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王用汲噴海瑞: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2021-02-13 楊角風發作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

上一期講到了趙貞吉提審鄭泌昌和何茂才,可以看出,審訊就那麼回事,就那麼幾個招數。結果掌管一省刑罰的何茂才全招了,招歸招,有一個人不高興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金水。

那麼面對海瑞的到來,以及接下來的審訊,楊金水又該怎麼應對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海瑞嫌棄房間豪華,王用汲: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一、

審完何茂才,楊金水把趙貞吉拉到了織造局,明確告訴他,呂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產必須要轉賣,而轉賣給胡宗憲,也是審時度勢,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趙貞吉的內心必然是糾結的,一方面他辜負了胡宗憲的囑託,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賭自己的前途,相對於仕途來講,在趙貞吉心中,最終還是壓過了對朋友的內疚。

這邊趙貞吉還幹坐在織造局發愣,那邊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頭了……

一到驛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

「王大人到了嗎?」

王用汲一臉堆笑著從室內出來,其實海瑞這樣性格的人很難交到知心朋友,王用汲絕對是最好的那個。

驛站工作人員也給海瑞匯報:

「王老爺說一定要住你們原來住的那兩間,若是嫌辦公不便,還可以調。」

海瑞大喜,結果倆人一進門就愣住了,太奢侈了,見海瑞不快,書辦急忙解釋:

「海老爺,您老和王老爺雖還在知縣任上,可這回是奉旨辦差,我們是按規制接待。」

海瑞可是熟讀大明律,這個書辦也是膽大包天,敢跟海瑞較真,不被懟才怪呢?

「什麼規制,大明官制,有這種規制嗎?」

二、

王用汲馬上出來打圓場,叫書辦趕緊按照海瑞說的辦,不用的東西都拿下去。

海瑞隨後又發現一個東西:

「一百兩一匹的松江棉布,用來做擦臉帕,你們也太闊氣了,我只用麻的。」

《大明王朝1566》前期圍繞絲綢展開鬥爭,後期則圍繞棉布展開爭鬥,這個松江棉布就是出鏡率相當高的一種。不過有些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海瑞前期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倒嚴大趨勢所致,所以能順利成為青天大老爺。而等到了後期,為什麼得不到重用,就是因為對立面沒有了,本來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懟嚴黨,等嚴黨倒臺,沒有了對立面,誰又會成為他的對立面呢?

後來朝廷在徐階的帶領下大力推行棉布,裕王也不理解:

「百萬畝棉田,歸本付息,純利便有二十萬匹,徐家和那些官紳為什麼只願意出五萬匹?譚倫這個南直隸巡撫是怎麼當的?」

顯然徐階成為了第二個嚴嵩,只是裕王不知,能給朝廷爭取到三成,譚倫已經是扯下面子在幹了。如果徐家也撂挑子不幹了,那淞江一帶的棉紡業就沒人敢幹了。而朝廷想憑藉擴種棉田充盈國庫的大計,就會立刻付之東流。

實際上海瑞這種只用麻布的態度,並不能要求所有人,如果每個人都採取最基本的需要,都拿貧窮當標準去生活,那麼國家永遠也富裕不了。

所以,時代不同,需求也不同,放在過去叫節約,放在現在叫人民消費水平降低,國家經濟要倒退……當然,作為窮苦老百姓,我們還是能節約一定要節約!

哈哈,扯遠了,給大家一個思考,我們中國水多的地方節約用水後,非洲就能喝上水嗎?

三、

海瑞到了王用汲的屋內後,更加感覺不舒服,太奢華了,非要到院子裡去站著,王用汲勸了一句:

「剛峰兄,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啊,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要求田縣丞一定要把老父親接家裡去,但是他並沒有考慮田老父親的感受,他真的願意去嗎?後來的大興城,他讓縣令把災民安插到大戶人家,而不是朝廷去賑災,遵紀守法的大戶人家真的願意嗎?包括他三十多歲還跟老母每天晚上共處一室,到底是老母要求的,還是他刻意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是從別人手中拿錢,另一個就是往別人腦中灌輸自己的思想。

顯然,在這一點上,海瑞並沒有說服王用汲,如果王用汲跟他一樣,後來海瑞去京城,沒有王用汲的幫助,估計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王用汲索性說明白了,其實這種規制是趙中丞和織造局安排的,我們拒絕,反而會讓他們起疑心。

「上諭下來都五天了,我們來了不立刻召集我們審案,倒在規格上做起文章來。」

海瑞還是憤憤不平,隱隱約約覺得趙中丞和織造局有問題,但是又說不出為什麼。

「這麼大的案子,被審的人睡不著,審案的人當然也睡不著!」

倆人終於不爭論規制了,開始正兒八經地討論起案情來,王用汲在辦案方面並不比海瑞差:

「為什麼這個案子的主審官是趙貞吉,兩個陪審官是你和我?」

這還用說嘛,三個人都是裕王的人,顯然嘉靖帝是要倒嚴啊,可是嘉靖帝這人又不明說,讓底下的人猜。之前也不是沒有對嚴黨「開炮」的人,比如芸娘的家人,結局也很慘,嚴黨必然反撲,所以這個案子審起來將面對的困難必然不小。

四、

海瑞聽出了王用汲的擔憂:

「那這幅擔子你準備怎麼擔?」

王用汲一針見血:

「一句話,小事不糊塗,大事要糊塗!」

海瑞明知故問,什麼叫小事不糊塗,大事要糊塗呢?

我們往往小看王用汲,他對時局的把控並不亞於裕王身邊的人,也不亞於嘉靖帝身邊的人:

「他們那些人這二十年幹的事,有多少牽扯到宮裡,牽扯到皇上……牽扯到鼠,我們可以嚴查,牽扯到器,我們便一個字也不能問,更不能查!」

嘉靖帝讓趙貞吉到浙江辦案,其實就是為了把牽扯到的官員範圍控制在浙江,既能抓了老鼠,又能不傷到器具。這個器具,實際上就是指皇權,挑戰皇權,那是萬萬不可的。

海瑞鄙視的眼光看著王用汲,王用汲也不在乎:

「不要用這種眼神看著我!」

王用汲的主張並沒有錯,審問鄭泌昌和何茂才,他倆必然一切事情都往宮裡扯,而他們又一個字都不能提宮裡,難,真難!

五、

海瑞又問,是不是趙貞吉也這麼想?

王用汲哈哈一笑,虧你是海瑞,海剛峰啊,你以為趙中丞為什麼用這麼高的規格接待咱倆這小小的縣令?

哈哈,這就是官場啊,高規格接待是織造局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手下留情。也是暗示他們,等到了審案的時候,一旦提到織造局,還望放過。

海瑞有點疑惑,怎麼還有織造局呢?

看來,海瑞還是一根筋,就憑他能問為什麼是織造局,就能看出,對時局的把握,他真比王用汲要差。

不過又得講我之前提到的一個問題,之所以領導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足。事先王用汲已經打探到了消息,沈一石的家產賣給了徽商,這些徽商還是胡宗憲的親誼,而海瑞並不知道。

聽到王用汲的解釋,海瑞突然就懂了高翰文當初給他念的帳冊: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織造局趕織上等絲綢十萬匹,全數解送內廷織工局……」

海瑞還是比胡宗憲晚一步發現大明朝的弊端,那就是家國不分,而胡宗憲不過是建議趙貞吉上疏,而海瑞卻要直接拿起大明律當做武器,一查到底:

「瑞蓮,這件事我要查!」

王用汲傻了,你怎麼查?

連夜提審鄭泌昌和何茂才!

那麼接下來的海瑞又是如何夜神鄭泌昌和何茂才的呢?又發生了哪些事?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海瑞談王用汲,「賢者潤蓮,我不如你」
    王用汲的聰明不在於他有經事治國的方略、老成圓滑的處事,而在於他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並根據這份認知來走好仕途的每一步,難能可貴的是,王用汲並沒有因為聰明而變得油滑,他能夠在保全自己與踐行理想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並力所能及地幫助自己欣賞的人,所以,《大明王朝1566》裡不顯山不露水的王用汲不但是海瑞的摯友,也同時贏得不同黨派的尊重。
  • 《大明王朝1566》裡的王用汲,是一位被忽略的智者!
    王用汲是《大明王朝1566》裡很少被觀眾提到的配角,但他可能是劇中最聰明的幾個人物之一。王用汲的聰明不在於他有經事治國的方略、老成圓滑的處事,而在於他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並根據這份認知來走好仕途的每一步,難能可貴的是,王用汲並沒有因為聰明而變得油滑,他能夠在保全自己與踐行理想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並力所能及地幫助自己欣賞的人,所以,《大明王朝1566》裡不顯山不露水的王用汲不但是海瑞的摯友,也同時贏得不同黨派的尊重。王用汲第一次登場是在《大明王朝1566》同名小說的第六章。
  • 舉人海瑞竟然看不起進士王用汲,王用汲用實際行動駁斥偏見
    朱翊均不說了嘛,海瑞這人,雖然辦事能力很一般,但其清其廉,卻是我大明所缺的。因此,把他供起來,讓人學習,很有必要。也不知道海瑞有沒有聽到萬曆皇帝對他的評價,就算聽到了,他應該也不以為意。因為他最在意的,就是名。
  • 大明王朝:海瑞明明被舉薦升官,他為什麼聽後卻憤而辭官?
    而對於清流派來講,無異於一次沉重打擊,事已至此,再怎麼罵趙貞吉和譚倫無恥也於事無補,眼下只能儘量保護海瑞,保護大明朝這支利刃。那麼遠在浙江的海瑞聽到旨意後,又會作何感想,為什麼憤而辭職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0期:大明王朝:有一種痛是錐心痛,被舉薦升官,海瑞為何卻辭職不幹?
  • 大明王朝:海瑞沒被處死,為什麼卻一臉惆悵說「遺罵名於君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5篇:嘉靖帝根本不想殺海瑞,不殺的理由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每個人都看出了嘉靖帝不想殺海瑞,可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這個臺階下。當然不是他們故意要看嘉靖帝如何收場的笑話,而是不想當這個替罪羊,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 《大明王朝1566》楊金水為什麼非得裝瘋,不能想辦法殺了海瑞嗎?
    你以為楊金水不想殺海瑞嗎?想啊,就連之前的鄭泌昌何茂才也都快想瘋了,要不是因為被海瑞逼得緊,鄭何二人能昏招頻出?想出用通倭的罪名栽贓海瑞,先殺掉那些假通倭的義民,然後再幹掉海瑞?一個省的一二把手想出這種險招去殺一個知縣,用鄭大人的話說就是「這件事要不是辦不成,那咱們倆就自己坐到囚車上去吧。」
  • 大明王朝:最精華片段,嘉靖的長江黃河論,為何讓海瑞啞口無言?
    如果嘉靖帝不承認是昏君的話,那麼海瑞就不可能活下來。所以,海瑞沒死成,嘉靖帝留了罵名,同時海瑞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才感慨:「求仁不能,取義不得,遺罵名於君父,博直名於己身,皇上不讓我死,哪裡還談得上代聖人立言?」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大明王朝:海瑞首次進京,為何誰都沒見,先去六必居題了幾個字?
    而此時的天下不齒嘉靖帝已甚,也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海瑞進京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9期:大明王朝:海瑞給六必居題字,此舉背後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不過這件事還是傳到了嘉靖帝耳朵裡,嚴嵩這個老狐狸,臨下臺了還不忘把自己跟嘉靖帝捆綁在一起。果然嘉靖帝很憤怒,死要面子,你個小小的醬菜館老闆也敢為天下先,朕還沒嫌棄呢,你想先嫌棄了?於是,六心居這家店算是做到頭了,被嘉靖帝點名,改為「六心居」,還專門派了錦衣衛的人看管。
  • 大明王朝:玩火會上癮,嘉靖帝為什麼一把火燒了裕王的請罪本章?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4篇文章)嘉靖帝四十五年,正當眾人都在為嘉靖帝喬遷新居做準備時,海瑞的《治安疏》也及時趕到,同時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再聯想到呂芳曾經倒向裕王,再看面前的「笨人」黃錦,越看越生氣,索性全交給陳洪去解決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4期:大明王朝:火燒眾臣辯狀和裕王請罪本章,嘉靖帝為什麼要這樣做?
  • 大明官員的幾種面相
    誰知道翰林院出身的高大人明面上是個白面書生,私下裡卻是個色中餓鬼。怎麼說呢?高大人作為欽差,昏了頭,居然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公公的親信楊金水公公的對食不清不楚。據說,高大人和楊金水公公的對食芸娘正要床笫之歡時,被織造局的公公捉姦在床。為了挽救自己的名譽和政治前途,高翰文大人只得籤字畫押同意改稻為桑。
  • 大明王朝的千古奇人海瑞,崎嶇坎坷的為官之路
    大明王朝276年的歲月(1368年-1644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匆促一瞬。時光雖短,然而期間卻湧現出許許多多個性鮮明、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當我們回首望去,發現他們似乎未曾遠離。如漫天之繁星,他們的身影在我們的心中更加清晰和明亮起來。
  • 大明王朝1566——如何深入看懂(核心人物解析)
    1566#《大明王朝1566》其實是一部非常少見的好作品。這點和企業家有一點像,從這個角度來講,有的人追求勵精圖治,讓家更好更強,也就是王道(儒家);有的人追求自己舒服,是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也就是享樂道。嘉靖很明顯,追求的是修仙,是享樂道,有一點道家追求本心不被束縛的意思。但這個東西不要去批判,因為沒有對錯,要試著去理解。正如高考過來的大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發了瘋的學習,而且高考只是高三一年,王道可是一輩子。
  • 《大明王朝1566》中,楊金水為什麼不暗中殺了海瑞,而選擇裝瘋?
    一個省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聯合起來,想出這種險招去殺一個知縣,那是因為用鄭泌昌的原話說:這件事要不是辦不成,那咱們倆就自己坐到囚車上去。可最後還是沒殺成,因為高翰文帶著譚倫給的總督府的兵和將令及時趕到了,兩位臬司衙門的千戶一看總督府來人了,立馬倒戈。海瑞經此一役徹底在淳安站住了腳,而鄭何兩位大人也就走在了去囚車的路上。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計謀,看他如何打破兩頭受氣的局面!
    這讓海瑞驚喜不已,驚喜過後便是長久的沉默,他會甘心離職嗎?他會甘心讓淳安百姓任由田有祿等人欺負嗎?當然不會,等到海瑞得知趙貞吉的所作所為之後,又激發了無限的鬥志,既然此時無法跟整個大明朝抗衡,但是趙貞吉嘛,還是可以鬥一鬥的。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2期:大明王朝:趙貞吉太難了,面對浙江貪汙案的結案,他該何去何從?
  • 《大明王朝1566》裡,上下眾人拾柴,卻都說火不是自己點的!
    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裡,內閣裡群臣與司禮監同皇帝周旋,地方徐派清流與嚴黨地方官員掣肘,基層海瑞王用汲為民抗爭,織造局一條若有若無的線貫穿三者——將決策層,執行層與基層的官場生態完全展現,也深刻揭示了民與官的尖銳矛盾。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稱《驚變錄》無法與之相比  12月28日,以總製片人、編劇劉和平、導演張黎領銜的《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劇組蒞臨長沙進行宣傳,劇中演員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等紛紛表示了對自己角色的喜愛,也相信1月8日正式由湖南衛視獨家播出的該劇一定能獲得成功。
  • 《大明王朝》此三人是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你是哪一類
    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鄭必昌、何茂才作為這三種人的典型代表,旗幟鮮明的展現出自身性格的同時,對這幾個等級的人格又做了一一詮釋。朝廷下達對浙江實行改稻為桑的命令後,嚴世蕃下達炸毀新安江九個縣河堤的命令也同時到達,馬寧遠和原淳安、建德兩縣知縣在遊戲還沒開始就充當了炮灰。
  • 畢業季歷史正劇推薦:《大明王朝1556嘉靖與海瑞》
    -唐太宗寫在前面大學可以說是一生中最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很多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日子,我是個喜歡歷史的人,在大學期間不光把學校周圍的博物館,遺址轉了個遍,還看了很多歷史類的電視劇和紀錄片,有的是學長學姐推薦,有的是自己無意發掘,都令我受益匪淺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沒關係,只要你看過歷史劇《雍正王朝》,《李衛當官》的話,都會為其精彩感到嘆服,而這兩部經典都出自他的手中。劉和平真的不愧是著名編劇,電視劇中的人物關係的拿捏,主線輔線多線交替發展,歷史背景與戲劇元素結合都拿捏的恰當好處。