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娃會10以內加減法,很厲害?談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方法

2020-12-09 教育yi籮筐

有啥說啥、堅持原創,歡迎推薦轉發、點讚拍磚、留言評論、關注收藏,謝謝。

今天有事去市區,打車。跟計程車師傅聊了起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就聊到了娃兒上網課,又聊到了孩子上幼兒園,還聊到了是讀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

「你家孩子在哪裡上幼兒園?」我說。

「開始在一家公立的幼兒園,後來我給他換了個私立的。」

「怎麼會這樣?」我百思不得其解啊。在我的印象中,公立幼兒園花費低,師資好,有保障。怎麼還有人,把孩子從公立幼兒園換到私立幼兒園的呢?

師傅接著說:「感覺在公立幼兒園學不到啥東西啊。我兒子跟鄰居家的小孩兒,差不多大。我兒子還大一個月。開始上學的時候,我們想著找關係,離家近,就找了一家公立的幼兒園,鄰居家的在私立幼兒園。結果,上學沒多久,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了跟多了。像什麼背古詩啊,算算術啊啥的,都已經會很多了。再看我家孩子,沒上學的時候還會點古詩啥的,上了半個學期,啥都不會背了。後來,我和孩子他媽去學校參觀過幾次,也去看他們上課,那根本就不是上課啊。就是玩兒啊,遊戲啊,兜兜轉轉,有時候還給看電視,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看電視呢?」於是,他巴拉巴拉巴拉,說了很多,越說越覺得,他認為第一年把孩子送到公立幼兒園,就是個大錯誤。

他在那裡繼續說,我根據我的理解跟他講「幼兒園,不就應該是讓孩子們盡情地玩耍的地方麼?需要學那麼多知識幹嘛?」

他立馬就反駁我「哎呀,你不知道啊:這才上幼兒園,才一個學期,就看出來差距了。那要是再上3年,那還了得,差距越來越大,以後上小學了,不是很吃虧。」然後,他又繼續,巴拉巴拉巴拉。不一會兒,我到了站,給他付錢後,下了車。不知道他的孩子,上了小學一二年級很優秀,到了三年級以後會怎樣?

實際上,像他這樣的情況,我以前的同事也講過,連我的同事都會認為,在私立幼兒園,小孩兒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當真是這樣的麼?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低齡化,真的好麼?如果真的好,那我們為啥還要有幼兒園這個階段,而不是一上來就從小學的知識學起呢?如果真的好,那為什麼教育部一直在強調,不能幼兒教育小學化呢?

其實,教育部就發布通知要求,整治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對於這一情況,早在2018年7月,教育部就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杜絕幼兒園「小學化」。根據通知中要求:對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通知發布後,各地積極開展整改工作。但是,這才僅僅過了一年多,又有一些幼兒園開始,為了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給低齡娃上大齡課了。

那麼,幼兒教育小學化不好,為什麼不好?會有哪些危害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1.違背成長規律,容易導致孩子信心和幸福感缺失。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有他的自然發展規律。孟子講的「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懂,但是,一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就著急了。讓他們過早地接觸到大於他們年齡才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容易讓他們有一定的挫敗感,信心不足。另外,幼兒本應該在故事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如果為了讓他們學習知識,故事時間、遊戲時間變少,那麼就很容易造成他們覺得有夠快樂,幸福感缺失。

2.帶來成績差異,或造成厭學或洋洋得意但後勁不足。

如果過早地讓他們接觸到大於他們認知能力的知識,除了違背其成長規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後果,要等到他們上了小學才看得出來。比如,他在幼兒園已經接觸到1年級甚至2年級的知識,那麼,開始,他可能會優於班上的很多同學,看上去更聰明,或者知道的更多,那麼他對「新知識」就失去了興趣,可能就會厭學,認為現在老師教的這些,我早就知道了。或者洋洋得意,認為比別的同學知道得更多,放鬆了學習的熱情,很容易後面越學越吃力,最終導致後勁不足,然後2年級以後,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後續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如果學習力足夠強,則可能在小學高年級段趕上,否則,則可能後續會一直比較被動。

那麼,既然幼兒學太多小學知識不好,我們又該如何進行幼兒教育呢?

1.多做遊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必要的能力。

遊戲,才是給低齡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遊戲的種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採用模擬實際生活的方式,讓他們通過模擬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另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參與調查,參觀,表演,講解,發表自己的想法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必要的能力,特別是要讓他們學會必要的社會技能。

2.多講故事,讓孩子體會豐富多彩的世界。

現在,有太多太多太多的繪本,故事書,給孩子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繪本和故事書,可以幫助孩子體驗無法通過遊戲獲得的內容。特別是在幼兒園,一個班的20-30個小朋友在一起,共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老師可以給大家一起講書,然後再組織孩子們共讀。這樣,一來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二來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帶動很好的氛圍,讓他們從小就愛上閱讀,為他們未來走得更遠打下堅實的基礎。

末了,你的孩子在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你是不是為了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你又是不是想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

歡迎在下面留言交流。來討論,有留言,必回復。

相關焦點

  • 50以內加減法,中班娃就會了!幼小銜接「搶跑」普遍
    50以內加減法,中班娃就會了!    幼小銜接「搶跑」普遍    常報全媒體訊 「幼兒園中班,不應該還是掰指頭數數的階段嗎?班上卻有小朋友學50以內的加減法了!」    一項調查:9成大班幼兒在校外學拼音、算術、寫字    根據《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目標》,5~6歲的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市區某幼兒園一位老師表示,中班的孩子,園外學習以畫畫、圍棋等藝術類項目居多,升入大班,又增加了「小學化」的學習。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是是非非
    幼兒園長問:「不讓小學化讓幹什麼?」不是個小問題在近期調研時,有幾位幼兒園長異口同聲地提出了「不讓小學化讓幹什麼?」的質疑,她們說,上級文件、專家講座都「不讓幼兒教育小學化」,但都沒講清楚「到底讓我們該幹什麼」,這個本不該是問題的問題,從幾位幼兒園長嘴裡說出來,就不是一個小問題了。
  •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如何做到小學零起點教學?光有政策還不夠
    乙:哎,還是私立幼兒園好啊,我女兒在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就連拼音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只是快速過一遍,以後可怎麼辦呀?有的家長們會因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和算數而感到非常開心,而有的家長卻會在心裡默默地焦急。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在讀幼兒人數一直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的情況下,這種焦慮,已經形成了一種漫延之勢,影響到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年輕家長們。據統計,當前我國在讀幼兒已經接近五千萬人。
  • 官方指南要求6歲兒童會10以內加減 被指行不通
    教育部最近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  在目前「幼兒園小學化」被熱炒的時期,一個6歲的孩子,只要求會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行嗎?為此,記者特採訪了家長、幼兒園、小學等多方面人士,得出了一個初步結論:至少目前這個要求行不通。
  • 教育部發布學前指南 6歲會10以內加減法即可
    晨報訊(記者王璐)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教育部還特別強調,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 學寫字、學英語,幼兒園小學化,家長一言難禁
    4歲娃學寫字沒上學就學四五年級的英語教材透支的學習興趣讓一些「贏在起跑線」的娃敗在「三年級」幼兒園「小學化」冰城家長一言難禁生活報記者王曉晨微信裡老師說,開學後要教小朋友寫字,包括數字、漢字、拼音……我雖然覺得孩子太小,筷子還使不好就要寫字,可家長群裡,大多數家長很贊同,還有的家長說XX幼兒園3歲的小朋友就開始寫拼音,教孩子數100以內的數和連加、連減法了……」劉丹說,兒子3歲上小班時,幼兒園就開辦了收費的輔導班,教小朋友數數、識字、學拼音,現在4歲上中班,又要開始教孩子們寫字了。
  • 幼兒園小學化的十大危害!(致家長)
    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研究3-6歲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工作規律的科學,它是從人們教育幼兒的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教育理論幼兒園小學化的十大危害:一些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長所好,走上幼兒教育小學化之路。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幼兒園教育應該給孩子什麼,而不能向老師提出違背教育規律的要求。
  • 廣州中山將取消學前班 防止幼兒園被「小學化」
    回家做100以內加減法作業,大班幼兒書法已不錯……中山部分幼兒園存在小學化傾向,市教育局昨表示——  核心提示  本報訊 (記者陸先念、李冀珩)幼兒回家做100以內加減法的家庭作業、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僅會拼音識字,而且書法不錯…
  • 3歲寶寶搞定10以內加減法,註冊會計師媽媽這樣做數學啟蒙
    兒子完成的羅盤遊戲兒子3歲零9個月,最近感覺他數學能力有所突破,具體表現是:能倒數10以內的數字;靈活掌握5以內的加減法;基本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藉助實物能夠計算超過10的加減法。忽然心裡在竊喜了,因為幼兒園中班會有10以內的加減法,現在看來,這種作業絕對不會成為兒子的障礙和難題,到時候,我大概也不用歇斯底裡地陪著做作業了。仔細回想,兒子現在能達到的數學能力,其實就是依靠一個方法和技巧:數數。
  •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此外,兒童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訓練時,難以保持一個正確的坐姿,這會對兒童造成損傷,不利於其骨骼和智力的發育。兒童的注意力在兒童階段是比較薄弱的,若對其實施強制性的手段,不僅會干擾其才能的發掘,還會損害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2.違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教師過於注重練習,對兒童進行強化的訓練,布置了十分不合理的作業量。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與兒童知識觀偏差
    幼兒教育避免「小學化」傾向,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國內學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形式、產生原因、影響後果及解決方法等,均做了較為細緻的探討。然而,這些努力卻始終未能完全清理「小學化」傾向出現的思想土壤。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研究者日益發現,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出現,與部分幼兒教育相關利益主體的兒童知識觀偏差有莫大關係。
  • 幼兒教育無形的壓力,背後推手「小學化」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如今一個普遍的現象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那麼孩子們早熟、揠苗助長的結果會接連著不斷出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們要足夠重視正確的教育方式。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 教育部擬規定6歲兒童學會10以內加減即可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 6歲孩子挑戰100以內加減法,用了這個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文|慢媽我家樂樂四歲多,我對他的數學啟蒙基本處於放羊狀態。他會的那些認數、數數的本領,多半是幼兒園老師教的。他現在會的數學,也就是認識二十以內的數,加減法只知道一加一等於二。所以可以想見,當聽說有個孩子4歲就理解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5歲可以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且過渡到心算,6歲就學著挑戰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是多麼吃驚。趕緊深入了解,原來這個孩子既不是天生的神童,家長也沒有早早地給他數學啟蒙,甚至在三歲時也才認識了十以內的數字。不過他的進步能夠如此神速,完全取決於媽媽的引導。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提示,幼兒教育小學化有一些弊端需引起重視。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提前教授小學課本的內容,忽視了幼兒該年齡階段真正需求的做法。 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他們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計算、閱讀等方面的教育。
  •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現在有些家長受到了一些不好的蠱惑,比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園階段開始對孩子進行小學知識的教育,幼兒園不教就去上輔導班,看似先人一步,實則後患無窮,我下面說一下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一、造成孩子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還未充分的認知,充滿著對各種各樣事物認識的好奇心
  • 「輸在起跑線上」的幼兒教育 真的輸了嗎?
    唐詩背誦、加減法計算、英文對話等,這些讓家長們引以為傲的知識和技能,似乎成為了判斷學齡前孩子是否靈敏好學的必備條件。但早在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整治幼兒園「小學化」,不允許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提出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 幼兒園小學化,危害遠比你想得要嚴重!
    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孩子3歲左右也都開始上幼兒園了。但在國內,很多私人幼兒園會把幼兒園小學化。很多尚處在幼兒階段的小朋友,就要開始學習小學課程了。看似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對不對?但今天育姐要告知父母的是,幼兒園小學化其實危害多多。
  • 教育部發文遏制超前教育:6歲學10以內加減即可
    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對於5~6歲的孩子,《指南》並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教育部表示,實施《指南》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勝利幼兒園沈杭凱副園長就接觸過不少「焦慮」家長。
  • 教育部: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建立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全方位...
    2012年,教育部出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園需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加強科學保教,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