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無形的壓力,背後推手「小學化」

2020-12-23 中華教育報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如今一個普遍的現象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那麼孩子們早熟、揠苗助長的結果會接連著不斷出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們要足夠重視正確的教育方式。

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超前教育給孩子增負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考試似乎成為了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非常注重幼兒的啟蒙教育。那篇《牛蛙之殤》就揭露了為了讓小孩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課程,由於超負荷的學習壓力,外孫不幸地患上了抽動症。

學前兒童的行為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支配,注意力、堅持性較弱。其大腦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學習。

學前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認字和算術。孩子的純真與快樂感,都會隨著學習壓力大而慢慢消失。

給幼兒創造合理學習環境

「什麼年齡段做什麼年齡段的事情」,這是一句再普通樸實不過的一個老理,但是一到實際養育中這個道理就被以各種理由雪藏。

從幼兒園的角度,應根據每個年齡段的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通過遊戲的過程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逐步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幼兒園要加強家園合作,要努力地和家長溝通交流,轉變家長的觀念,消除家長的顧慮,特別是更多地宣傳小學化的危害。

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務必引起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們的重視。

相關焦點

  • 海口幼兒教育「小學化」日漸盛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海口有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不少幼兒園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多門課程,孩子遊戲時間減少,上課方式及教學安排接近於小學,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日益嚴重。對此,記者走訪部分幼兒園,經採訪相關人士後發現: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同時,家長也是重要的「推手」。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提示,幼兒教育小學化有一些弊端需引起重視。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提前教授小學課本的內容,忽視了幼兒該年齡階段真正需求的做法。 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他們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計算、閱讀等方面的教育。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是是非非
    幼兒園長問:「不讓小學化讓幹什麼?」不是個小問題在近期調研時,有幾位幼兒園長異口同聲地提出了「不讓小學化讓幹什麼?」的質疑,她們說,上級文件、專家講座都「不讓幼兒教育小學化」,但都沒講清楚「到底讓我們該幹什麼」,這個本不該是問題的問題,從幾位幼兒園長嘴裡說出來,就不是一個小問題了。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與兒童知識觀偏差
    幼兒教育避免「小學化」傾向,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國內學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形式、產生原因、影響後果及解決方法等,均做了較為細緻的探討。然而,這些努力卻始終未能完全清理「小學化」傾向出現的思想土壤。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研究者日益發現,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出現,與部分幼兒教育相關利益主體的兒童知識觀偏差有莫大關係。
  • 媽咪寶貝愛 | 正確認識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要求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知識,學習本應由小學生掌握的知識,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裡面有幼兒園的責任,有家長的責任,有社會的責任,有教育部門的責任,還有教材編寫者的責任。
  • 我市全面排查幼兒教育「小學化」
    近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實施亳州市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我市將在全市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遏制提前教授學齡前兒童小學課程內容問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 幼兒園「小學化」教育之殤
    ,迫使幼兒的學習壓力變大,這一現象就被稱為「幼兒園小學化」。社會、學校、家長在這其中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目前的社會競爭壓力空前,孩子的教育超前,不能輸給把別人家孩子已經成為全民共識,幼兒園的小學化也是隨之產生的,這並不足為奇。2018年7月5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開展專項治理。
  • 幼兒教育現象,幼兒園「小學化」教育體現,對社會及幼兒成長影響
    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一些父母認為早期教育應作為優先事項,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趨於小學化,教師與父母卻忽視了基礎教育要循序漸進的要求。幼兒"小學化"教育體現1、教學組織實施上,取代遊戲以課堂教學,幼兒教育法律規定幼兒園要以遊戲為基礎活動,幼兒隨著遊戲過程進行自主"學習"。現在幼兒園效仿小學管制、說教、強制與限制的培養模式,忽視「師幼關係」、「遊戲化」教學方式,忽略「規則意識」、幼兒主體性培養。
  • 「幼兒教育小學化」僅僅是提前教漢字、拼音、算術題這麼簡單嗎?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提前讓孩子學習拼音、學漢字,做算術題,從而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但反過來講,幼兒教育小學化僅僅是提前學習拼音、學漢字,做算術題這麼簡單嗎?恐怕不是。下面就給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幼兒教育小學化:一、生活方面的小學化(一)生活中重教輕保幼兒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保教結合,保育和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重視利用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教育,而是只注重專門教育活動的教育效果
  • 教育部亮劍幼兒園「小學化」
    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幼兒園教育呈現出「小學化」傾向的現象屢禁不止。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包括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等。
  •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如何做到小學零起點教學?光有政策還不夠
    三、如何改變「去小學化」禁而不止的現象幼兒教育「去小學化」一直在要求,在禁止,但卻屢禁不止,讓孩子、家長、幼兒園處於矛盾的漩渦之中。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教育部門:加強監管和指導,嚴格履行職能,是」去小學化「的重要保障近十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要糾正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現象:2010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防止糾正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 學拼音.學識字.還得學計算 幼兒教育不該小學化
    最近,寧波市教育局在對96所幼兒園的調查中,證實了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令人擔憂的現象普遍存在。  從調查結果看,這些幼兒園中,增設識字、拼音、寫字、計算等課程內容的居然有77所,超過了被調查幼兒園總數的80%。這一現象在社會力量所辦的幼兒園中尤其普遍。這次該市教育局共調查了41所這類幼兒園,結果無一不增設小學教學內容,其中50%以上幼兒園增設了2至3項內容,有的甚至增設了5項。
  • 內卷延燒到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令人焦慮,超前教育該如何破解
    3、幼兒教育內捲化:如果說進幼兒園還只是財力和人力方面的壓力,那麼進入幼兒園後的孩子教育則是目前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普遍焦慮的重點。職場的內卷直接影響到了教育的內捲化,教育內捲化直接導致各級教育紛紛「搶跑」。
  • 幼兒園去「小學化」才是真正的「領跑」
    其中,對於完善幼兒園評價則做了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的要求。而近年來,肇慶市不少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致力在源頭上減少幼兒園「去小學化」情況,確保幼兒教學合理科學開展。(12月14日 《西江日報》)肇慶市各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引導「幼小銜接」確保幼兒園「去小學化」,值得推崇。
  • 談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方法
    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低齡化,真的好麼?如果真的好,那我們為啥還要有幼兒園這個階段,而不是一上來就從小學的知識學起呢?如果真的好,那為什麼教育部一直在強調,不能幼兒教育小學化呢?其實,教育部就發布通知要求,整治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
  • 「輸在起跑線上」的幼兒教育 真的輸了嗎?
    上熱搜長期以來,在「不能輸在起跑線」心態的驅動下,不少孩子都承擔了與年齡不符的壓力。唐詩背誦、加減法計算、英文對話等,這些讓家長們引以為傲的知識和技能,似乎成為了判斷學齡前孩子是否靈敏好學的必備條件。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小學化」優勢並不如家長們所想像中的好。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只會事倍功半。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如果長時間注意力太集中,大腦易疲勞,會對孩子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不少教育專家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重複型教育,嚴重危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 小學化是幼兒園的害群之馬
    為實現「幼有優育」,《草案》一審稿明確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測試或考試進行幼兒園招生,禁止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和其他超前教育或強化訓練,杜絕「小學化」傾向,否則將對幼兒園處以最高20萬元的罰款。幼兒園「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說到這裡,筆者不由得想到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對於頂級幼兒園的描繪。
  •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2.違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教師過於注重練習,對兒童進行強化的訓練,布置了十分不合理的作業量。這種沒有遵循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規律的行為,會使得兒童出現逆反心理,長遠來看不利於以後的發展。3.不利於兒童的個性發展學前教育階段正是兒童好奇心迅速發展的階段。
  •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然而幼兒園小學化卻讓孩子違背天性,在幼兒園學習各種各樣生硬的知識,應對各種各樣的任務,沒有太多時間玩遊戲,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想法。 二、扼殺孩子天性  孩子的天性本是活潑好動的。
  • 「幼兒獎學金」褻瀆了幼兒教育
    然而,對並不承擔學習知識任務的幼兒而言,設立「幼兒獎學金」,並依據考核成績分出「好中差」三個等級,顯然名不副實,更是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初衷,值得反思。  眾所周知,作為人類個體受教育的起步階段,幼兒教育所承擔的教育功能與使命,與中小學教育等其他階段教育截然不同,其側重的是保育教育,而非知識技能教育,主要目的是為幼兒創設寬鬆、愉悅、健康、陽光的成長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作息習慣、飲食習慣和興趣愛好等,幫助與促進其身心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