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創建的文學,對唐詩影響頗大,後人稱讚許久

2020-12-15 傑超的紀實

他一生戎馬天下, 卻創造出來一種文體

說起建安文學,大家都能想起來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但是這個文體 ,竟然是一生都在「馬背上」的曹操創立的。曹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曹操還是一名詩人。東漢末年,曹操父子皆有較高的文學修養,他們提倡,不再將文學視為闡述經義的工具,而是用文學來反映現實生活和抒發自己感想,讓文學的適用範圍擴大。

建安文學興起和當時的背景有很大的聯繫。東漢末年,戰爭不斷,民不聊生。文人志士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激發了進取精神和創作欲望。而且曹操作為政治領袖領袖倡導建安文學的發展,他和他的兒子們愛好文學,廣招才人,下令「唯才是舉」,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此處就不得不提起「建安風骨」了,漢末建安時期,包括「三曹」、「七子」在內的文人,描寫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抒發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形成了一種慷慨悲涼、剛健有力的風格。劉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龍》中稱這種文學風格為「建安風骨」,並一直被後人沿用。

建安文學繼承了樂府傳統:把五言詩繼續發展沿用,出現了一種「五言騰踴」的文化繁榮景象;並且加入了對現實題材的關注;並且有大量樂府舊題的大量使用。對文人化特徵的加強也是建安文學的特徵之一:文人個性化發展帶來的風格多元化;文人化的抒情方式;語言的文人化(對文字的錘鍊之功日漸增強)。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中這樣描寫亂世中的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洲,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唯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但曹操作為文學形象,大多是亂世奸臣等名聲。蘇軾在《東坡志林》中寫道: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作為詩人的曹操呢?《三國志》中描寫他: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敖器之《詩評》

朝攜壯士,夜接詞人,崇獎風流。—胡應麟《詩藪》

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鍾惺《古詩歸》

千古詩人第一之祖。—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一

曹操詩的藝術成就:他的文學風格為緣事而發,情感慷慨鬱勃;語言古質率真,不加修飾;境界蒼茫,氣韻沉雄;文學成就為:四言詩中對《詩經》的學習與發展;開闊了渾成的藝術境界;鬱勃慷慨的情感力度;五言詩中多用漢樂府舊題,風格亦受其影響。他的一部分詩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和百姓的苦難。如《蒿裡行》記錄了漢末董卓之亂前後最黑暗混亂的一段歷史,描繪了軍閥爭權奪勢所造成的悲慘現實:"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另一部分詩抒發了他的人生抱負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大志。曹操不僅用自己的創作開風氣之先,而且以其對文學的倡導,為建安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焦點

  • 曹操去世之前,囑咐後代4個字,足以讓後人稱讚千年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的評價都存在著爭議,有人誇就有人貶,其中,曹操就是常被世人拿來津津樂道的一個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時魏、蜀、吳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曹操一方的實力最強,而曹操不僅在軍事上有很大成就,他還是個作詩高手,留下了不少佳作,被後人傳頌。
  • 曹操一代梟雄,被後人稱道,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在三國時期那個比較混亂的時代,也先後出了許多厲害的人物,比如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那這之後有什麼原因呢?他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以及後人的稱讚。他身上又具備著什麼樣的品質呢?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他,之所以能夠在那麼多英雄之中,受到後人稱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歷史上的成語「分香賣履」有何深意,為什麼被後人稱讚許久?
    「分香賣履」這個成語大家都熟知,它與曹操有關,但究竟其中蘊含了怎樣的典故?有什麼樣的意味呢?歷史記載,曹操死後留下了一分《遺令》,也就是後事安排。隨侍曹操身邊的女人,地位有高有低,但總不會低至婢女一流,在主人逝世之後,她們分到的不是金銀首飾,綾羅綢緞,竟然只是一簇神香加上一個「學作祖履」以維持生計的臨終指示。
  • 如何看待唐詩宋詞對中華文學的影響,以及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影響中華文學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題主副標題自己都說了,再看回答,一般都是給予了高度正面的評價。這是理所當然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深深地為中華文化的頂峰,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詩——感到驕傲和自豪。
  • 古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等文學時代,而現代有什麼呢?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各種各樣的文學載體,中國的古人在漢,唐,宋,元,明,清時期,創造出的詩,詞,歌,賦,曲和小說給後人留下了燦爛的文化瑰寶,但這些高檔次的陽春白雪,只能供達官貴人享受,不容易被大眾接受。漢賦漢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
  • 三國曹操父子的文學成就據說高不可攀,當時有誰可與之抗衡?
    如果《三國演義》以文學水平論高低,曹操父子三人絕對碾壓劉備、孫權和司馬懿,估計也只有「建安七子」和諸葛亮、周瑜可抗衡!在中國文學史上,曹操父子三人的文學成就是一座豐碑,魏晉風骨的形成就在這一階段,並成為唐宋文學復古運動競相效仿的主要部分。東漢中葉,隨著宦官弄權、良臣散野,文學作品的質量和數量也出現嚴重滑坡,一些讚揚盛世的大賦開始轉向抒情小賦,文學作品凋零。
  • 中華傳統文化研習專題之 建安文學
    動亂中作家的思想從經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又得到樂府民歌的滋養,所以作品的思想感情表現得鮮明爽朗,作品的語言大都質樸勁健,這種具有突出的時代特徵的藝術風貌,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建安文學結束了兩漢辭賦風行、詩壇冷寂的局面。受樂府民歌影響發展起來的五言詩,與過去流行的四言詩相較,表達容量與藝術效能都前進了一步。
  • 曹操三父子與蘇軾三父子比較,哪一個文學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一個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個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耀千古,都給我們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學遺產。那麼,如果我們要對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進行一個比較,那麼,哪一個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呢?
  • 唐詩——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
    唐詩是漢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
  • 曹操兒子的奪嫡之爭拉開序幕,他們各顯奇能,推動建安文學的發展
    為了繼承曹操打下的基業,他的兒子曹丕、曹植、曹彰三人展開了一場奪嫡之爭,曹彰第一個出局,曹植文學才華橫溢,曹丕智勇雙全,他們和曹操一起,親手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時代,曹操父子與建安諸子還共同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建安學堂。
  • 曹操是奸臣嗎?到底是誰把曹操變成了白臉的奸臣?
    在中國的歷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爭議者之一。對他的評價歷來在奸臣和梟雄這兩極中搖擺。「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話為他「招黑」無數,這多半要拜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賜。之後的幾百年中,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的各種文藝作品(戲曲、評書、小人書等)將曹操這種惡劣形象不斷強化。然而,曹操真的就是奸臣嗎?
  • 唐詩對後來的影響
    傳統詩歌大部分用來寫景狀物、言志抒情之外,評詩論文也是唐詩廣泛涉及的內容之一。就像我們現在評論微博一樣,不過其中的圈子不像現在一樣罷了。讓我們回到唐詩。唐人習慣於用詩歌來評論另一首詩,一般而言以詩論詩都不是專注於論詩,通篇都與此相關,而以整篇詩歌進行評論的形式最開始是由杜甫的《戲為六絕句》,裡面最著名的一句就是:「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 「唐詩知音」的詩心慧眼—新聞—科學網
    該文集共10卷、22冊、1200餘萬字,系統整理、全面展示了被譽為「唐詩知音」的劉學鎧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特別是唐詩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推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這套文集的問世,在中國古典文學界引起轟動,程毅中、袁行霈、莫礪鋒等一批古典文學大家均對此書給予高度的評價。「劉學鍇先生是李商隱研究最有權威性的學者,對溫庭筠的研究具有開山之功。」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絕句的最高水平!
    中華文脈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開始,之後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推陳出新,源源不斷。而說起古詩詞,毫無疑問,《全唐詩》是一座巍峨的高峰。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雖說「文無第一」,但是如果我們硬要追問:全唐詩中,究竟哪一首是第一名呢?
  • 曹操發明了一個四字成語,委婉的表達死亡,老人們會用到
    曹操除了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身份,他還是一位厲害的文學家,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三人並稱「三曹」,他們和建安七子一起引領了漢末時期的建安文學。建安文學以慷慨激昂為文章風氣。
  • 原來你是這樣的曹操!(4—8年級學生閱讀)
    但不論歷史上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論小說影視劇如何塑造他的形象;不論人們對他的稱讚是褒是貶…… 曹操都有一個很厲害的身份,但是往往會被人忽視
  • 《文學回憶錄》回顧│唐詩的格律與爛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管專業第21講:北齊時,沈約等詩人創造律詩,主要是受到梵文發音的影響,開始講究詩的韻律。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再之後,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等詩人進一步完善了格律。除此之外,陳子昂是獨樹一幟的派別,追求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的很委婉,如今老人常說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2019福建公務員行測文學常識:唐詩流派及代表作品
    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各位考生分享一下關於我國古代唐詩的那些考點。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唐朝詩歌風格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從時代上劃分,唐詩分為初唐詩,盛唐詩,中唐詩,晚唐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色,不同詩人的不同性格、氣質、閱歷、素養也影響了詩歌的品格,故而形成豐富多彩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