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如今一個普遍的現象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那麼孩子們早熟、揠苗助長的結果會接連著不斷出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們要足夠重視正確的教育方式。
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超前教育給孩子增負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考試似乎成為了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非常注重幼兒的啟蒙教育。那篇《牛蛙之殤》就揭露了為了讓小孩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課程,由於超負荷的學習壓力,外孫不幸地患上了抽動症。
學前兒童的行為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支配,注意力、堅持性較弱。其大腦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學習。
學前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認字和算術。孩子的純真與快樂感,都會隨著學習壓力大而慢慢消失。
給幼兒創造合理學習環境
「什麼年齡段做什麼年齡段的事情」,這是一句再普通樸實不過的一個老理,但是一到實際養育中這個道理就被以各種理由雪藏。
從幼兒園的角度,應根據每個年齡段的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通過遊戲的過程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逐步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幼兒園要加強家園合作,要努力地和家長溝通交流,轉變家長的觀念,消除家長的顧慮,特別是更多地宣傳小學化的危害。
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務必引起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