加的是多還是少。下面我分別說下鹼多,鹼少和用量適中時麵團的狀態。
第一種情況:食用鹼用量不足,加少了。
鹼少的麵團聞著有酸味,用手揉起來感覺麵團沒有韌性,有時還有點發黏。鹼放少了很容易判斷。由於食用鹼量不足,蒸出的饅頭也會發酸,內部組織粗糙,表皮也不光滑。見下圖第一個偏小的饅頭就是鹼小的:
第二種情況:食用鹼加多了。
鹼多的麵團聞起來有鹼面的澀味,麵團顏色也暗黃,手感上麵團揉著紮實有勁,顯得有些脆。二次醒發時,饅頭生坯也膨脹不起來。見下圖,偏黃的是鹼大的,另外一個顏色淺黃的是揉的鹼面乾粉,雖然食用鹼量接近正常,但揉不均勻,顏色偏黃,有黃點出現。
第三種情況:食用鹼加入量適中。
這時的麵團聞起來有淡淡的鹼香味。麵團加入食用鹼後,醒10分鐘在製作饅頭,10分鐘後用刀切開麵團,看下橫截面,內部組織空洞小而均勻。麵團揉起來有彈性不粘手。如圖:
總之,在製作老面饅頭時,控制好食用鹼的量很重要。這個並不複雜,多操作幾次就好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按我的配方做下老面饅頭,食用鹼的用量也按上面說的來,體驗起來效果更好。因為老面不同,製作方法再不一樣,食用鹼的用量也會有誤差。配方奉上:
材料:中筋麵粉,乾酵母,溫水
做法:
1. 150克中筋麵粉,1.5克乾酵母,115克的溫水混合均勻。放到溫暖處發酵5個小時左右,28度到30度最佳。
2. 5小時候,再準備130克乾麵粉,50克溫水,然後加入步驟1製作的麵團中,所有材料揉勻,繼續發酵18小時左右。老面製作完成,如圖
3. 接下來可以用這個做好的老面製作成層的老面饅頭。取出老面180克,中筋麵粉350克,溫水135克,混合均勻,揉至光滑,發酵4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的食用鹼,加完鹼後醒10分鐘,接著就可以整形做大饅頭了。
小提示:
1. 製作老面時溫度很重要,如果室內溫度低,沒有20度左右,發酵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三四個小時。
2. 做老面饅頭時麵團一定要偏硬,揉面時再往麵團裡加入少許乾粉,加四五次左右,可以用擀麵杖壓面,比手揉輕巧些。麵粉也不要加太多,每次薄薄一層就能出層了,本身麵團就偏硬。乾麵粉加多了不好操作,成品口感也不好。
3. 食用鹼加入要適量,一般500克左右的麵團加1.5克就夠了,食用鹼易溶於水,可以先準備食用鹼4倍量的溫水把鹼先溶解,再加入麵團。食用鹼乾粉末加入麵團時,揉不均勻饅頭容易出黃點。
4. 饅頭成型後二次醒發10分鐘左右,醒發時蓋上一層溼布,放到溫暖處,醒發到1.5倍大小就可以了。
5. 饅頭可以涼水上鍋蒸製。水開後再改中火蒸20分鐘。時間到先不要打開鍋蓋。等三四分鐘,溫度降下來,大饅頭就可以出鍋了。如圖
感謝大家的閱讀,記得點讚,收藏,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您如果有好的建議,也可以給我留言,感謝關注,一起分享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