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會有戰爭?

2020-12-16 射手座惡魔

如何給年幼的孩子去解釋戰爭?

電影《養家之人》的熱度不如《尋夢環遊記》也能說明,人們認為戰爭過於殘酷和冷血,不宜向孩子去解釋和推薦。

可是,在人類的歷史上,無論如何,戰爭的陰影都無法抹去。

當孩子問你,媽媽,為什麼會發生戰爭?

該怎麼回答?!

凱文凱利說: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我們又怎能去敷衍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

那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時最初的思考,何其珍貴。

可是該怎麼回答呢?

戰爭的起因到底是什麼? 是為了爭奪土地?財富?資源?還是為了追逐權力? 是因為人性的弱點?還是人類發展的必然?

戰爭的性質又是什麼?用一場戰爭去阻止另一場戰爭算是正義的嗎?

千頭萬緒,又該如何用簡潔的語言對一個孩子說呢?

雖然我床頭一直放著一本《劍橋戰爭史》,我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別以為我很高深,那本書對我而言,主要的功能是可看上不到一頁就治癒失眠,效果一直很好。不是書不好,是我太菜。)

直到我發現了這本書----大衛麥基的《六個人》。

寓言般簡潔的文字,用六個人簡單卻極富哲理的故事,解釋了人性與戰爭的關係。

簡單、深思、有哲理,人性的弱點和欲望,戰爭的起因和結果,居然寥寥數筆就給孩子們講清楚,而且結尾留白,引人深思。

令人拍案叫絕。

這本書的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六個人週遊世界,一直想找到一個安穩的過日子的地方。

他們終於找到一個世外桃源,蓋房子,建農場,漸漸的竟然還成為了富翁。

但人一旦富了,憂慮也多了,他們怕有賊,擔心有強盜來偷,來搶,於是搭起了瞭望臺,僱傭了六個士兵來站崗。

可是沒有強盜來,於是士兵們整天無所事事,吃飽了就睡在城樓上曬太陽,個個養得又肥又懶。

六個人又開始擔心,這樣長久下去,這些士兵們會不會忘記了打仗,等真正強盜來臨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抵禦不了?這樣豈不是白白花錢養著他們嗎?

隔壁就有一個農場,乾脆讓他們去搶劫,正好練練手。

那裡的良民們哪裡見過這陣勢,嚇得扔下東西就跑了。士兵們驕傲的列隊,拿著戰利品凱旋而歸。

六個人興奮的不得了,終於初次嘗到了「強大」的滋味兒。從此再不用擔驚受怕了。

「強大」所帶來的優越感讓六個人著迷,他們派士兵們四處掠奪,有些農夫交出土地,戰戰兢兢的為六個人幹活,有些農夫奮起反抗,最後死在刀劍之下。

從此後,掠奪的土地越來越多,僱傭的士兵也越來越多。

最後他們擁有了一支軍隊,最初的六個人都成了軍隊的首領。

權勢不斷的擴張,六個人的欲望更加膨脹了。

終於,河這邊的土地全都歸了他們。

有些農夫逃到了河對岸,那邊的人們聽到這六個人的故事,也擔憂起來。他們商量後,決定分成兩組,一組人在田間勞作時,一組人操練兵馬。

河的兩岸,這邊多加了一個哨兵,那邊也不甘示弱,雙方互相對峙,日復一日,倒也相安無事。

有一天,哨所兩邊的哨兵都閒得有些無聊了,正好有隻野鴨飛過,兩邊的哨兵都同時開弓射箭,可是都沒有打中野鴨。

兩隻箭各自朝著河對岸飛去,兩個哨兵確定他們遭到攻擊,吹響了警報。

兩支大軍迅速集結,殺聲震天。

一場惡戰結束後,幾乎無人生還……

其實也不是真的無人生還,河兩岸各自有剩下六個人活了下來,他們朝著相反的方向出發,週遊世界,想找一個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地方…

故事到這裡嘎然而止。

似乎又回到了開始。

這六個人又會怎樣呢?他們會再次陷入循環嗎?

為什麼人最初都是嚮往和平,而後來欲望不斷膨脹,而最終,欲望又毀滅了一切。

一無所有,然後重新開始尋找。

故事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留給孩子們自己去思考 。

當孩子們開始去思考時,獨立的思維就打開了。

因為我們那代人從小是生活在一個凡事都有著標準答案的時代裡,從小就聽慣了大人的教訓,要這樣,不要那樣,從而形成了一種線性思維,覺得任何事情都只有一種答案,而那答案又是大人教的現成的東西,用不著獨立思考。

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他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那些各自對立而又看上去很有道理的不同觀點多有趣啊,世界的複雜性和包容性皆是如此。

有趣而深刻的童書能讓孩子獨自面對問題,獨立思考,當思考過後,就不會再害怕這些問題,就能體驗到思想的樂趣,這是人類才有的樂趣,一種高級的精神活動。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沒有體驗過思想的快樂,那是可悲的,也更是可怕的。

但孩子們都能體驗到思想的樂趣。

這本大衛 麥基的《六個人》非常值得給孩子讀。

相關焦點

  • 南北戰爭時期,為什麼會有黑人為美利堅聯盟國(南)打仗?
    眾所周知,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因為黑人奴隸制而爆發的。美利堅合眾國(北方)要廢除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堅決要保留奴隸制。因此大部分美國黑人在南北戰爭中後期都是支持北方的。但奇怪的是,很多史料記載都表明,有些美國黑人在南北戰爭時期卻為了美利堅邦聯的奴隸主打仗,著名小說《飄》就有了這方面的描寫。那麼為什麼會有黑人在南北戰爭時期為南方邦聯打仗呢?首先,美國南方黑人的文盲率在南北戰爭時極高,認字的黑人少得可憐。
  • 「媽媽戰爭」與「媽媽羞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當一位媽媽或一些媽媽認為自己的育兒方式要優於其他媽媽時,就會爆發「媽媽戰爭」。她們並不會暗暗反對,而是會互相爭論為什麼自己的育兒方式是最優的。之後,媽媽們就會感到受到傷害、感到不悅:這可能就會引發一場「媽媽戰爭」。
  • 伊拉克戰爭期間,為什麼俄羅斯會對薩達姆「見死不救」?
    以往兩軍交戰只要兵力足夠多就能在戰場上佔據更多的優勢,但是和兵力相比,如今武器裝備的優劣往往能決定一場戰爭的結局。海灣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場戰爭,美國的勝利也讓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武器裝備的重要性。當時,美國憑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在短短42天的時間內就擊潰了伊拉克大軍。
  •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南方有西方列強支持,仍然會失敗呢?
    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南方軍隊經過了長期的戰爭,尤其是和墨西哥的戰爭,所以經驗豐富。不止如此,南方還有英法等國的支持和援助。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南方有西方列強支持,仍然會失敗呢?
  • 成人和兒童的「戰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誤會?
    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爸爸尤其是媽媽一旦離開,就哇哇大哭。這是正常現象,也是孩子發展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只要問題不是特別嚴重,不必在意。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分離焦慮」,是家長的溝通方式欠妥造成的。媽媽要上班了,對孩子說:「寶寶聽話,媽媽4點就回來。」或者說:「媽媽兩個小時後回來。」
  • 敘利亞慘遭轟炸,媽媽親手埋葬自己的孩子:戰爭究竟有多可怕?
    另外,他有3個玩伴也都在這場「球賽」中喪生。有一個孩子,中彈倒地後趴在地上。但沒有人敢前去救他。因為戰爭面前,誰也不想成為敵人炮彈的靶子。敘利亞戰爭從未停止。一個劫後餘生的兒童,坐在廢墟前,痛哭:「我的弟弟死了,我的弟弟·····」9歲的利思,在戰爭中受傷了。他躺在床上,平靜道:我的媽媽被殺了,爸爸和姐姐爬上了樓頂。
  • 外國人問:美國為什麼善於發動戰爭,中國而善於避免戰爭?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外國人就因此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善於發動戰爭,而中國則善於避免戰爭呢?美國真的善於發動戰爭嗎?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有個領袖就回答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錢。
  • 在南北戰爭初期,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而美利堅合眾國(北方)的經濟實力、人口兵力和道德處境都遠勝於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因此當時很多都覺得北方合眾國將在很短的時間裡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然而南北戰爭第一階段的戰爭進展卻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而日本為何會在日俄戰爭後把部分東北"還」給清朝,我們就要從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說起了。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其實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擴張。熟悉近代史的應該都知道,日本的戰略步驟從來都是先朝鮮,再東北,然後是全中國。在1904年也就是日俄戰爭爆發前夕,東北是個什麼情況呢?
  • 《戰爭機器5》英文名稱為什麼沒有"of War"?
    在上周E3微軟發布會上,《戰爭機器5(Gears 5)》也是一款新公布的重磅遊戲。不過大家都注意到遊戲名字中的「of War」不見了,而之前的每一作戰爭機器都是有這個「of War」的。最近《戰爭機器5》開發商Coalition總監Rod Fergusson就在推特解釋了為什麼這次公布的「Gears 5」沒有「of War」。
  • 「我就要媽媽」,一個6歲小女孩和媽媽的一次小戰爭
    今天是媽媽送女兒去上畫畫課,可是回來的時間,女兒一直哭著不停,一邊哭一邊嘟囔著「我要媽媽,我就要媽媽」。她說,當她上完洗水間出來時, 發現媽媽不在門口,她好害怕,她擔心媽媽獨自回有了,把她忘記了。她好擔心,自己一個人該怎麼辦。作為奶爸,只能充得這場戰爭的調停者。站在寶媽的立場,女兒的獨立性太差。站在女兒的立場上,只是擔心找不到媽媽。也許兩邊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 家庭作業戰爭系列之一:為什麼孩子寫作業時家裡總會爆發戰爭
    提起孩子的作業問題,有位媽媽說的很形象:「孩子不寫作業的時候,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孩子一寫作業,立馬化身母老虎,整個小區都聽的到我的吼聲。」很多家長提起孩子的作業問題,更多的時候是無奈和困惑。你說,這孩子平時挺乖的,怎麼一到寫作業就這樣了呢?
  • 戰爭結束了,你要做什麼?我要回家親吻媽媽了
    影片的發生在二戰時期末,主人公叫喬喬,是個10歲的孩子,從小便和母親生活在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受周圍人的影響,喬喬本人便是一個積極的納粹分子,在他的世界中,有一個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朋友希特勒,每當他遇到難題時,希特勒都會出來,幫他出謀劃策。
  • 為什麼有的孕早期媽媽會有「月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我們都知道懷孕之後月經會停止,那麼孕期卵巢還會排卵嗎?為什麼有的孕媽媽孕早期會有「月經」?
  • 戰爭結束後,空彈殼為什麼要撿起來帶走?原來後果會這麼嚴重!
    大家都知道每場戰爭結束以後,現場都會留下很多空彈殼。隨著子彈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現代戰爭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子彈。根據一名老兵表示,士兵在轉移之前都會將地上的空彈殼撿起來帶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子彈在使用之前都會封存起來,一旦開封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用掉,因為會給環境和人造成很多不良的危害。
  • 強烈推薦:美國為什麼要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
    有些事,誰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成,整天在那研究、吵架有什麼用?只要大方向對了,先做了再說,邊探索、邊實踐,犯錯了,我們改了,從頭再來,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有些事,不做就永遠不會成功!中國為什麼會發展這麼快呢?就是因為敢於做事!這些年,我們也做了一些錯事,也有一些失敗,但是錯了、失敗了,不可怕。
  • 孩子,媽媽為什麼會發火
    最近《媽媽,請不要對我發火》文章很火,文章中孩子從她的角度,描述了孩子面對母親發火時內心的想法和無奈。而我今天想說一說,孩子,為什麼媽媽會對你發火。當你還只是一個嬰幼兒時,你帶給媽媽和全家人的是希望,因為你還是只是個孩子,你的未來會怎樣無人知曉,所以我們會一次次事無巨細、耐心地教你所有的事情,走路、說話、認字……,所有只要是你想學的,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充滿耐心地教你。可是隨著你慢慢長大,我們會開始對你有期望。
  • 抗美援朝戰爭後,志願軍俘虜中為何有14000人會投奔臺灣?
    1953年韓戰結束,志願軍通過3年的作戰達到了戰略目標,成功把美韓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南。然而戰爭不是過家家,即便打勝的一方也會有一定的傷亡損失,包括被俘的官兵。戰爭結束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交換戰俘,交戰過程中志願軍累計有近2萬人被俘虜,這個數據相對於240萬人的我軍參戰總人次來說,佔比並不高。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批被俘戰士中竟然有1.4萬餘人後來去了臺灣,投奔了國民黨軍陣營,而不是回到中國大陸。為什麼會這樣呢?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部隊,就是以解放戰爭後期的四大野戰軍外加華北軍區為班底。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也因為經歷過這種不完整,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暗暗發誓,自己長大後一定會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自己會見證孩子的每一個重要的成長瞬間,幼兒園畢業,初中畢業, 參加中考,高考甚至是結婚生子。但是等到孩子也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才懂得原來人生有這麼多的無奈。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