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作筆」,為法官「畫像」 !法官幹的怎麼樣?讓數據來衡量!

2020-09-04 信陽政法

9月1日,在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上,8月份河南高院每個法官的出勤情況、辦理案件數、結案數、辦理工作量一目了然,通過一組組數據,每個部門法官的績效排名躍然眼前。這是河南高院立足智慧法院建設,向智能化要成效,通過智能化實現審判管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河南高院黨組高度重視智慧法院建設,多次強調要向智能化要服務、要管理、要形象,通過智能化全面實現審判管理現代化。讓智能化既可以服務訴訟群眾、提升司法公信力,又能服務法官辦案、提高司法能力水平,還可以規範案件管理、提升案件質效,是河南高院智慧法院建設的目標。為進一步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河南高院積極探索,建設了「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接主要辦案系統和辦公系統,實時追蹤審判運行態勢,科學分解審判管理指標,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通過法官辦案質效,為法官「畫像」,已成為案件質效的「體檢表」、推動工作的「指揮棒」。


該平臺以實時數據為依託,實現了全院法官辦案質效的動態展示。平臺中間的「排行榜」滾動展示每個業務庭辦案質效第一名的員額法官,以期通過展現優秀法官的形象,推動整體審判執行工作質效提升。下方是本院辦案成效,包括今年、本月、昨日收結存情況以及同比、環比情況等。另外還有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新收/已結情況、臨期/超期情況和審限變更情況。



平臺左側是員額法官職級的統計分析。通過環形圖的形式展示全院法官職級的分布情況。左下方是全院法官的績效排名。根據「辦理案件數、結案數、辦理工作量」等指標綜合展示考核周期內各業務條線和各部門的法官排名情況,為審判管理部門考核當月工作、測算下月各個審判團隊預計結案量,以及各個團隊預計分配給每名法官的工作量提供數據參考。



平臺右側是員額法官佔比,同樣採用環形圖的方式展示人員分布情況。右下方是全院幹警辦公系統應用成效,可查看近2天、7天、30天的幹警收發文數量及每月新增發文趨勢。



進入「法官畫像平臺」,可以實時查詢每位法官的辦案質效。各法官也可以登錄平臺查看自己的辦公辦案數據及排名,掌握當前工作運行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工作狀態和工作節奏。



左側是法官個人信息和績效排名情況,其中績效排名按個人在業務條線和所在部門分別進行排名,採取柱狀圖和折線圖相結合的形式,直觀展示本人排名變化。



中間位置展示的是該法官辦案成效和個人審判預警提醒,包括今年收結案數、當月收結、昨日收結情況等。另外,還有辦案系統的關鍵指標,比如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率、裁判文書籤章率、審限、臨期超期案件情況等。



右側是OA收發文等辦公數據和考勤情況。辦公數據可以選擇近2天、7天、30天的收發文情況進行查看,同時會展示新增發文數趨勢圖。右下方是考勤情況,該考勤情況是同步辦公系統的考勤數據。透過這個日曆表,可以了解該法官當月的出勤情況。


河南高院著眼於審判實際,透過數據挖掘背後的審判工作潛力,以大數據「作筆」,為法官勾勒畫像,智能輔助審判管理再上新臺階。法官畫像平臺將進一步對接其他系統平臺數據,展現更加多元、立體、綜合的新時代法官形象!


來源:豫法陽光

相關焦點

  • 【他山之石】用數據「作筆」,為法官「畫像」!法官幹的怎麼樣,讓數據來「打分」!
    為進一步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河南高院積極探索,建設了「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接主要辦案系統和辦公系統,實時追蹤審判運行態勢,科學分解審判管理指標,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通過法官辦案質效,為法官「畫像」,已成為案件質效的「體檢表」、推動工作的「指揮棒」。
  • 這個法院用數據「作筆」,為法官「畫像」!法官幹的怎麼樣,讓數據來「打分」!
    為進一步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河南高院積極探索,建設了「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接主要辦案系統和辦公系統,實時追蹤審判運行態勢,科學分解審判管理指標,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通過法官辦案質效,為法官「畫像」,已成為案件質效的「體檢表」、推動工作的「指揮棒」。
  • 【成果巡禮】河南高院:用數據「作筆」,為法官「畫像」!法官幹的怎麼樣,讓數據來「打分」!
    為進一步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河南高院積極探索,建設了「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接主要辦案系統和辦公系統,實時追蹤審判運行態勢,科學分解審判管理指標,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通過法官辦案質效,為法官「畫像」,已成為案件質效的「體檢表」、推動工作的
  • 法官幹得怎麼樣?數據說了算
    為進一步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河南高院積極探索,建設了「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接主要辦案系統和辦公系統,實時追蹤審判運行態勢,科學分解審判管理指標,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通過法官辦案質效,為法官「畫像」,已成為案件質效的「體檢表」、推動工作的「指揮棒」。該平臺以實時數據為依託,實現了全院法官辦案質效的動態展示。
  • 美國法官輔助人員薪酬的數據觀察
    數說司法(微信號:justice_data)數說美國系列第9期我們就來聊一聊美國法官輔助人員的薪酬狀況。下表的數據顯示,聯邦法院法官助理的最低起薪為11級1檔(JSP-11-1)——$ 52,329,最高起薪為13級1檔(JSP-13-1)——$ 74,584。
  • 廣州為應對法官「減員」 大規模招錄法官助理
    其實,廣州中院招錄法官助理這一改革舉措,從2014年7月份就已在著手開展。當時,為應對法官員額制改革可能形成的案多人少矛盾加劇形勢,廣州中院率先開展審判輔助人員的改革工作。招錄法律素養較高的法官助理,來緩解法官「減員」形成的工作落差,這一方案得到了廣州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廣州中院經過科學測算,首批143名法官助理的招錄名額獲得批准。這些法官助理的薪資待遇將納入廣州市財政保障範圍。
  • 身邊的榜樣丨只為法徽閃耀——追記法官王海斌的不悔人生
    「他有個蘇大的同學在南方幹律師,掙了大錢,勸他到南方發展。」後來,在一次閒聊時,王海斌笑著告訴王平,他總感覺還是做法官心裡踏實。求踏實的王海斌婉言謝絕過向他許以高薪待遇,挖他做法律顧問的知名企業;他的兩個親兄弟均在南京工作,曾極力勸他調到省城工作,他沒有答應;有朋友為他聯繫好了更大的發展平臺,也被他給推掉了……有堅守就會有收穫。
  • 一個檢察官眼中的法官:刑事法官比出庭公訴的檢察官還要輕鬆
    我承認,在老百姓眼中,法官比檢察官更有實權,不然怎麼會有「吃完原告吃被告」一說呢?你看法官審案時高高在上,法官決定著官司的輸贏。檢察權雖大,但大而虛之,虛到老百姓看不到邊、摸不著北。老百姓知道找法官管用,找檢察官沒用。 說實話,我以前也挺羨慕法官的,就是我在當公訴人時,我依然認為作一個法官比作檢察官好,法官的收入待遇比檢察官高。
  • 【今日速覽】中國司法大數據服務網上線,服務對象涉及法官、律師和...
    快和小編來一起看:▲提供哪些服務?▲主要提供專題深度研究、司法知識服務、涉訴信息服務、類案智能推送、智能訴訟評估、司法數據分析等六類服務。▲服務模式有哪些?▲中國司法大數據服務網服務模式分為在線數據服務和線下數據服務兩種,在線服務主要提供在線數據查詢和下載服務,線下數據服務包括信息諮詢和根據用戶需求製作專題數據產品等。
  • 臺灣法官選任的「雙軌制」
    至於通過司法官考試後經過職前培訓並及格者擔任法官的情況,不包括在「遴選」之內。因此,不宜簡單、籠統地說臺灣的法官都是經過「遴選」產生的。  不同的法官產生機制適用於不同的對象,而這在臺灣統一稱為「法官之進用」。為了便於理解,本文使用了與「進用」意義最為接近的「選任」一詞,包括通過司法官考試的「法官任用」和通過法官遴選委員會進行的「法官遴選」。
  • 數據為墨 智能作筆 落筆姑蘇城 畫一卷AI姑蘇繁華圖
    打開APP 數據為墨 智能作筆 落筆姑蘇城 畫一卷AI姑蘇繁華圖 腦極體 發表於 2020-12-24 11:21:28 讓我們一起觀看一卷數據為墨,智能作筆,畫出的新姑蘇繁華圖。   工筆:精雕細琢的全域數據   蘇州工業園區IOC的魅力首先在數據感知與收集領域,實現了全域的數據匯聚,實時呈現城市體徵,讓數據成為城市圖卷的底色。
  • 林子英:論第三方電子數據平臺所存儲數據的證據效力|法官說
    (二)電子證據的技術分類與其他種類的證據相比,電子證據具有高科技性、複合性、隱蔽性、易損性等特有屬性,這就導致其真實性、客觀性往往成為當事人爭議的焦點,也成為法官審查判斷的難點。由於電子數據的形成往往依賴一定的技術手段,因此使用何種技術手段則往往決定了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從技術角度予以考量,可將電子數據區分為可篡改型和防篡改型。
  • 法官的待遇究竟如何,香港法官年薪竟有240萬?
    大家普遍認為法官是公務員隊伍中收入最高的崗位之一,今天就來說說法官的這個傳說中的公務員中的高收入群體,到底收入幾何?根據圖表,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法官月收入位於3000-5000,鑑於圖片數據為2016年法官職務套轉之前。
  • 用一個故事告訴你,法律檢索能為法官做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Legal觀察,ID:legala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年前成為了一名兼職碩士生導師,當時興致勃勃的把關於法律檢索的文章都重發了一下(對,你沒有看錯,都是舊文重發),本來想著是一系列重發的,還是懶,只發了一篇:用一個故事告訴你,法律檢索能為法學院的學生們做什麼?
  • 法官懲戒「雙軌制」下職業倫理責任的忽視與補善
    相應的,法官職業倫理規範就是一系列對法官具有普遍約束、引導、教育和獎懲功能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它被外化為各種形式,如法律、法規、政策、紀律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等。職業倫理規範通過對法官職業行為的規制來引導法官自覺形成遵守職業倫理的習慣,職業倫理責任則可以保證這種作用的實現。
  • 司改讓法官檢察官更體面 法官助理工資提高近一半
    如何完善職業保障讓法官、檢察官活得更體面,「不為五鬥米折腰」?  試點地區推出系列實實在在的措施,建立法官、檢察官單獨薪酬體系;打破晉升的「天花板」;建立法官助理員額、職級、薪酬和考核制度,接地氣的司法改革讓法官、檢察官們看到了希望。
  • 村教工程進銅川:平安副總扮法官,與學生審「校園丟筆案」
    10歲的五年級學生王天嬌作為「原告代理律師」,請求法官認定「小明撿到鋼筆未歸還,屬於盜竊行為,請求賠償法庭判決小明歸還財物,並就丟筆後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原告小亮1000元」。但「被告代理律師」認為,小明只是撿到了小亮的鋼筆,其行為並非盜竊,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 誰來制約香港法官?
    同時,香港的一些法官是否有足夠的訓練和足夠的能力,去審理有關政府公共政策的案件?審理帶憲制性問題的案件?  誰來制約香港法官?這是一個嚴肅的政治、法律命題,不是兒戲、譁眾取寵的文字遊戲。也許,有人會以為這是挑戰香港的法治制度,其實非然。命題的提出,是要修補鞏固香港的法治制度。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香港的法官不受制約,那麼就會變成「法官治港」了。
  • 法官工資如何確定
    大多數人同意,法官的薪酬理應特殊對待,應該高於普通公務員,但在一些話題上還遠未達成共識,例如加薪應該加多少?怎樣加薪才能避免非議?加薪之後,法官是否應該承擔更多的職責,接受更高標準的考核?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怎樣確定法官的工資。
  • 法官對待當事人的十大禁忌
    絕大多數案件主要的爭議點都集中在關鍵事實上,如果對這些事實沒有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來進行詢問當事人,往往會讓案件陷入被動。被動之一:當事人說謊的餘地大大增加。比如說民間借貸一個比較常見的一類問題,被告抗辯其在出具借條後曾經有多筆還款,但原告沒有完全把這些還款剔除出本案的訴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