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現代漢語詞典》128頁
說起曹操,你腦海中會想到什麼?他是一個心胸狹窄、奸詐狡猾的奸雄?他是一個率真坦誠、霸氣威武的英雄?
但不論歷史上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論小說影視劇如何塑造他的形象;不論人們對他的稱讚是褒是貶……
曹操都有一個很厲害的身份,但是往往會被人忽視,那就是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文學家!
字
先來看看他的名字吧。
曹,古文字形是二「東」(東)相對,以此會對偶之意。後來下面加上分化符號。「曹」的本義就是對偶。由對偶義引申指訴訟的雙方,即原告和被告。
對偶是雙方相對,所以引申指遭逢,這個意思後來用「遭」表示。原告被告相對,呈現出兩邊高、中間低的圖像感,因此引申出「槽」,指盛牲畜飼料的長條形器具,兩沿兒高中間低。引申而來,兩邊高、中間低的物體也被稱為槽,或者物體中間凹下的部分也叫槽,如河槽等。
同樣形狀的,如河道,這就引申出了「漕」、載貨的木船——艚等字。
操:形聲字。從手,喿聲。《說文解字》:「操,把持也。」段玉裁註:「把者,握也。」本義是拿,握在手裡。引申為掌握。又引申為操縱,駕馭。又引申指從事。作名詞用指操守,品行。
如曹操,字孟德。其名「操」和字「德」相呼應。(「伯」和「孟」都可以表示兄弟排行的老大,不同的是伯為嫡長子,孟為庶長子。)
後來也確實「操戈天下」,「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
不得不說,有時候名字起得好確實有益。你看曹操。
詞
和其有關的各種歷史故事也是不勝枚舉:
「挾天子以令諸侯」、「青梅煮酒」、「赤壁鏖兵」是他
「望梅止渴」、「割須棄袍」、「口出不遜」也是他
(還想了解更多的曹操,「漢源網絡學堂」小程序《漢源讀經典》等你哦。)
和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描寫的「奸雄」形象相反,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性情中人。
他很樂意用文字去抒發自己的感情,可以說是文如其人!
他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句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3.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裡行》
篇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北徵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
他東行登上碣石山,遠望那蒼茫的海,海水寬闊浩蕩,山島高聳,樹木和百草繁茂叢生。瑟瑟秋風吹動樹木,卷積巨浪,聲音悲愴。日月星河都仿佛生於這浩瀚海洋。何其幸運看到這樣波瀾壯闊之景,何其幸運以此景抒此情。
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曹操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以抒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之情。高潮放在詩的末尾,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情景交融且情理結合、寓情於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過去人們稱讚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裡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全詩語言質樸,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 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一夫當關 使周瑜江陵無功返
自不貪歡 佔半壁江山多少年
揚善懲奸 胸中自有著蜜與劍
豈肯偏安 將心中志向天下宣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來你是這樣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