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個問題如果過深的回答會引來罵聲,因為現在很多人不希望別人說自己的不好,只想聽別人的不好。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有一定的缺點和優點,如何分辨不同國家的人無非就是通過這些缺點和優點來看。缺點和優點的最大體現就是外在的表象,對於初次見面的人,我們不知道他的內在,所以第一表面印象會帶給對方直觀的感受和認知。如果站在中國人或者日本人的立場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狹隘,那麼筆者就從第三方(歐美國家)來介紹他們是如何分辨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備註:筆者講述的是中國的一些特點,我不認為這些特點不好,我也是中國人,我也有這些特質!請不要自動的認為我說的這些特點就是不好的,噴子請遠離!!)
中國說話聲音大,日本人說話聲音小
提前說:筆者不是說說話聲音大就是不好,聲音小就是好!噴子請遠離。
在中國的電車上或者公車上,經常能夠看到大聲打電話的人,其實國內對這個事情也是習以為常並非覺得這個是壞習慣。哪怕就是平常說話聲音不大的人,打電話的時候聲音竟然莫名的變得很大,是不是覺得對方離得太遠聽不見哦?而日本的電車中很安靜,不過現在有些年輕人也是挺吵鬧的,幾個人在電車裡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其實這個和國土的面積是有關係的,日本是單一的島國民族,原本說話就不多。而且日本傳統的住房是和式的房間,和式房間沒有牆體都是紙糊的隔板,如果說話聲音太大的話就會被隔壁聽到了,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說話聲音小的習慣。
中國則不同了,中國是多民族的大陸國家,一般主張自己的意見或者說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聲音不大的話就會容易被對方忽視掉。
衣著鮮豔的多是中國人
中國的寺廟、宮殿都是呈現鮮豔的顏色,可能這麼說有人要反駁,故宮顏色也不鮮豔呢?其實那種顏色在外國人來看已經是鮮豔的了。紅色是中國的基本色,也是傳統象徵著吉祥富貴的顏色,中國結、旗袍大多數都是紅色(當然有其他顏色的旗袍)。冬天走在街上,很多人都穿著紅色的大襖子,而這種現象在日本很難見到。
日本的傳統可以從他們的日式庭院文化中看出,日本的庭院的顏色多是灰色和自然的綠色為主,而使用的茶碗也是偏灰色或者白色的,和故宮中陳列的中國傳統文物相比,顏色就顯得十分不足。可以說是,日本人著重於使用材料原本的顏色來裝修的打扮,但是中國的器件都是通過加工,是人類智慧的一種結晶,這點通過食物也能夠看出,中國人對食物的後加工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從中國的傳統上來看,大富大貴自然與顏色鮮豔結合起來,用豔麗的顏色宣傳自我是一種威嚴的象徵。
中國人直話直說,日本人彎彎繞繞
雙方的語言特色也是十分明顯,中國人直來直往沒有多少心計包含在話語之中,但是日本人說話會比較彎曲,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美。比如,國人的口頭禪多是「一定」「肯定」,曖昧的用詞會比較少,筆者也是經常用到這些詞語,但是日本人就不同,多是讓你猜他的意思是什麼,比如會用到「あまり」「かもしれない」「どちらかと言えば」「ほうがいい」這些表示不確定的用詞,翻譯成中文就是:可能、怎麼說呢、比較好吧之類的。
表達方式並沒有什麼好與壞,但是有時候也還是希望能夠真正正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著名的爭辯,在文章中同樣也有記載,比如我們都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如果發生在日本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小孩兒講:應該可能是這樣的,另一個講:或許是這樣的。這個畫風也是十分奇怪的吧!
另外,日語本身的語法來講,就是屬於一種柔和表達的集合體,最代表性的就是日語的否定往往是跟在最後的。在東京的電車上,就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表達:XX站,XX站,XX站,是不去的。而不是說成去XX站,XX站。日語不聽到最後,永遠不知道他想用的是肯定還是否定。
中國人一般小事不足掛齒,日本人是小事耿耿於懷
為什麼通過這一點能夠看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呢?其實這個和民族的性格有關係。假如朋友幫了一個忙,對方往往就是應付幾句即可,小時不足掛齒、改天請吃飯呀之類的,而日本人肯定會是帶著禮物用十分恭敬的話向你表示感謝。哪怕是要好的朋友,日本人這點也是做的十分有禮儀性,假如他不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能這個朋友就會對這個事情耿耿於懷,覺得此人十分沒有禮貌。但是在中國,我覺得沒有這麼嚴苛的朋友吧。
在日本長期居住的中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日本人對和自己有關係的人都是「很冷淡」;日本公司的人際關係看著十分和諧;相互不認識的日本人之間打招呼也是十分自然;
再說一個例子,昨天朋友請你吃了頓飯,第二天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表現就有不同。
日本人會跟這個朋友打電話或者發信息說,昨天謝謝請吃飯,非常好吃之類的話;
但是中國人朋友之間,如果你打電話特意說這個,我覺得那是找罵!
中國人會慎重的對待自己的情報,日本人一般都會講清楚自己的情況
這個在商業上十分明顯,筆者從幾個方面說明一下。
首先就是名片,中國人的名片一般都是十分簡單大方,上面很多都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公司以及聯繫方式,然後什麼就沒有了。而日本人的名片要寫很多東西,比如公司的介紹(背面),自己的郵箱電話當然是必備,有的還要寫上公司取得的認證,還有自己的職位,甚至有的名片上印上自己的照片。
再次就是公司情況時,商業場合,中國人往往認為的是如果給了對方太多的情報那麼不利於競爭,但是日本人想法就是,如果不給對方這些基本情報,他們是不是會做出錯誤的決策影響我們的合作?(當然這個是一般的情況,也有特殊,對方情報真的屬於機密的時候)
除了這些,還有做公司宣傳的時候也不同,日本人公司宣傳會從頭到尾將公司的情況說個遍,比如產品如何加工的,是什麼原理等。如果你有參加過日本的展會就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日本公司的宣傳手冊都非常的厚,將詳細的數值列在上面。但是中國的宣傳則與之相反,中國企業認為我能夠把產品按照你的要求做出來就行了,其他的請不要管那麼多(現在國際化的進程加快,通過ISO標準以及TS標準的企業越來越多,國際化的供應商管理裡面都包含企業監察的要求,現在很多中國公司對客戶公開的情報也越來越多)。
中國人指定時間以後出現,日本人指定時間以前準備就緒
這個就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很多中國企業內部都有這樣的情況。比如開會時間是9點,那麼9點之前湊齊人的企業那真是十分的優秀了!
而在日本規定時間是9點的話,一般8點五十人就到齊準備就緒。日本人對時間的要求可以說是十分變態的,之前日本的電車提前發車了幾秒鐘,結果公開發文致歉。或許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種作秀,但是對於日本人,可能就是一種常態。
結束語
對於中日之間的差異,其實還有很多,上面講出來的只是一點皮毛。筆者想在此再次的說明:我只是說明一些現象,不對這些現象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