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緩解焦慮情緒,要有科學的方法

2020-12-22 騰訊網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心理健康

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增大的情況,有人選擇運動,有人 選擇傾訴,有人選擇發洩……怎樣掌握正確的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方式方法,是有必要的。

FM103.4《天天健康》節目主持人童蕾邀請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學心理科,主治醫師欒丹萍聊聊常態化防控下,大眾的心理健康和應對策略。

欒丹萍

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學心理科,主治醫師

2020

12/3

什麼是心理健康?

是指個體對環境的高效而滿意的適應,在這種狀態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潛能得到開發,人的價值能夠實現。

陷入焦慮情緒怎麼辦?

嘗試著以下的方法來緩解情緒

1、 停止對事情本身的思考,轉移到自己的身體感知上,告訴自己,當下你哪個部位感覺不舒服

2、 做深呼吸調整,讓自己更加的關注不舒服的位置,並進行自我安撫

3、 對讓自己困擾的事件進行解析,到底是什麼觸碰了我們的情緒底線,找一位自己信任的朋友或親人一起來探討

4、 我們在焦慮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沒有被滿足被看見。

5、 我們在面對焦慮的時候,不是在解除焦慮而是提升自己對抗焦慮的能力!

如何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保持健康活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心理壓力

1、適當運動。適當運動會有助於保持快樂情緒,舒緩壓力。在家裡,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如瑜伽或踏步跑等適合室內的輕度運動。

2、規律睡眠。保持規律的睡眠,有助於維持生活節奏的穩定,也有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規律飲食。三餐要規律,科學合理的搭配膳食。規律的飲食能使我們維持機體的健康,要多喝水,避免喝刺激性的飲料,不吃調味過重或含糖量過高的食物。

4、制定居家計劃。可以嘗試給自己定一個精確到小時的計劃,詳盡的規定自己的吃飯、睡眠、聽音樂、做手工和看書等事項,還可以翻看一些老照片,回憶一些快樂的往事,有助於我們找回對自己的控制感,消除迷茫和恐懼,從而獲得一個更好的情緒狀態。

5、正向思維。多看好消息,向理智、積極的方向進行思考,相信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專家和政府是值得信賴的,另外要保持對未來美好的期望。

四、心理健康諮詢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奏效,緊張、擔心、害怕、惶惶不可終日,這些焦慮情緒得不到緩解,就要求助專業人員了。可以通過 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熱線進行諮詢,閱讀各種指南手冊書籍了解防控疫情的知識和方法,還可以找精神專科醫生實施正規的心理治療。

天天健康

周一 ~ 周五 14:00-15:00

主播:童蕾

FM103.4 新聞綜合廣播

常州新聞綜合廣播

相關焦點

  • 怎樣緩解焦慮,做好情緒管理?
    關於怎樣緩解焦慮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除此之外,服用如Seremind薰衣草定心丸這樣的抗焦慮保健品很常見的舒緩方式。
  • 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我是得了焦慮症嗎,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正常焦慮與焦慮症有何不同,我們主要從時間、嚴重程度、是否影響社會功能三個方面來看。時間,就是發病的時間有多長,判斷是否是焦慮症要看發病時間有沒有超過兩個月;嚴重程度,是指患者感到痛苦的程度或他的心理行為有沒有異常;社會功能,是說出現焦慮症狀以後,對他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 緩解抑鬱和焦慮的小方法,一定要收藏轉發
    在生活中,無論是抑鬱或者是焦慮的朋友,其實有一個特別有效的一個調整方法,我們將它稱之為「王道」——就是運動。如果你已經存在著抑鬱情緒或者是焦慮情緒。甚至是焦慮性神經症的情況下,我們說就要像吃藥一樣做運動,每一天一定保證運動量,這樣的話可以讓你迅速的緩解過來。
  • 心理學: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這六種方法要牢牢記住
    過度的焦慮會使人感到的痛苦,那麼如何緩解焦慮情緒的產生?這幾種最佳方法如下:一、直面焦慮,控制害怕。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深入焦慮的源頭,控制內心的害怕,通過一點點的深入了解,意識到焦慮是沒有必要的,但保持適度的焦慮,以後面對未知,不確定的事時能夠更好的把握住。
  • 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所以,只要有好的方法去調整和訓練,就有變成一種正能量,讓你慷慨陳詞暢所欲言。第二、做好積極的自我暗示:當自己有一些焦慮情緒的時候,要給自己強有力的自我暗示,比如說我一定能行,我一定可以積極的自我暗示,其實也可以幫助人們增加自信,克服焦慮的情緒。
  • 用5本書來緩解焦慮情緒
    掌握了情緒管理的能力就是讓自己幸福的秘密。通過掌握科學的觀眾與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來告別壞情緒,擁抱幸福。就好像體操運動員一樣,通過不斷地訓練,形成肌肉的記憶。人的焦慮情緒其實也是一樣,你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就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 15個日常生活中方便實用的緩解抑鬱、焦慮情緒的方法
    生活不易,工作、學習、社交的壓力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負面情緒。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的方法吧。1.深呼吸閉上眼睛,深深吸氣,吸滿後數到5,然後慢慢吐出,如此重複。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這個方法是正念冥想療法的其中一個小步驟,可以很好地緩解各種情緒,讓人平靜下來。
  • 六步法,教你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文|林舒心圖|網絡焦慮是人本能的情緒,適當的焦慮能夠使我們的意識清晰,提高做事效率,過度的焦慮會干擾我們的記憶,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降低工作或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要保持適當的焦慮,下面介紹五種親測有效的方法。
  • 焦慮:焦慮情緒過度了,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
    在如何察覺自己的焦慮情緒是否過度的時候,我們首先還是要知道焦慮的性質,所謂的焦慮的性質指的是:「總是莫名其妙的擔憂害怕、焦慮、甚至是一些無中生有的恐懼但又說不清的一些事件;或者一些可以說的清的具體事件,比如:害怕自己得癌,擔心家中親人有不測等等,這些你所害怕擔憂的事情,在旁人看來,你的這種擔心、害怕往往都是過度了、誇大了,才會使得自己惶恐不安,焦灼如麻。
  • 六個方法緩解焦慮
    在我們生活中,當人們焦慮不已時,一定要想辦法克服。克服心理焦慮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通過其他小竅門。2、適應方法對產生焦慮的對象要勇敢的面對,這是克服焦慮心理的最佳方法。所以,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洗個熱水澡對睡眠質量更有幫助。4、保持樂觀對自己非常有信心,會讓我們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化解心理焦慮。
  •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克服焦慮症的6個方法
    原標題: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克服焦慮症的6個方法   焦慮症其實是一種複雜的疾病,讓我們常人思考感覺就是一種心理問題,緊張、出汗、心慌等等,其實不然很多的病人發病不是從情緒上表現出來的,主要是從身體上某個部位,例如感覺呼吸不暢、肢體的疼痛感、心悸、腹瀉等。
  • 焦慮症對身體有什麼危害?什麼方法可緩解焦慮
    原標題:焦慮症對身體有什麼危害?什麼方法可緩解焦慮   焦慮症是目前除了抑鬱症之外,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最主要的一個特徵是患者情緒會經常焦慮狀態。焦慮症的病因有很多,像遺傳、性格、一些社會因素,或者軀體疾病等等都會造成焦慮症的發生。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情緒的體驗,但是很多人有疑問,焦慮情緒就是焦慮症嗎?其實,偶爾出現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雖然這些情緒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但在通常情況下,短期內就會恢復正常。
  •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焦慮?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白天進行適量運動到了晚上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入睡,睡眠質量良好了,這也就緩解焦慮,優質的睡眠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適量的運動能幫助人我們改善心境,使心理達到平衡。堅持體育鍛鍊能改善人的心理結構,使內心產生愉悅,降低緊張與焦慮的程度,讓心理得到放鬆,從而驅散焦慮,疲憊感。
  • 如何緩解中考前的緊張、焦慮情緒?泉州老師給建議
    對此,心理健康老師給出的建議是,考生們在備考階段,要懂得去學會適時舒壓,通過一些勞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自我放鬆。另外,家長們也要正確地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在幫助考生緩解情緒的同時,也要適當給予鼓勵和支持,為考生們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讓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升學考的到來。
  • 緩解焦慮的方法 | 董洪濤
    你的心為何不安焦慮,讓人生活質量下降。如何緩解焦慮?我提出四個方法,包括慢生活、安心、淡泊和學習中醫。 今時,人人都容易產生焦慮。活兒是幹完了,但完成的質量太差,還是要返工;課程是學完了,但學生可能沒有完全理解,甚至因為過度思慮,影響了學生的健康。 我是中醫人,我認為,節奏快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一方面,節奏快無益於我們的健康;另一方面,節奏快會讓我們更加焦慮,心神更加不安。 如何做才能真正緩解焦慮呢?
  • 子宮肌瘤不用焦慮,緩解的方法有這些,我們來教你
    一個健康人患病後,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改變,特別是慢性病女性朋友多伴有焦慮抑鬱情緒。很多資料顯示,子宮肌瘤女性朋友的焦慮得分顯著高,表明子宮肌瘤女性朋友存在一定的焦慮症狀。追根溯源,找到焦慮的原因有哪些?
  • 孕婦產前焦慮的緩解方法
    那麼,如何緩解孕婦產前焦慮呢?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抑鬱等情緒?試試這幾種方法
    目前雖然有零星的確診患者,只要防疫措施不鬆懈,保持一定警覺性,不盲目樂觀,基本還是安全的,也就不必要那麼恐慌了。抗疫情醫護人員對於疫情期間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比如:恐懼焦慮、緊張不安、擔心、抑鬱等負面情緒,應該如何調整心態,應對這些不良情緒?
  • 焦慮情緒,要怎麼「和睦相處」?
    焦慮情緒是人類正常有的情緒,它並不都是消極的,很多時候它可以促進我們進步,做得更好,正如著名德國精神病學家Gebsattel所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焦慮是對生活持冷漠態度的對抗劑,是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的預防針,它促進個人的社會化和對文化的認同,推動著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