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印象:海南島基本介紹及相關資料

2020-12-17 小桔旅居

海南島是位於南海北部的一座島嶼,又稱瓊州。你想要知道海南島的相關知識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海南島的資料,歡迎閱讀。

海南島基本簡介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臥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裡,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裡,面積3.39萬平方公裡,是我國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裡,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地理環境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一個沉降帶。加裡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巖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布的花崗巖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巖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向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抬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才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中央,丘陵、臺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 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臺地佔三分之二。

海南島自然環境

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遊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遊以以地區,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臺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地質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升,海浪衝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裡,寬約20公裡的瓊州海峽,才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遊以南地區,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臺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島,是一個「四時常花,長夏無冬」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為全國之冠。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只有28.4℃,由於海風吹拂,並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颱風侵襲。

海南島氣候環境

海南島氣候屬於海南性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2℃一26℃之間,一月份,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仍在19℃以上;最熱的七月平均溫度在28℃一32℃之間。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颱風侵襲。終年常綠;四時花開,一年四季皆宜旅遊。海南島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都」。

風俗民情

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塊未被汙染的淨土」。島上四季常春,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五大旅遊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海島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苗族風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米,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米,與白色米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黎族風俗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但是在現代文明衝擊之下,黎族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面臨著傳承的壓力,很多寶貴的技藝和文化形態正瀕臨失傳。保護璀璨的原生態黎族文化刻不容緩。紋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繡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最早記載海南黎族紋身的是《山海經海內南經》,文中說漢武帝於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時,在海南島設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點涅其面,畫體為鱗採」,既指當時在海南島上的黎族先民這種習俗,由此推斷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婦女就有了紋身傳統。有學者評價說,黎族婦女紋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是寫在身上的歷史。紋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曆「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曆「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海南四大名菜

文昌雞

文昌雞——號稱「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因產於文昌而得名,而且還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該市潭牛鎮天賜村,村外多榕樹,樹上古枝參天,濃蔭遮日,樹上綠草如茵,雞雛成群,雞食榕籽、覓昆蟲,追逐嬉戲,繁衍生棲,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豔,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一般當地人養雞方法:將純種雞苗交給農戶放牧飼養120天,回收後餵大米、番薯、花生餅、椰蓉等熟飼料,集中育肥50天。

關於文昌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隻文昌雞請皇帝品嘗。皇帝品嘗後稱讚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因村野之雞受皇上天子賜名,村舍榮光,該村得名天賜村。天賜村中最早養雞人姓蔡,故文昌雞亦稱蔡氏雞。

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是中國最佳食用型雞種之一,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如果你夾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棒!」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出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加積鴨

加積鴨盛產於海南瓊海市嘉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傳加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其長相別於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它形體扁平,紅冠黃蹶,羽毛黑白相間。由嘉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嘉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據測定,加積鴨肉含蛋白質34%,比雞和豬,牛肉含量都高,脂肪則佔12%左右,比北京鴨的含量少8%,比鵝和草鴨更少;而胸、腿的肌肉佔全部肉量的六成左右,是一種肥美多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健康美食,可補虛暖胃,強筋壯骨,活血行氣。

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講到了享受加積鴨,佐料也特別講究:用滾鴨湯衝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成。那麼這令人垂涎三尺的加積鴨是如何餵養的呢?這以瓊海市嘉積鎮填肥鴨最為出眾,它的特點在於:從小給小鴨仔餵養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養到70天左右時開始填肥,也就是「填鴨」把米飯,米糠,豆餅等揉和成團,往其嘴裡塞,一天三次。經過20多天的填肥,這時鴨的嘴腳變白,脂肪滲入肌肉,肉肥香嫩,以這種方式餵養的加積鴨,稱為「正宗加積鴨」一般加積鴨有白斬、板鴨、烤鴨三種食法,但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固而最為出名。

東山羊

東山羊自宋朝以來就已享有盛名,並是「貢品」,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東山羊是在海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下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優良肉用品種.在體型外貌方面, 它在山羊當中是屬於體型比較大的一種. 成年體重可達40到50公斤, 外貌特點是它的公羊母羊都有角都有鬍鬚, 頸部比較細長, 體質比較結實,毛色短而發亮。

東山羊的食法多樣,有紅燜、清湯、椰汁、幹煸及火鍋涮等多種吃法,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每種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總的來說,就是好吃。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和樂蟹

和樂蟹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與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並稱為「海南四大名菜」。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市和樂鎮,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和樂蟹得烹調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其以「清蒸為佳,既保持了其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

「清蒸和樂蟹」的特點是:突出了和樂蟹的原汁原味,其蟹肉鮮嫩,蟹膏為黃色,似鹹蛋黃,配姜醋佐料而食,味極鮮美,極富營養。而且,它還有「補骨髓,滋肝陰的藥用功效。對人體可謂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相關焦點

  • 《海南島:陽光與水的敘事》首發 以文學介紹海南風光
    《海南島:陽光與水的敘事》首發式座談會在海口舉行。大家一致認為,該書是第一部較全面收集描寫海南的散文作品集,是一部深入了解海南的優秀讀本。  《海南島:陽光與水的敘事》收錄當代作家王蒙、韓少功、張承志、餘秋雨、林白、葉永烈、劉慶邦、于堅等描寫海南的散文52篇。是一部以文學的筆法介紹海南風光人文的作品集。本書分「人文篇」、「自然篇」兩篇,涉及海南的山水人文、風土人情,作者又大多是名家,文筆生動,可讀性強。
  • 海南島實力最強的高校——海南大學遊記
    1958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在海南省儋州市成立; 1996年,更名為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1983年,海南大學在海口海甸島上成立,2007年,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海南大學合併為今天的新海南大學,新海南大學以1958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的建立時間為起源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為了規範日語教育,三省聯絡會議還專門制定了《發行教科書的相關規定》(1942年7月16),提出了一個爭取在六年內編纂發行全12冊《日本語讀本》以及與之配套的全套掛圖的計劃。  在中學教育方面,三省聯絡會議也規定所有中學都必須配備日本人教師,必須增設日語課為正式的教學科目,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日語。
  • 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組圖)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翻拍日軍開辦的崖城日語學校師生(資料圖片)  在日本侵華史的研究中,侵瓊史研究是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本文以佔領期日本侵略者對海南的文化滲透為研究對象,揭示日軍對海南民眾實施文化滲透,妄圖將島民教化為天皇治下順民的侵略本質。  要摧毀一個民族的反抗力,就要摧毀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意志。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範圍劃定 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
    經反覆論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近日劃定,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  據介紹,試點區劃定工作立足保護和修復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充分考慮了海南長臂猿等重要物種保護和繁衍需要,將海南中部現有自然保護地及周邊天然林、公益林區連通起來,並統籌考慮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周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最終科學劃定了公園範圍。
  • 海南島的發展他功不可沒,他更是海南大學真正意義上的創建者
    時任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的宋子文和時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的宋子良到海南視察,是帶著開發海南島推動故鄉發展的宏願而來的。宋家兄弟的海南之行,當時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引起了各界對海南開發的廣泛關注,相應的開發計劃和措施隨之都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可惜的是,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海南的開發建設事業在炮火聲中不得不中止。
  • 海南島西部的「熱帶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 在我們的印象中,沙漠都是那種黃沙漫天的荒蕪之地,面積一定要大,比如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裡
  • 海南島的那些【甜】
    最甜的詩 海南島的甜,來自於水果。 2.哈密瓜:四季吃瓜感謝海南島
  • 海南島最新「周長」多長?來看省政府公布的這份數據
    &nbsp&nbsp&nbsp&nbsp《2016年海南省(海南本島)海岸線修測成果》顯示&nbsp&nbsp&nbsp&nbsp海南島最新「周長」:1944.35千米&nbsp&nbsp&nbsp&
  • 熊貓曾住在海南島?「海南第一腳」是誰的腳?來聽專家「說古」
    12月22日,《海南稽古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現場展示的考古成果背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來聽文物考古工作隊的專家「說古」。 40萬年前,海南島上有熊貓出沒? 啥?海南曾經是熊貓的樂園?不相信嗎?
  • 對於海南島來說,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書
    第二,確實海南島這麼個大書裡面有豐富的內容和思想,所以我把它基本上看完了,看完我印象和剛才大家說的那些意見相同,是一部大書、厚書、及時的書。裡面我想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史,史實。第二個是論述,我覺得這個裡面孔見的長處這個傳裡面他是用以論代筆做的,這也是一個地方。再一個是寫的是風物。所以一個是史,一個是論,一個人和物,人和物可以放在一起,我覺得這是他的三大特點。
  • 孔見的《海南島傳》:人文歷史寫作的佳構
    目前為止所有寫海南島人文歷史單本著作中,孔見的《海南島傳》無疑是一部出色的佳構。這部書的意義不僅限於海南一隅,對於如何書寫一個地區的人文歷史,作者提供了一種有借鑑意義的實踐方法。《海南島傳》的寫作,由於歷史的加入,使得作者比較突出的文學、哲學長處,又有了厚重歷史的依託。
  • 自駕遊去海南費用如何?海南島的交通是否方便?輪渡碼頭都在哪裡
    自駕遊去海南費用如何?海南島的交通是否方便?輪渡碼頭都在哪裡?海安有海安港、海安新港兩個汽車輪渡碼頭,兩港相距2公裡,都是可以到達海南島。乘輪渡必須提前30分鐘到達港口。輪渡費用是一個小車419元(含駕駛員票),憑行駛證購票,輪渡個人票價是42元,憑身份證買票乘船。輪渡每天7個班次,如果不是節假日,無論汽車還是個人輪渡票都是可以隨時買到,當然如果你是特別急著趕去海南也可以提前預訂。
  • 《海南島旅行記》:一本遊記的恆久魅力
    《海南島旅行記》顯然如是。因為過了七十多年,這本書就如窖中茅臺似的,時間更使它醇厚了。今年4月,經海南省文化歷史研究會新編的《海南島旅行記》由海南出版社出版。讀者可重溫田曙嵐筆下1930年代海南島的自然生態與社會風貌。  七十多年前,旅行者兼散文家田曙嵐寫了一本《海南島旅行記》書稿,配以照片、旅遊路線圖,交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問世後,立即引公眾矚目,風行一時暢銷全國。
  • 早在80多年前,兩個美國驢友環遊海南島,為啥帶四個翻譯?
    海南省博物館的展覽以「南溟奇甸」為展覽主題,策劃出由三大基本陳列:「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方外封疆——海南歷史陳列」、「仙凡之間——海南風情陳列」;兩個專題陳列:「木中皇后——海南黃花梨陳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陳列」和非遺「四個一」:「瓊工坊——海南傳統手工技藝陳列」「瓊餚街——海南飲食文化陳列」、「瓊崖村——海南少數民族非遺陳列
  • 今年冬天海南島太冷?這不算啥,明清時海南島還下過好幾場雪呢
    據史料記載,明清小冰河時期海南島下過好幾次雪,萬寧、臨高、文昌、瓊山、澄邁都下過雪。但那時候沒有氣溫監測,不知道最低氣溫是多少,史料記載中有椰樹和檳榔樹大量凍死的情況,椰子樹可以忍受的最低氣溫為-4℃,所以明清小冰期時海南島的氣溫可能降到-4℃以下。
  • 什麼是海南的旅居房產
    海南島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到海南島來旅遊,海南島已經形成了很多重點的旅遊城市,比如說三亞和海口,從世界八方來的遊客,也為整個海南省帶來的巨大的收益,我國海南省很多的經濟收入來源都是源於遊客們的遊玩,因此,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看中了海南旅居房產,希望從中能夠獲得大量的利潤
  • 2018海南親水運動季-環海南島國際皮划艇巡迴賽(海口站)激情開賽
    -環海南島國際皮划艇巡迴賽(海口站)暨千人皮划艇嘉年華活動在海口紅城湖精彩揭幕。 隨後,精彩刺激的水上飛人表演點燃現場氛圍,2018海南親水運動季-環海南島國際皮划艇巡迴賽海口站的比賽正式開啟。今天的比賽分為男子單艇、女子單艇及雙人皮艇(不限男女)三個組別,選手們在紅城湖進行靜水環湖10公裡的激烈爭奪。
  • 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晉級UCI職業系列賽
    圖為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資料圖)組委會 供圖中新網海口10月10日電 (陳媛媛)國際自行車聯盟(下稱UCI)官網10日公布2020年最新賽歷,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下稱環島賽)成功晉級最新設立的UCI職業系列賽。
  • 海南島,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我非常喜歡海南三亞,去過的人都告訴我,那裡的自然風景趕超夏威夷,但是整個發展還不及一些國際島。我個人覺得是信息交流不夠。縱觀當今世界,旅遊業是最容易、最早實現全球化的產業。同時,旅遊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可以帶動吃、住、行、遊、娛、購等百餘個相關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