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每個人心目中的「保爾」

2020-12-20 環球網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天山網訊(記者龐雪芳攝影報導)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裡也會有一千個保爾·柯察金。面對自己收藏的1200餘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馬建國的心中又有多少個保爾?

「保爾是頑皮的,也是堅強、勇敢、擁有頑強毅力的鋼鐵戰士,這本書陪我度過了我人生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我從前所經歷的苦難都通過這本書漸漸釋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給予我生命勵志的書籍,我非常希望更多的人能再看看這本書,思考人生的意義。」馬建國說。

62歲的馬建國已經走過了全國2400多個縣,歷時40餘年,收集到了1200餘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馬建國說,自己去過這麼多地方,景點沒去幾個,但是書店倒是去過幾千家。新華書店、小書攤、舊貨市場、廢品收購站、私人書店,馬建國旅行的目的就是尋找一本書。

馬建國在農村長大,9歲時,母親送給他第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時,母親勞動一年的收入只有40元,而這本書的價格是1.2元。

「那時候還小,糊裡糊塗的看了這本書,也看不太懂。慢慢長大,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也在慢慢深入。當時這本書在很多同村孩子的手裡傳看過,我一直留到了現在。」馬建國說。

馬建國從小生活在荒漠邊上,父母在荒漠深處開荒,一家人生活十分艱辛。那時馬建國的父親獲得過一張獎狀,上寫著「他發揮了保爾一樣的沖天勞動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馬建國感受到了父親身上的那股保爾精神,那種實實在在存在的精神。保爾的形象不僅激勵著父輩前行,也在馬建國身上烙下深深印記。

「那時,晚上沒有電,我就點著煤油燈讀書,每天晚上看書是當時最幸福的事。好的句子就抄下來,反覆朗誦,仿佛自己成了保爾。」馬建國說,他曾經把保爾的一張照片貼在自己床頭,幻想自己有一天成為他那樣的英雄。

其實,對於看過這本書的人而言,每一個保爾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裡都會有一個自己。近日,馬建國將收藏的1000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到了昌吉文博中心的展廳中,每天都很多人前去參觀,而到了周末,參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走在展廳中,看著一本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過去的往事浮現在73歲的劉光明老人的眼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天的勞動結束後,我們總會聚在一起讀這本書,這本書是大家的公共財產,輪流朗讀,一遍一遍,很多人都能背下來,是我們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劉光明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那個年代最重要的文化作品之一,是風靡一時、耳熟能詳的文學讀物,保爾精神更是激勵著一個個拓荒者和建設者。

「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辛勞的革命者、拓荒者、勞動者用血汗換來的。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好好珍惜。」劉光明說。

對於劉光明老人來說,保爾是他的青春記憶,而在「80後」的鄧鑫看來,保爾身上卻有一股「傻氣」。「這本書的名字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實是個疑問句,看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鋼鐵就是靠著保爾這樣的人煉成的。像保爾這樣『傻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人,他能讓看到他故事的每一個人打心眼兒裡敬佩。正是他身上的這股『傻氣』,讓他在絕望命運中仍堅強不屈、為遠大志向堅定不移。」鄧鑫說。

一本書,幾代人的記憶。也伴隨馬建國從農民、工人到國家公務員,是知識改變了馬建國的命運。他說,這本書一直伴著他前行,讀書啟迪明智,也成為他收藏該書的動力。

如今,展出的1000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馬建國郵購的限量版連環畫版本、有口袋書版本、有連環畫版本、有精裝版也有摘錄版。馬建國說,自己希望在2021年前,收集1500種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將它們作為禮物,無償捐贈,只有一個要求,就是為這些書建一個博物館。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幾代人的信念和力量,無論哪個年代,大家心中都應該有一個精神坐標,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希望這些曾經給予我鼓勵的書籍,能帶給更多人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馬建國說。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主題展在昌吉文博中心展出,該展覽展出了民間收藏家馬建國收藏的1000本不同版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相關焦點

  • 犧牲在雨花臺的中國「保爾」
    通常敵人破壞我地下黨組織主要靠我們黨內的叛徒,「保爾」這名字使得叛徒也無從找到這位新任省委書記的「背景線索」,更不知其「長相」等情況。從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有頭有臉」的共產黨高級領導人想在上海公開場合出現已無可能,即便喬裝打扮也很容易被暗探特務抓獲。中央把基本沒在上海露過臉的許包野從廈門調來出任江蘇省委新一任書記,客觀上來說也有這一因素。 許包野1900年出生於泰國暹羅。
  • 童工保爾的打工收入
    小英雄保爾12歲時做了件大事,往印象特別深的是食堂老闆給小保爾的的待遇竟然是幹一天休一天、當班的那天管飯、月薪8盧布。第一檔最低工資與保爾作童工的收入相當,但是在雲南省,第一檔是對應經濟水平最高的省城昆明,而保爾在的不過是俄羅斯帝國治下烏克蘭的一個小鎮,連所謂的中國三線城市都算不上。以俄帝當時盧布的購買力來看,1盧布等於100戈比,而在第一世界大戰開始之前,5戈比就能吃到一頓帶肉的俄式飯菜了。
  • 尋找保爾:中國青年的《鋼鐵》往事
    攝影/張萬春 到目前為止,馬建國已經走過了全國2000多個縣市,逐漸收集到了所有能找到的版本,從上世紀40年代的一直到現在的。 革命與愛情 在建國初期,不但閱讀蘇聯文學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新社會風尚,而且閱讀蘇聯文學的方式也別開生面。
  • 保爾和冬妮婭:註定無緣的懵懂初戀
    女孩兒的到來擾亂了保爾的平靜,讓他心慌意亂,接連出醜,最後惱羞成怒。對方畢竟是一個女生,保爾不好像對待男生那樣大打出手,只好壓抑著怒火,挑選最文雅的字眼請求對方離開。察覺到保爾的懊惱,冬妮婭首先伸出了橄欖枝,坐下來靜靜地看保爾釣魚,只是此時此刻的保爾怎麼還有心思釣魚呢?
  • 從保爾的學堂生活看沙俄的教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章介紹了保爾在學校學習生活的一些情況。從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出沙皇俄國教育的點滴。「有一天,保爾和米什卡·列夫丘可夫打架,老師罰他『不準回家吃飯』。為了不讓他獨自在空蕩蕩教室裡淘氣,便把他帶到高年級的教室。保爾在後面的凳子上坐了下來。」這裡可以看出,學生打架是應該嚴厲懲罰的。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和冬妮婭分手的三個原因
    最近,我剛看了這本小說,我為書中保爾堅強的革命意志與頑強的信念所打動。除此之外,我還為保爾與冬妮婭沒有在一起而感到惋惜。保爾與冬妮婭兩個人從最初在池邊相識,後來兩個人交談甚歡。漸漸的,保爾和冬妮婭兩個人開始被相互吸引。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果把保爾放到今天,他還是無人能敵
    保爾柯察金自幼喪父,當過童工,在社會最底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受朱赫來的影響產生革命意識,後因救朱赫來而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僥倖偷生.由哥哥阿爾焦姆和冬妮婭送走,奔赴戰場,參加紅軍。戰場上衝鋒在前,英勇作戰,頭部受傷,右眼失明。
  • 「悅讀南安」五星中學:保爾的當代意義
    讀後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在中國曾經影響了幾代人,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抗疫英雄身上的力量,和保爾身上的愛國精神、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力量是相通的。這種力量能打破時空的界限,它使千千萬萬的保爾在精神上產生共鳴,使千千萬萬的保爾在低谷中奮起,永不放棄,永不言敗!
  • 解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人格魅力
    這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部位艱難險阻,在逆境生存的狀態下,仍不忘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的偉大事例。保爾柯察金超出常人的思想價值觀1、年幼的他清楚地認識到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對於這種不公平,有自己鮮明的立場。12歲的保爾.柯察金小小年紀就進了車站食堂做了一個小鍋爐工。每天燒不完的大茶爐和擦不完的盤子以及洗不完的叉子,讓年幼的保爾苦悶又憋屈。
  • 《保爾 柯察金》的翻譯者-高莽先生的真名叫什麼?
    他先後翻譯並出版蘇聯話劇《保爾·柯察金》,以及普希金、萊蒙託夫、託爾斯泰、阿赫瑪託娃、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等俄蘇文學家的作品。高莽曾獲得俄羅斯友誼勳章、烏克蘭功勳勳章以及普希金獎、高爾基獎、奧斯特洛夫斯基獎等多種獎章。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高莽「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7年10月6日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 「保爾」,他影響了我的人生
    我大聲呼喊:「保爾——我的好哥哥,我一定要像您學習!」我這一喊不要緊,驚動了祖母,她深怕我是遇上了歹徒什麼的,趕快叫上我的兩個叔叔一起來救我。應該說,這本書——這部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我的一生,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對我人生觀的確立,以及怎樣去度過自己有意義的人生,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 保爾甚是勇猛,竟然忍住疼痛用臂膀夾住長矛
    保爾甚是勇猛,竟然忍住疼痛用臂膀夾住長矛,還騰出一隻手握住矛杆,讓那人一時拔不出,可對面的劍盾士也趁機揮舞大劍向保爾劈來。旁邊的貝拉克經驗豐富,舉劍擋住砍向保爾的大劍,萊迪克也補上貝拉克的位置,擋住他面前的攻擊。這時,巴恩斯也回防來補萊迪克的位置。若沒有長時間的配合,對面的這輪攻擊,極有可能就再次奏效。儘管如此,也是險象環生。
  • 《永恆的邊緣》:苔絲與保爾的後代們
    實際上,格雷戈裡與列夫這兩個兄弟合併成的形象,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這一文學典型。保爾不名一文,身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侵襲,但他加入了奮鬥的行列,從而改變了自已的命運。這可以說是二十世紀無法迴避的個人命運的主調基準。即使在好萊塢電影《鐵達尼號》裡,影片中的人物關係,基本也沒有超脫於保爾的命運線範疇。
  • 保爾為什麼是英雄?至少在反性侵上,他的確應該成為男人的楷模
    後來保爾參加紅軍,不能不說與他要剷除一切害人蟲的這種最初願望有關。五年之後,保爾戰鬥負傷,送入醫院,過去不得出賣肉體的弗羅霞成為醫院裡的護理員,喻示著保爾為之戰鬥的新時代也改變了她的過去。她對保爾的照顧,正象徵著一個曾經被汙辱過的生命,對保爾的人生選擇的肯定。
  • 《克雷杜克夫人》:冬妮婭嫁給保爾之後會發生什麼?
    這一部小說中,保爾與冬妮亞的分歧,是因為他們的政治價值觀不同,他們的人生道路不同,必然會導致他們的愛情分道揚鑣。而值得注意的是,《克雷杜克夫人》也是描寫了一個貴族小姐與家裡的佃戶之子之間的愛情關係,實際上,完全相當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保爾與冬妮亞的階級地位,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小說,愛情只是人物的人生道路走向的一種折射物,政治上不同路,愛情也不會維持下去。
  •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
    新華社武漢10月13日電(記者李勁峰)坐落在武漢市蔡甸區野戰國防園的一座吳運鐸紀念館內,幹部群眾、青年學生絡繹不絕,他們來向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致敬。吳運鐸,祖籍湖北武漢,1917年生於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工人。
  • 被譽為「翻譯界的保爾柯察金」是這個老人,有什麼能耐?
    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段來自保爾.柯察金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所說的話,在中國可謂家喻戶,小說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也為中國讀者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套中文版奧斯特洛夫斯基全集直到今年才面世。
  • 中國第一個扮演「冬妮婭」的哈爾濱人走了,與「保爾」翻譯者高莽...
    中國第一個在話劇舞臺扮演 " 冬妮婭 " 的哈爾濱人孫杰女士於 2018 年 4 月 24 日 12 時在北京逝世 終年 92 歲,她是中國話劇舞臺上第一位在前蘇聯話劇《保爾 .她的另一個身份是話劇《保爾 . 柯察金》的首譯者高莽夫人。26 日上午 10 點 孫杰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文瑞廳舉行。這是 《新晚報》ZAKER 哈爾濱記者第一時間從赴京參加追悼會的《高莽畫傳》作者王宏波處獲悉的。
  • 《童年之謎》找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答案
    文/柯婉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這句話不是抒情也不是雞湯,而是有所依據。我們也常常聽過「童年的陰影」、「治癒童年」之類的詞語,唯獨很少人深入思考和了解這些從何而來。羅尼·索蘭博士的《童年之謎》裡,凝練了她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揭開了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隱藏的孩子的主觀描述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體驗。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後來的文學評論家們,都會引用一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森林」,這已經說明挪威的森林成為了一個抽象的意向和情感的寄託,對渡邊來說,直子是心中永遠被掩藏的秘密,她是渡邊的挪威的森林,因為遙不可及,因為無法抵達;對綠子來說,也許渡邊是她的一片森林,想要探索和觸摸,卻永遠迷失在其中;而對於直子,大概挪威的森林是永遠無法消解的孤獨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