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西洋參是最常用的兩種中藥,甚至可以說是現在最常見的兩種相關中藥保健品的原料。
我們科普醫學常識,更是告訴大家一個大的觀點,大的原則,大的選擇,大的抉擇,而並非具體到能看病,能選擇具體的藥物。
醫學生上學都得上5-10年,畢業後都不會看病,還得實習,還得跟著老師摸爬滾打,您想想您能隨隨便便看到一篇文章,就能看病,就能選擇藥物了?
除非您是學醫的天才,可是學醫的天才誰還會看醫學科普的文章?
所以,我們不能看幾篇文章就去選擇藥物,而且要從文章中領會:健康生活,預防疾病,面對疾病要選擇正確的醫生,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我們才能減少上當受騙,才能少走彎路。
書歸正傳,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黃芪和西洋參的區別,近年來黃芪的保健品和西洋參的保健品不少,很多人不知如何選擇,或者說很多人送禮都不知如何選擇,那麼西洋參和黃芪有什麼區別呢?
一、中藥黃芪和西洋參
黃芪能補氣固表,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氣虛水腫,血虛痿黃。黃芪能用於補氣,治療氣虛乏力;還能用於中氣不足,長時間洩瀉脫肛,或者血虛等等相關症候。主要補肺氣、脾虛、中氣不足等等補氣。
西洋參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治肺虛久嗽,補氣養陰,用於氣虛陰虧,虛熱煩倦,肺虛久嗽等症候。
如果大家對西洋參的補氣之效,不是很明白,我們看看《醫學衷中參西錄》: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也就是說西洋參是補氣的話,主要用於如果使用人參過於溫補而不能耐受,可用西洋參代替,因為西洋參偏涼。
二、現代藥物研究
黃芪含有黃芪甲苷,黃芪甲苷具有免疫調節、缺血保護、心臟保護、抗炎、抗病毒的功效。有研究顯示黃芪甲苷能緩解心肌缺血;逆轉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構;減輕心肌組織的纖維化。
西洋參含有西洋參皂甙,西洋參皂甙有抗疲勞作用,保護心血管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活力、治療糖尿病等等作用。
但是當然這些研究只僅僅是研究,甚至更多是理論研究,和動物實驗,真正要用到人體上,還需要更多的證據。而且本身黃芪含有黃芪甲苷,西洋參含有西洋參皂甙,上述作用並非黃芪和西洋參的作用,而是提取物的作用,並不能混為一談。
三、中藥就得用在刀刃上
中藥要用在刀刃上,啥意思呢?中藥真的好處用在於遇到一個好中醫,而並不是好中藥,就能治好病。只有中藥在好中醫大夫手中,經過辨證論治後,才能認清疾病,認清症候,認清這個病這個症候,能不能使用這個中藥。更何況中醫藥的另一大特點是方劑,而不是單味中藥,絕大多數情況下,一種中藥很難治病,都必須君臣佐使配合以後,形成系統的方劑,才能真正的治病。
所以,中藥要找中醫大夫開,而不是自己判斷,自己選擇。
總之,中醫藥是我們的瑰寶,但我們必須繼承才能發揚,不能浮誇,不能吹牛,必須實事求是,這樣才能久遠,才能繼續為老百姓造福。
如果有人想著眼前利益,誇大其詞,一錘子買賣,那麼只能早早葬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